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發布空氣評估報告:北京四種汙染物濃度改善有限

2020-12-13 財新

  【財新網】(實習記者 吳美微)北京大學一個課題組今天(2017年3月17日)發布的一份北京空氣品質評估報告顯示,近四年來北京市PM2.5與二氧化硫濃度改善明顯,但其餘四種汙染物改善有限。

  由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環境統計課題組發布的這份《北京地區2013-2016年區域汙染狀況評估》,是其繼2015和2016年後發布的第三份空氣品質評估報告。報告分析了北京市全部空氣品質檢測站點2013-2016年四年間的汙染物濃度數據,包括六種常規汙染物,即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顯示四年中空氣品質的顯著改善發生在2015年,這得益於從2015年初開始實施的嚴格的大氣環境監管,以及2014年開始的經濟放緩。北京市目前的PM2.5水平相比2013和2014年的濃度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的下降,但2016年的實際PM2.5濃度與2015年相比沒有改善,體現了經濟回升對汙染的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首發6年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北京PM2.5濃度大幅下降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019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中,生態環境部首次發布《藍天保衛戰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年)》,對近年來中國大氣汙染治理的背景、措施、成效等進行系統總結。報告顯示,從2013年至2018年的短短6年間,在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發展的同時,中國環境空氣品質實現總體改善,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明顯好轉。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潘子璇/攝【新民晚報·新民網】2019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正式出爐。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通報說,2019年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北大統計報告:用100萬條數據解讀「會議藍」
    當我們等待著新的大會趕走霧霾、再在朋友圈曬一次藍天時,那群執著於北京空氣品質研究的北大統計學者們並沒有停歇,他們通過研究比較四年來的大量數據,尋找「APEC藍」與「閱兵藍」的成因,對空氣品質管控措施進行量化分析,為即將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可參考的意見與建議。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相信,藍天不會再曇花一現,「會議藍」成為「日常藍」、「永久藍」,這一天將會早日到來。
  • 世界環境日 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
    央廣網北京6月5日消息(記者杜希萌 劉飛)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聚焦空氣汙染防治,中文口號為「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化石燃料等造成的大氣汙染每年都會在全球奪去700萬人的生命。
  • 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向世界展示「中國藍」!GDP較2013年增長39% PM10...
    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向世界展示「中國藍」!當天在杭州舉辦的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發布《藍天保衛戰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年》(以下簡稱《報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海生指出,2013-2018年間,中國大氣汙染物的排放量明顯降低,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總體改善。《報告》在開篇序言中回顧,2013年年初,中國北京、河北等地遭遇持續霧霾;10月以後,霧霾又蔓延開去,從東北到華南無一倖免。
  • 北京空氣品質發布新增兩項汙染物 6項指標全公開
    昨日,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首次公布了一氧化碳和臭氧濃度研究性數據,兩者與北京的PM2.5研究性數據都來自車公莊站,至此,北京已經公開了新版《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中的所有六項大氣汙染物。  新增指標昨天都達標  昨日,市環保監測中心「空氣品質實時發布」網站中,在新增的PM2.5濃度之外,還悄悄地增加了兩項新內容:「一氧化碳試運行監測」和「臭氧試運行監測」。
  • 北京市2017年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能否持續下降?
    說起2017年的環境變化,恐怕很多北京市民都會不約而同脫口而出這句話。的確,2017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降到58微克/立方米,完成了預定目標。現如今,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即將開啟。北京如何鞏固治理成果,力爭PM2.5濃度繼續下降?這既是公眾關心的話題,也將是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焦點。
  • 北京6次實施單雙號限行 汙染物濃度比值降20%
    6次單雙號限行期間:全市道路擁堵指數降一半,汙染物濃度比值降20%左右  單雙號限行助路暢天藍  本報記者 劉冕  在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的大會議室裡,一整面牆壁上貼著從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本市每天晚高峰交通擁堵分布圖,除了交通指數,還分別用深綠、
  • 環保組織發布2015北京空氣品質十大關鍵詞,北京藍等入選
    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濃度繼續保持下降趨勢,其中二氧化硫(SO2)降幅最大,與2014年相比,SO2、NO2、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38.1%、11.8%、12.3%、6.2%;1998年以來長期監測的三項汙染物中,SO2濃度下降89%,NO2濃度下降32%,PM10濃度下降46%;PM2.5自2013年監測以來濃度下降10%。尤其是前十個月,空氣品質改善較為明顯。
  • 北京完成"大氣十條"目標 2017年PM2.5濃度降20.5%
