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網絡家長會上,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專家在家長會結尾,拋給廣大家長一個讓人深思的育兒問題:孩子來世界,最大的任務是什麼?
答案很多:傳承後代,延續生命;光宗耀祖,報效祖國;享受世界,長大了能有詩有遠方……反正就是父母最美好的期盼與願望吧,或者說,都是父母不能實現的所有美好的願望吧。
我也不例外,我也有這樣一個不用徵求孩子同意就已既定的答案。不過不同的是,我內心時時充滿了愧疚,因為我覺得我的孩子已經很懂事很努力也很有緊迫感了,只是我自己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辦法來幫助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讓他時刻保持開心生活、高效學習的狀態。因此,我希望專家能給我一個很好的答案和指導。
很快,專家的答案出來了,孩子來世界最大的任務是:修煉父母!
擲地有聲的四個漢字,卻如醍醐灌頂!
是啊,孩子來世界的任務可不是修煉父母嗎?做父母前,你是誰,你是什麼身份、你是不是整潔而美麗、你勤不勤勞、你有沒有文化、你喜不喜歡讀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孩子後,你就是一面鏡子,你的一切全都反射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止中。
單一的囉囉嗦嗦、嘮嘮叨叨,是不可能讓孩子成為你心目中理想的樣子的。父母喜歡什麼樣的孩子,自己先做到了你要求他做到的嗎?培養孩子不就是一條自我的學習與晉升之路嗎?
可事實卻是,孩子快速成長,學習激勵競爭,我真想跟上孩子的節奏,卻越來越力不從心。孩子回來分享的學習方法或閱讀心得,甚至日常處事行為上,我回應最多的就是:原諒我的嘮叨,媽媽試著努力學習,嘗試理解你所有的觀點和決定!
即使道歉了,我的無法透徹理解,慢慢的還是被孩子發現了。他不太喜歡與我繼續討論,因為說了也是白說,漸漸地,我們的交流越來越少。孩子的不討論不交流態度,留給父母的自然是著急和擔心。
於是,為做好孩子堅實的後盾,走入孩子的心靈,做到尊重、理解與支持孩子,陪伴他成長的過程始終是「路漫漫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感覺自己非常迷茫。
直到教師節那天,群裡有一條趙高峰老師就推廣閱讀,提升語文學習的發言,如黑暗中一盞指路的明燈,照亮我彷徨而略帶焦慮的心靈!趙老師「督促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深化閱讀體驗,錘鍊思維品質,提升人生境界,涵養人生智慧」的觀點,如一縷暖暖的春風吹進了我的心靈。
是啊,這世界,要讀懂孩子,就要跟他同步成長,而陪孩子一起讀他喜歡的書,這無聲的方式,似乎給了我走進孩子的心靈最好的答案。
懷著滿懷的期待,我找到用大愛默默建設家鄉,默默為家鄉捐贈書籍引領閱讀多年,默默創辦自己公益讀書會的燃燈者——趙高峰老師,堅定自薦參加趙老師歐陽老師夫婦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創辦的「葆心讀書會」。
進入「葆心讀書會」的第三天,恰巧碰上線下親子共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公益讀書活動。時間緊迫,但決定了提升自己,自然與孩子一起勇敢地接受挑戰,孩子主動和媽媽分工:他先讀書、摘錄、按要求做導讀圖,寫心得;一天時間,書到媽媽手上已是舉辦活動的當天。我早早起床,伴著和柔和的燈光,認真讀書圈畫。
原以為這是一個傳統安靜的讀書分享活動,沒想到現場竟然按照真人版大富翁遊戲要求分組,這別開生面的序幕,著實讓我意外。伴著男女主持人的登場,整個會場在活潑、風趣、其樂融融的氛圍下緊張而有序地進行,決定答題任務用的調皮而碩大的骰子,在一組組參賽隊員手中拋出滾動起來,走到哪個關卡,就要接受挑戰,我們的答題任務就開始了。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
也許到場的都是高二的學長們和家長,作為高一的兒子,在面對舉手回答的問題環節,似乎有些內斂,直到問道:看完北大的宣傳短片,你認為北大是一個怎樣的學府,如果在北大學習你會怎麼做,你對自己會有什麼規劃。
這個有點兒兒借物言志的問題一拋出來,會場頓時鴉雀無聲,剛還輕快的現場,似乎陷入了一片沉思之中。直到提問者和策劃人相繼發出提示讓同學們積極參與互動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兒子,在眾人期待和鼓勵的目光中落落大方地站起。
雖理解並不深透,但兒子思維清晰地闡述了自己對北大的理解,尤其說到,到這樣一流的學府,有這樣幽靜的環境和優秀的同伴,個人就是想不優秀都會很難的觀點時,我想當時許多人都有與我一樣深深的共鳴吧。
因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我只靜靜觀看,並沒有敏銳地錄下視頻,尤其沒有錄下教育專家趙老師對孩子觀點的認可、補充和讚賞的畫面,有點遺憾。但我卻記得趙老師對「北大的兼容並包」的補充,是敏思的孩子沒有觸及的重點詞語。
兒子回答的第二個問題,是討論個人對「天命」與「宿命」的理解和認識。可惜我又沒能清晰記得他的回答,倒是記住了歐陽老師給孩子加15分的評價總結。
