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與慕容垂之間經過了怎樣的鬥智鬥勇

2020-12-22 老妹兒說八卦

導語:

在天下大亂的魏晉時期,出自同一鮮卑部落的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和後燕開國皇帝慕容垂,為了吞併對方,兩人之間幾乎陷入膠著狀態,那麼他們又是如何鬥智鬥勇,最後到底是誰技高一籌?

代國拓跋珪的復國

(拓跋什翼犍影視形象)

公元三百七十六年,強大的前秦在苻堅的領導下,消滅了拓跋什翼犍的代國,但隨著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爆發,而前秦又以失敗告終,這樣就給了北方很多部族重新復國的機會,代國就是其中之一。

助代國復國的首領是年僅十六歲的,拓跋什翼犍的嫡孫——拓跋珪,他在當時號稱神算子的燕鳳的幫助下,於公元三百八十六年光復代國,並在幾個月後將代國改名為魏。

強大敵人慕容垂

(拓跋珪)

由於北方復國者眾多,所以拓跋珪在北方仍然處於競爭劣勢,而且此時他還面臨著一個極其強大的對手,這個人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都有很大的威望,他就是後燕開國君王——慕容垂,也就是前燕開國君王慕容皝的第五個兒子。

據說慕容垂一出生就有異兆,成長過程更是與自己的幾個哥哥不同,所以慕容皝認定自己的這個兒子以後必成大器,還放言說其:"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意思是如果君王好好重用他,他必能潛心為國家服務;但如果虧待他,他也可肯定會讓這個國家雞犬不寧。

(慕容垂影視形象)

這句看似評價很高的稱讚,後來卻為慕容垂帶來了極大的麻煩,父親對慕容垂不斷的表揚,最後還是遭到了慕容皝的法定繼承人慕容儁的強烈不滿。以至於後來慕容儁做了前燕的皇帝,凡是前方的硬仗都讓老五慕容垂和老四慕容恪去打。

不過慕容垂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和後趙、前秦、東晉的戰爭中,幾乎都是全勝,所以在朝廷上的威望也很高。後來慕容儁病死,慕容垂和慕容恪又共同扶持了一個他們的侄子,而這兩兄弟仍然為前燕四處徵戰。

逆境重生的慕容垂

(慕容恪)

直到慕容恪臨死前,他都一直在向皇帝推薦重用慕容垂,不過可惜慕容垂能力過於出眾,並且性格內斂好欺負,所以幾乎皇帝所有的親信都對慕容垂很不放心,最後一直把慕容垂逼到了在燕國幾乎無容身之地。

最後慕容垂走投無路,只好帶著自己的兒子投奔了苻堅的前秦,而苻堅當時又正好在籌劃著對前燕的打擊,他唯一忌憚的就是慕容垂,所以聽說慕容垂來降,喜出望外,立刻親自出了長安迎接慕容垂並委以重任。

進入前秦後,慕容垂同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時間一長,他又同樣遭到了前秦一些貴族們的不滿,包括當時的前秦大將王猛。這時的慕容垂才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屈辱,由此產生了復國自立為王的想法。

(慕容垂)

慕容垂的出生身份以及他自身的能力,註定了他的不凡,功高蓋主自然也會不受人待見,所以轉來轉去,慕容垂也只有奪取政權一條路,否則自己不是被殺,就是像秦始皇的仲父呂不韋那樣自殺,終究難逃一死,因此淝水之戰後,慕容垂同樣也復了國,史稱後燕。

兩國之間鬥智鬥勇

沒過多久,後燕因為慕容垂的關係,一舉成為了北方最大的勢力,而拓跋珪如果想要稱霸中原,後燕就是最大的勁敵。最後在燕鳳的建議下,拓跋珪決定向後燕表現出十分的敬意,好讓他們先放鬆警惕。

(慕容垂)

魏每年都會向後燕進貢,慕容垂有什麼軍事行動,拓跋珪也會第一時間在旁出力幫忙。時間一長,慕容垂也看到了魏對自己的忠心,於是開始慢慢放鬆警惕。

其次,燕鳳建議拓跋珪對後燕的軍事行動拖的越久越好,因為拓跋珪在復國時才十六歲,而慕容垂已經六十一歲了,即便魏現在不是後燕的對手,但完全可以拖到慕容垂去世,到時候又會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可是事與願違,幾年後,慕容垂突然開始警惕魏和拓跋珪,因為他看著魏國一邊供奉自己,一邊卻又攻打他身邊的其他部落,而且發勢頭特別快,所以他不得不開始憂心拓跋珪的真正目的,於是他決定考驗一下魏是不是真的對自己充滿敬畏。

