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很辛苦,待遇又低,真的值得選擇嗎?關鍵在這裡

2020-12-13 高校人才真經

高校教師的工作很苦嗎?確實挺辛苦。高校教師的待遇低嗎?確實有些老師工資條上數不多。那如果說高校教師又辛苦又清貧,是這樣嗎?我敢肯定說,絕大多數高校教師不會。

高校教師是一個非常能體現知識價值和個人努力的職業,可以說,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穫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會窮,而如果你窮,那多半是你不夠努力(或者是太清高)。所以,高校教師這個職業也特別適合窮人家的孩子,因為他們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把握自己的命運。

對於一名想當高校教師又想過上好日子的博士來說,他需要經歷這麼幾個過程:

第一,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

同樣是高校教師,985、211高校教師和雙非高校教師有不一樣的發展軌跡,和專科學校的老師更是有天壤之別。選擇一種平臺,就是選擇一種活法。在985、211高校,科研就是教師的命根子。你得一刻不停地做研究,恐怕只有到了院士,你才有機會停下來,不過那個時候,你恐怕也停不下來了。有個朋友的導師就是院士,他說老先生70多歲了,還是每天工作到凌晨1點,早上6點又起來繼續幹,經常半夜給學生發郵件打電話。這樣的生活辛苦吧?但他們已經樂在其中了。至於收入,隨著你科研做得越來越好,回報就會呈指數增長。

而在一些普通高校,科研也很重要,不過做科研更多的是為了把職稱評上去。等到評上教授了,科研就會遇到很大的瓶頸,因為學校的科研條件可能已經無法支持你前進了。到那個時候,研究其實不做也可以,想上點課就上點課,想撈點錢就去企業拉一些橫向項目來做。我的一個同學博士畢業後去了一個西南地區雙非一本,由於博士期間業績突出,去了之後就給了副教授,很快又上了教授,再往上想衝人才稱號就特別難了,後來乾脆做點橫向,現在日子已經很滋潤了。

這兩種平臺,不能絕對說哪種更好,但想要在學術上有所作為,當然是必須去985、211高校,至少也應該是普通高校裡的支撐學科。

第二,熬過青椒階段

高校裡面,相對辛苦、待遇又不高的群體是年輕教師。一方面,一部分青椒麵臨著淘汰,像多數985高校和部分211高校,已經實行了非升即走,青椒除了生活問題,更多地還是生存問題。學校給出了明確的任務,幾篇論文幾個項目,少一個都不能確保留下,有的學校甚至要求評上副教授才能留下,那這背後的偶然因素就太大了。所以說,這個階段不能去想掙錢的事,不能為了企業橫向課題那點蠅頭小利斷送自己的前程。我本人所在的211高校,近兩年已經淘汰了近20名青椒了。

另一方面,一部分青椒麵臨職稱壓力。很多高校雖然沒有淘汰壓力,但等著評職稱的人卻排了老長的隊,如果沒有特別突出的業績(或者關係),短則三五年,多則十年都不一定能評上。評不上職稱也就很難獲得研究生導師資格,沒有研究生打下手,科研教學工作就都得自己幹,很難不辛苦。沒有職稱,一些項目和獎勵也很難拿到,未來的路也會越來越難走。所以,不管你有沒有學術追求,副教授應該是你起碼的追求。

此外,在很多高校,青椒承擔了更多的教學任務。其實如果只是課時多還沒什麼,關鍵是很多青椒要承擔很多門課,每門課都需要備課,有的還是新開設課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等過了青椒階段,教學任務就會明顯減輕,也不需要那麼辛苦了。

第三,持續產出,多勞多得

度過青椒階段後,高校教師就完全告別貧困了。你可以選擇安於現狀,但這樣做的風險很大。現在很多高校實行崗位聘用制,每個聘期會有任務要求,完不成灸可能會低聘,副教授低聘為講師,教授低聘為副教授,少拿錢不說,丟不起那個人啊。而且,一旦你沒有項目沒有成果,你的研究生導師資格也會被取消,這樣就被打回原形了。即便沒有聘崗壓力,學術這東西,一旦丟了就很難拾回來。

最好的選擇當然是繼續努力。學海無涯,學術本身是沒有盡頭的,掙錢也沒有,如果想有更好的收入,想再往前進一些,那必須付出得比別人更多。

先就說說工資,僅教授就分四級,二級教師年均工資可以達到四級教授的兩倍。但二級教授需要承擔重大課題,需要有學科團隊。我們學校的二級教授基本上沒有假期,因為一到放假就要去匯報、研討、評估等等。

再說說其他收入,比如論文獎勵。比如SCI一區能獎勵5萬,我校有個青年學者,簡直就是論文製造機,每年一區論文能發4、5篇,每年光論文獎勵就20萬,年底再計算績效,又能多拿10萬。不過,他所在學院,每晚最後一個熄燈的辦公室就是他的辦公室。

最後說說人才帽子,青年學者如果能拿個青年長江、優青等,那學術前景就光明了,收入也大幅提升了。今年我校剛上一名優青,此前開輛世嘉,今年直接一步到位換了奧迪Q7。不過,他也是很少在12點之前睡覺。

結語

總之,在高校裡做一個有科研的老師,掙錢還是很容易的,但又不那麼容易,可能需要你付出5+2、白+黑的工作時間。當然,對大多數教師來說,把握兩者間的平衡最重要,既不至於太累,又不至於被淘汰,既發不了大財,又能有體面的生活。這樣好的職業,你確定你不來體驗一下?

