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10大潛規則,人生的四個陷阱|烏合之眾|成見|辛巴|生存法則...

2021-01-08 網易

  01、你弱時,壞人最多

  犯罪學有個理論叫破窗效應:車窗上只是破了個洞,就能引來壞人。

  人與人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你很弱時,壞人隨意地朝你扔石頭,且毫無歉意,因為你沒有反抗的能力,傷害你的成本最低,所以他們蜂擁而至。

  雖然很殘酷,可這就是現實世界的生存法則。

  所以,若逢不如意之事,與其傷春悲秋,不如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實力和層次。

  終於你會明白,所有不可逾越的高山大海,都會化為一馬平川。當你強大,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

  

  02、慾壑難填的人終將會自食惡果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不管你怎麼爭怎麼搶,都不屬於你。

  人不能貪,要懂得適可而止。

  適度的貪念,是奮鬥的動力,但極度的貪婪,便是敗品。

  別讓錢財,控制了你的思想,別讓貪婪,腐蝕了你的良知。生出那許多欲望時,先看看自己有沒有與之相配的能力。

  03、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

  《獅子王》裡,辛巴一直想要證明自己是勇敢的小獅子王,不聽大人的勸告去一些危險的地方。

  他一次又一次都要靠朋友和父親的幫助才能渡過難關,最終辛巴也付出了失去父親的沉重代價。

  勇敢並不代表到處闖禍,只有必要的時候勇敢才有意義。

  04、水不試,不知深淺;人不交,不知好壞

  時間是個好東西。見證了人性,也驗證了人心。

  正所謂:你不跌倒,就不知誰會攙扶你;你不生病,就不知誰會真正關心你;你不落難,就不知誰會向你伸出援手。

  真正好的交往,是一起享受最好的,一起承受最壞的。只有在漫長生活裡,才知道誰是真朋友,才看得清誰才是路人。

  

  05、多學一種技能,少求一次他人

  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開闢第二戰場,這樣才能有後路,規避失業、下崗帶來的風險。

  靠一份固定工資是沒法獲得自由的,一旦失誤,人生無望。

  無論你年紀多大,無論多忙,請至少有一兩樣自己的愛好,學習一兩項技能。

  如此,兵槍馬亂時,你還有救命稻草,歲月靜好時,也能葆有對生活的熱愛和探索。

  06、成長的捷徑,是讀書,而不是把書讀死

  有人說,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提升自己,那麼,去讀書吧!

  的確,努力讀書,我們可以在未來面對機會時輕鬆抓住,但讀死書,只會限制自己的眼光和視野。

  有的人,只知拼命讀書,卻沒有目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這叫「休閒」,而非讀書。

  有的人,感嘆「書生無用」,卻沒有行動力,不能根據現實情況去變通,認知往往會出現偏差而不自知。

  這正是很多人懷才不遇的根源。

  

  07、把別人拉下來時,你也一定在下面

  常言道,拆臺不如補臺。總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以為將別人拉下水自己就能青雲直上。

  拉人下馬,自己一定是個墊背的;扶人上馬,自己也會跟著沾光。

  有格局的人,會在關鍵時刻助人一臂之力,成人之美;心胸狹窄的人,才會見不得別人好,嫉賢妒能。

  同事之間,互相提攜,才能共同進步;

  朋友之間,彼此幫扶,才能一起成長;

  夫妻之間,同心協力,才能砥礪前行。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08、最害人的是成見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憑怎麼努力,也很難搬動。

  那些未經思考的偏見,會蒙蔽我們的雙眼,也會讓遭受成見者遍體鱗傷。

  梭洛說:「放棄偏見永遠不會太晚。」聰明的人,都懂得丟掉偏見。

  要使一個人沒有成見,很難。正因為難,那些遇事三思、直到搞清楚事情真相再去下結論的人,才顯得尤為可貴。

  放下成見,既是放過他人,也是造福己身。

  09、為壞脾氣埋單,太貴

  如果吼叫能解決問題,驢將統治世界。這是一句幽默又經典的話。

  怒火是虛弱的前奏,是你對這個世界毫無辦法之後最無力的發洩,解決不了任何實質問題,卻燒光了你的清醒和內存,燒壞了別人對你的信任。

  我們並不需要沒有情緒逆來順受的窩囊,但我們終究會懂得把脾氣調成靜音模式,不動聲色地收拾生活。

  控制情緒,溫柔說話,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10、過去也許是不堪回首的,你要麼從那逃脫,要麼從中受益

