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之後:沒有哪次成敗可以決定人的一生

2020-08-28 誓約TheCovenant

【家國天下·熱點】

作者:Bella

1 人生兩考,太難了

中國的6月有「黑色六月」之稱,因為每年此時,高考、中考、小考接踵而至,孩子們無一倖免,而分數又有著決定命運的作用。

今年的黑色延到了7月,於是有了最難的一屆考生:先是不能及時返校,只能在家上網課;後是考試延期一個月;好不容易該進考場了,又遇上了暴雨和洪水。

國人習慣了「無神論」,但最急迫的時候,各路神仙門前的熱鬧程度不亞於人才市場。往年可以去寺廟、拜孔子、登泰山、過狀元橋,今年疫情限制了出行,「網上拜菩薩」就流行了起來。不僅如此,和考試有關的用品、服飾也格外講究。開過光的筆、刻著「祈福」的橡皮,穿紅色意味著「開門紅」,穿綠色則代表了「一路綠燈」……

拜神的人未必覺得有用,只是心裡太焦慮,就想著抓住些什麼。如此的焦慮是源於一個默認的共識:中考、高考可以決定一生的命運。一輩子就要交代在未知的7、8個小時裡,這種恐懼每個人都體會過。都想掌握自己的命運,可命運全都壓在自己手裡的時候,任誰都不堪重負。自己不行就想抓住些什麼,倚靠外力抓取一片輝煌,這就有了「迷信」。

迷信和信仰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信仰是相信與仰望,知道自己不是生命的主宰,基於愛與信把自己交到被信仰者手中,並且樂意順服相關的道德規則;而迷信是想要操控自然力來為私人利益服務,沒有對真理良知的敬畏,即使服從一些條例,也是為了自己的目的,至於這種目的是否正當,則不去追究。

諷刺又心酸的是,自以為抓住了神或者命運的人,往往會被自己在乎的東西抓的死死的。成績出來後,自殺、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不理想的成績還會引發家庭矛盾。即便考好了,也可能被成績與榮譽俘獲,之後人生的競爭或變動中,都會重溫當年考試時的生死壓力。

筆者的一個朋友,從小到大一直是名校學霸,高考卻考砸了。父母的影響加上自己的好勝心,使他一直把名校看成人生輝煌的起點。過大的壓力影響了他的健康,衝刺階段他實在覺得「沒有力氣了」。去了一所重點大學但和理想相差甚遠,差點崩潰自殺。現在即使高考過去多年,他依然會在六月感到緊張,依然經常夢見自己在高考考場。

2 知識成了偶像

過度的重視與對知識的崇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們認為知識有著決定人生的力量。這種崇拜心理有一個發展過程:早些時候,我們覺得有了資源、地位、權力就可以改變人的命運,甚至讓一個國家稱霸世界;然而在我們目空一切的時候,其他地方的人不斷地研究學習,發明了機器、革新了制度,打敗了我們。漸漸地我們認識到知識就是力量:憑著對世界的客觀認識,憑著思考和反省,我們可以預見並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後來我們又發現,知識不僅能給民族帶來希望,還能改變個體生活: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就能走進更廣闊的世界。這種觀念被一個個成功案例不斷地強化,慢慢地我們開始認為,有沒有知識和能力也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張可以「證明」我的「知識」的學歷證書,有一些可以「彰顯」我的「能力」的成果,因為它們都是高福利、高薪資的敲門磚。

在此觀念的影響下,人生的目的就成了「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人們把全部的熱情用在這一個可以望見的目標上,逐漸把信仰與道德放在一邊。學術造假、高考頂替、篡改身份信息……家長還會親自上陣,為孩子託關係上大學,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把孩子打造成「神童」……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預言性地寫道:「我們終將毀滅於我們所熱愛的東西」。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種熱愛不是真正的「愛」,而是依靠某種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具體到知識上面,其實我們少有對知識的敬畏和喜愛,更多的是相信並希望借著知識學歷得到更好的物質生活,甚至鑽營取巧,利用規則的漏洞滿足自己不正當的欲求。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那麼多懂技術的人會參與高科技犯罪,為什麼有那麼多通曉法律的人會去鑽法律的漏洞。

沒有私心的、純潔的愛一定會指向正確的事,並帶來最好的結果。說到底,我們不愛知識,而是一種新的迷信與崇拜:妄圖利用知識來滿足私慾。

3 不被定義的生活

再過幾天,高考、中考的成績就要公布了。每年此時,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其實,決定人生的不是曾經的某個經歷,而是當下邁出的每一步。