相關焦點

  • 有些人讀書讀博士想當高校教師,可聽說一些高校教師很苦,待遇不好,是這樣嗎?
    高校教師的工作很苦嗎?確實挺辛苦。高校教師的待遇低嗎?確實老師工資條上不怎麼高。那要說高校教師又辛苦又清貧,是這樣嗎?我敢肯定說,絕大多數高校教師不會。高校教師是一個非常能體現知識價值和個人努力的職業,可以說,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穫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會窮,而如果你窮,那多半是你不夠努力(或者是太清高)。
  • 讀博想進高校做老師,但是待遇不好且很苦,是真的嗎?
    不是有些人都博士想當高校教師,而是一種"職業規劃",相對來說,做一個科研工作者高校或科研所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相比高校的基數和人才引進數量,科研所能接受的博士還是少數。博士招聘高校教師引進的待遇,如安家費、科研啟動費、年薪等,關鍵是看博士的"硬通貨"(如SCI論文、C刊論文等)。
  • 你還在為了進高校做教師而讀博嗎?
    高校教師的工作很苦嗎?確實挺辛苦。高校教師的待遇低嗎?確實老師工資條上不怎麼高。那要說高校教師又辛苦又清貧,是這樣嗎?我敢肯定說,絕大多數高校教師不會。高校教師是一個非常能體現知識價值和個人努力的職業,可以說,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穫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會窮,而如果你窮,那多半是你不夠努力(或者是太清高)。
  • 教師節裡論教育,教師待遇已不低,教師師德在哪裡?
    今天是1732名教師的節日,又到了一年一度教師節,有關教育發展、教師待遇、學生減負種種問都成了網上熱議話題。不少官方媒體、大V網紅也紛紛發文慶賀並提出各種建議。縱觀網絡文章,大部分都在為教育事業歌功頌德,對教師的辛勤耕壇讚揚有加,並提出了種種提高教師待遇,減輕教師工作負擔等等建議。
  • 一些教師抱怨自己工資低待遇不好只能勉強夠生活,這是真的嗎?
    我聽了一下小寧舉例說明自己收入低的例子,要麼就是省城,或者一線城市,他的同行教師們;要麼,就是小寧所在城市,收入最高的那1%的人群。 明白了這一點兒後,我算明白了,小寧抱怨自己工資低待遇差勉強只能生活的根源,不是真的是這樣,而是來自於對比。
  • 討論:有教師辭職就意味著待遇低嗎?
    以筆者看來,客觀地講,有的地方特別是艱苦邊遠地區,相比於工作的艱苦程度來說,教師待遇偏低是事實。然而,有的地方教師待遇不低甚至過高同樣是事實,兩種情況都存在。只不過,「辭職就說明待遇低」這個提法,不但老套,而且邏輯略顯牽強。
  • 大學青年教師待遇低,是考核體系的問題嗎?
    某些「青椒」待遇較低與高校考核體系有關嗎?面對教學和科研的雙重考核,「青椒」應該作何選擇?5月24日的《科技日報》對此進行了關注。 窮到要離職?大學老師待遇並不差 針對網上的說法,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研究所長聘副教授法文哲認為,陳葉芬老師入職三年,如果真有兩年在外面訪問,一年在生育子女,那麼教學量應該是不夠的。
  • 第0567 號 省屬高校教師工資待遇該提高了
    近年來,每當統計部門公布工資數據時,安徽省省屬高校充滿一片「被增長」聲,看樣子2010年也不例外.省屬高校教師低工資待遇問題已成為社會焦點和熱點之一,成為制約我省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瓶頸之一,成為阻礙我省社會和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路障之一,可能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之一。
  • 在中國,中小學教師薪酬待遇真的很低嗎?
    如果我們國家真的大幅度提高了教師待遇水平,教育入職門檻,大幅度改善了從教人文環境,「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
  • 提高教師待遇,大學讀免費師範生值得嗎?
    提高教師待遇,大學讀免費師範生值得嗎?不少網友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網友一:有什麼值不值得的?自己選擇的路怎麼也要相信它,你至少要走一段路甚至要走完了,才會體會到才會得到它帶給你的東西,當然你得好好走啊。網友四:只要你喜歡,我想是值得的。現在國家對教育很重視,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也在進一步提高。畢業後進入公辦學校當教師,工作也是很穩定的,屬於事業編制範疇,公積金和養老醫療保險等福利待遇是有保障的。教師的職業和其它行業不同,是對人的教育。如果你認真工作,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是很有成就感的。
