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到臺灣,為什麼沒搬走所有的寶物?都怪他有一批文盲秘書

2020-12-20 騰訊網

大家都知道,大陸這邊有個故宮,臺灣省那邊也有一個臺北故宮。很多人說,蔣介石把好東西都拿走了。甚至有人說,臺北是有寶無殿,故宮是有殿無寶。

臺北故宮國家博物館

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我們看一下臺北故宮的寶貝。臺北故宮曾經評出了十大國寶,專家組跟遊客各選了十件,這裡面確實全是國寶級精品。

比如專家選的周朝散氏盤,上面有357個字,描寫了一起土地買賣,是極具史料價值的國寶。

獨家:從倉頡造字到絲綢之路——追溯華夏象形文字的起源和演變歷程

還有汝窯天青無文橢圓水仙盆

宋畫第一的溪山行旅圖

大家都熟的玉白菜。

從某些方面看,臺北故宮的文物要比北京故宮的更好,以玉白菜為例,其實北京故宮也有數棵大白菜,但乍一看,人比人氣死人,菜比菜得扔……

扔給我就好了。

另外,名畫上以及古瓷上,臺北的精品也極多,比如汝窯,臺北的顯然要更精美一些。畫作上,元朝以前的畫作,也是臺北佔絕對優勢。

但是,也不能說北京故宮就沒寶了,故宮依然有很多精美的藏品,比如《清明上河圖》的真品就在北京。

問題來了,為什麼蔣介石逃到臺灣時,沒把寶貝全帶走呢?

這有數大原因,我們從頭講起。

故宮的文物其實就是明清皇家的藏品,清朝滅亡之後,溥儀還可以住在後宮,他就開始想辦法從宮裡帶東西,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賞賜,把宮裡的東西賞給別人,然後由此人帶出去,這裡面最有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圖》,溥儀賞賜給了溥傑,讓他帶出了宮。

除了這個,還有一大批珍寶被溥儀帶走了。後面,溥儀到東北搞偽滿州國,他帶出去的東西就藏在長春偽滿皇宮。等日本戰敗,他帶走的東西,一部分放在了遼寧博物館,比如《洛神賦圖》。現是鎮館之寶了。

大部分回到了故宮,比如《清明上河圖》,田黃三鏈章等。

這是故宮藏品來源之一。

清朝遜位之後,故宮就建起了博物館,開始正式管理裡面的藏品,而到了九一八之後,北方局勢緊張,大家擔心故宮藏品的安危,開始策劃故宮文物南遷,最後打包送到了南京,其中一部分出國展出。

這種情況別國也有,像現在阿富汗的一些珍寶就在中國展出,已經在外流浪了十多年,因為擔心回到國就會被破壞。

《文明的迴響:來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寶展》成都博物館開展

且說故宮的文物到了上海之後,日本全面侵華,文物仍然不安全,再度開始漫長的西遷,幸虧在輾轉運輸當中,這些文物並沒有損壞或者遺失。

到了二戰結束,日本投降,文物回遷,先是到了南京,原本是要全部運回北京的,但是解放戰爭進展得太快,國民黨很快就顯露大敗的跡象。這時候,蔣介石準備跑臺灣了,走之前要把這些珍寶帶走。

蔣介石請了一個人總負責 ,這個人叫杭立武,祖籍浙江,出生於安徽,公費出國留學,拿到了倫敦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在當時最牛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當政治系主任。

故宮文物從南京運到四川,就是他負責的,不是因為他懂文物,而是他當時管著難民營這一塊,都算內遷的,所以統一歸他管了。

後面,他就負責把文物運到臺北,他當時還四處調文物,不僅僅是故宮的,把河南博物館在抗戰時存在重慶的文物也調走了,河南最牛的大墓鄭公大墓,其文物就有一大部分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要研究這個墓,就非得兩岸合作不可。

杭立武運還跑到北平去調一些留在故宮的東西,當時的故宮院長沒放行。

有這麼拼命的人,為什麼沒運光呢?