(拓跋珪)

公元三百九十一年,六十六歲的慕容垂扣押了魏派來孝敬他的使臣——拓跋珪的弟弟拓跋觚,還大言不慚的討要大宛良馬(魏特有的好馬)換這個使臣,此時拓跋珪也意識到慕容垂已經開始警惕,所以二十一歲的他也不再裝恭敬,告訴慕容垂堅決不給良馬,公開和後燕決裂。

魏和後燕的大戰一觸即發

並且立刻派人聯絡了後燕的死敵西燕,然後兩國一起共同對抗後燕,這也證實了慕容垂的猜測,所以公元三百九十一年到三百九十五年的五年時間裡,後燕集中了大部分力量對抗西燕,並將其滅國。

(慕容垂)

然後在公元三百九十五年,慕容垂又派自己的兒子慕容寶和幾位慕容家族的親信共領兵十萬,向魏發動進攻。慕容垂認定無論是他的兒子或者其他將軍,都不會是拓跋珪的對手,所以為了穩定勝局,他決定圍獵拓跋珪。

五月,後燕大軍直撲魏,而拓跋珪也號令他們分成了三股勢力進行流竄,一股向東北,一股向西北,另外一股則由拓跋珪親自率領向西撤退。後燕主帥慕容寶一看,立刻決定直咬拓跋珪不放。逃跑過程中,拓跋珪也是屢戰屢敗,後來一直逃到了五原(內蒙古包頭南邊的黃河兩岸)地區,拓跋珪才停下腳步,和慕容寶相持起來。

(拓跋珪)

其實拓跋珪一直在尋找對自己有利的地形,五原遠離了後燕的本土,卻是拓跋部的腹地,所以這裡對後燕非常陌生,而對拓跋部非常熟悉,這就有利於拓跋珪的進攻。

另外,慕容寶出兵時是五月份,快要進入夏季了,在經過這樣的千裡行軍,軍隊又度過了秋天,進入了冬天,糧草等什麼都難以供應上,所以對魏更加有利。

於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拓跋珪開始實施自己的計謀,原先向東北逃竄的那隻軍隊,逃到後燕軍隊的後方,切斷了他與慕容垂的聯繫。其次,逃向西北的那隻軍隊和拓跋珪的軍隊會合,在五原地區做好準備,並開始散播慕容垂已經去世的謠言,擾亂後燕的軍心。

(後燕軍隊)

原本氣宇軒昂的後燕軍隊聽到這個消息後,均開始心慌,因為他們出發的時候,慕容垂就已經身染重病,這麼長時間音信全無,也有可能是已經去世了。而此時慕容寶更是待不下去了,準備撤軍往回趕,看看後燕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而且他完全不懼怕身後的拓跋軍隊,燒毀了全部船隻就開始帶著部隊逃回後燕國都中山。忽然一夜內蒙古狂風大作,黃河結冰,拓跋珪也終於等到了時機,親自帶領兩萬精騎渡過黃河,直追慕容寶的軍隊,最後十一月初,終於在參合陂追上了後燕的軍隊。

(參合之戰)

這一日凌晨,當所有燕軍還在沉睡,拓跋珪居高臨下的下令進兵,等到燕軍反應過來,只看見朝陽之下全是拓跋的軍隊,個個拿著短刀向他們衝了過來。所以後燕的軍隊大都倉皇逃竄,有被殺死的、壓死的、投降的不計其數,最後個慕容寶一起逃回中山的僅剩幾千人。

拓跋珪與慕容垂的對決

回到後燕都城中山,慕容垂也料想到了這個結果,所以在公元三百九十六年剛過春天的時候,親自帶兵討伐魏,數月後,慕容垂直抵魏的南都平城,並順利將其攻下,數萬拓跋精兵戰死沙場。

(魏軍反擊)