  有人面對不堪的過去,極度懊悔,於是以開漫長的自我流放來逃避現實。

  可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有人,選擇停留在過去,走不出來;也有人即使磕碰了滿身的傷,也要使勁把自己從泥濘裡拔出來。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辛苦,多漫長,只要走的方向正確,都比逃避現實更接近幸福。

  成長是一趟只有去,沒有回的列車。不要妄想改變過去,能改變的只有未來。

  生活中,我們同樣很容易陷入5個難以察覺的人生陷阱。

  一、把平臺當本事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中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告訴我們:能夠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而能夠認識、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聰明。

  我們每個人周圍的環境都錯綜複雜,大不相同。

  這就導致有的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甚至會把自己所處平臺的資源當做自己的能力,從而盲目自大,做人最大的無知,就是沒有認清自己的位置,錯把平臺當作了自己的能力。

  而真正聰明的人,對他人的誇讚和詆毀總能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 自負陷阱

  自負的本質是無知,越固執己見的人,認知水平越低。

  著名的達克效應:

  

能力越差的人,反而自認為厲害,因為認知有限,自己無法察覺錯誤。

  一言以蔽之:層次越低,越自以為是。

  放眼生活,達克效應無處不在:

  

越是沒文化的人,越喜歡自吹自擂,不懂裝懂;
越是非專業的外行,越喜歡對內行指指點點,覺得自己技高一籌;
越是沒見過世面的人,越喜歡炫耀自己,還會自視甚高,輕視他人。

  真正的強者,從不需要所謂的優越感,來滿足自己內心的匱乏。

  因為見過了廣闊的世界,明白自己的局限,往往更加謙卑好學。

  時刻謹記:謙受益,滿招損。

  三、群思陷阱

  心理學上,有一種羊群效應。

  羊,是一種散亂的組織,總是盲目地左衝右撞,可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旁邊可能有狼和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羊群效應,本質是一種從眾心理。

  《烏合之眾》裡說:在群體中,每一種情感和行為都極具感染性。

  很多時候,我們就如同羊群中的某隻羊,沒有主見,在群體的氛圍裡,盲從地跟從別人制定的規則:

  

「人要對自己好一點,網貸消費也要精緻生活。」
「身邊人都抽菸,說這就是成熟,那我也必須抽。」

  狂熱的跟風做一件事,如果沒想清動機和緣由,那麼,你極大可能,只是被口號收割的韭菜罷了。

  

  四、自律陷阱

  持續性的自律,造就了高手,間歇性的自虐,才是大多數人的現實。

  飛速前進的社會裡,充滿了焦慮與壓力,我們崇尚自律,希望自我改變。

  卻容易陷入一個盲目的「自律陷阱」:

  

用戰術上的努力,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不知道該做什麼,反正先忙起來再說。

  我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卻從沒思考過,更好的自己是什麼。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而決定這棵樹能否成植參天的,卻是播種前的那一刻。

  真正的自律,應該是:

