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護士節|產科裡的男助產士:親手幫老婆接生收穫雙重幸福

2020-12-18 澎湃新聞

吳林的寶寶降臨這個世界時,小小的身體第一個觸碰到的就是爸爸寬厚的手掌。這雙手,將他慢慢託住,迎接他來到這個世界,再輕輕放到媽媽溫暖的胸前。

吳林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室的一名助產士,也是為數不多親手接生自己孩子的男人。這樣的男助產士,浙大婦院分娩室一共有11個,約佔了總數的1/6。

吳林和他親手接生的寶寶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錢報記者記錄了吳林普通的一天,帶大家走進「助產士」這個特殊的護士群體。

認可:

二胎媽媽來生產

點名要他做導樂

(註:導樂是全程陪伴孕婦自然分娩的服務,通常由優秀的助產士擔任。)

早上7點多,吳林從家裡出發前往醫院上早班,在另一家醫院當護士的妻子通常早半個小時出門,兩人白天幾乎見不上一面,半歲的寶寶還跟著奶奶熟睡。

此時,浙大婦院分娩室的待產房裡已經躺著5個產婦,她們正感受著規律的宮縮,等待宮口的開大。疫情下醫院不允許陪護,所以爸爸們都不在場,整個待產室安靜有序,只有胎心監護儀發出的「撲通撲通」聲此起彼伏地響著。

吳林先和晚班的同事交接班,了解一下幾位產婦的情況。正看著病歷,他突然聽到6床產婦發出了低沉的呻吟聲,趕緊起身走到床邊。

吳林在查看產婦資料 張冰清/攝

「醫生,我能不能直接剖啊。」孕婦側躺著,雙眼無神,有氣無力地擠出一句話。

「你現在情況挺好,完全可以自己生,不要這麼快放棄嘛!你已經開到2指了,再堅持一下,我教你做深呼吸放鬆,或下床活動活動,如果實在覺得疼痛明顯,過會兒也可以打無痛。」

吳林說,很多產婦在打無痛前都會「一時不冷靜」,想趕緊剖剖掉,但其實大部分最後都能順利自然分娩,「自然分娩對產婦和孩子的創傷最小,只要條件允許,我們都會鼓勵她們自己生。」

吳林檢查產婦情況 張冰清/攝

醫生,這是很多產婦對吳林和同事的稱呼。一位產婦說,她也分不清醫生、護士、助產士的區別,「醫生是對他們的尊稱。」準確來說,助產士是能獨立接生和護理產婦的護士。一名優秀的助產士,臨床經驗不亞於專業的產科醫生。

吳林6年前剛到浙大婦院時,也對助產士這個職業知之甚少,「我一個師兄在這裡,他說在產房工作挺開心的,很有價值感,我就過來了。」

但初來時,他最先感受到的卻是男助產士尷尬的處境:有些產婦看到男助產士會立馬提出換一個。他說,畢竟生產涉及隱私部位,產婦和丈夫拒絕男助產士也能理解,但心裡多少有點不自在。

這兩年,分娩室男助產士的比例不斷上升,產婦對他們的偏見和抗拒也慢慢減少。當天,待產室的一名孕婦還指定讓吳林給她做導樂,送錦旗和表揚的也越來越多。

王女士是來生二胎的,1年半前,她在浙大婦院生下了大寶,正是吳林幫她做的導樂,「我很怕疼的,上次他給我做導樂感覺蠻好的,所以這次也叫他。」

王女士待產時,吳林帶著她用瑜伽球做訓練,緩解疼痛和不安;上無痛時,他和麻醉師一唱一和講起笑話,分散她的注意力;最後生產階段,他全程握著產婦的手加油打氣,指導她正確呼吸。

在同事的助產和吳林的導樂下,王女士順利生下一個男寶寶。

吳林抱著一個剛出生的寶寶 張冰清/攝

幸福:

親手接生自己的孩子

收穫雙重成就感

和安靜的待產室不同,產房想對熱鬧多了。醫生和助產士穿梭在不同產室之間,每扇門打開,裡面時而傳出產婦的呻吟聲,時而有產婦的用力聲,時而有寶寶降臨時美妙的哭聲,中間還夾雜著助產士的指導聲:「很好,再來一次!」「鼻子吸氣,嘴巴吐氣。」「用力!加油!」「好好好,先休息一會。」……

一個產婦的胎兒胎心突然減弱了下來,但虛弱的她一直無法很好地用力,急得查房的醫生提高了嗓門,「你寶寶的胎心掉下來了,你快好好地用力,腿張開蹬牢或自己抱腿,否則會很危險的!」

吳林說,分娩室的最高記錄是一個班內接生了28個產婦,平均1小時就有3~4個產婦生產。平常一個助產士一天要走2萬多步,那天的步數估計超過3萬。

做完導樂後,他被安排為另一個二胎產婦助產。林女士2016年生下大寶,當時也是一名男助產士接生,所以看到吳林沒有絲毫驚訝。

吳林正在為產婦接生 張冰清/攝

作為一個有經驗的產婦,她感覺用力姿勢還是比較恰當,陣痛襲來時立馬匯報,「來了來了!」但經驗再豐富,疼痛還是躲不過。生產時,她要麼忍不住叫出聲,要麼喉嚨口發出悶響,吳林不得不反覆提醒她,「儘量不要喊,節省點力氣用力。」

林女士生得很順利,由於羊水比較清,生下的寶寶乾乾淨淨,還遺傳了媽媽白皙的膚色。吳林抱起寶寶讓她確認性別,「來,看一眼,男孩還是女孩?」

吳林向產婦確認寶寶性別 張冰清/攝

「女孩。」剛卸完貨的林女士迅速恢復了體力,語氣平穩有力,「這下她爸爸和哥哥要高興壞了。」

寶寶緊貼媽媽的胸前 張冰清/攝

林女士說,生二胎完全是因為兒子整天念叨「生個妹妹」,丈夫也想要一個貼心小棉襖,但她覺得養女兒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反而更想要個男孩,「奇怪了,我做B超的時候都看到蛋蛋了!」在場的助產士都被她逗樂了。門口等候多時的爸爸見到寶寶後,更是激動地確認了3遍,「是女兒吧?」

吳林把寶寶抱給爸爸看 張冰清/攝

吳林覺得,助產士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職業之一,因為每天他都和父母共享新生命誕生的喜悅。而這種幸福感的頂峰,則是他給自己寶寶接生的那天。

去年12月7日,他特地調了班,空出完整的一天,因為那是妻子的預產期,「導樂啊、助產啊,全都是我上,當了一天她的專屬助產士。」

那天,他既是助產士,也是丈夫和爸爸,角色反覆切換。助產士上線時,他拿出最專業的指導,幫助妻子調整體位,減輕疼痛指導;但一旦變回丈夫,他又看不得妻子那麼痛苦,恨不得自己替她遭這份罪。

「平時也覺得母親很偉大,但到了自己老婆生的時候,這種體會就更強烈了。太不容易了。」

進入分娩最後階段,吳林不斷提醒自己「專業、沉著、冷靜」,一步步來,不要摻雜太多個人情感。以至於孩子出生後,他依然保持著這種理性,只顧忙著擦拭、給媽媽看性別……反而忘了初為人父的激動和喜悅,沒有流一滴眼淚。

吳林和親手接生的寶寶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事後回想起來,他才覺得親手接生兒子這事兒,太牛了!

挑戰:

危險隨時可能發生

不忍看到引產產婦的淚水

幸福是產房的常態,但它同樣暗藏危機,而且一旦爆發,往往就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臨近下班,吳林收進一個孕28周的產婦。早上她突然破水、見紅,在當地醫院建議下趕來浙大婦院急診,隨後被轉至產房。

吳林為轉院的產婦檢查胎心 張冰清/攝

這個產婦也是二胎,本身有妊娠期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症,之前產檢一切正常,不知怎麼就突然破水了。