正當拓跋珪恐慌的時候,後燕的軍隊突然出了一件大事,成功扭轉了魏的局勢,那就是慕容垂去世了,此時的慕容垂已經七十一歲。在佔領了平城之後,他手下的謀士突然建議他到參合陂去祭祀上次戰敗的將士們。

本來慕容垂不去參合陂,完全可以相安無事,說不定還可以改寫歷史,可偏偏世事難料,他不但去了參合陂,而且滿目皆是戰死的後燕將士們,大家觸景生情,個個都垂淚哭泣,慕容垂也被這樣氣氛感動最後暈了過去。

這樣一來,後燕軍中群龍無首,只好撤退,而不幸的是,慕容垂又在撤退的過程中去世了,拓跋珪藉此機會一舉佔領後燕都城中山。次年年初,拓跋珪公開稱帝,正式建立北魏政權。

(北魏、後燕疆域圖)

結束語:

拓跋珪與慕容垂的鬥智鬥勇十餘年,期間各自勝勝負負,最後還是年輕的拓跋珪熬過了號稱"十六國第一戰將"的慕容垂,實現北方的大一統。

相關焦點

  • 名將隕落:慕容垂對拓跋珪的最後一戰
    這一次,為了達到奇軍長襲的效果,慕容垂不擂鼓,不張揚,秘密而行,逾青嶺、經天門,在太行山上鑿山開道,直指雲中。北魏留守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的兵馬有三萬餘人,被慕容垂打了個措手不及,一舉拿下。拓跋珪的親弟弟拓跋虔幾乎來不及作出反應,慕容垂已然在城下了。這龍城舊兵在國主慕容垂的指揮下,一個個奮勇爭先,如下山猛虎,魏軍招架不住,拓跋虔戰死,殘部全部被後燕收編。
  • 拓跋珪攻打後燕本無勝算,慕容垂死後拓跋珪方敢大舉伐燕
    就部族以言之,後燕慕容氏與代國拓跋氏同出鮮卑,世代之間亦存在著互結姻親之傳統。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整合北方部族時,後燕武成帝慕容垂也為之助力,正因後燕的幫助,拓跋珪最終得以復興代國,自稱魏王。然面對地盤爭奪一事,兩國關係縱是再好,也當是各為其主,互不相讓;況拓跋珪的弟弟拓跋觚先前無故遭後燕扣留,兩國局勢早已是暗流湧動。
  • 血戰參合陂:後燕慕容垂和北魏拓跋珪強強對決,為何會遭遇慘敗?
    386年8月,拓跋窟咄率領劉顯的大軍進犯北魏,北魏諸部人心動搖,拓跋珪派使者冒險南下,抵達中山,嚮慕容垂提出了十萬火急的援助。眼下,拓跋珪的死對頭是拓跋窟咄,拓跋窟咄的後臺是劉顯,劉顯的後臺是慕容永。慕容永則是慕容垂的死對頭。在慕容垂看來,如今時局動蕩,群雄爭霸,讓慕容永控制北魏,從側翼壓制自己,只會讓自己的處境更加危險,百害而無一利。
  • 拓跋珪是怎樣建立北魏政權,滅亡後燕,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
    他是怎樣建立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政權「北魏」,滅亡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的後燕,為孫子拓跋煮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呢?北魏鮮卑拓跋部,最初活動於大興安嶺北部端東麓一帶,過著遊牧的生活。公元338年,首領拓跋什翼犍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代國。公元371年,他的孫子拓跋珪出生在參合陂北(今內蒙古涼城縣西北)。
  • 慕容垂的「規矩」:為何終其一生慕容垂都未與苻堅一戰?活得坦蕩
    於是,段氏更加剛硬,無論如何拷打,都沒有認罪,最後死在了酷刑之下,而慕容垂也得以逃脫罪責。  段氏的遭遇,便可見慕容垂與慕容儁之間的關係,故此慕容儁在位之時,慕容垂也並未得到重用,慕容垂即便才能再卓著,也只能選擇低調行事。甚至,連自己的妻子人選,都無法控制,被可足渾氏選擇了自家女子許配給慕容垂。
  • 北魏太祖拓跋珪:莫欺少年窮
