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在保障下遊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適時降低三峽水庫水位至合理區間

2020-12-22 界面新聞

水利部官網消息,7月29日,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主持會商,分析研判當前長江、淮河、太湖和北方河流汛情態勢,對水工程調度、堤防巡查防守、山洪災害防禦等工作作出針對性安排部署。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參加會商。

據會商分析,29日20時,長江中下遊幹流石首以下江段及兩湖水位超警0.68~2.05米,三峽水庫水位163.18米,入庫流量為32500立方米每秒,出庫流量維持40200立方米每秒;淮河幹流王家壩以下河段超警0.06~1.72米;太湖平均水位4.51米,超警0.71米,周邊河網區有36站水位超警0.02~0.87米,其中8站水位超保0.01~0.27米。四川雅礱江支流達曲河,湖南資水,湖北漢江漢川江段,江西修水,安徽巢湖、滁河、水陽江等82條河流超警;湖北魯湖、富水,安徽菜子湖、水陽江等15條河湖水位超保證;安徽巢湖、裕溪河及杭埠河等3條河湖水位超歷史。

會商強調,當前長江中下遊幹流雖然呈現波動緩退態勢,但高水位持續時間長,堤防防守壓力大;淮河、太湖洪水外排能力有限、退水緩慢,要強化風險意識,克服麻痺思想,毫不放鬆繼續做好各項防禦工作。一要繼續做好長江、淮河、太湖洪水防禦工作。要統籌考慮長江中下遊持續高水位防守壓力、上遊降雨及中下遊區間來水情況,科學調度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流域水庫群,合理安排蓄洩時機,儘快降低中下遊地區水位,在保障下遊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適時降低三峽水庫水位至合理區間。要充分利用入江水道、分淮入沂以及蘇北灌溉總渠等工程抓緊降低洪澤湖水位,保障淮河幹流洪水安全下洩。太浦閘、望亭水利樞紐等骨幹工程以及沿長江、沿杭州灣口門要全力排洩洪水,降低太湖及周邊河網區水位。要繼續加強沿江、沿淮、沿太湖堤防、重要圩垸和工程巡查防守,確保險情及早發現、及時搶護。水利部門要派出專家技術力量做好搶險技術支撐工作。二要做好北方河流洪水防禦工作。針對未來華北、東北地區降雨增多的情況,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滾動預測預報,適時分析研判,進一步加強松花江、遼河流域以及海河北系等北方河流的防禦工作,提前安排部署防禦措施,確保防洪安全。三要加強山洪災害防禦。要針對局地強降雨增多,土壤含水量飽和,山洪災害易發的情況,盯緊西南、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北部、東北東部等山洪重點防禦區與近期強降雨重合區,及時通過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三大運營商以及群測群防體系發送山洪預警信息,提前通知基層人民政府轉移危險區群眾,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會商會後,水利部向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和松遼水利委員會發出通知,就近期可能出現的強降雨防範工作提出要求。目前,水利部維持水旱災害防禦Ⅲ級應急響應,仍有1個工作組、4個督查組在一線協助地方開展防汛工作。