當天值班醫生檢查後表示,寶寶太小了,如果能保就儘量保,實在保不住再嘗試生產,「你雖然是瘢痕子宮,但畢竟胎兒沒有足月,比較小,還是可以嘗試自己生一生。」

吳林和產婦家屬談話 張冰清/攝

這個產婦雖然出了點小狀況,但還有保胎的希望,情況不算太糟。在產房,「羊水栓塞」才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消息。這種因羊水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的嚴重併發症,病情兇險,病死率高,吳林剛入職時就體會了一回。

他記得,那個產婦是生產中突發羊水栓塞,第一時間被推進了手術室。同事們全都屏氣凝神、埋頭搶救,氛圍緊張得讓人喘不過氣,「他們讓我拿藥,我神經緊繃、全身僵硬,汗毛都豎起來了,生怕拿錯。」好在最後搶救成功,產婦雖然摘除了子宮,但保住了性命,孩子也平安出生。

吳林為寶寶穿衣 張冰清/攝

除了羊水栓塞、大出血這種緊急搶救,吳林最不願面對的就是給產婦引產。每周,產房或多或少都有幾臺引產手術,基本是胎兒查出畸形,不得不終止妊娠。

他說,引產的產婦,生產前都異常平靜,表面看不出悲喜。但一旦胎兒引產下來,她們的情緒就會出現劇烈的波動,「有的會要求抱給她看一眼,看了之後就哭得停不下來。還有的會準備好小衣服,讓我們給寶寶穿上。」

吳林為一位產婦抽血 張冰清/攝

產婦情緒波動很容易造成大出血,所以吳林和同事儘量讓產婦和寶寶避免過多接觸,還時常安慰她們,「我們會告訴產婦,你還年輕,還有機會,太傷心對身體不好,現在身體恢復好最重要之類的。但說實話,這時候語言都是很蒼白的,沒有哪個母親會不傷心。」

那天,吳林為3位產婦助產,抱了3個別人家的寶寶。下班後,他終於可以回家抱一抱自己的寶貝兒子。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孫美燕