一是文物實在太多,有一萬多箱,根本運不過來。

二是,還要運人啊。

文物啟運時,國民黨的軍政要員以及家屬一看,心裡就慌了,委員長開始運文物了,那就是要跑路啊,這些家屬們也要船票的,所以擠佔了很多文物的地盤,導致運力不足。

第三,要怪蔣介石請的一批文盲了,這個文盲不是文化盲人,而是文物瞎子。

因為文物太多,不可能全部帶走,就需要請人分撿,挑貴的容易帶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臺北故宮最好的東西都是字畫、玉、小型瓷器等容易帶走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要是讓普遍人撿,未必知道哪個好,哪個更珍貴。而當時人手又不夠,只好請秘書處的人幫忙,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花西周的錢買上周文物的主。所以,值錢的珍貴的沒裝上,沒有價值的裝了一大堆,而且文物跟圖書館以及文獻館的東西是一起打包的。

秘書處打包的文物佔了一半,幸虧他們是打眼高手,很多好東西才沒被帶走。

這是原因之一,還有一些東西是他們知道是好東西,但是帶不走的。

帶不走的原因一是解放軍進軍太神速了,出乎國民黨的意料,很多東西沒來得及運,像鄭公墓的大國寶蓮鶴方壺有兩件,就是因為解放軍進軍太快,沒來得及運走,現在一件是河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還有一件就在北京故宮。

還有的是太重了,飛機運不走,比如后母戊鼎,當年被當成蔣介石的生日賀禮送到南京,原本也想運走的,只是太重了,被扔在了機場。

這些原因導致故宮還是有大量的珍寶留了下來。

後面,這些文物大部分運回了故宮,還有富餘的給了南京博物館。

細算下來,故宮的東西是一分為四了,在遼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以及南京博物館都有收藏。

