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水滴產品進化營(ID:shuidi-academy)
服務性行業有一個天然魔咒,就是「規模不經濟」。做服務的成本線性同比增長,無法形成規模效應。怎麼做才能破解這個魔咒?
產品標準化是不二法寶,但這還不夠!
解決標準化後,還要解決標準化帶來的兩個問題:一是,行業角度的同質化競爭,二是,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滿足。
"當你的優勢只是一個優勢時,還是容易被模仿。"
10月20日,陳煒老師在水滴產品學院分享了愛空間的四次躍遷式迭代,為同學們奉上了獨家「爬坑「秘籍。
授課老師|陳煒
愛空間創始人及CEO
我們面對一個行業和自己的產業時,能夠對趨勢和方向有足夠深的剖析,就可以有充足強大的內心。
愛空間發展至今,總共爬了四次坑,前兩次是被動的,後兩次是主動的。
通過標準化完成產品創新後,我們面對同質化競爭,建立起了自己的三個基礎設施壁壘。
看到了未來的趨勢,我們要解決標準化後,單一選擇跟消費者多元需求之間的矛盾,進行更大的產品升級。
以下是愛空間的「標準化」歷程:
01
標準化創新+網際網路賦能
打破服務業的天然魔咒
我在家裝行業幹了15年,經歷了太多,也知道行業裡的太多內容和環節。
我邀請城市合伙人一起創建各個城市愛空間分公司的時候,花了很大力氣說服他們,因為他們覺得這個行業沒希望了,都不敢介紹朋友到自己公司做裝修。
太多的不確定性使得這個行業充滿了太多的欺騙,當時只有部分二線以上城市才有標準化家裝,這就是整個中國早期的家裝市場格局和狀態。
我們首先判斷裝修人的痛點有兩個:不確定性和沒時間。
然後用了一個標準化的概念來滿足用戶需求,我認為這是商業模式的一次創新。
因為之前,裝修本質上是一個設計、施工、材料分開的模式。換句話說,它其實是一個服務性的行業,規模化效應很難形成。
如果你做服務性行業,天然會進入一個魔咒——規模不經濟。不像做產品,規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做服務的成本會線性同比增長,這個領域裡面,誰能夠打破這個魔咒,形成規模效應,誰就越有機會。
要打破這個魔咒,我們把設計、施工、材料三合一,把裝修變成了一個標準化的產品。就是做幾個樣板間,然後做樣板間的研發工作,銷售前的設計師只需要做複製工作。
這個理念和想法一上來以後,做到了產品標準化、服務標準化、交付標準化,想法思路都非常的好。
2014年5月,我們的第一個產品在天貓上線,當時的價格是899元/平米,一整套房完成裝修的工期是60天,但結果我們2個月只賣了4單。
幸運的得到雷軍指點後,我們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將產品調整為「699元/平米、20天工期」,這幾乎是成本價和最趕的工期了。
再次上線後,一個月我們成交了595單,從兩個月成交4單到一個月成交595單,這是一個爆炸性的增長,我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覺。
可是,實現標準化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並不能讓公司在行業內保持領先,我們又進行了兩次主動迭代。
02
標準化之後,如何解決
單一選擇和消費者多元需求的矛盾?
我們在做市場調研時,對到店而沒成交的用戶進行了訪談,問他們為什麼不下單?有50%的人說:「因為你的選擇不夠多。」
這其實讓我們很困惑,選擇如果多的話,那還是標準化家裝嗎?這是不是偽命題?
經過一番回歸初心的思考後,我們認為,如果這是客戶需求,那就要研究透,一定要解決這個難題。
這個問題其實是:標準化後,單一選擇跟消費者多元化要求之間的矛盾怎麼解決?這其實是產品的更大升級。
這個事挺難的,不是一個產品,是十大品類都要提升,意味著信息化系統要改變,跟供應商還得再談判。
舉例來說,我們最初的SKU其實只有35款,調整就得變成350款,才可以讓消費者有充分的選擇感和滿足感,這事光想想都特別難。
下了很大的決心後,我帶著團隊花了十個月才把輪廓摸明白。
今天依然不能說,我們把這個運營體系全部弄明白了,但是整個的輪廓和架構說明白了。我們稱之為矩陣邏輯,是用矩陣的概念來解決產品單一的邏輯。
以前我們的產品選擇是兩維的,現在深了一維,總共有三維。
一個是品類,比如瓷磚,地板、潔具。
一個是價格,就是699、899的概念,是選擇的入口。
最後一個是風格,包括了12個主流風格。
舉個例子,你選了一個新中式的風格,對應的瓷磚、地板、潔具都是這個風格相關的材料,這個材料又有一個價格的選擇,這個價格選擇是檔次的選擇,就是說,你可以選擇多層實木的,也可以選擇強化地板,這裡的價格是一個範圍區間,不同於一開始699、899這樣的入口。
我們希望同時給到消費者更多元的材料選擇和確定性。
為什麼在標準化方面一直高歌猛進做推動,因為我們認為一站式會成為主流需求。
03
標準化之後,
如何跳脫品類變大後的「同質化」?