原標題:《親手給自己老婆接生!杭州小夥抱著寶寶感嘆:我可太牛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急診男護士:1天參與搶救50多名病人 產科助產士:27年裡接生了近萬...
    資深助產士曹東華與一名剛誕下女嬰的母親詢問情況。世界衛生組織將2020年定為「國際護士和助產士年」。目前我市共有註冊護士14349人,分布於我市900多個醫療衛生機構。在今年國際護士節前夕,記者走訪了2位護士,記錄他們忙碌的一天。■急診科的「護士先生」: 最忙時一天搶救50多名危急重病人5月11日下午3點14分,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男護士陳燦揚和一名護工推著一位急性心梗病人快步向介入室走去,他一路不停地叫行人讓開推車,一邊不時輕聲安撫病人。4分鐘後,病人準時送進介入室,陳燦揚長長地舒了口氣。
  • 親手接生自己孩子是怎樣一種體驗?這位男助產士說:我可太牛了!
    吳林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室的一名助產士,也是為數不多親手接生自己孩子的男人。這樣的男助產士,浙大婦院分娩室一共有11個,約佔了總數的1/6。吳林和他親手接生的寶寶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錢報記者記錄了吳林普通的一天,帶大家走進「助產士」這個特殊的護士群體。
  • 親手給自己老婆接生!杭州小夥抱著寶寶感嘆:我可太牛了!
    吳林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室的一名助產士,也是為數不多親手接生自己孩子的男人。這樣的男助產士,浙大婦院分娩室一共有11個,約佔了總數的1/6。吳林和他親手接生的寶寶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錢報記者記錄了吳林普通的一天,帶大家走進「助產士」這個特殊的護士群體。
  • 產科醫生自己接生引關注 講述「自己接生」全過程(圖)
    ­  講述「自己接生」全過程­  助產士一旁「守護」 年輕媽媽「手動」分娩­  「看到寶寶頭部由自己親自託著出來的那一刻,百感交集!」在18日晚上,記者聯繫上這位自己給自己接生的「勇敢媽媽」小陸。­  記者了解到,今年28歲的小陸,來自廣西,是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原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的產科醫生,從事產科工作已經兩年多,幫助很多產婦順利分娩了寶寶,但是給自己接生還是首次。小陸說,懷孕後,就在自己工作的醫院中建檔,準備入院生產。­  小陸向記者講述了生產的過程。在18日上午8點多的時候,已經懷孕了41周的她發現開始有宮縮。
  • 助產士節,助產士為自己同名同姓的產婦接生
    5月5日助產士節!產婦:周春霞,助產士:周春霞。特殊的節日,特殊的禮物!」5月5日晚上,鄞州二院產科助產士周春霞的微信朋友圈的一條內容引來許多同事和親朋好友的點讚,大家紛紛留言感嘆:「緣,妙不可言!」「產婦和助產士同名同姓,這也太巧了!」事情還要從3個星期前說起。
  • 產科醫生自己給自己「接生」?看鄭州專家咋說
    聲嘶力竭,渾身溼透,那是電視裡常見的鏡頭。 可這幾天,一則發生在廣東佛山的新聞讓不少人吃了一驚:一位產科醫生自己給自己「接生」。 這讓廣大婦女同胞坐不住了,產科醫生生孩兒這麼輕鬆?聽聽鄭州產科醫生怎麼說。
  • 連續接生8小時 助產士累倒在產婦床前
    大家看,就在我身後的大屏幕上,有一位白衣護士躺在地上,周圍許多護士正在搶救。照片拍攝的地點,是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產房,這位昏倒的護士是醫院的助產士,而在這張照片背後,還有一個驚險而感人的故事。在溫嶺第一人民醫院,我們見到了照片中暈倒的護士小徐,她從事護理行業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我們了解到,25號凌晨0點15分,小徐和白班同事進行了交接班,開始了夜班的工作。
  • 順德一產科醫生給自己接生:在腰部打了局部麻醉
    順德一產科醫生給自己接生:在腰部打了局部麻醉 黃子寧/廣州日報客戶端 2017-08-19 11:44
  • 圖集|產科護士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2日訊(通訊員 周敏)5月12日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記者走進汨羅市人民醫院產科,記錄一個迎接擁抱新生命的特殊群體——助產士。今年41歲的黃莉,1997年到市人民醫院工作,從事助產士工作已有23個年頭,如今是產科護士長。每年在市人民醫院出生的新生兒有2200多名,平均下來,黃莉和40名同事每天接生7個孩子,最多的一天要接生了15個。助產士的工作看起來似乎輕鬆,但其實有著嚴格的要求。
