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生不是膽小,換個角度去看孩子的「認生」,你會發現驚喜

2020-11-05 老張育兒記

前言

關於孩子的人際交往,父母的教育分為兩派:有人覺得不能讓孩子跟陌生人說話,潛藏的危險太多;但也有人教育孩子要主動跟陌生人打招呼,這樣才能更快速的交到朋友,並且融入到新環境中。不能說這樣的教育是錯誤的,但是終歸有些籠統和片面。

判斷孩子的性格是否開朗活潑,很多父母習慣用他在日常人際關係中的表現來決定。總覺得主動打招呼的孩子就是開朗,而認生不敢與人說話的行為就是膽小。但其實孩子的認生行為,跟膽小是絲毫不沾邊的,而且認生的好處遠比膽小要好很多。因為認生是出於孩子的本能,是警覺和自我保護的一種做法。

想必家長都在好奇,為何孩子會有認生的行為呢?其實導致孩子認生的原因有很多,或許是環境導致,亦或許父母教育導致,所以說弄清楚這些原因還是有必要的。

孩子為何會有認生心理

缺乏安全感

其實生活中孩子表現的不夠積極大方,且為人處事方面不夠勇敢,就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安全感有些缺乏。孩子潛意識裡覺得,自己平時的行為表現肯定得不到別人的喜歡和支持,所以便失去了主動說話的勇氣。或許是父母平時崇尚挫折教育的緣故,然後把孩子的自信消磨殆盡。

只是這些孩子並不是家長以為的膽小怯懦,他們內心的想法是極其豐富的,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很多時候他們的思想讓家長驚豔,想法也很多。

性格不獨立

認生的孩子,他們的性格肯定是不夠獨立的,甚至沒有能力處理好跟身邊人的關係,反而依賴心理比較重。只有碰見較為熟悉的人,孩子才能放開自己,然後跟他們交流談話。性格上的缺陷,讓孩子離開父母之後表現的有些懦弱,但這並不是「無藥可醫」。

父母可以試著帶他去人多的場合,一點點的鍛鍊孩子的性格就好,讓他知道,生活中有朋友玩耍的日子更開心。

父母溺愛

要說最不科學的教育理念,當屬溺愛和縱容了,父母無底線的寵溺,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底線和原則。思維能力和判斷力都會扼殺在搖籃裡,而且孩子會變成典型的「窩裡橫」。一旦離開父母之後,孩子的自立能力特別差,甚至連他人的問話也無法回答。

這時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受些挫折,讓他明白社會是很現實的,沒有父母的庇護,可能孩子會永遠一事無成。

原來父母的教育才是孩子認生的最大原因,所以別再埋怨孩子膽小認生了,必要的時候先檢討下自己。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寵溺,而是讓他自由成長,讓他知道生活很苦很殘忍,必須要學會獨立去面對和生活。既然知道了認生從何而來,那麼接下來大家關心的就應該是認生的好處,聽完後很多家長都恍然大悟。

認生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1、鍛鍊記憶力

絕對想不到,認生居然還能讓孩子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對於認生的孩子而言,他們在遇到別人打招呼時,會先通過大腦去思考和排除,然後看看自己記憶深處跟這個人是否有交集。若是搜索到了跟這個人相關的回憶,而且過程還很和諧的話,那麼孩子就不會再做出認生的舉動。

相反,若是孩子絞盡腦汁也沒有受到跟這個人的回憶,那麼自然就會保持跟他的距離。在搜索回憶的這個過程裡,孩子又再次加深了自己的記憶力。

2、警惕性增高

對於自來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世界裡好像沒有「危險」這種意識,所以他們在與人相處時警惕性很低,因此會有潛藏的一些危險。但是認生的小孩恰好相反,他們看到陌生人的表現會有些「膽怯」,所以警惕性相當高,自然也就從源頭上阻止了很多危險的發生。

所以說不要再為孩子自來熟而感到驕傲,也不要因為孩子的認生而生氣。很多時候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家長眼中不好的行為,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總結

本來孩子就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所以他們表現出來的靦腆以及認生都是正常的。反而是太多熱情的表現讓人擔憂,畢竟自來熟很容易相信他人,然後導致孩子被騙或者受傷。若是擔心孩子的交際能力,家長在平時教育中可以多滲透一些交往技巧,讓孩子學會分辨。