相關焦點

  • 中國發布丨水利部:把三峽水庫防大洪水能力放在首位 降低水位留足...
    受其影響,長江上遊將有一次明顯洪水過程,中下遊幹流及兩湖維持高水位;淮河幹流部分河段水位復漲並維持超警。會商要求,根據未來降雨趨勢和洪水預報,明確防禦工作重點,統籌精細調度三峽水庫,抓好淮河洪水應對,加快太湖洪水外排,統籌調度龍羊峽小浪底等北方河流水庫,做好黃河海河流域防汛準備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確保重要堤防和設施安全。
  • 「三峽庫區水位超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意味什麼?張博庭釋疑
    但在汛期來臨之前,水庫須將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以騰出庫容迎接可能到來的洪水。三峽工程的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相應庫容393億立方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6月21日報導中所稱的「接近147米」的庫區水位,與175米水位之間,仍有超過200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空間。
  • 三峽水庫還能存多少水?160米左右的水位意味著什麼?三峽集團相關...
    此外,安徽長江幹流全線超警戒水位,防汛應急響應升至I級。既然長江中下遊的防汛壓力大,三峽水庫還有60%的防洪庫容,為何沒有在前期增大蓄水量,保證中下遊的安全?鮑正風回應:「可能還有很多人誤解,即在下遊發生大洪水的時候,三峽水庫為什麼沒有及時去攔蓄?
  • 長江第5號洪水通過三峽水庫,上遊水庫群攔洪141億立方米
    金沙江下遊向家壩水庫、溪洛渡水庫,攔洪24億立方米;雅礱江錦屏一級水庫和二灘水庫,攔洪5億立方米;金沙江烏東德水庫結合初次蓄水,攔洪6億立方米;岷江瀑布溝水庫,攔洪4.7億立方米,將大渡河下遊峨邊、龔嘴、銅街子等斷面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變為一般洪水,也為川江尤其是重慶河段減輕了防洪壓力;嘉陵江亭子口水庫,攔洪滯洪近5億立方米,三次為其下遊重慶市、南充市、閬中市等進行錯峰。
  • 揭秘汛期三峽工程你所關心的問題——來自三峽集團的回應
    三峽集團長江電力三峽梯調中心主任助理鮑正風說,今年最大洪峰流量61000立方米每秒,是建庫以來排名第三位的「洪峰」,最大削峰率46.7%,充分發揮了三峽樞紐工程的防洪作用。  鮑正風說,截至23日8時,三峽水庫水位降至161.04米,攔蓄水量98億立方米。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目前還剩下接近123.5億立方米的庫容空間,三峽水庫有充足的能力應對下一波洪水。
  • 鄱陽湖枯水期提前因三峽秋季蓄水降低下遊水位
    「三峽水庫正常運行後,每年10月份開始蓄水,致使鄱陽湖水面、水量迅速減少,枯水期提前來臨」。近日,記者從江西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獲悉,目前,三峽工程對鄱陽湖及省內五大河流影響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專家認為,三峽蓄水對鄱陽湖水位及水量下降有明顯的影響。
  • 新聞連結:你知道嗎,三峽工程是這樣防洪的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樞紐,三峽工程設計壩頂高程185米,設計正常運行水位175米,相應庫容393億立方米;設計防洪限制水位145米,相應庫容171.5億立方米。也就是說,三峽水庫汛期的防洪庫容共有221.5億立方米。
  • 水利部副部長率組驗收三峽北線船閘一、二閘工程
    5月13日,國務院三峽三期樞紐工程驗收組副組長、水利部副部長矯勇,率驗收組對三峽三期樞紐工程北線船閘一、二閘首完建單項工程進行正式驗收。下午,驗收組聽取了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和驗收組專家組的工程建設報告、安全鑑定報告以及技術預驗收意見。    矯勇強調,去年5月三峽大壩全線澆築到頂,汛後三峽水庫抬升蓄水位至156米,樞紐工程進入初期運用階段,開始全面發揮防洪、發電和通航效益。
  • 這次三峽大壩能hold住嗎?
    8月20日12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庫水位162.42米。水利部長江委水文上遊局局長張世明說,這是三峽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洪水,也是建國以後1981年以來最大洪峰過境。本次洪水刷新了三峽樞紐建庫以來的多項記錄:最大洪峰、最大下洩流量。此次洪水過後預計累計攔蓄洪量將超280億立方米,相當於2000個西湖水量,位列歷史第一。
  • ...通過三峽大壩?是否還有新一輪洪水過程?四個關鍵詞了解長江水情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受近日降雨及上遊來水影響,長江中下遊及兩湖水位持續上漲,水利部和長江沿線各地密集啟動或上調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等級。關鍵詞一:應急響應昨天(4日),水利部將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派出四個工作組分赴重慶、湖北、江蘇、浙江防洪一線指導地方開展防禦工作。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太湖流域管理局也分別將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