  • 為何產科男護士越來越「吃香」?幾大先天優勢,女護士真比不上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懷胎十月,到了預產期後,寶媽們就該做好心理準備,時刻準備著進入產房,而產房裡的靈魂人物就是接生的醫生。隨著大眾的思想日益開放,如今男醫生接生的事情已經不再是什麼稀奇事,更有些寶媽們認為男醫生接生更得心應手。
  • 當男助產士是種什麼體驗?
    推著病床從護士站路過。在產科手術室調試設備。謝琦(左)在產科手術室調試設備。提起助產士,很多人都會想到穿著護士服的女性形象。但現實中,在銀川的一些醫院也有男助產士,他們被人們俗稱為「超級奶爸」。他們工作中有尷尬委屈,但更多的是對工作的熱愛。男助產士具有優勢,站立時間比女性相對長一些,能滿足持續時間長的手術需要。
  • 老婆臨產 老公網上自學接生
    小梅在出租房內生下一個女兒,為她接生的不是醫生,而是她的老公小張。接生可不是挑磚塊,有力氣就成。這不,出事了。  小梅和小張來自貴州,在我市打工。6日早上,小梅經過一晚的陣痛,終於要臨盆了。老公小張已準備好了臨盆需要的一切,他要親手迎接自己的孩子。  為了接生,小張做了許多功課,問過老人、諮詢過在家生產的老鄉,還查過網站。老婆也聽話,很快,小張看到了孩子的蹤影。
  • 溫嶺:8小時接生11個寶寶 助產士累得昏倒在產婦身旁
    當晚,8位產婦自然分娩寶寶,3位產婦做剖宮產,一位失血嚴重的產婦要搶救……大出血的產婦順利搶救過來了,寶寶們都順利娩出了,而一位助產士卻累得暈倒在產婦身旁……這是25日凌晨發生在市一院產科病房的驚險而感人的一幕。
  • 助產士是「接生婆」?分娩一刻最需要的人:她們是產婦的守護神
    李慧梅助產士建議肖女士用導樂球調整胎位,全程助產士一直跪在肖女士的身後,手扶腰部幫其緩解疼痛,肖女士表示知道助產士一直在幫助,但並不知道她一直在跪著輔導自己很多人在生完寶寶之後都會感謝醫師,其實生過孩子的媽媽們會發現,真正接生助產的往往都是這些助產士,產科醫生大多是在指揮,對於產婦來說助產士十分重要。
  • 「助產士是個遠離讚美的崗位」
    肩周炎、網球肘在我們這個科幾乎每個人都有,沒有幾個助產士的腰沒毛病的,我們為工作付出良多。但社會公眾往往只關注那些行為不規的極少數助產士,這不公平」——助產士陸姐一聲啼哭,清脆悅耳,劃破寂靜,宣告了一個新生命的到來。而當新生命到來、人們沉浸在喜悅和幸福之中時,有這樣一群人常常被人們忽略——助產士。
  • 桂林開展紀念2020年國際護士節系列活動
    今年護士節的主題為「致敬護士隊伍,攜手戰勝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護理人員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白衣執甲,逆行出徵,英勇無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線,在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充分肯定和讚揚。
  • 國際助產士日將到來 致敬託起生命的第一人
    產房是生命的起點,而助產士是託起新生命的第一人。她們第一個向全世界宣告你的降生;她們第一個抱起你靠近母親溫暖的肩;她們見證你和母親此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她們的累、她們的笑、她們日夜不息的守護都是為了聽見你第一聲響亮的啼哭。她們護佑生命,讓我們的世界得以生生不息。5月5日國際助產士日來臨之際,記者走近這個平凡而又特別的群體,致敬守望生命花開的產房天使。
  • 自己給自己「接生」?專家稱準媽媽千萬別跟風
    聲嘶力竭,渾身溼透,那是電視裡常見的鏡頭。可這幾天,一則發生在廣東佛山的新聞讓不少人吃了一驚:一位產科醫生自己給自己「接生」。這讓廣大婦女同胞坐不住了,產科醫生生孩兒這麼輕鬆?聽聽鄭州產科醫生怎麼說。8月18日上午8點多,已經懷孕了41周的小陸開始有宮縮,「我覺得寶寶要出來了,考慮了一下,決定自己嘗試一次給自己接生。」中午之後,寶寶頭部慢慢露出來,助產士幫小陸託住了頭部一段時間後,小陸便自己把孩子慢慢地「接」到這個世上。整個「接生」過程,從上午8點多起到下午2點45分才結束,全程順產。寶寶很健康,6斤8兩,是個女寶寶。
  • 王瀛培 | 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助產士的式微及其原因(1949-1966)
    1947年8月經老校長楊崇瑞的介紹,她赴滬幫凌筱瑛辦產校。其教授的課程比其他專兼職教師都要多,有產科、育嬰、助產職業問題討論、護病學等[21]。中國共產黨接管市立高級助產職業學校時,她雖有離職或不任行政職務的想法,但接管小組認為:「該員系助產教育人才,本校雖設備簡陋,而確能發揮其技能,應予留用。」
  • 助產護士8小時接生11個寶寶 昏倒在產婦旁(圖)
    1月25日凌晨,浙江溫嶺一家醫院,8位產婦自然分娩寶寶,3位產婦做剖宮產,一位失血嚴重的產婦要搶救……大出血的產婦順利搶救過來了,寶寶們都順利娩出了,而一位助產士卻累得暈倒在產婦身旁……這是25日凌晨發生在市一院產科病房的驚險而感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