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生來就不膽小,換個角度看孩子的「認生來」,你會發現驚喜

2020-12-17 義勇家常菜

在孩子的人際交往方面,父母的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認為孩子不能和陌生人交談,隱藏著太多的危險;另一種是教育孩子應該主動和陌生人打招呼,這樣可以更快地交到朋友,並融入新環境。這種教育雖不正確,但歸根結底還是有些籠統片面。

許多家長習慣於用孩子在日常關係中的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活潑開朗。孩子們總是感覺到主動打招呼是快樂的,而認生不敢和人說話的行為是膽小的。但是實際上,孩子認生的行為,跟膽小是沒有半點關係的,而且人生的益處遠遠勝過膽小。由於人生來與孩子的本能,所以是一種警覺和自我保護的行為。

我想父母們一定很好奇,為什麼孩子會有認生的行為?實際上造成孩子認生的原因很多,也許是環境,也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所以要說清楚這些原因還是有必要的。

為什麼兒童有人生心理?

缺少安全感

實際上,孩子們在生活中表現得不夠積極大方,而在為人處事方面不夠勇敢,只是因為他們自己缺少一點安全感。小孩子下意識地覺得,自己平時的行為表現肯定得不到別人的喜歡和支持,所以就失去了主動說話的勇氣。也許是父母平時推崇挫折教育的緣故吧,然後就把孩子的自信磨滅了。

只是這些孩子並非父母所認為的懦弱懦弱,他們內心的想法非常豐富,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他們的思想常常令父母驚豔,想法也很多。

個性不獨立

在認生兒中,他們的性格肯定是不夠獨立,甚至沒有能力處理好與周圍人的關係,相反,依賴心理更重。除非遇到比較熟悉的人,否則孩子不會放手,而是和他們進行交談。人格缺陷,讓孩子在離開父母后表現得膽怯,但這並非「無藥可醫」。

家長可嘗試帶他到人多的場合,稍微鍛鍊一下孩子的性格就好了,讓他知道,有朋友在生活中玩的日子更快樂。

家長嬌慣。

最不科學的教育理念,當屬溺愛和縱容,父母無度的溺愛,就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底線、沒有原則。思考能力和判斷力都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孩子們會變成典型的「窩裡橫」。父母離異後,孩子的自立能力特別差,連別人的問話都答不上來。

這個時候家長要讓孩子多受一些挫折,讓他了解社會是非常現實的,沒有父母的庇護,孩子可能永遠一事無成。

原本,家長的教育才是孩子認生的最大原因,所以,不要再抱怨孩子認生膽小,必要時,自己檢查一下。給予孩子最好的愛不是溺愛,而是讓他自由地成長,讓他知道生活是多麼殘酷,必須學會獨立地面對和生活。現在明白了什麼是認生了,那麼接下來大家所關心的就應該是認生的好處,聽了之後很多家長都恍然大悟。

孩子們可以從中受益多少?

一、鍛鍊記憶。

可沒想到,認生居然還能讓孩子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對一個已知的孩子來說,當他們與別人打招呼時,他們首先會通過大腦來考慮,然後再看看自己的記憶是否與那個人有聯繫。假如找出了與此人有關的回憶,且過程還很和諧,那孩子就不會再做出人生的舉動。

反之,如果一個孩子絞盡腦汁也沒有被人記住,那麼自然就會和這個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通過尋找記憶的過程,孩子的記憶又一次加深了。

二是警覺程度提高。

對自來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世界裡似乎沒有「危險」這一意識,所以他們在與他人相處時,警惕性很低,因而會有一些隱藏的危險。但人生來的小孩卻正好相反,他們看見陌生人時會有點「怯懦」,因此警覺度相當高,自然也就從源頭上防止了許多危險的發生。

因此說,不要再以孩子自來熟為榮,也不要因為孩子的人生而生氣。許多時候事情都有兩個方面,在父母眼裡表現不好,其實是在保護孩子。

概述。

兒童原本就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所以他們表現出的羞怯和認生都是正常的。相反,過於熱情的表現讓人擔心,畢竟,自來熟很容易相信別人,然後導致孩子被騙或受到傷害。如果擔心孩子的交際能力,家長可以在平時的教育中多滲透一些交際技巧,讓孩子學會辨別。