  用未來的願景,規劃好當下的目標,再付出努力,為之堅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烏合之眾》:群體時代的自我生存策略反思
    《烏合之眾》裡面有答案。四、群龍無首《烏合之眾》在1895年首次出版,然而勒龐提出的很多觀點仍然適用於我們目前這個時代。,以及現代科學和工業的發展,其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存和思想條件。《烏合之眾》講的是一群烏合之眾,但是我們應該抽身出來,站在書的外面去俯瞰整本書,而不是成為烏合之眾裡面的一員,去做烏合之眾做的事。
  • 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生存法則
    有一些美中不足之處,也是我的異議所在之處,家庭教育的第一內容,永遠是生存法則。如果說,孩子的家庭是馬雲一樣的社會頂層豪門,他這麼說,很正常,因為他們一出生就有無數好工作排隊等著。眼下,社會正由經濟型轉向階層型,工作表面上看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在人們的內心早就形成了一條職業鄙視鏈。別怪我說的太直白,這個是事實。
  • 「人生6大陷阱,躲過便是福」:看看你躲過幾個?
    人生不易,走著走著就有一個陷阱,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讓你難以自拔。人這一生,都有哪些陷阱呢?安哥認為,起碼有六大陷阱:貪婪,驕傲,自私,浮躁,抱怨,固執。這些陷阱,你遇到了幾個?又躲過了幾個呢?往後餘生,擦亮眼睛,加強自律,躲過這些陷阱便是福氣。陷阱一:貪婪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人,整日奔忙,不過是為了利益而來。
  • 認知成見之成見
    社會成見也可以解讀為外部信息和內在記憶的共同作用。信息分為外部和內部兩種,而各種成見總結下來,不是對信息成分中何者為真分析不足,要麼就是進行了錯誤(也可以理解為過度)的分析。解決了基本生存問題之後,有了多餘能量可供消耗,我們的意識開始突破基因延續物種的心靈桎梏,開始反思和追索人生意義。人類從此通過傳播文化模因發展出社會,物種整體開始了飛躍式的提升。
  • 紅黃藍事件:到底是「烏合之眾」,還是「塔西佗陷阱」?
    一位網友在另一篇文章的跟帖則表示,「我有一根長長的針,當他的長長懂望遠鏡伸過來的時候,我要戳瞎他的雙眼」,也獲得了2萬3000餘個贊。一些人引用了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中的說法,描述「不信警方」者的心態:群眾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假如謬誤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願意崇拜謬誤。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誰摧毀他們的幻覺,誰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另一種聲音則是把「不信」的緣由歸咎於當權者。
  • 《叢林之書》:童話世界裡的生存法則
    動物是他們最初了解社會的入口,好的童話不僅要具有趣味性,更要讓孩子看到現實生活的影子。《叢林之書》是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叢林的冒險故事,講述叢林的生存法則,也講述著人性與獸性的融合。孩子眼中的探險之旅,勇氣之書,成人眼中的社會制度,生存法則。
  • 《叢林之書》:童話世界裡的生存法則
    動物是他們最初了解社會的入口,好的童話不僅要具有趣味性,更要讓孩子看到現實生活的影子。《叢林之書》是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叢林的冒險故事,講述叢林的生存法則,也講述著人性與獸性的融合。孩子眼中的探險之旅,勇氣之書,成人眼中的社會制度,生存法則。
  • 有哪些特別的生存法則?
    (第三點是重點)特別的生存法則,問題中重點有兩個,第一個是特別的,第二個是生存法則。生存法則,就是能夠幫助我們生存的事情,而且這個事情是原則,有據可依。特別的,是指和別人不盡相同的。我的生存法則有3個很核心的要素:技術、道理、老師。(如圖所示)一、技術。
  • 《獅子王》辛巴還是那麼勇敢,你讀了懂幾個真相?
    一、當你弱小時,身邊很多壞人 辛巴小時候很弱小,一頭鬣狗就足以殺死它, 到辛巴成年回歸的時候,親叔叔向他求饒,成群的鬣狗也會害怕 當你弱小的時候,生活會對你百般刁難。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個現實世界的生存法則一直都沒變過。
  • 溫暖法則:人際關係中無往而不利的「潛規則」
    溫暖法則:人際關係中無往而不利的「潛規則」南風效應:成功的人際關係=外在溫暖+內在強悍法國作家拉·封丹曾經寫過一則寓言,講了南風戰勝北風的故事:有一天,北風非要和南風比比誰更厲害後來,這種現象被引申到心理學中,被稱為「南風效應」,也叫「溫暖法則」,寓意了人際關係中無往而不利的「潛規則」。人是群居的生物,任何人都無法脫離與他人的關係而獨立存在。