  • 教師行業真的沒有前途嗎?看了這組數據後,網友:啪啪打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在其他國家,教師是他人夢寐以求的職業,不僅因為薪資待遇高,更在於社會地位,但在我國卻不同,教師行業飽受爭議。與公務員行業不同,關於教師兩極分化嚴重,一種說法是教師薪資待遇高,假期頗多,令人羨慕不已;另一種說法便是教師薪資待遇與地位,不如其他職業,受道德綁架嚴重。
  • 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真的很低嗎?教師編制內老師這樣說
    這兩年都在漲,雖然漲的不是很多,相對工資基數來說也不算低,說實話我對目前的工資待遇還是比較滿意的。 福利待遇 教師編制職業除了穩定以外,吸引大家的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五險一金。
  • 特崗教師政策待遇好不好?值得考嗎?
    1.特崗計劃的相關政策  答:為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按照「自願報名、擇精選拔」的原則,對具備以下條件的報名者在面試成績中給予適當加分: ⑴少數民族學生加2分;⑵省級畢業生、省級及以上「三好生」加4分,校級「三好生」加2分……
  • 未來教師待遇將逐步提高,教師成為高收入人群!是真的嗎
    湖南教師資格成績入口已開通,有人歡喜有人愁,從考試人數來看,近些年選擇做老師的也越來越多,隨著國力的強盛對教育的投入也越來越多,有人說教師將成為高收入群體,畢竟社會的發展,教師的概念也在拓寬,不僅是指在學校傳授學業知識的代名詞,更是涵蓋多個學生領域,教育行業發展潛力不可估量,事實真的如此嗎
  • 各地中小學教師待遇竟然相差這麼多,你還覺得教師工資低嗎?
    教師待遇這是一個被提了很久的話題,也是廣大教師以及社會人士所關注的熱點問題。教師也確實是一個平凡而又特殊的職業,他們教書育人,承載著無數人的期望。那麼中小學教師待遇怎麼樣?具體待遇必然會受到地域、職稱、教齡、學校性質等多種因素影響的,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幾個地區的教師待遇情況。
  • 重視教育就是重視城市的未來,教育的關鍵靠教師,教師待遇如何?
    原標題:這座城市率先提出全方位提升教師地位待遇,教育迎來春天了嗎?我曾經去這座城市考察基礎教育,一共走進了四所小學,發現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小學裡的男教師人數很多,大約佔了三分之一以上。於是我問了問當地的老師:為什麼你們這裡小學男教師這麼多呢?我們那裡小學的男教師特別少,因為待遇不高,有些男孩子寧願當保安送快遞都不想到小學來教書。 當地教師這樣說:怎麼會這樣呢?
  • 應屆碩士生,放棄企業優厚待遇,而去普通高校當教師,這是為何?
    碩士生放棄企業萬元月薪的崗位,選擇普通高校當教師,這種選擇「可進可退」,總體偏好。當今世界,高校教師是稀缺資源,企業入職並不算稀缺資源,85%以上的應屆生入職企業,10%左右的學生創業,只有5%的學生進入公務員、事業編(含高校教師),並不是說公務員、事業編好於企業職員,但現實的從眾行為自然有其內在的道理,就是穩定、平安、退休待遇好,更受國人生存文化的偏愛,何況體制內待遇並不比企業低,甚至比企業高。
  • 中國高校教師待遇大公開!
    今年5月份,一張「復旦大學2017年5月薪酬單」在朋友圈中廣泛流傳,引發網民對中國高校教師收入狀況的廣泛關注。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16年,中國現有高等學校共計2879所,專任教師有近160萬。然而,高校教師群體的收入狀況一直鮮有人知。
  • 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真的必須要把教師身份轉為公務員嗎?
    這兩天上網刷到一篇文章,文中呼籲「將教師身份轉為公務員」。文章作者認為,保證教師地位和待遇,唯一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教師納入到國家公務員體系。,比如日本、韓國,它們單設教育公務員職系並採用終身僱傭制,日本法律還明確規定,教師工資要高於一般公務員工資的30%-40%;第二,目前來看,教師比公務員的待遇要差太多,既然對教師的要求比公務員還高,就應該讓教師享受不低於公務員的待遇;第三,把教師納入公務員體系,依據公務員法對教師進行管理,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第四,未來世界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一定要重視教育。
  • 「特崗教師」工資不如三支一扶,為啥這麼多人報考?有編制門檻低
    特崗教師就是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設立的特殊崗位,面向高校畢業生、社會招聘,和三支一扶中的「支教」大同小異,在特崗教師崗位服務期滿3年後,即可轉為本地編制內的教師。特崗教師的工資與三支一扶差距,加上各項補貼平均薪資在3000元以上,雖然薪資待遇不敵三支一扶,但是每年報考特崗教師崗位的人還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