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認生」不等同於膽小,家長試試換個角度,或能發現新世界

2020-10-03 好媽媽郝女士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主動和別人打招呼」這兩種教育方式總是在一個孩子年幼時期不停發生著碰撞。

對多數父母來說,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開朗,在面對生人的時候也能自然開朗。但是,孩子一點也不認生這件事情,真的好嗎?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都是利弊共存的。一個人的性格過於外向和熱情,缺乏一定的敏感和敏銳,那麼他們在平時就會輕易地忽視細枝末節,在一些事情上難免會不如一些心思縝密的人。

有一些孩子的性格屬於天生的自來熟,他們在別人面前總是很自然、大方,但也有一些孩子天生性格比較膽小、怕生,所以他們總表現得很抗拒陌生人。

不只是愛躲在家人的身後,拒絕和陌生人正面交流,還會想盡一切辦法逃離這個陌生和尷尬的環境。這些孩子們在陌生人面前的表現出的不自然,總是難以讓父母滿意。

所以,一旦孩子表現出膽怯和畏縮,大多數父母都會不可避免地發脾氣,甚至會埋怨孩子為什麼不像其他孩子一樣開朗。

大多數父母都會對孩子認生感到很困惑,但是與此同時,更多的父母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認生並不等於膽小,有時候,孩子人生是出於一種警覺和保護意識。

孩子為什麼會認生

1.缺乏一定的安全感

孩子不夠積極大方,是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一定會得到別人的支持,或者對行為後果十分不確定。這有可能是因為父母總有太多挫折教育,而這打擊了孩子成長的自信心。孩子陷入了這種情緒中,性格自然會變得看上去比較怯懦。

但這並不代表孩子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他們的思想可能是豐富的,但在行為上卻不一定會表現出來。

2.孩子的性格不夠獨立

個性獨立的孩子總是能比較好的處理好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而依賴性較強的孩子總是在有熟人的時候才會表現得比較放鬆。當一些性格不夠獨立的孩子離開他的家人時,會覺得很懦弱和無助。另外,多交朋友的確有助於鍛鍊孩子的獨立性,而且也有助於增強他們的自信。

3.父母的溺愛所致

縱容和溺愛是一種不科學的關愛和保護,溺愛會扼殺孩子真正的判斷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在離開父母、獨自成長時感到沮喪。其實,讓孩子感到一些挫折並不是件壞事,偶爾的挫折能幫助他成長,但長時間的溺愛也必然會使他們失去自我,在陌生的人群中產生不安和侷促的感覺。

為什麼說孩子認生有一定的好處

1.認生有利於鍛鍊孩子的記憶力

孩子通常不會主動拒絕其他人的要求,但當他慢慢長大,對他人、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遇到新鮮的事的時候,他就會對一些人和一些事情產生深刻記憶。孩子在遇到了從未見過的陌生人時,會在記憶裡搜尋關於眼前這個人的回憶。

如果孩子能夠想起來,那麼必然會拉近與對方的距離。但通常孩子在見到一個人第一面時,總要有很長一段的反應時間,當他找不到關於對方的記憶,他也必然不會和對方太過親密。

2.認生的孩子警惕性更高

有一些非常自來熟的孩子,無論環境如何,也無論對方是誰,都能和他們開心地玩在一起。此時他們的處境就是不去觀察,不去思考,不去評價環境,這樣的孩子通常缺乏一定的警覺。

有一些孩子在看到陌生人之後,對對方的陌生程度視而不見,缺乏深思熟慮只願意憑藉自己的感覺和對方拉近距離。

這樣的孩子對陌生人、陌生環境估計不足,並且缺乏考慮,總是對方給自己什麼,自己就無條件接受什麼。

父母在看到孩子慷慨的問候陌生人時,總是會比較自豪的說:「他根本不認生!」事實上,如果孩子對陌生人過於大方,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孩子無論年齡大小都應具有足夠的警覺,對外界及周圍環境有自己的觀察與判斷,而不是一味的以熱情示人。

總結

孩子在缺乏社會經驗的時候,在生人面前比較內斂和靦腆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如果孩子喜歡過於熱情的對待陌生人,不僅完全不認生,甚至很自來熟的情況,父母一定要保持警覺,並且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安全教育,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健康、安全的長大。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