    六歲的代國王子拓跋珪眼看國破家亡,親人離散。復仇的種子和復國的願望在年幼的拓跋珪心中深深紮下根苗。這時,拓跋珪被前秦皇帝要求強遷到都城長安作為人質。幸好代國的老臣據理力爭,拓跋珪才被允許留著部落中。在塞北,生活條件極為艱苦,拓跋珪卻磨鍊出了堅強的意志。拓跋珪隨母親賀拔氏投奔表叔匈奴首領劉庫倫。在劉庫倫部,雖然母子二人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卻得到了安全的保護。
  • 參合陂之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如何擊敗後燕慕容寶?有何結果?
    鮮卑慕容部與拓跋部世為婚姻,所以慕容垂起初支持拓跋珪徵服獨孤部及賀蘭部,統一內部,復國建魏,以作為其控扼塞北諸部的附屬之國。等到北魏勢力日漸雄厚,欲謀獨立,屢犯臣服於後燕的邊塞諸部族,雙方相始反目 ,從此結下仇怨。
  • 陳二虎:建立北魏政權的拓跋珪十分尷尬,他是拓跋什翼犍的兒子還是...
    建立北魏政權的開國皇帝拓跋珪,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嫡長子拓跋寔的遺腹子。他的母親賀氏懷著他時,其父拓跋寔就去世了。於是,這個賀氏又改嫁給老公公拓跋什翼犍,然後生下了拓跋珪。 由於其生母賀氏這層特殊的婚姻關係,真說不清拓跋珪算是什翼犍的兒子還是孫子(賀氏嫁給什翼犍後,又生了一個兒子)。
  • 逆轉胡虜無百年之運:漢武帝的晚年瘋狂竟成了拓跋珪的制度創新
    這個問題表現最突出的就是慕容家族,這個家族雄主屢出卻內亂不斷。前燕亡於慕容垂出逃,而慕容垂就是燕主慕容暐的叔叔。慕容垂後燕亡於北魏入侵,但更主要的還是亡於無休止的宗室內亂和兄弟相殺。慕容家族無論是雄主數量還是英雄質量,都不次於拓跋家族。
  • 解析兩晉戰爭:拓跋珪興魏及北魏開國戰爭
    與後燕戰爭公元395年,後燕慕容垂在消滅西燕之後,將下一個目標對準了北魏。同年六月二十六日,慕容垂因為身體患病就派太子慕容寶等率軍八萬兵出五原。北魏得知後燕來犯的消息後,長史張袞就對拓跋珪說:「後燕消滅西燕未嘗一敗,對我國一定有輕敵之心,我們可以利用地形打敗他們。」
  • 已有三國曹魏在前,拓跋珪為何又把國號定為魏?
    被前秦滅掉的前燕的宗室慕容垂建立後燕,拓跋珪也是這種情況。 鮮卑拓跋部建立的第一個國家不是北魏,而是代國,末代君主是拓跋什翼犍,就是拓跋珪的祖父。五胡歷史上不止十六國,代國實力並不弱,卻不在十六國之列。為何呢?很簡單,十六國不是什么正統,而為十六國定調的北魏又是代國統治者之後,當然不會把代國列入十六國名單了。
  • 崔氏是中國北方的大姓,後燕滅亡後崔宏入仕北魏,拓跋珪十分看重
    後來,能徵善戰的慕容垂消滅了翟魏,崔宏又出仕後燕帝國,隨同他一起成為後燕臣民的,還有他十幾歲的兒子崔浩。慕容垂很看重崔宏,封他做大官。可是崔宏很不開心,還是很嚮往東晉帝國,白天上班,晚上躲在小黑屋裡寫詩,作了很多詩文,表達對東晉的嚮往。他知道自己是在胡人政權裡當差,詩文萬一洩露出去就是殺頭的大罪,所以詩文保存得很隱秘。
  • 殘酷的「子貴母死」制度確立,僅是拓跋珪個人酷烈習性使然嗎?
    「子貴母死」制度源自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初行此制時道武帝拓跋珪像是經過相當充分的考慮,懂得它的得失之處,而且多少有應付不測的思想準備,而不像是一種臨時心血來潮的不顧後果的因應措施。拓跋珪屬於鮮卑族拓跋部.拓跋舊制,「七族」、「十姓」血緣相近,「百世不通婚」,拓跋婚姻必取之拓跋以外部落。拓跋部世代與周圍部落酋長通婚,其祖母是燕國慕容氏(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姑蘇慕容,歷史上是鮮卑族的一大部落),母親和老婆是賀蘭部賀蘭氏(匈奴族),另一個老婆是獨孤部劉氏(匈奴族)。
