「『自覺踐行計劃生育』不符合現在的政策了,建議更改。」潞城鎮東劉莊在制定新版《村規民約》過程中,百姓提出這樣的意見。近日,經過幾版調整及意見徵詢,將進入村民集中討論階段的《村規民約》,根據收集到的意見增加了紅白喜事簡辦內容並註明了相關獎勵。
這並不是個例,隨著潞城鎮依託「文明銀行」平臺,分批推進33個平房村《村規民約》重新修訂工作,一批老百姓真正參與制定的、能夠切實發揮治理作用的「約定」陸續出爐。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潞城鎮,一個個吸收群眾建議及智慧的村規民約正在悄悄深入村民生活。
在夏店村,新版《村規民約》從之前的一兩千字精簡到了10條400多字,「以前的村規民約之所以寫得多、定得細,主要就是為了便於村委會開展工作,它是一個站在管理者角度的產物。」夏店村書記李宏偉說。而現在精簡的內容,則是轉變立場,通過老百姓的充分參與探討,留下那些真正可操作、村民認同的內容。
還有一些變化,則藏在字裡行間,把「應該」「必須」「不得」等字眼刪除,而是用「積極」「努力做到」「自覺維護」等說法替代,官方話語讓位於更體現平等意識、契約精神的民間話語。
那麼新版《村規民約》在制定過程中,是如何轉變立場的?入戶徵詢村民意見和村級文明議事會發揮了大作用。
據了解,在徵集討論階段,修訂團隊分組挨家挨戶進行走訪徵詢意見為主,針對平時工作忙或不在村內居住的村民,則以村委會設點或電話徵詢等方式,了解村民的意見,各村實現參與率100%。
修訂團隊作為村內的一支志願隊伍,早出晚歸用一張張徵集表,串起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文明議事會則將村民的參與成果落於白紙黑字,通過廣泛討論和舉手表決,將村民的建議和意見進行歸納整理和完善,當家家戶戶都同意了,才能形成最終版,實現「村民的話」管「村民的事」。
「只有老百姓充分參與並認可,村規民約才有執行力。」
潞城鎮黨委委員、宣傳部長潘玉霞介紹稱,在城鄉發展進入精細化的新階段時,除了用法律手段保障社會治理,還迫切需要代表公民理性的自治公約引導和規範全民參與。
自村委會換屆選舉完成之後,潞城鎮各村重新修訂《村規民約》,通過線下走訪、文明議事會及線上「文明議事廳」等形式,廣集民意、匯聚民智,提升村民的參與度和認同感,讓《村規民約》真正成為老百姓日常行為規範的公開準則。
而村民在參與的過程中還產生了附加效果,成為了一次群眾教育和凝聚共識的行動。在修訂團隊入戶和一次次的村民議事大會上,群眾明白了《村規民約》各項條款制定的目的,傳播文明理念,爭取最廣泛人群積極投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
「衛生保健,全民健康,文體活動,五好家庭,和諧庭院……」在潞城鎮前榆村,一篇只有144個字的《村規民約》(草案) ,卻涵蓋了社會秩序、公共道德、村風民俗、衛生創建、精神文明等方方面面。歷時近2個月,前榆村通過宣傳動員、形成初稿、徵集意見、村民討論等步驟,形成的村規民約草案,內容簡潔明了、通俗易懂、順口好記。
正如前榆村一樣,潞城鎮各村訂立完成或正在進行中的《村規民約》不再追求「內容多」,而將「實際實用」作為標準,留下來的都是結合各村特點的、當下鄉村治理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有人認為《村規民約》就是一份『鄉土文件』,很多村就是把它『鎖在辦公室抽屜』,村委會和村民『從不會翻看一眼』,導致它對於現實的農村社會事務,既不具有指導性,又很難產生約束力。」
談及此次重修《村規民約》的目的和背景,潘玉霞介紹稱,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快速推進,圍繞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重點,希望能通過切實有效的《村規民約》,與時俱進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精神、以及能夠有效促進鄉村文明建設元素,都充分融合進來,使之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保鮮劑和潤滑劑。
下一步,潞城鎮鎮33個平房村《村規民約》確立後,將分別通過設立公示牌、印發成冊發放到每家每戶等形式,確保家家遵守、人人知曉,充分發揮出《村規民約》的引導和治理作用,並依託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組織調動各方力量,讓《村規民約》真正成為鄉村治理「法寶」。
文明通州
微信號 :wenmingtongzhou
新浪微博:@文明通州
投稿爆料郵箱:tzh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