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父母來講,孩子的身體健康以及發育都是他們特別關注的,而在孩子發育期間,很多父母想要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來提高免疫力,以及促進身體發育,但大多數父母在給孩子補充營養時,很容易進入一些誤區,導致不科學地進補,所以父母要警惕寶寶補充營養的方法是否科學正確。
1、補鈣就要吃鈣片
孩子在發育期間,需要充足的鈣質來滿足身體骨骼的生長需求,而一說起補鈣,大多數父母下意識會認為要吃鈣片,只有補足鈣才會讓身體鈣質充足,讓身體發育更好。但其實兒童補鈣並不是一定需要補充鈣片,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含鈣比較高,可以多給孩子攝取這些含鈣高的食物來幫助攝取鈣質。
2、多吃肝臟能夠補血
很多人都知道動物肝臟中所含的鐵質比較高,能幫助身體補血,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父母在平時會給孩子多吃一些動物肝臟,認為多吃動物肝臟能夠讓孩子身體裡的血液循環更好。
3、牛初乳可以提高免疫力
牛初乳指的是牛在生產後三天內所分泌的乳汁,確實這些天然的牛初乳中所含的蛋白,以及生長因子都是比較高,它能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以及增強身體抵抗力。但這種牛初乳對於剛出生的小牛有好處,而對於孩子來講,牛初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在進入身體後,會經過消化吸收,其實所得到的營養和普通的蛋白質並沒有區別,所以它並沒有像宣傳中描述的那麼有效果。
1. 蛋白質
蛋白質對於兒童來說,大腦發育是最關鍵的,而大腦中40%都是由蛋白質組成的,所以蛋白質是大腦組成的基礎,並且蛋白質中含有很多胺基酸,尤其是對記憶力很關鍵的穀氨酸,還有神經網絡的組成少不了牛磺酸,孩子聰不聰明和這些胺基酸有很緊密的關係。
其實不光是嬰幼兒階段,人的一生都少不了蛋白質,因為它是生命物質的基礎,看得到的皮膚,頭髮,指甲,看不到的骨骼,激素,細胞都離不開蛋白質。
2. 鈣
對於孩子來說,鈣是構成骨骼,牙齒生長的重要元素之一,除了堅硬的地方,還有神經,肌肉,心跳等等也少不了鈣。如果孩子晚上出現睡眠問題,夜間盜汗,手腳抽筋都有可能是缺鈣導致的,最重要的是寶寶長得高不高和鈣足不足有直接關係。
並不是吃母乳就一定不會缺鈣,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看,因為喝下去的鈣如果身體不吸收也一樣會浪費掉,缺鈣的症狀有很多,還要結合醫院診斷才能確定,家長不要盲目給孩子補鈣。
傳統意義上的補充維生素D除了吃維生素片之外,多曬太陽也是一個很關鍵的方式,在補鈣期間維生素D和鈣片不能同時吃,尤其是維生素片吃多了也會中毒,所以還是食補+曬太陽+運動的方式最靠譜。
3. 鋅
鋅元素對於寶寶來說也是智力發育的一個關鍵元素,而且缺少鋅孩子食慾也會下降,鋅是構成睡液蛋白的重要成分,缺鋅會導致孩子的味蕾元素減退,舌頭的靈敏度降低,從而導致孩子挑食、厭食、不愛吃飯。
4. 鐵
對於孩子來說,鐵元素是血液中重要的組成元素,能夠製造血紅素,一切身體成長都離不開血液的供給,孩子貧血大多數都是由於鐵元素不足導致的,還有毛髮稀疏,皮膚乾燥也有可能是缺鐵。
5. 維生素
維生素中含有諸多成分,每一樣都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有作用,所以孩子一旦開始吃輔食,就不能少了這些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可以在身體內儲存,所以缺少的情況比較少,常見的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而水溶性維生素在體內儲存的數量一般都不會很多,所以需要勤補,因為水溶性維生素會隨著尿液排出,水溶性維生素比較常見的是,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葉酸,維生素B12,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維生素就不一一列舉了,總而言之不管是哪種維生素缺乏了對孩子的成長和發育都會有阻礙,補充維生素除了食補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的吸收,那就是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