第一個5分,老師肯定孩子能結合小說的本身,得出今天能出現在這個讀書會的現場,即是他心裡有一顆想要「發展自己演說能力」的夢想,或天命使得他喜歡讀書,喜歡這樣的讀書活動,並最終出現在這個會場。
第二個5分,老師肯定孩子能引用撒冷王的預言「在這個星球上,存在一個偉大的真理,不論你是誰,無論你做什麼,當你渴望得到某種東西時,最終一定能夠得到,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萬物皆一物。」
再次闡述,只要你心中有夢想,你就可以完成這個天命,實現自己的夢想;第三個5分,老師肯定孩子能用看過最流行的電影《哪吒》裡經典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來闡述「天命」與「宿命」的區別,能很好的學以致用,所以這也是5分。一個問題,歐陽評委給了15分的高分評價。
孩子回答的第三個問題是解讀個人對"清華"這個全國一流學府的認識。孩子仍是條理清晰地解讀了一番。對孩子不完整的認識,評委趙老師總是能精準地發現孩子回答的不完整,又認真的進行了比較式的補充:北大口號——振興中華,宏大;清華口號——從我做起,務實創新。
整個搶答遊戲中,每一個問題,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討論透徹後都有專家評委組趙高峰老師、歐陽秀子老師、郭羽西老師的詳細點評與總結。
臺下的我,見識了孩子們對書本、對未來、對職業、對人生規劃的闡述,深感欣慰與感恩。遊戲讓我和孩子一起快樂學習,讀書幫我搭建支撐重新認識孩子的根基,學會更好地接納並支持孩子的每一個正確觀點與決定!
活動結束,「葆心讀書會」學習交流群裡,讀書會創始人歐陽老師更是留給我們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水仙少年天天到湖邊去欣賞自己的美貌,他對自己的容貌如痴如醉,竟至有一天掉進湖裡,溺水身亡。
山林女神來到湖邊,看見一湖淡水變成了一潭鹹鹹的淚水,於是山林女神問湖泊:你為什麼流淚?你為誰流淚?你為之流淚的湖泊水仙少年漂亮嗎?讓人驚訝的是,為水仙少年流淚的湖泊,卻從沒看過天天到湖邊照自己美貌的水仙少年!湖泊流的淚,只是因為她能從水仙少年的眼睛深處看到了自己美麗的映像。問題:作為家長,我們怎樣看待湖泊與水仙少年的關係。
頓時,讀書群裡個優秀的家長們都廣開思路,各抒己見,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地發表著各自的觀點。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秀子老師的經典感悟:
一、我們總以為是孩子帶給我們痛苦或者快樂,其實我們往往欣賞的是那個被自己打造的自己(孩子),痛苦的是孩子不能成為心裡的自己(孩子)。我們家長多麼自私,總用自己的視角看待孩子。孩子就是那個美麗的水仙少年,他是那麼完美,那麼優秀,可是他本來的美好總被我們忽略。家長更關心的是他是不是成為理想中我做不到的自己。
二、我們只是孩子一段時間的陪伴者,至於他的人生路該怎麼走,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做的就是讓他幸福、陽光、開心,活出自己的精彩,成為一個因他的存在而讓世界更美好的人。
三、我們往往喜歡那些欣賞自己的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但這也是十分危險的,這樣的我們很容易把自己的主觀意識放到評判他人的第一位,就做不到客觀理智去評價一個人。
其實,我們更需要這樣一種能力:時時刻刻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要學會平等對待我們遇到的一切人、珍惜那些欣賞我們的人、感恩那些幫助我的人、原諒那些不理解我們的人、成就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調和好自己的心,不要用第一主觀意識限定自己對某人的看法。放過讓我不爽的人,其實是打開我自己的心……
那時,書還沒全看完,我也有自己的認識:少年到湖邊,因為湖裡能看到美貌的自己,少年自戀到忘我,直至最後失去生命。可現實的世界,人海茫茫,能真正關注到我們的人一定不會很多,做美麗或優秀的自己,首先你得有預知和預感安危的能力,然後認真的愛和做好自己。做人不可沉迷於自己的優秀中,而應該正確的愛自己、修煉自己,然後你才有能力愛你想愛的人和事物。
讀書會結束幾天,心得也有些時過境遷,但進讀書會,才深深體會到「今日事今日畢」。偉大,多少人的出生,與身邊的同伴,原本本沒差別,但那些能長期堅持各種好習慣的人,終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質量與深度。進讀書會,在學的不僅是與孩子溝通、學習的能力,更是在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學習一種幸福生活的態度!
讀書,既能讓你體會「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繾綣,還會讓你擁有「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霄濟滄海」的豪情!人生,讀著走著,風景無限……
作者:蔡麗瓊
編輯:張 偉
審核:王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