相關焦點

  • 認生不是膽小,換個角度去看孩子的「認生」,你會發現驚喜
    ,很多父母習慣用他在日常人際關係中的表現來決定。總覺得主動打招呼的孩子就是開朗,而認生不敢與人說話的行為就是膽小。但其實孩子的認生行為,跟膽小是絲毫不沾邊的,而且認生的好處遠比膽小要好很多。因為認生是出於孩子的本能,是警覺和自我保護的一種做法。想必家長都在好奇,為何孩子會有認生的行為呢?
  • 孩子「認生」不等同於膽小,家長試試換個角度,或能發現新世界
    一個人的性格過於外向和熱情,缺乏一定的敏感和敏銳,那麼他們在平時就會輕易地忽視細枝末節,在一些事情上難免會不如一些心思縝密的人。有一些孩子的性格屬於天生的自來熟,他們在別人面前總是很自然、大方,但也有一些孩子天生性格比較膽小、怕生,所以他們總表現得很抗拒陌生人。不只是愛躲在家人的身後,拒絕和陌生人正面交流,還會想盡一切辦法逃離這個陌生和尷尬的環境。
  • 寶寶開始認生的時候,其實不是變膽小了,而是娃變聰明了
    孩子的舅爺爺張口就對著小曼說了這麼一句話,頓時讓小曼下不來臺。小曼過年當然要回趟娘家,順便領著自己1歲半的兒子去看舅爺爺家了一趟,因為是第一次見舅爺爺,小曼的兒子看著舅爺爺家的人都很陌生,害怕的抱著小曼的腿不鬆手,臉都不敢露出來,看起來一副膽小的樣子,舅爺爺直接說孩子窩囊,小曼心裡也不舒服。小曼自己也有些納悶,孩子之前還是挺活潑的,見到生人也不會哭鬧,如今懂事會走路說話了,孩子反而變得認生了。
  • 孩子「認生」不等同於膽小,家長別逼孩子大膽,當心影響娃的發育
    只要是不認識的人,兒子都不敢主動打招呼,就算是爸爸媽媽在身邊,他也扭扭捏捏的。 有一位寶媽說:"其實,我倒是希望我家孩子能像你家孩子一樣,稍微怕生一點。我家孩子就是自來熟,不怕陌生人,我怕他被騙。"聽著其他寶媽你一言我一語在討論孩子認生好不好的問題,林女士也陷入了沉思。
  • 孩子"認生"不等同於膽小,家長別逼孩子大膽,當心影響娃的發育
    那就是兒子很認生,很膽小。只要是不認識的人,兒子都不敢主動打招呼,就算是爸爸媽媽在身邊,他也扭扭捏捏的。小區裡其他同齡的小朋友,有好幾個都比他熱情開朗,不怕人。聽著林女士的吐槽,其他寶媽也都紛紛安慰她。
  • 寶寶多大開始認生?認生≠膽小!家長如何幫寶寶渡過認生期?
    無論誰抱他,逗他,都是會衝人家樂,別提多可愛了。沒過幾個月,家長就開始發現孩子變了,只喜歡媽媽和家裡熟悉的人,陌生人一抱就哭,很怕見陌生人。這是孩子開始進入認生期了。孩子進入陌生的環境或者看到陌生人,就變得敏感、躲避,甚至哭鬧,即便看到態度溫和的陌生人也如此。拒絕被不太熟悉的熟人抱,逗弄。這些都是孩子認生的表現。
  • 小孩子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家長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認生」
    講真,這個社會對於「不認生」的寶寶,比對「認生」的寶寶友好多了——「你小孩怎麼這麼認生呀,要多帶出去鍛鍊一下呀……男孩子這麼膽小不好呀……」什麼什麼的。到3個多月從老家回來,我們帶他去月子中心遊泳,小時候帶過他的月嫂看了他一眼,他都會哭;帶他去商場,進了很多人的電梯,也會哭。因為當時在婆家的時候,白天基本只有我們兩個,晚上多了婆婆和侄子,但也很快到他睡點了。
  • 小孩子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家長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認生」
    講真,這個社會對於「不認生」的寶寶,比對「認生」的寶寶友好多了——「你小孩怎麼這麼認生呀,要多帶出去鍛鍊一下呀……男孩子這麼膽小不好呀……」什麼什麼的。那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呢?其實,了解了「認生」的內在涵義,就知道根本沒有什麼好比的。什麼是認生?
  • 寶寶7個月後突然變得膽小,認生,做到這幾點平穩度過認生期
    妞妞7個月後,突然很認生,根本不要別人抱,別人一來就往媽媽懷裡躲;坐在小車裡,鄰居阿姨想摸下她的臉,她竟然嚇哭了。為何孩子突然變得這麼膽小?妞妞媽覺得女兒像是換了個人。4個月以下的小嬰兒認知能力不足,分不清親人和陌生人,誰抱他都可以;4個月以後,寶寶首先記住媽媽,他開始仔細觀察、比較親人(主要是媽媽)與陌生人的面孔,寶寶的警惕性開始提高;到6個月後,寶寶開始學習坐、爬、走路,自己有餵奶、換尿布、陪睡、陪玩等需求,對重要時刻經常幫助自己的人印象深刻,經過長期觀察,寶寶得出結論,關鍵時刻就得叫「媽」,對媽媽表現出強烈的依戀,而陌生人則沒啥用,有些人長相恐怖
  • 嬰兒身上有這樣的表現,說明開始認生,大人行為不檢,會讓娃變笨
    那天去看媽媽的時候,正好看見她帶外甥在小區樓下玩,然後媽媽就開始跟我抱怨:「這個人開始認生了,看見陌生人就哭,誰也不讓,就像你小時候那樣。」我對媽媽吐舌頭:「現在我看見陌生人還是很害怕。」而且寶寶的表現力已經開始有了怎樣的表現?
  • 孩子出現認生現象,怎麼辦?育兒專家來支招
    有時候帶寶寶出門的時候,總是吵著要媽媽抱,仔細想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認生的表現呢,寶寶覺得媽媽的懷抱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對於寶寶認生的現象,以下這四個方面,媽媽們要多注意!學會陪伴寶寶認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對外界的人或事物都很害怕,這個時候我們更是要給予寶寶足夠的陪伴。