  • 《中國經濟周刊》最新封面報導:三峽三問
    張曙光:三峽水庫汛期的防洪庫容有221.5億立方米,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發揮防洪作用:一是攔洪,即攔蓄超過中下遊河道安全洩量的洪水,確保三峽工程以下的長江河道行洪安全;二是削峰,在下遊防汛形勢緊張時,削減上遊來的大洪峰,減少水庫出庫流量,緩解下遊的防洪壓力;三是錯峰,防止上遊洪峰與下遊洪峰相遭遇,加重下遊的防洪壓力。
  • 三峽工程運行以來的幾個問題思考
    汛期的防洪調度以對荊江河段進行防洪補償的方式,使荊江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至百年一遇,即長江上遊發生百年一遇洪水流量83 700 m3·s–1時,通過三峽水庫調控,可使沙市站(距大壩190km)水位低於44.5m;遭遇百年一遇以上至千年一遇洪水時,控制枝城站流量不大於80 000 m3·s–1,配合滯蓄洪區運用,保證荊江河段行洪安全,沙市站水位不超過45m,避免兩岸幹堤潰決,發生毀滅性災害。
  • 水利部分析長江太湖流域雨水情汛情 要求抓好水工程調度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7月8日10時,長江中下遊幹流監利至大通江段水位超警0.22~1.06米;太湖水位漲至4.34米,超警0.54米,周邊河網區有56站水位超警0.03~1.20米,其中22站超保。此外,有5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超警幅度0.01~7.00米,其中11條河流超保,安徽水陽江,江西西河、昌江上遊幹流及支流建溪水4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
  • 三峽水庫20日將迎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水利部門加緊部署——嚴陣以待...
    長江今年第5號洪水「又高又胖」,流量超5萬立方米每秒的洪水達5天左右,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防汛一處處長褚明華介紹,「三峽水庫水位目前1天上漲1.18米,預計最高可漲至166.3米左右,離正常蓄水水位(175米)僅差8.7米。」
  • 三峽大壩防洪效果特別好,為什麼不在長江中下遊再建一座?
    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最大的功能是錯峰防洪,其次的功能才是發電和航運,而近期長江流域的一個多月暴雨,讓三峽大壩狠狠的刷了一把存在感,因此有朋友就提議,既然三峽大壩效果那麼好,何不在中下遊再建幾座?三峽大壩規模到底有多大?它是怎麼樣削峰防洪的?
  • 長江形成2020年第3號洪水 水利部細化實化應對措施
    7月26日14時,長江上遊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0000立方米每秒,依據水利部《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此次洪水編號為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長江中下遊幹流石首以下江段及兩湖超警0.58~2.04米;太湖平均水位4.62米,超警0.82米,周邊河網區有42站水位超警0.01~0.90米,其中10站水位超保0.02~0.30米;淮河上中遊幹流王家壩以下河段超警
  • 三峽大壩今年汛期就能發揮作用 可防98年型洪水
    自此,三峽大壩全線已具備擋水能力;同圍堰發電期僅能應急性防洪運用的情況相比,2006年汛期在確保工程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三峽水利樞紐對下遊地區可以發揮一定的防洪作用。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在去年8月於北京召開的《三峽工程導流底孔封堵》技術審查會上提出了「三峽工程可提前一年在2006年汛後實現蓄水至156米的目標,並有條件在施工期(2006年汛期)就可對下遊發揮顯著的防洪效益」的意見。
  • 科普│中科院權威期刊《科學世界》6年後「再談三峽」,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百年一遇的洪水使用三峽防洪庫容調蓄即可抵禦,千年一遇洪水需要配合使用分蓄洪區,使用荊江分蓄洪區的概率降至原來的1/10,大大降低了洪水造成的損失。近些年來,長江上遊地區陸續修建了30餘座大型水庫,使得三峽以上水庫的防洪庫容增加到660億立方米以上。通過以三峽工程為骨幹的水庫群的聯合調度,可大大緩解長江的防洪壓力。
  • 三峽抵上十個「大亞灣」每年可發847億度電
    轉自搜狐  主持人:「這段時間長江逐漸進入了汛期,那麼蓄水後三峽工程會對防洪起到什麼作用呢?」轉自搜狐  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這個問題可能有很多人關心。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是主要的,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是在初期蓄水,根據初步設計的要求是不承擔防洪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