相關焦點

  • 認生不是膽小,換個角度去看孩子的「認生」,你會發現驚喜
    前言關於孩子的人際交往,父母的教育分為兩派:有人覺得不能讓孩子跟陌生人說話,潛藏的危險太多;但也有人教育孩子要主動跟陌生人打招呼,這樣才能更快速的交到朋友,並且融入到新環境中。不能說這樣的教育是錯誤的,但是終歸有些籠統和片面。
  • 孩子「認生」不等同於膽小,家長別逼孩子大膽,當心影響娃的發育
    家長別只看到一面 "我家的孩子都4歲了但膽子可小了,上次在路上偶遇了親戚,孩子之前沒見過,讓他去打招呼。結果這孩子居然躲在我的後面,拽著衣服不敢上前。" 在小區裡的公園裡,寶媽林女士和其他寶媽吐槽著自己兒子認生膽小的糗事。
  • 孩子"認生"不等同於膽小,家長別逼孩子大膽,當心影響娃的發育
    家長別只看到一面"我家的孩子都4歲了但膽子可小了,上次在路上偶遇了親戚,孩子之前沒見過,讓他去打招呼。結果這孩子居然躲在我的後面,拽著衣服不敢上前。"在小區裡的公園裡,寶媽林女士和其他寶媽吐槽著自己兒子認生膽小的糗事。
  • 認生來就不膽小,換個角度看孩子的「認生來」,你會發現驚喜
    在孩子的人際交往方面,父母的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認為孩子不能和陌生人交談,隱藏著太多的危險;另一種是教育孩子應該主動和陌生人打招呼,這樣可以更快地交到朋友,並融入新環境。這種教育雖不正確,但歸根結底還是有些籠統片面。
  • 寶寶多大開始認生?認生≠膽小!家長如何幫寶寶渡過認生期?
    沒過幾個月,家長就開始發現孩子變了,只喜歡媽媽和家裡熟悉的人,陌生人一抱就哭,很怕見陌生人。這是孩子開始進入認生期了。孩子進入陌生的環境或者看到陌生人,就變得敏感、躲避,甚至哭鬧,即便看到態度溫和的陌生人也如此。拒絕被不太熟悉的熟人抱,逗弄。這些都是孩子認生的表現。
  • 寶寶開始認生的時候,其實不是變膽小了,而是娃變聰明了
    孩子的舅爺爺張口就對著小曼說了這麼一句話,頓時讓小曼下不來臺。小曼過年當然要回趟娘家,順便領著自己1歲半的兒子去看舅爺爺家了一趟,因為是第一次見舅爺爺,小曼的兒子看著舅爺爺家的人都很陌生,害怕的抱著小曼的腿不鬆手,臉都不敢露出來,看起來一副膽小的樣子,舅爺爺直接說孩子窩囊,小曼心裡也不舒服。小曼自己也有些納悶,孩子之前還是挺活潑的,見到生人也不會哭鬧,如今懂事會走路說話了,孩子反而變得認生了。
  • 寶寶7個月後突然變得膽小,認生,做到這幾點平穩度過認生期
    妞妞7個月後,突然很認生,根本不要別人抱,別人一來就往媽媽懷裡躲;坐在小車裡,鄰居阿姨想摸下她的臉,她竟然嚇哭了。為何孩子突然變得這麼膽小?妞妞媽覺得女兒像是換了個人。4個月以下的小嬰兒認知能力不足,分不清親人和陌生人,誰抱他都可以;4個月以後,寶寶首先記住媽媽,他開始仔細觀察、比較親人(主要是媽媽)與陌生人的面孔,寶寶的警惕性開始提高;到6個月後,寶寶開始學習坐、爬、走路,自己有餵奶、換尿布、陪睡、陪玩等需求,對重要時刻經常幫助自己的人印象深刻,經過長期觀察,寶寶得出結論,關鍵時刻就得叫「媽」,對媽媽表現出強烈的依戀,而陌生人則沒啥用,有些人長相恐怖
  • 小孩子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家長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認生」
    周末跟同學吃飯,聽她表達了對寶寶「不認生」的焦慮:寶寶現在1歲8個月,一點都不認生,誰有吃的就跟誰走,怎麼辦?同事的寶寶跟我們相反,非常認生,根本就不怕他跟人走。於是同學受到了我們的集體鄙視,大家都覺得她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寶寶開朗外向。
  • 小孩子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家長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認生」
    周末跟同學吃飯,聽她表達了對寶寶「不認生」的焦慮:寶寶現在1歲8個月,一點都不認生,誰有吃的就跟誰走,怎麼辦?同事的寶寶跟我們相反,非常認生,根本就不怕他跟人走。於是同學受到了我們的集體鄙視,大家都覺得她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寶寶開朗外向。
  • 孩子見人認生不願意打招呼,建議家長試試這三招兒
    最近智慧媽媽的群裡又有一位媽媽求助,問題是這樣的,自己家的孩子去外邊在小區裡面見到人不願意打招呼,剛開始的時候媽媽總是說和這位阿姨問好和那位奶奶打個招呼,但是孩子一聽媽媽這樣說就直接躲到身後,眼神也是躲避的,這個時候弄的媽媽也是很尷尬的,逢人便說這個孩子害羞。可是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媽媽怕孩子以後長大之後都不願意和人交往,求助智慧媽媽的應該怎麼辦?
  • 孩子出現認生現象,怎麼辦?育兒專家來支招