  • 拓跋鮮卑的崛起:統一北方,崇漢尊儒,為隋唐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一,拓跋西遷,盤踞漠南鮮卑族,最早生活在大興安嶺一帶,因為地處於匈奴東方,因而被稱為「東胡」。東漢時期,鮮卑強大起來,驅逐了北匈奴,佔據了漠北。西晉時期,鮮卑族的慕容氏、段氏和宇文氏在遼河流域割據,其中慕容鮮卑建立了「五燕」政權,還有一支慕容鮮卑遷徙到了青海,建立了吐谷渾王國。
  • 慕容復的那些赫赫有名的先輩——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
    4、慕容垂建立後燕公元367年,操勞過度的慕容恪去世,去世前慕容恪推薦弟弟、慕容皝第五子接替自己輔政。然而,此時的皇帝慕容暐並不信任這個小叔叔慕容垂,他信任的是慕容評。慕容評是慕容皝的弟弟,慕容垂的叔叔,他既無侄子慕容恪的領導才能,又嫉妒戰功赫赫的另一侄子吳王慕容垂,於是悲劇發生了。公元369年,東晉大將軍桓溫大舉伐前燕,慕容垂在枋頭之戰中大敗晉軍,斬首三萬。慕容評深忌慕容垂,欲殺之。
  • 北魏皇帝拓跋珪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掉?
    北魏皇帝拓跋珪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掉?北魏皇帝拓跋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服用五石散的鼻祖——何宴劇照前秦太初元年(386年),年僅十五歲的拓跋珪趁亂世重興代國,在牛川即位為代王,不久又改稱魏王。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集權之路為何失敗?
    在實現「集權」這條路上,鮮卑的君主們採用的手段異乎尋常的決絕,比如北魏開國之君道武帝拓跋珪的改革。離散諸部拓跋珪是北魏的開國之君,其先祖建立的代國被苻堅的前秦所滅。其時,拓跋珪年僅6歲。十年後,苻堅敗於淝水,前秦覆滅,北中國大地再度陷入分裂和戰亂,剛剛成年的拓跋珪被鮮卑諸部推舉為代王。
  • 拓跋氏歷經三代的漢化改革,在保守派的反擊下宣告失敗
    拓跋珪率領族人在幫助後燕取得北方草原霸主地位之後,自身實力也在常年的戰爭中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因此拓跋珪不再甘心受制於後燕統治者,此時在戰略計劃上又出現了巨大的變動。《魏書》載:"帝左右於桓等,與諸部人為逆以應之。事洩,誅造者五人,餘悉不問。遣行人安同、長孫賀使於慕容垂以徵師,垂遣使朝貢,並令其子賀驎帥步騎以隨同等。"
  • 【莽莽十六國】 終結者的力量——北魏拓跋氏的勃興
    在前面談到慕容燕國時,慕容垂的後燕國在面對北魏這支力量時就已力不從心,在後燕與北魏的參合陂(音坡)戰役中,後燕主力遭遇重創,一敗塗地,不久後領土就被攔腰切斷。這個北魏從哪裡來,緣何能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將昔日不可一世的北方強鄰打得大敗。這回我們說說北魏這個國家。北魏的國姓是拓跋。拓跋氏是鮮卑人,鮮卑是繼匈奴後又一支對古代中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少數民族。民族的起源歷來是一個很難說清的話題。
  • 慕容垂-慕容熙(後燕):十六國戰神慕容垂的隱忍與歷史機遇
    段氏剛烈,始終不肯屈服,最終慘死獄中,這時段氏兩個兒子慕容令、慕容寶尚年幼,便遭此大難,令人唏噓。慕容垂不忘舊情,娶了段氏的妹妹為妻,又被皇后可足渾氏廢黜,非逼著慕容垂娶自己的妹妹。慕容垂黯然神傷,但人在簷下不得不低頭,也只好屈從。慕容暐繼位後,皇后可足渾氏和慕容評勾結,進一步打壓慕容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