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有朋友問:查了幾次空腹血糖都在7.6mmol/L左右,是成了有糖尿病的人了嗎?都說有了糖尿病就治不好了,剛四十歲,還能恢復正常嗎?
按照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這位朋友可以診斷得上了糖尿病,要完全摘掉糖尿病的帽子難以實現,但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切不可對自己失去信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機的各項機能會不斷衰老退化,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誰都能坦然地接受。其實糖尿病也一樣,雖然就目前的醫學水平它是一種需要終生治療的疾病,但只要採取科學合理的幹預治療措施,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享受應有的預期壽命,沒必要對於焦慮與擔憂,如何理解呢?
首先,糖尿病發生的原因是自身胰島細胞不能分泌出足夠的胰島素,而胰島素是將血糖運送進組織細胞中的運輸工具,血糖運送不進去無法被消耗便會升高。之所以胰島素分泌不足,是因為胰島細胞受到損傷發生了凋亡,而胰島細胞一旦淍亡是不可再生的,體內胰島素不足的問題會始終存在,需要終生幫助機體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糖尿病去不了根的原因所在。
其次,因為糖尿病發生的原因非常明確,所以可採取的措施就有很強的針對性,幹預治療的效果非常可靠。比如通過合理的飲食控制,可以減少血糖的來源,以減少對胰島素的需求;堅持合理運動,增強機體對血糖的消耗,提高胰島素的利用率;口服促進胰島素分泌胰島素的降糖藥,幫助剩餘的胰島細胞更好地發揮分泌功能;注射外源性的胰島素,彌補機體胰島素的不足等等。且這些方法簡單易行,效果有明確的保障,完全可以做到與正常人沒有什麼不同。
第三,糖尿病最大的危害並非單純的血糖的異常,而是歸根於血糖對血管的損傷。血管內皮可在高血糖的侵蝕下受到損傷,血液中的脂肪就會趁機進入並沉積其中,被血管當成「異物」而清除,便引起了一系列炎性反應,最終脂肪發生脂質化變性形成粥狀物,導致了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發生病變的血管影響血運,使組織器官因缺血缺氧發生病變,這才是糖尿病真正的危害所在。
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引起各種併發症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個逐漸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會經歷數年、數十年,與對糖尿病的幹預治療密切相關。研究顯示:未經治療的糖尿病大約五年後即會有併發症發生,而得到合理治療的糖尿病,數十年也不會有併發症發生,與正常人沒什麼兩樣。
因此,有糖尿病的人抱怨自己得了病只會增加煩惱,坦然面對積極幹預治療才是應當做的,而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幹預治療的基礎,這也是日常養生保健的核心,有糖尿病的人認識到這一點並會出行動,不僅僅糖尿病能得到良好控制,對防治其它健康問題也能起到積極作用,甚至比不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更長壽。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