相關焦點

  • 認生來就不膽小,換個角度看孩子的「認生來」,你會發現驚喜
    許多家長習慣於用孩子在日常關係中的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活潑開朗。孩子們總是感覺到主動打招呼是快樂的,而認生不敢和人說話的行為是膽小的。但是實際上,孩子認生的行為,跟膽小是沒有半點關係的,而且人生的益處遠遠勝過膽小。由於人生來與孩子的本能,所以是一種警覺和自我保護的行為。
  • 寶寶多大開始認生?認生≠膽小!家長如何幫寶寶渡過認生期?
    無論誰抱他,逗他,都是會衝人家樂,別提多可愛了。沒過幾個月,家長就開始發現孩子變了,只喜歡媽媽和家裡熟悉的人,陌生人一抱就哭,很怕見陌生人。這是孩子開始進入認生期了。孩子進入陌生的環境或者看到陌生人,就變得敏感、躲避,甚至哭鬧,即便看到態度溫和的陌生人也如此。拒絕被不太熟悉的熟人抱,逗弄。這些都是孩子認生的表現。
  • 孩子「認生」不等同於膽小,家長試試換個角度,或能發現新世界
    一個人的性格過於外向和熱情,缺乏一定的敏感和敏銳,那麼他們在平時就會輕易地忽視細枝末節,在一些事情上難免會不如一些心思縝密的人。有一些孩子的性格屬於天生的自來熟,他們在別人面前總是很自然、大方,但也有一些孩子天生性格比較膽小、怕生,所以他們總表現得很抗拒陌生人。不只是愛躲在家人的身後,拒絕和陌生人正面交流,還會想盡一切辦法逃離這個陌生和尷尬的環境。
  • 寶寶7個月後突然變得膽小,認生,做到這幾點平穩度過認生期
    妞妞7個月後,突然很認生,根本不要別人抱,別人一來就往媽媽懷裡躲;坐在小車裡,鄰居阿姨想摸下她的臉,她竟然嚇哭了。為何孩子突然變得這麼膽小?妞妞媽覺得女兒像是換了個人。解讀寶寶認生的4個秘密認生伴隨寶寶的成長自然產生,甚至一夜之間就到來了。認生不是膽怯,它表示寶寶正在成長,會理性分析,並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策。
  • 寶寶開始認生的時候,其實不是變膽小了,而是娃變聰明了
    孩子的舅爺爺張口就對著小曼說了這麼一句話,頓時讓小曼下不來臺。小曼過年當然要回趟娘家,順便領著自己1歲半的兒子去看舅爺爺家了一趟,因為是第一次見舅爺爺,小曼的兒子看著舅爺爺家的人都很陌生,害怕的抱著小曼的腿不鬆手,臉都不敢露出來,看起來一副膽小的樣子,舅爺爺直接說孩子窩囊,小曼心裡也不舒服。小曼自己也有些納悶,孩子之前還是挺活潑的,見到生人也不會哭鬧,如今懂事會走路說話了,孩子反而變得認生了。
  • 孩子「認生」不等同於膽小,家長別逼孩子大膽,當心影響娃的發育
    家長別只看到一面 "我家的孩子都4歲了但膽子可小了,上次在路上偶遇了親戚,孩子之前沒見過,讓他去打招呼。結果這孩子居然躲在我的後面,拽著衣服不敢上前。" 在小區裡的公園裡,寶媽林女士和其他寶媽吐槽著自己兒子認生膽小的糗事。
  • 孩子"認生"不等同於膽小,家長別逼孩子大膽,當心影響娃的發育
    家長別只看到一面"我家的孩子都4歲了但膽子可小了,上次在路上偶遇了親戚,孩子之前沒見過,讓他去打招呼。結果這孩子居然躲在我的後面,拽著衣服不敢上前。"在小區裡的公園裡,寶媽林女士和其他寶媽吐槽著自己兒子認生膽小的糗事。
  • 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換種思維去對待身邊的事物
    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換種思維去對待身邊的事物,就像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冬天裡的一縷陽光,黑夜中的一絲光明,都會給你帶來更多的驚喜。換個角度看問題,需要心態的轉變。中國有一位著名的國畫家俞中林擅長畫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副他親手所繪的牡丹。
  • 小孩子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家長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認生」
    講真,這個社會對於「不認生」的寶寶,比對「認生」的寶寶友好多了——「你小孩怎麼這麼認生呀,要多帶出去鍛鍊一下呀……男孩子這麼膽小不好呀……」什麼什麼的。到3個多月從老家回來,我們帶他去月子中心遊泳,小時候帶過他的月嫂看了他一眼,他都會哭;帶他去商場,進了很多人的電梯,也會哭。因為當時在婆家的時候,白天基本只有我們兩個,晚上多了婆婆和侄子,但也很快到他睡點了。
  • 小孩子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家長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認生」
    講真,這個社會對於「不認生」的寶寶,比對「認生」的寶寶友好多了——「你小孩怎麼這麼認生呀,要多帶出去鍛鍊一下呀……男孩子這麼膽小不好呀……」什麼什麼的。那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呢?其實,了解了「認生」的內在涵義,就知道根本沒有什麼好比的。什麼是認生?