  • 看透人性的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社會心理學著作。沒有人沒聽說過這本書的名字。這本書於1895年首次出版,到2013年已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2018年入選40年25部有影響力的外文翻譯作品。它的影響是許多書無法比擬的。
  • 弱者的生存法則
    弱者的生存法則鯡魚是一種遊動靈活、身長約35釐米的小型魚類,生活在太平洋的水域中。由於體型小,鯡魚的天敵很多,任何體型比它大的肉食魚都可以捕食它。儘管天敵多,現實中鯡魚並沒有被比它大的魚捕殺怠盡,相反卻種群數量龐大,並廣泛分布於太平洋中。那麼在兇險莫測的海洋裡,鯡魚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這就要得益於鯡魚的團隊合作精神了。它們深知團隊合作的奧妙,單個的鯡魚只有通過加入團隊才能壯大自己。數量眾多的鯡魚聚在一起結成一個團隊,少則上萬條,多則百萬條。
  • 辛巴被立案調查後再開直播,憔悴賣慘,捐款1.5億還能保他多久?
    最近打假戰士王海又重新回到了公眾的視野,很佩服他的勇氣,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生活在社會上就免不了要了解一些社會生存法則,但王海好像一直不管不顧,所以很多人稱他為「戰士」。這位戰士復出的第一戰就是快手的一哥「辛巴」。
  • 富貴不能忘形,辛巴能否重拾「人生的拋物線」
    「辛巴假燕窩事件」持續發熱,90後小夥從捐款過億,到可能鋃鐺入獄。短短不過一年時間,這是一場怎樣的人生演繹,難道真應了那句話,「人狂必有禍」。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一下。要問自然界最大的奧妙是什麼,就兩個字「平衡」。
  • 在辦公室中知己知彼是生存的必要法則:學會察言觀色
    職場人士要學會察言觀色在辦公室中知己知彼是生存的必要法則。知己一般容易些,但知彼就有些困難了。此時察言觀色、認真分析便是你所需要的。這樣一來,才能知彼情、知彼性,進而對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策略,隨機應變,立於不敗之地。和上司相處,首先要對其興趣愛好、工作習慣、心思等有一個基本了解。
  • 高考結束,人生大考才開始!費魯奇這19個古老法則,是人生的護佑
    在天災人禍、無法把握的未來面前,人們焦慮、恐慌、不知如何自處,而在義大利心理學家、哲學家費魯奇看來,一種強大真誠而溫暖的生存方式,就是保持善意。高考結束,考生衝出考場。新華社資料圖 攝於長沙世事紛繁複雜,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費魯奇在《心靈革命:19個改變人生的善意法則》中提出,這些古老的法則:誠實、無害、溫暖、寬恕、聯結、歸屬感、信任、正念、同情心、謙卑、耐心、慷慨、尊重、靈活性、記憶、忠誠、感恩、助人為樂、快樂,其實是我們人生的護佑。
  • 生存十二法則+著名演講
    and keep your head up 每天像個勝利者那樣活著,而不是像個失敗者。 法則四:與昨天的自己比較,而不是與今天的他人比較【每天進步一點點】 Rule 4: compare yourself with yesterday, not with others today 人的痛苦很多來自與他人的比較,
  • 兩性關係中的五個生存法則
    ——朱耀燮兩個人相愛容易,相處起來卻發現布滿荊棘,一不小心就容易掉入陷阱丟了愛情。如果把男女關係比作是片原始叢林,那麼學會「叢林生存法則」就是你踏入這片土地的第一要務。吸引法則愛而不得和得而復失都是愛情裡讓人難以接受的痛苦,可是這些痛苦的原因是什麼呢?兩個人在一起無論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其實都是吸引力互相作用的結果。追不到自己喜歡的人?心愛的人不告而別?那麼證明你對ta來說吸引力不夠。
  • 辛巴離薇婭還差100個李佳琦
    ,可能是如今直播電商最具代表性的三個名字。作為直播電商的TOP3主播,李佳琦、薇婭,與辛巴很難不被放在一起對比。 李佳琦、薇婭、辛巴,都是社會階層突破的範本,他們出身平凡,但乘著直播電商的風口,實現了地位、價值等方面的躍升。對於不斷湧入直播電商的創業者而言,他們都是值得參照的典型代表。
  • 25個法則,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教育出的孩子更好,為教育費盡心機,小課堂為家長們分享了世界公認最偉大的25個教育法則,希望幫到更多父母學會教育孩子!四、狼性法則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先是好奇,之後就是有了觀察的興趣,這是小狼經常使用的學習方式。好奇心是與注意力有關的一種重要心理現象,有了好奇心才有繼續觀察、從中學習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