    有時候帶寶寶出門的時候,總是吵著要媽媽抱,仔細想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認生的表現呢,寶寶覺得媽媽的懷抱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對於寶寶認生的現象,以下這四個方面,媽媽們要多注意!學會陪伴寶寶認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對外界的人或事物都很害怕,這個時候我們更是要給予寶寶足夠的陪伴。
  • 孩子膽小、內向、認生?其實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評論區也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看來,孩子的「認生」還真是家長普遍擔憂的問題。1、面對認生的孩子,家長常常擔心他們性格過於內向、無法融入群體,影響日後的社交活動。殊不知,孩子「認生」,反而是好事。1.認生的孩子更聰明、警惕性更高孩子認生是認知能力提高的表現。
  • 「小明,快叫阿姨」,孩子怕生膽小,怎麼辦?
    生命因愛而生,世界因愛而美後臺經常收到爸爸媽媽們這樣的諮詢:「老師,我的寶寶在家很活躍,出去碰到人讓打招呼就躲,別人一抱就哭,很膽小,這要怎麼辦才好呢?」通常我們說這種現象是孩子的認生,也可稱為對陌生人的焦慮。
  • 孩子「認生」啥情況?值得恭喜,但家長帶養不當影響心智發展
    鄰居小王的孩子長得非常可愛,笑起來就好像是一個福娃娃,以前誰抱著都不哭,還會對著吐泡泡,可是最近孩子突然認生了,誰都不讓抱。下班回家距離很遠,都能聽到孩子的哭聲,抱著孩子的人連忙將孩子遞給小王說:「孩子怎麼這麼膽小,是不是怕人?多接觸一些生人就好了。」小王接過孩子哄了哄,有些為難的想,孩子以前不是這樣的。
  • 「不好意思,孩子比較認生!」|孩子的認生不需要道歉
    每當認生發生的時候,我會覺得不好意思,要和對方說「抱歉「、」不好意思「並解釋下原因,好在孩子1歲半之後就好多了。「認生」是指孩子對陌生人或者陌生環境的一種警惕行為,有研究數據表明,孩子一般在6-8月份開始認生,在1周歲左右最為明顯,18個月開始有所好轉。當然這是數據的統計,因為嬰幼兒個體差異和環境影響,這個時間的界定只有參考價值,沒有絕對意義。
  • 孩子「膽小」,家長責無旁貸
    一位女士帶著兒子來找心理醫生諮詢,說她兒子膽子太小,總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也從不主動結交新的朋友,更不用說參加幼兒園裡面那些大大小小的比賽了。她擔心這樣發展下去,孩子將來會適應不了社會。心理醫生認真地為孩子做了心理測查後,發現孩子智力正常,但自我保護意識過強,害怕困難,害怕失敗,整個測試過程中都缺乏主動性,也沒有一般兒童的好奇心。
  • 不認生的寶寶更可愛嗎,有孩子的一定要知道
    遛娃時你是不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看這個寶寶真好,一點也不認生,不像有的孩子誰也不讓碰。」那麼真的是越不認生的寶寶越好嗎?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認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會對不同於自己的外部世界感到恐懼,這就是認生。
  • 寶寶認生嗎?寶寶從這個月開始認生,預示著孩子智力發展較好
    此時這位媽媽說:「孩子從小認生,老是這樣子。」其實孩子認生是我們很多寶媽都會經歷的一個問題。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可愛,見誰都笑,來者不拒。但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陌生人來看的時候就會表現得很害羞,孩子此時會轉過頭去或者不看他們,等到孩子再大些的時候,孩子又不怕生了或者是繼續怕生。那麼孩子怕生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呢?或者說孩子出生的時候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呢?
  • 寶寶為什麼會認生?搞清楚這四個問題,會發現認生原來不可怕
    默默七個月了,是個可愛的小姑娘。但最近默默媽媽卻有點犯愁,原來開朗愛笑的小默默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認生起來,在熟悉的環境還好,一但到了陌生環境,小傢伙就會感覺到不安。如果有陌生人接近她,必然會哇哇大哭。為此默默媽媽還特地諮詢了一些早教中心的老師,給默默報了一個特別貴的早教班。
  • 孩子認生、害羞、不願意打招呼,家長該如何引導?
    大多數兒童會在7~9個月時,與其照顧者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大多數是媽媽),一旦形成依戀,他們就會對陌生人表現出警惕。這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心理學上把這一現象稱為——陌生人焦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認生。認生會在8~9個月時達到頂峰,兩歲時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