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網紅經濟的興起,一些售賣減肥藥和保健品的微商藉助「代工+貼牌」模式迅速佔領市場,同時也因為「重銷售、輕售後」引發大量投訴。消費者維權受阻,風險被集中暴露,監管亟需打上「制度補丁」。
華聲在線12月23日訊(記者 龐琦)網購的減肥產品效果甚微,應該找誰維權?近日,記者介入多起消費糾紛發現,不少愛美人士通過微商和電視購物渠道購入減肥、豐胸產品後,申請售後時發現商家失聯,維權無門,聯繫生產廠家,廠家回應只是代工企業,旗下並無銷售渠道。
經銷商未提供售後渠道,廠家又無法精準溯源具體經銷商,消費者的權益如何得到保障?
誰在賣?
微商誇大宣傳 「重銷售、輕售後」引投訴不斷
今年3月,陝西的楊女士苦於自己身材不豐滿,在一名微商推薦下,花費26000元購買了一組魅力挺草本豐胸茶,「客服承諾說可以提升兩個罩杯,我服用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並沒有起色。」楊女士想聯繫微商問清楚,卻發現對方不回消息,隨即註銷了微信。
四川的殷女士也向記者反映了類似的經歷。今年10月,她在微商「高級瘦身導師艾琳」處購買了近萬元的減肥茶產品,據殷女士回憶,服用後她開始頻繁拉肚子,「而為了配合溶脂,導師又讓我斷食。」一頓折騰下來,她發現體重並沒有下降。殷女士向「瘦身導師」反映情況,不料對方不僅不處理問題,還建議她繼續購買產品。
記者梳理發現,消費者多因舉證不全、客服失聯等問題維權受阻,且因銷售渠道多為微商,無法溯源商戶信息,監管部門也難以有效介入,維權無門的情況下,消費者往往將代加工企業作為經營主體進行投訴。
誰售後?
消費者叫苦 生產廠家喊冤
湖北某廠家代工的「魅力挺」微商豐胸產品(投訴人供圖)
近日,湖北一家保健品代加工企業向《湘問·投訴直通車》欄目反映,企業名下並無銷售渠道,只負責代加工生產,但卻頻繁「躺槍」,被消費者投訴虛假宣傳。
「網上負面輿情不斷,投訴內容直指公司存在虛假宣傳、產品有問題,企業形象大打折扣,不少維繫多年的大客戶也因此流失」,該公司一名劉姓負責人稱,「按照規定,只要出示商標信息、資質完整,我們就會受理生產委託,但經銷商如何分發到銷售渠道,是否存在虛假或誇大宣傳,作為廠家很難監管。」
劉先生堅稱,除了一款普洱荷葉茶,其他的產品外包裝上從未標註過「減肥」字樣,也從未對外宣傳有保健功能。他認為,廠家並沒有直接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也從未組建過直面消費者的銷售產品的微信群,即使消費者遭遇誇大宣傳,責任也應在經銷商。
相關單位曾在網上答覆:涉事公司生產的產品不是保健品和藥品,屬於普通食品,未涉嫌違規,提示消費者謹慎選擇。(圖片來源:網絡)
棗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現場檢查後答覆媒體,該公司符合生產經營資格,手續和證件完備,所有生產經營活動合法合規。
湖南聯合天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蔡衛華也表示,經銷商在銷售過程中涉嫌誇大宣傳,與生產企業無關,無論產品外包裝上有沒有經銷商信息,只要持有有經銷商的授權合同,廠家就無明顯法律過錯。
誰監管?
代工廠難以有效把控銷售渠道 監管空白暴露行業風險
經銷商角色缺位,售後保障成空談,行業監管亟需提速。
有業內人士表示,委託加工模式本身並不違法,但廠家在生產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產品質量法》、《廣告法》等法律規定,謹慎選擇合作對象,並對銷售渠道進行有效把控。
長沙市12315熱線工號為1119工作人員回復,《三包法》執行的是「誰經銷、誰負責」原則,即廠家對生產質量負責,經銷商則對售賣和流通環節負責,如經銷商有虛假宣傳的行為,可向工商舉報。「由於微商渠道的特殊性,客戶無法向工商舉證商戶名稱和企業地址,所以建議此類投訴人向微信官方求助,以索要商戶詳細信息用於維權。」
網友呼籲,對於微商代加工亂象,相關主管部門應增加關注,完善立法,規範經銷商營銷行為。此外,希望微信平臺能強化審核,為微商廣告和營銷行為的監管執法提供支撐,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