進入到2016年,2017年的時候,整個市場出現同質化,你能做的事情,別人也會做。大家都在極力進入這個行業,想改變這個行業,想成為其中的既得利益者。
怎麼在一群同質化的企業裡面脫穎而出?這個坑是怎麼爬的呢?
當你的優勢只是一個優勢的時候,還是容易被模仿。但是是兩個優勢疊加在一起的時候,模仿難度就大了很多,這是我們面對同質化競爭最重要的一點。
當時我們分析了「成為標準化家裝壟斷品牌的三要素」:
1. 標準產品
首先我們認為是標準化的產品,但是這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設施——供應鏈。
標準化產品背後的整個供應鏈體系整合才是最牛的。這裡面既包括對廠家的判斷、對成本和品質的管控,也包括倉儲物流配送和整個服務體系。
當你完成時,意味著企業的供應鏈整合、損耗率控制、成本管控這三方面能力跟行業競爭對手已不在一個層次上。
2. 信息系統
在信息化上,我們應該是整個家裝公司領域擁有工程師最多的。大概有80多個工程師,一年投入幾千萬研發整個信息化的系統,打通整個價值鏈。
用信息化系統把整個裝修從一開始的接觸客戶到CRM,到整個設計,再到施工和售後,全部打通。
在做這套系統的過程中,我才理解產業網際網路有幾個標準性的動作:
首先是每一個運營動作、流程動作都實現標準化,然後依次是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
當真正實現數據化的時候,公司會特別有價值,因為具備了未來做智能開發的基礎和環境。把所有客戶的家裝數據全部存在雲端,相當於建了一個數據銀行,這是未來最值錢的無形資產。
愛空間今天為什麼有這麼安心的狀態?因為每個項目的進展一目了然,信息化系統已經把所有數據在線化了,我們現在有信心輕鬆管理十萬個訂單。
信息化系統突破了行業的規模瓶頸,使所有東西處在一個可視、可控、可發展的狀態裡。
愛空間對外可以看到三個APP,一個是客戶使用的「愛空間」,一個是直接管理工人的「熊師傅」,一個是內部使用的「愛聊兒」。
一個公司裡面16個角色,上千人在使用APP,共同管理一個工地。這是一個很大的創舉,我們深入去做網際網路產業化,把裝修這一個服務性行業變成了一個流水線作業。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在講產業化功能,為什麼沒有人跟?因為改變一個作業系統沒有那麼容易,做到了就是一個競爭優勢。
信息化系統和產業功能可以把你和行業的其他公司區分開,而且投入越多,越有核心競爭優勢。
3. 產業工人
工人們穿西裝打領帶,進五星級酒店,和公司員工一起同臺競技,還有上千人的規模,這樣的春晚式年會,你能想像嗎?
愛空間已經舉辦到第三年工人年會了,這是對今年年會的設想。裝修工人通常在城市沒有屬於自己的家,卻能在愛空間獲得「家」的歸屬感。
現在我們全國大概直接管理著5000多個工人,產業工人不完全是自己的工人,是用信息化技術讓效率更高,直接對工人發錢的平臺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我認為是未來的。
裝修這個行業一直做不好,客戶體驗一直做不好,一個很大的源罪就是分包模式,包工頭角色不僅增加了項目成本,還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所以我們直接管理工人。直接用產業工人加專業化項目管家組合管理,成本比分包低很多。
管理到幾萬個工人的時候,還能把產能釋放出來給其他行業。雖然壟斷不了客戶,但有可能壟斷後端勞務,這是產業工人最大的競爭優勢。
這個模式的探索也做得特別辛苦,四年時間,一改再改,實驗了很多方法,直到摸準了工人的三個需求:活不斷、錢安全、有尊嚴。
除了人性化的管理讓工人感覺有尊嚴之外,平臺天然的優勢可以滿足前兩個需求,大數據和大訂單量能夠讓工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候幹活。平臺則能夠實現訂單量跟工人量的匹配。
愛空間一直在堅持不斷的投入,做信息化系統、產業工人、供應鏈。因為我們認為這三件事情未來會成為行業的基礎設施。面對同質化競爭建立起自己三個基礎設施的壁壘,是我們的主動爬坑動作。
未來,我們還會持續升級迭代。 E
*本文根據10月20日陳煒老師的課堂內容整理而成,內容僅為全部分享的1/5。
本文來源水滴產品進化營,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