相關焦點

  • 中國最貴重的寶物,被蔣介石帶到了臺灣,既不是黃金也不是文物
    中國最貴重的寶物,被蔣介石帶到了臺灣,既不是黃金也不是文物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我們能夠看到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巨大的財富,有精神層面的,也有物質方面的。皇宮裡面幾乎擁有著天下所有的技藝高超的技術工人,皇帝的一件衣服的華麗程度,竟然需要繡宮裡面所有的工人繡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夠繡出一件龍袍,從這小小的一件事就可見皇宮裡面的的富貴程度。除了穿,還有吃的,用的,住的等等,所有東西的製作,都是需要長時間的加工,宮裡面隨便的一件東西都是價值連城。
  • 爭議聲中,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的蔣介石銅像還是被搬走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政治大學中正圖書館的蔣介石銅像搬走了。綜合臺媒消息,政大10日深夜宣布該校已於8日將銅像搬到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創辦的華興育幼院安置。臺灣政治大學1927年在南京創校,前身是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首任校長就是蔣介石。1954年,政大在臺復校,校內設有兩座大型蔣介石銅像。
  • 「黃埔三傑」賀衷寒,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黃埔三傑中,蔣先雲壯烈犧牲,陳賡加入了我黨,只有賀衷寒執迷不悟,一直跟隨在蔣介石身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黃埔三傑」賀衷寒的故事。賀衷寒出生於1900年,他是湖南岳陽人。青少年時期的賀衷寒受革命思想影響逐漸成為一名進步人士,一心想改變當時中國的現狀。不過,一次被捕的經歷卻讓他很快認清現實,也讓賀衷寒有了投筆從戎的打算。
  • 蔣介石當年從廈門轉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最晚從1948年開始,蔣介石就已經在做退守臺灣的黃金搶運準備,到了1948年11月底,第一批黃金白銀在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主導下,共260萬兩黃金、400萬塊銀元從上海運往臺灣。據記載,從大陸往臺灣運送黃金前後運了4批,總共700萬兩左右。
  • 老兵追隨蔣介石到臺灣:未曾想過從此回不去
    蔣介石逝世 臺灣民眾自發送別激動痛苦陳曉楠:1972年7月蔣介石中斷了他寫了57年的日記,21號在寫下最後一篇日記之後,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向了同生命最後的糾纏中。此時他已經基本上沒有辦法起床活動了,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床上,身上插滿了管子,氧氣管、胃管、點滴管,抽痰管,以及四五條心電圖的線路,醫生呢時時刻刻都要監測蔣介石心臟搏動的狀況。
  • 蔣介石是如何撤退到臺灣的?為何說他不死,自己不必逃到臺灣?
    蔣介石是如何撤退到臺灣的?為何說他不死,自己不必逃到臺灣?但蔣介石已經有了另一番盤算:將剛光復沒多久的臺灣作為「復興」基地。其中包括軍隊、故宮國寶、國庫黃金甚至是兩百萬軍民的遷移,都是經過焦心布局的策略。
  • 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為什麼要清洗黃埔系將領?
    1949年底蔣介石從成都飛往臺灣,在臺灣度過了最後餘生。 蔣介石到臺灣後,曾反思國民黨丟失政權的原因,把軍事失敗列為主要責任,因為只要在戰場上不潰敗,國民黨又何必逃亡臺灣。
  • 他是葉劍英元帥的秘書,被蔣介石委任少校,後來成為一國主席
    他與毛澤東、周恩來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甚至,他曾長期在中國從事革命事業。有意思的是,他曾經一度當過解放軍元帥葉劍英的秘書。那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時候。1939年,胡志明來到中國,先在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工作;後來,他來到了湖南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並擔任黨支部書記,同時負責兼收聽外國電臺的廣播,記錄下來供有關單位作時事教材。
  • 蔣介石的五個兄弟姐妹,大哥是「阿鬥」小妹文盲,他和誰關係最好
