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豐富又口味佳,難怪不少吃貨都把它當做心頭愛。
每天都看咱們公眾號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發糕小朋友也早就嘗過蟹類的美味了。別擔心娃太小不能吃螃蟹,能不能吃螃蟹,主要得看會不會過敏。只要不過敏,就可以正常吃啦。
不過對於螃蟹,大家肯定還聽過這幾個流言:
孕婦不能吃螃蟹!
死螃蟹不能吃!
螃蟹和柿子不能一起吃!
……
🌟 螃蟹小百科 🌟
全世界已經鑑別出的螃蟹種類多達 6700+,有很多蟹類都已經被搬上了人們的餐桌。
像是菜場裡常見的淡水蟹就有大閘蟹、河蟹等,還有些海水蟹,比如梭子蟹、帝王蟹、麵包蟹、珍寶蟹等,也常能看到。
螃蟹的吃法多種多樣,清蒸水煮、取出蟹黃蟹肉,炒菜、做湯包都可以,深受各地老饕的喜愛。
我們還在文末給大家準備了兩道菜譜——蟹黃豆腐煲、蟹肉米糕,記得去看看哦。
🔴 生蟹、醉蟹,危險!
醉蟹是一種江南地區相當流行的吃法,主要做法是把生螃蟹放進米酒、香料、鹽裡醉制一段時間而成。(圖源於網絡)
🔴 已經死掉的螃蟹,不要吃!
螃蟹活著的時候,會靠體內的肝胰腺來分泌些消化酶、儲存些脂肪之類的。煮熟後的顏色看起來黃黃的,風味也相當不錯。(它和母蟹中橘紅色的蟹黃一起,被大家統稱為蟹黃)但是這個部位也是造成螃蟹快速腐敗變壞的源頭!
死掉的螃蟹體內會將分泌的消化腺向外擴展至肌肉,讓肉快速變軟、變糊,口感特別差。而且還可能會有一些細菌,慢慢地繁殖並擴散到蟹肉裡,並使得蛋白質分解產生組織胺。但這些毒素並不能通過高溫煮熟來完全消除。就算是煮熟後的螃蟹,也最好要儘快吃掉,以免變質。😳 聽說孕婦不能吃螃蟹?
適量食用是完全可以的。目前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顯示孕期吃蟹對胎兒會不好。就拿糕媽來說,孕期也是吃過螃蟹的,完全沒問題哦。其實啊,螃蟹本身並不會導致孕媽媽身體出問題,而是有些孕媽媽可能本身對海鮮/河鮮過敏,或是螃蟹本身有問題(比如不新鮮、有寄生蟲等),才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但如果你本身就是過敏體質的話,還是要克制下自己的吃貨之心哦。有研究表明,延遲或者避免食用「可能會過敏」的食物,並不能降低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發糕吃大閘蟹,吃得可歡了
也就是說,無論是 1 歲以內吃,還是 3 歲再吃,該過敏的還是會過敏,而不會過敏的寶寶只會白白錯失享受美味的機會。關鍵的是要掌握分寸,第一次只吃很少的量,觀察 2~3 天,沒有過敏反應的話再開始加量。如果發現過敏現象,那就要暫停添加。吃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把蟹肉處理成和寶寶吞咽能力相匹配才行,比如蟹肉泥糊、碎蟹肉等。柿子中含有一定量的單寧,又叫鞣酸,在沒成熟的澀柿子中含量尤其的高。如果大量攝入鞣酸,它會和胃裡的蛋白質發生反應,形成不溶性的複合物。這些東西混在胃裡可能會形成「胃柿石」,引起胃腸道問題。恰好,螃蟹又是一種高蛋白食物。於是很多人就以為二者不能同吃。實際上,成熟後的甜柿子內鞣酸含量能低到 0.1% 以下,和同樣完全蒸熟的螃蟹一起適量的吃,是沒什麼問題的。中國人喜歡吃螃蟹的歷史其實已經很久了,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了各種螃蟹的吃法。
經過古代文人吃貨們的不斷品嘗驗證後,終於得出了「九月團臍十月尖」的俗語。大概意思是,九月是吃團臍螃蟹(也就是母蟹)的最佳時間,而十月是吃尖臍螃蟹(也就是公蟹)的最佳時間。
九月和十月的大閘蟹,肉質肥美,蟹黃豐滿,蟹膏厚實,光是想想就口水直流呀。不過平時去菜場超市挑選河蟹的時候,還是需要點小技巧的,我們也準備好了👇🏻
① 首選健康鮮活的螃蟹。死掉的螃蟹腐爛速度比較快、營養品質和風味也會下降。如果在螃蟹死後無法立刻進行冰凍的話,儘量就別吃了。
② 可以輕輕捏一下螃蟹的臍部,如果手感比較厚實的話,一般來說蟹膏也會比較多哦。
③ 菜場很多螃蟹都會被綁足,難以辨認它的活躍度。可以看看它有沒有吐泡泡,吐泡泡就代表著它還是鮮活的,可以買。
更多的挑蟹細則,可以戳這裡👈🏻
在這些饕餮美食裡,有的人偏愛河蟹,也有的人偏愛海蟹。要說哪個更好吃,那肯定是沒有個標準答案了。但總得來說,河蟹和海蟹雖然在各種營養素的含量上略有差別,但都是高蛋白質且低脂的食物,營養價值都是差不多的。大家選購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來。
不過螃蟹雖好吃,但也要注意量。偶爾吃一兩隻解解饞就好,別忘了搭配上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雜糧等。
今天還特地給大家準備了兩道寶寶的螃蟹菜譜(蟹黃豆腐煲+蟹肉米糕),來看看吧👇🏻
參考資料:
[1]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YOU201711049.htm
[2]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XJK201611003.htm
[3]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SSJ201910016.htm
[4]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KSO20041000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