  • 不認生的寶寶更可愛嗎,有孩子的一定要知道
    遛娃時你是不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看這個寶寶真好,一點也不認生,不像有的孩子誰也不讓碰。」那麼真的是越不認生的寶寶越好嗎?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認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一般從出生後5-6個月開始認生,8-9個月逐漸明顯,12個月達高峰,並持續一段時間,所以1歲以後的孩子顯得更認生了。但不同的孩子會因為天生氣質的不同稍有差異。隨著長大,寶寶增加了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認生的情況漸漸好轉。
  • 「不好意思,孩子比較認生!」|孩子的認生不需要道歉
    每當認生發生的時候,我會覺得不好意思,要和對方說「抱歉「、」不好意思「並解釋下原因,好在孩子1歲半之後就好多了。「認生」是指孩子對陌生人或者陌生環境的一種警惕行為,有研究數據表明,孩子一般在6-8月份開始認生,在1周歲左右最為明顯,18個月開始有所好轉。當然這是數據的統計,因為嬰幼兒個體差異和環境影響,這個時間的界定只有參考價值,沒有絕對意義。
  • 說明孩子開始認生了,媽媽2種行為會讓寶寶變笨
    正當我疑惑的時候,叮咚突然來了句,媽媽,妹妹都不認識你了。也是,這麼大的孩子已經進入了認生期,再親的關係,兩個多月沒見,估計也不認識了。認生是孩子情感發展的重要裡程碑估計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四五個月的時候還特別大方,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看到以後都笑嘻嘻的,誰抱都跟;但是到了6個月以後,孩子突然變得膽小起來,不熟悉的人誰抱都不跟,有時連看都不許他看一眼,不是躲在媽媽懷裡拽得緊緊地,就是哭的撕心裂肺,讓人不禁感嘆:孩子這是怎麼了?為什麼突然變得這麼膽小了?
  • 寶寶為什麼會認生?搞清楚這四個問題,會發現認生原來不可怕
    默默七個月了,是個可愛的小姑娘。但最近默默媽媽卻有點犯愁,原來開朗愛笑的小默默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認生起來,在熟悉的環境還好,一但到了陌生環境,小傢伙就會感覺到不安。如果有陌生人接近她,必然會哇哇大哭。為此默默媽媽還特地諮詢了一些早教中心的老師,給默默報了一個特別貴的早教班。
  • 孩子膽小、內向、認生?其實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在面對「熟悉的家人」與「不熟悉的生人」時,孩子能夠迅速做出區分,身體也相應地做出哭鬧、牴觸等抗拒反應。認生的孩子通常會優先把「陌生人」自動劃分為「有危險」的行列,這也是孩子自我保護的本能。所以說,認生的孩子其實更聰明,也更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國外一檔節目曾做了個社會實驗。
  • 「小明,快叫阿姨」,孩子怕生膽小,怎麼辦?
    我們來看看什麼是認生呢?,比如看到陌生人試圖抱他會表現出扭頭抱緊媽媽或者癟嘴哭泣;到8、9個月達到認生的高峰期;2歲以後會慢慢開始緩解。,認生是生物本能的自我保護功能,遠離那些不熟悉,可能不安全的因素;3、與主要撫養人的依戀模式相關;4、很少接觸陌生人的孩子認生情緒更強烈。
  • 寶寶變得「翻臉不認人」,認生階段只能媽媽帶,膽量需要鍛鍊嗎
    有些媽媽說寶寶會突然不認人,自己白天工作把寶寶交給家裡的老人帶,晚上再回來,寶寶竟然不願意跟自己了。也有的媽媽說自己的寶寶一直帶著,時間久了就只有自己帶,別人一碰就會哭。從認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寶寶出現認生是因為他經歷了不同的認知發展階段。寶寶為什麼會認生?
  • 「寶寶認生,影響性格?」孩子怕生期,媽媽這樣應對結果大不同
    對樂於觀察孩子一舉一動的新手爸媽來說,更是疑惑和糾結: ——請問,抱抱不太人生,也不特別依戀媽媽,是好事兒嘛?正常嘛? ——不認生的孩子,是臉盲還是膽子大?外向嘛?發育正常嘛? ——寶寶認生,親戚卻非要抱她,好想搶回來怎麼辦?
  • 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換種思維去對待身邊的事物
    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換種思維去對待身邊的事物,就像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冬天裡的一縷陽光,黑夜中的一絲光明,都會給你帶來更多的驚喜。換個角度看問題,需要心態的轉變。中國有一位著名的國畫家俞中林擅長畫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副他親手所繪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