所以,金榜題名的朋友,我們祝賀你!你通過努力,善用了智慧,來到了一片更廣闊的新天地。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這不僅意味著你有了更好的學習資源,還表示你將有很多新的功課需要學習——你要學習感恩,因為這次的勝利不只是你一個人的努力,你有教導你的老師和照顧你的家人,他們的付出都至關重要;你有可以努力的體力、智力、機會,這些都不是每個人理所當然地擁有的。你要學習責任,成績可以帶來個人的輝煌,但更大的輝煌是發現自己的使命和目的,並善用資源,為更多的人帶來祝福。一盞燈的作用不是孤芳自賞,而是放在高處,給周圍的世界帶來光明與溫暖。

暫時失意的朋友,不要灰心,一次考試有太多偶然的因素,不能代表你的全部實力,更不能定義你的人生。有很多人在高考、中考中失敗,但在大學、中學裡不斷努力,在下一個人生路口取得了更好的成績。此時收穫的不只是學業上的成就,還有堅韌與勇氣。這不是勵志雞湯,因為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他能看到多遠:一個人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得失與內心的欲望,就會愈發焦慮恐懼,越想抓住自己的人生,但越抓心裡越沒底;一個人如果知道更遠的目的地,就能從一個更高的地方俯視現在的道路,從而發現,從這次經歷中有所收穫,會讓你更接近目標。這才是真正的把握人生。

更重要的是,我們都要明白:任何成敗都不能決定、甚至增減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的價值,既在於屬於有思想、有情感、有靈魂的人類的一員,也在於每個個體獨特的存在意義和人生目的。我們看人,常常會用一個片段去進行定義,而一個超越的眼光會看到人生的無限可能,並發現人生的終極方向。