    本報訊(記者 王斌)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環保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了解到,去年本市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較上一年同比下降20.5%,完成了國家「大氣十條」任務目標。優良天數比2016年增加28天,達到226天;重汙染日減少16天,為23天。此外,過去五年間,北京市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都顯著下降,尤其是二氧化硫下降幅度最大。
  • 中國主要城市空氣汙染狀況調查:北京名列榜首
    撰文 《環球科學》記者吳非從昨日起,新一輪的重度汙染天氣再次襲擊了北京。為什麼北京屢屢出現重度空氣汙染,其他幾座主要城市的空氣汙染狀況又如何呢?近年來,全國各地對空氣汙染(尤其是PM2.5,即直徑小於2.5微米的可吸入微粒)的關注度與日俱增。人們想要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空氣汙染是如何產生的,要改善空氣品質,城市規劃應做出怎樣的改變?
  • PM10仍是城市空氣最主要汙染物
    PM10仍是城市空氣最主要汙染物   記者 王亞楠 通訊員 王靜雯 報導  本報濟南6月5日訊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1山東省環境狀況公報》,介紹我省環境質量總體狀況及改善環境質量所採取的主要措施。
  • 北大報告稱保定PM2.5降幅最大
    危昱萍 北京報導近年來,霧霾恐怕是北方居民朋友圈經久不衰的話題。而各級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空氣汙染治理,多地出臺規定,空氣品質不好就罰款。4月10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統計科學中心講席教授陳松蹊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基於直接觀測的小時濃度平均的評估法,受氣象因素影響很大,不能完全反映各城市大氣汙染治理的人為努力程度。」當天,陳松蹊及其團隊連續第六年發布《空氣品質評估報告》。
  • 2020世界環境日:空氣品質有改善麼?解讀最新全球空氣品質報告
    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環境日,去年世界環境日由我國主辦,主題正是「 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呼籲世界探索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能源技術,以改善世界各地城市和地區的空氣品質。近年通過對大氣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落實,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和倡導使用新能源等的方式,使我國整體空氣品質有了極大的改善。
  • PM2.5濃度減少28%,每年因空氣汙染死亡的人少了9萬
    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發布了首部有關中國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聯繫的報告,提示氣候變化對人群健康造成的影響。其中指出,中國近年來細顆粒物汙染即PM2.5濃度減少了28%,直接導致每年因空氣汙染而死亡的人數減少了9萬人。另外,針對冬季霧霾天氣多的情況,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布了「空氣汙染保護措施及戶外活動小貼士」,指導人們科學防護。
  • 京津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去年PM2.5年均濃度較四年前下降36%
    人民網北京12月8日電 (董兆瑞)今天下午,北京市召開「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場。會上,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二級巡視員、總工程師劉賢姝介紹,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10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在區域「2 26」城市中濃度持續保持最優。
  • 空氣汙染在這兒,防治標準在哪兒?
    中國空氣汙染區域化的加劇,也與空氣汙染物的轉變有關。亞洲開發銀行2012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從傳統汙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標來說,中國的空氣品質在從1999年到2009年這10年期間有所改善。但這種單個氣態汙染物指標的改善主要發生在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速度較低的中小城市,大城市的空氣汙染總體上要變得更為複雜和嚴重。
  • 中國近年來PM2.5濃度減少28%,每年因空氣汙染而死亡的人少了9萬!
    柳葉刀子刊發布最新報告:中國PM2.5減少28%,挽救了9萬人世衛組織發布「空氣汙染保護措施及戶外活動小貼士」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發布了首部有關中國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聯繫的報告,提示氣候變化對人群健康造成的影響。
  • 上半年河北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達到歷史同期最低值
    上半年全省大氣六項主要汙染物平均濃度均同比下降,臭氧平均濃度為2015年以來歷史同期首次出現同比下降。其中,6月份,全省六項主要汙染物平均濃度均同比下降,PM2.5月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為今年連續第三個月達到國家二級標準;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2.8%、7.1%、7.1%、8.3%、4.3%。持續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夏季攻堅,臭氧汙染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進入夏季,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天數佔比突出。
  • 專家解讀《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修改單
    評估工作歷時5個月,在各工作組研究的基礎上,組織了七次全體人員參加的研討會,形成了最後的評估報告。問:為什麼說現行標準的首要問題是狀態參數問題?郝吉明:評估報告認為《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自2012年頒布和分階段實施以來,在改善環境空氣品質、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人群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引領了我國環境管理制度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