  • 說明孩子開始認生了,媽媽2種行為會讓寶寶變笨
    之前因為疫情的影響,我跟叮咚在家躲了2個多月,這2個多月既沒有回娘家也沒有去婆家,更別說是舅舅家了。可以出門的第三天,叮咚說媽媽我好想哥哥和妹妹啊,我們去舅舅家吧。於是我們就拎著大包小包來到了舅舅家。本以為會受到妹妹的熱烈歡迎,誰知10個多月的小傢伙看到我就開始癟嘴,當我伸手要抱她的時候,拽著媽媽的胳膊猛地哭了出來,撕心裂肺的。
  • 孩子膽小、內向、認生?其實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在面對「熟悉的家人」與「不熟悉的生人」時,孩子能夠迅速做出區分,身體也相應地做出哭鬧、牴觸等抗拒反應。認生的孩子通常會優先把「陌生人」自動劃分為「有危險」的行列,這也是孩子自我保護的本能。所以說,認生的孩子其實更聰明,也更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國外一檔節目曾做了個社會實驗。
  • 「小明,快叫阿姨」,孩子怕生膽小,怎麼辦?
    生命因愛而生,世界因愛而美後臺經常收到爸爸媽媽們這樣的諮詢:「老師,我的寶寶在家很活躍,出去碰到人讓打招呼就躲,別人一抱就哭,很膽小,這要怎麼辦才好呢?」通常我們說這種現象是孩子的認生,也可稱為對陌生人的焦慮。
  • 嬰兒身上有這樣的表現,說明開始認生,大人行為不檢,會讓娃變笨
    那天去看媽媽的時候,正好看見她帶外甥在小區樓下玩,然後媽媽就開始跟我抱怨:「這個人開始認生了,看見陌生人就哭,誰也不讓,就像你小時候那樣。」我對媽媽吐舌頭:「現在我看見陌生人還是很害怕。」而且寶寶的表現力已經開始有了怎樣的表現?
  • 孩子出現認生現象,怎麼辦?育兒專家來支招
    有時候帶寶寶出門的時候,總是吵著要媽媽抱,仔細想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認生的表現呢,寶寶覺得媽媽的懷抱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對於寶寶認生的現象,以下這四個方面,媽媽們要多注意!學會陪伴寶寶認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對外界的人或事物都很害怕,這個時候我們更是要給予寶寶足夠的陪伴。
  • 不認生的寶寶更可愛嗎,有孩子的一定要知道
    遛娃時你是不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看這個寶寶真好,一點也不認生,不像有的孩子誰也不讓碰。」那麼真的是越不認生的寶寶越好嗎?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認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一般從出生後5-6個月開始認生,8-9個月逐漸明顯,12個月達高峰,並持續一段時間,所以1歲以後的孩子顯得更認生了。但不同的孩子會因為天生氣質的不同稍有差異。隨著長大,寶寶增加了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認生的情況漸漸好轉。
  • 「不好意思,孩子比較認生!」|孩子的認生不需要道歉
    隨後同事A將孩子抱起來對同事解釋道:「不好意思啊,孩子比較怕生!」然後就哄著孩子去自己的辦公室了。每當認生發生的時候,我會覺得不好意思,要和對方說「抱歉「、」不好意思「並解釋下原因,好在孩子1歲半之後就好多了。「認生」是指孩子對陌生人或者陌生環境的一種警惕行為,有研究數據表明,孩子一般在6-8月份開始認生,在1周歲左右最為明顯,18個月開始有所好轉。當然這是數據的統計,因為嬰幼兒個體差異和環境影響,這個時間的界定只有參考價值,沒有絕對意義。
  • 「寶寶認生,影響性格?」孩子怕生期,媽媽這樣應對結果大不同
    對樂於觀察孩子一舉一動的新手爸媽來說,更是疑惑和糾結: ——請問,抱抱不太人生,也不特別依戀媽媽,是好事兒嘛?正常嘛? ——不認生的孩子,是臉盲還是膽子大?外向嘛?發育正常嘛? ——寶寶認生,親戚卻非要抱她,好想搶回來怎麼辦?
  • 寶寶認生怎麼辦?
    ,做事超謹慎的人,我家帥帥就是典型認生的孩子,在6個月大的時候孩子就有表現了,以前家裡來生人都可以把孩子逗樂,孩子也不怕,但是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怕體格大的叔叔阿姨,尤其是人多的場合,幾乎都是在哭和咧嘴。
  • 寶寶「認生」不是錯,做過這兩件事的父母才是大錯特錯
    剛想和孩子打聲招呼,結果孩子好像被嚇到了,趕緊扔掉手裡的積木,衝到自己的房間裡,快速地把門關上。朋友見狀,湊過去輕輕地敲了孩子房門:「寶寶,怎麼家裡一來人你就躲起來了呀?快去客廳裡和阿姨問個好。」上面的場景家長應該都很熟悉,每當這時候,家長只能無奈地說「孩子認生」,有人會說「這麼大還害羞呢?」「你家孩子太內向了,得鍛鍊鍛鍊」「男孩子這麼怕生長大沒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