    老照片配圖宋氏三姐妹各個了不起,再加上宋子文也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但是蔣介石雖然有五個兄弟姐妹,卻沒有一個能幫得了他。而母親生了4個孩子,分別是老蔣、瑞青、瑞蓮、瑞菊,相當於他有5個兄弟姐妹,其中2個是同父異母。大哥貪汙老蔣的大哥瑞生,是著名的扶不起來的阿鬥,他比老蔣大12歲,一生都碌碌無為,全部靠著老蔣的面子才能在國民政府中任職,本來老蔣想培養大哥當自己的助力,結果發現不僅不能幫助自己,自己反而要經常給他擦屁股善後,十分頭疼!
  • 孫立人婚後愛上了比他小30歲的秘書 秘書說這段感情很陶醉又後悔
    很多女人被他的氣質所吸引,今天要說的這位是比孫立人小30歲的秘書。她曾經和孫立人相愛,但是這段感情的結局很是悲慘,秘書因為孫立人坐了十年的牢,這裡有什麼故事呢?這位秘書她叫黃美之,她曾是湖南名媛,畢業於金陵女子大學。1949年,國民黨潰逃臺灣。黃美之也跟著家人一起來到了臺灣。她跟她的姐姐黃珏在當地很有名,大家都知道黃家有對姐妹「大黃」、「小黃」出落得亭亭玉立。
  • 為何說蔣介石是物流公司老總?看看他四次大搬家就知道了
    蔣介石幹了22年的委員長。榮獲了運輸大隊長的光榮稱號。這是我黨對蔣介石的最高肯定。蔣介石榮獲運輸大隊長光榮稱號還是在紅軍時候,當時他打紅軍基本上派上一個旅就打光一個旅,不管是人還是武器都被紅軍一股腦的給接收了,因此他不當運輸大隊長,還真的是屈了才了。
  • 美國想託管臺灣 關鍵時刻蔣介石有功中華民族
    此後,朱世明有事去找阿爾孟德,阿爾孟德藉故不見,朱世明找盟軍總部的其他高官,那些高官們的臉色也很不好看。有一天,阿爾孟德路遇朱世明,突然冒出一句話:「臺灣丟了,蔣先生就不要怪我們了!」   就這樣,由於蔣介石的堅決反對,美國企圖通過盟軍總部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圖謀沒有得逞。但此後,朱世明與盟軍總參謀部打交道變得異常困難,重要官員他很難見到。
  • 揭秘:蔣介石真的是「物流公司的大老總」嗎?
    由於打紅軍折兵損將,他給紅軍「送槍送炮」,紅軍將士便回敬給他一個「運輸大隊長」之名。除此之外,蔣介石還被網友們送了一個與「運輸大隊長」意思差不多的綽號:「物流公司的大老總」。為什麼?為了贏得轉移時間,他親自下令關麟徵率部阻擊日軍。可惜的是,關麟徵沒有頂住日軍的進攻,不少物資淪陷於敵手之中。兩次大轉移,蔣介石都十分狼狽,全國損失重大。第三次是1946年從重慶還都——南京。1945年抗戰勝利,次年,蔣介石下令還都。這次還都南京,前後歷時半年之久。
  • 蔣介石後人身上發生了什麼事,為何都遠離政壇?長輩太過厲害
    先是將其送入「國民黨中央決策機構」,出任「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掌握特務機關,然後打壓非蔣派的白崇禧、胡宗南、陳誠等,為此還氣得宋美齡離家出走。蔣經國經過蔣介石26年的扶持,最終統治臺灣13年。蔣經國與妻子蔣方良育有3子1女,但卻沒一個子承父業的。長子蔣孝文,因為家世原因,性格驕橫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在校時成績一塌糊塗。
  • 蔣介石到了臺灣每天都吃什麼呢?廚師說「有什麼吃什麼」
    每個人都有好有壞,對一個人的評價不能僅僅局限於自身的閱歷,要將這個人,這件事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內去評價,任何人都會有好的一方面,也會有壞的一方面,看待一個人不能光看他的優點,也不能光看他的缺點,而蔣介石就是一位毀譽參半的人。
  • 蔣介石為什麼一輩子都沒打倒軍閥,就跟早年一個不為人知的習慣有關
    那麼國內的軍閥呢,很遺憾的是,蔣介石連這個任務也沒完成,當然,去臺灣以後是完成了的,毒死白崇禧,冷藏閻錫山,甚至連有可能當新軍閥的孫立人也判了刑,至此,國父孫中山的願望終於完成,蔣介石聲望前所未有的高漲,他大約也可成為島內第一人,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蔣介石戰敗逃命時,寧願不要寶物,也要帶著三人,他們是誰
    這件文物,現在是國寶級的文物,但是當時蔣介石,戰敗逃命的時候,原本想把這件寶貝,帶去臺灣的,但是沒想到解放軍渡江太快,直接打到南京了,當時這件國寶已經搬到南京機場了,由於撤退的太匆忙
  • 他冊封蔣介石為國王,生了55個孩子,最後被這兩個人給滅了
    1949年,蔣介石逃往臺灣。這裡有個細節,說在當年的10月1號,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建國。當時蔣介石還在廣州呢,聽到此消息後大為惱火,他在日記中寫到,說今天共產黨宣布了6個副主席,宋慶齡是其中之一。如果孫中山先生地下有知,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 1949年蔣介石退往臺灣,為什麼不敢直飛臺北,而是降落在高雄
    臺北在日據時代就一直是臺灣的中心城市,1945年,臺灣光復後,臺北成為臺灣省轄市,依然是省內中心。1948年,隨著戰爭形勢的不斷變化,蔣介石有意準備後路,便將自己的心腹陳誠任命為臺灣省主席兼任臺灣警備總司令,駐紮在臺北,主管臺灣所有的民政、軍政、整編大陸來臺軍隊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