相關焦點

  • 中考淘汰率高達43%!為什麼說中考決定了高考?
    為什麼說中考決定了高考?   作為每個人一生中幾場重要的考試之一,它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很多人覺得高考很殘酷,一張卷子就決定了你這十幾的努力是不是白費了!其實不然,中考作為人生的第一個臺階,才是真的殘酷,甚至中考就能夠決定你的高考成績!   為什麼說中考很殘酷?   而高考的升學率大於70%!
  • 高考:可以改變你的一生,但不能決定你的一生
    15歲那年一次微小的選擇改變了我的一生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有高考情結。每次到高考季我都無法釋懷,我羨慕那些穿著白T和帆布鞋的高中生。 如果讓青春和另一個詞聯繫在一起,那這個詞一定就是高考。
  • 今日高考放榜,但高考能決定人的一生嗎?
    又是一年高考結束,有人問:高考沒有考好怎麼辦?說幾個身邊朋友的故事好了。我們總說:高考並不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這句話大多數時候是為了安慰高考失利的人才說出口的。高考確實不能決定人的一生,不是說你沒考上好的大學,你就完蛋了。
  • 決定孩子中考成敗的關鍵,竟然是初三上學期!可惜知道的人太少
    所以上學期的學習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決定中考成敗初三上學期如何決定中考成績1.大多數學校在初二下學期開始逐步步入到趕課的步伐,開始學習初三年級內容,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在初三上出現如下情形:初三上學期時間緊張,導致學校趕課步伐倉促,學習知識掌握不紮實;初三上學期期中、期末考試綜合程度高,僅僅初三知識遠遠不夠;所以,大部分同學在初三上學期會出現
  • 決定中考成敗的關鍵,其實是初三上學期
    ,中考的壓軸題、難題大部分來自初三上學期,所以上學期的學習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決定中考成敗。初三上學期如何決定中考成績?二次函數章節除了本身的知識體系外,更多的會和其他的知識點結合起來,比如二次函數背景下的動點問題,或者二次函數與不定四邊形,不定三角形的數形結合問題,這就對你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旋轉和圓的章節涉及的是幾何問題,旋轉作圖是每年期中期末考必考點,圓背景下的作圖及證明是中考的高頻考點。
  • 酷聽 | 沒有一場考試可以決定你的未來(葉佳琪)
    沒有一場考試可以決定你的未來■葉佳琪那年,我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初中的。在他那麼多安慰的話裡,有一句我至今記憶猶新:「沒關係,進入高中後繼續努力,沒有一場考試可以決定你的未來。」「沒有一場考試可以決定你的未來。」這句話被我銘記在心,就像一針強心劑,使未曾經歷過多少挫折的我有勇氣走出低谷。成績不再讓人豔羨的我,依舊有自己的夢想。懷揣著這句話,我在新的學校,像蝸牛一樣默默地前行。
  • 決定孩子中考成敗的關鍵,竟然是初三上學期
    初三上學期主要還是新知識的學習,根據往年中考情況,中考的壓軸題、難題大部分來自初三上學期。所以上學期的學習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決定中考成敗。二次函數章節除了本身的知識體系外,更多的會和其他的知識點結合起來,比如二次函數背景下的動點問題,或者二次函數與不定四邊形,不定三角形的數形結合問題,這就對孩子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 為什麼中考落榜不能復讀,而高考卻可以?
    在中高考過後,有順利升入理想學校的考生,當然也有因為種種原因遺憾沒能考入好學校的同學,他們會選擇復讀。希望在努力一年,如願去到想學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高考完之後可以選擇復讀?而中考完之後就不能選擇復讀呢?
  • 九個小細節決定孩子一生成敗|細節決定成敗|孩子養成_鳳凰親子
    導語:細節決定成敗。有些看似小小的細節,不但影響著孩子的人格,更能決定孩子的一生!做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課,就是在細節處培養好好寶寶。那麼,哪些細節是身為父母的您需要特別留意和培養寶寶的?1、節儉: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靠的都是恆心與持久。
  • 高考不論成敗,都不是人生全部
    每當高考來臨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是一輩子的大事,一考定終生,不在少數人認為高考是一場決定人生的考試。考好了,人生已成功一大半。考砸了,前途充滿未知。可見高考對於大部分人的人生確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過其實人生漫長,高考不論成敗,都不是人生的全部。
  •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
    ——高三年級召開主題班會4月22日晚18時40分,夜幕下的合肥一六八校園格外靜謐,2020屆高三師生們正在緊張忙碌著——各個班級正在落實年級「德育課程」,有序組織召開題為《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的主題班會。在熱烈的掌聲中,高三(23)班的主題班會拉開序幕。
  • 文科第一名周小琪:心態決定成敗
    7月21日傍晚,在新南門某賓館,滂沱的大雨絲毫沒能影響近千名學生和家長前來參加望子成龍學校2012年中高考尖子生表彰會暨尖子生經驗交流會。「都是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聽說還有2012年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周小琪同學呢!」剛到19點,會場就已經被前來參會的學生和家長擠滿。中考尖子: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今年中考中,我校可以說是碩果纍纍。
  • 一個小升初搞得比中、高考更「恐怖」,決定成敗的竟然全靠運氣
    怎麼還有人覺得不滿意呢?其實讓我說說今年的小升初那裡是搞的像高考一樣恐怖還是說的太不準確了,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小升初比中高考更加恐怖才是!我們這裡的公辦學校多年以前就已經採取的是搖號模式上學,所以今年比之過去最大的變化就在於原本還有一個民辦學校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去就讀的權利也沒有了
  • 曾國藩:性格,決定人生的成敗!
    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這就導致了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不相同。性格對每個人來說各有不同,有的人熱情奔放,有的人含蓄內斂。不同的性格,對相同的事有不同的看法。這種不同就會影響到選擇。有人說,人生就是做選擇題。性格直接決定著答案,所以就像走分叉路。
  • 中考比高考還重要?很多人都不知道,看完才知道其中的「貓膩」
    但是高考的關注度很可能比中考更多,畢竟許多人都覺得高考決定了以後的人生路,如果高考成功,那麼人生將會有很大的轉變,如果高考失敗人生很可能跌入低谷,可是許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其實中考要比高考更加的重要。這其中難道有什麼貓膩嗎?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吧。
  • 比高考和中考更重要的,是小學四、五年級!決定孩子一生
    比高考和中考更重要的,是小學四、五年級!決定孩子一生。為何這樣說呢?大多數家長,心目中都會覺得中考和高考才是最為重要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能夠決定孩子一生的,卻往往是容易被家長和學生們忽略的年級段,即小學四、五年級!
  • 高考真的能決定人的一生嗎
    可是生活中沒有如果,只有改變。這個月底專升本的錄取結果就出來了,希望過去一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希望能夠彌補我高考的遺憾。高考真的可以決定人的一生嗎?我想「決定」這個詞太過於絕對,說影響卻是毋庸置疑的。有人說:「高考以後你才會發現能跟別人站在同一起跑線的機會以後都不會有了」。高考是一場相對公平的比賽,這時候沒有那麼多的社會潛規則,這時候只需要好好讀書提高成績。
  • 中考真的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沒有學不好、學不會的道理啊!所以一般情況下,中考成績好,高考成績應該不會差。通過好高中進入好大學,依然是大概率事件。這正應了一句話:你身邊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 為什麼中考比高考還重要?因為中考直接決定了人生,這3大格局!
    文/芳姐聊教育2020年的高考已經結束一段時間了,高三的學生已經脫離了苦海,而那些馬上就要中考的初三學生,也感受到了些微來自高考的壓力,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高考和中考都安排在了7月份,高考結束了,中考也馬上就要來了
  • 中考比高考還難,中考錄取率比高考還低,原來決定命運的是中考
    先來看看這組數據:全國每年高考錄取率在80%左右,而全國各省每年普通高中錄取率僅僅是在40%~50%的範圍,也就是說每年中考有一半的學生不能就讀普通高中。於是有網友調侃:原來決定命運的不是高考,而是中考!中考為什麼難度越來越大,讀不了普通高中的學生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