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男護士:1天參與搶救50多名病人 產科助產士:27年裡接生了近萬...

2020-12-23 中山網


   陳燦揚在轉運病人。


   資深助產士曹東華與一名剛誕下女嬰的母親詢問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將2020年定為「國際護士和助產士年」。目前我市共有註冊護士14349人,分布於我市900多個醫療衛生機構。在今年國際護士節前夕,記者走訪了2位護士,記錄他們忙碌的一天。

■急診科的「護士先生」: 最忙時一天搶救50多名危急重病人

5月11日下午3點14分,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男護士陳燦揚和一名護工推著一位急性心梗病人快步向介入室走去,他一路不停地叫行人讓開推車,一邊不時輕聲安撫病人。4分鐘後,病人準時送進介入室,陳燦揚長長地舒了口氣。「從早上7點45分上班到現在,我已經參與搶救了22個病人。這還不算多,最忙時我一天要搶救50多名危急重病人,院前急救出車20多趟。」

今年36歲的陳燦揚,從事急診科護士工作14年。男護士在醫院是「稀缺資源」,相比女護士,男護士體力強壯、精力充沛,尤其是在遇到危急重症病人護理方面,男性一般比女性更能吃苦、更有耐力。截至2018年10月,我國註冊男護士已突破10萬人,成為護理隊伍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中山市目前擁有註冊男護士480餘人,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陳燦揚積極主動請纓,報名參加新冠肺炎抗疫工作,進駐市第二人民醫院,在該院急診科負責轉運新冠疑似病人和確診病人,還要去定點隔離酒店採集咽拭子。期間,陳燦揚每天穿著密閉的防護服,工作期間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一個班次下來,從頭到腳汗水溼透。

回到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後,陳燦揚繼續在抗疫一線工作著,每周他要在急診科的預檢分診上2天班。作為急診科護士,每天上班後第一件事,按照醫院規定,陳燦揚就要給自己測體溫、登記,然後才開始工作,此外還要做好各種消毒工作。

陳燦揚的妻子是市中醫院的一名護士。他說,2個孩子全靠父母幫著帶,因為他們根本沒時間帶孩子。「有些人叫我們『護士先生』,這是為了和女護士區別開吧。每天幫助到那麼多危急重症病人,我以這個職業感到自豪。」陳燦揚說,今年的護士節他會和同事一起過。每年護士節,科室的醫生會買蛋糕為他們慶祝,病人也會給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這也是他感到最幸福的時刻。

■產科資深助產士:27年間接生了近萬名新生兒

疫情影響下,很多科室的病人數量下降,但新生的腳步卻並未停歇,助產士也始終堅守在迎接新生的第一線。

5月11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市博愛醫院住院樓產房看到,身著紫色助產服、臉上架著一副眼鏡的資深助產士曹東華正在細心詢問當天剛生產一名女嬰的產婦劉女士的身體恢復情況,並叮囑劉女士如何進行科學的母乳餵養。

曹東華今年48歲,老家在湛江。1993年中專畢業後來到位於湖濱路的中山市婦幼保健院工作,後來該院與中山市博愛醫院合併。工作至今她一直在產科工作,已經27年了,其間她接生的新生兒有近萬名。

據介紹,產婦的平均產程一般8小時,需要助產士的全程陪伴。監測胎心動態、觀察羊水變化、判斷宮口進展……在曹東華看來,助產工作不僅需要良好的體力,更需要愛心和豐富的助產經驗。

「只有聽到新生兒的哭聲,我們那顆懸著的心才會放下來。」這一刻,對每一個媽媽而言是最幸福的,對曹東華而言也是幸福的。漸漸地,「華姐」成為科室同事及產婦對她的尊稱。

產房是生命的起點,而助產士是託起新生命的第一人。據統計,在博愛醫院,平均一年會接生11000多名新生兒,今年2月以來,共接生了2300多名新生兒,與往年數據持平。

與往常相比,疫情期間,助產士的工作量有所增加。護士長梁燕嫦告訴記者,「主要多了防疫要求,來住院的產婦都要經過核酸檢測,且只允許一個固定的家屬陪產,家屬和產婦戴口罩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產房沒有發生一例感染病例。」

兩年前,曹東華逐漸退居二線,來到產前控制中心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導新來的助產士進行助產工作上面。曹東華說,「看著她們一步步成長,現在不僅能夠獨立幫助產婦接生,還能進行護理產婦的工作,我很欣慰很開心。」

相關焦點

  • 國際護士節|產科裡的男助產士:親手幫老婆接生收穫雙重幸福
    吳林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室的一名助產士,也是為數不多親手接生自己孩子的男人。這樣的男助產士,浙大婦院分娩室一共有11個,約佔了總數的1/6。吳林和他親手接生的寶寶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錢報記者記錄了吳林普通的一天,帶大家走進「助產士」這個特殊的護士群體。
  • 【青年一線故事】中山急診科男護士:一天參與搶救50多名病人
    &nbsp&nbsp&nbsp&nbsp4分鐘後,病人被準時送進介入室,陳燦揚長長地舒了口氣,「從今天早上7時45分上班到現在,我已經搶救了22個病人。這還不算多,最忙時我一天要搶救50多個危急重病人,院前急救出車20多趟。」走進急診科的搶救室後面的一間工作間,陳燦揚端起桌上的杯子喝了一口水,「這是我早晨上班時倒的一杯水,到下午才有空喝一口。
  • 連續接生8小時 助產士累倒在產婦床前
    大家看,就在我身後的大屏幕上,有一位白衣護士躺在地上,周圍許多護士正在搶救。照片拍攝的地點,是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產房,這位昏倒的護士是醫院的助產士,而在這張照片背後,還有一個驚險而感人的故事。在溫嶺第一人民醫院,我們見到了照片中暈倒的護士小徐,她從事護理行業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我們了解到,25號凌晨0點15分,小徐和白班同事進行了交接班,開始了夜班的工作。
  • 親手接生自己孩子是怎樣一種體驗?這位男助產士說:我可太牛了!
    吳林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室的一名助產士,也是為數不多親手接生自己孩子的男人。這樣的男助產士,浙大婦院分娩室一共有11個,約佔了總數的1/6。吳林和他親手接生的寶寶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錢報記者記錄了吳林普通的一天,帶大家走進「助產士」這個特殊的護士群體。
  • 溫嶺:8小時接生11個寶寶 助產士累得昏倒在產婦身旁
    當晚,8位產婦自然分娩寶寶,3位產婦做剖宮產,一位失血嚴重的產婦要搶救……大出血的產婦順利搶救過來了,寶寶們都順利娩出了,而一位助產士卻累得暈倒在產婦身旁……這是25日凌晨發生在市一院產科病房的驚險而感人的一幕。
  • 上海產科醫院迎戰「分娩熱浪」 床位300%周轉率
    「掌管」著紅房子婦產科醫院黃浦院區產房的張錚護士長,戲稱自己同事昨夜今晨連著接生了6名寶寶,「腳後跟也忙得舉起來了」。說這話時她面帶微笑,笑意中有一點點無奈。  早上7時50分,4樓產房門外的家屬休息區內,三四十名或老或少的產婦家人們已將只有十幾張凳子的地方擠得水洩不通。「王丹的家屬在嗎?誰是王丹的家屬?寶寶出來了,你們看一下,3880克。」
  • 「單獨兩孩」生育高峰到來 產科醫院壓力空前
    為此,北京已考慮在待遇政策等方面向產科醫生傾斜,各大醫院則紛紛擴增產科床位。現狀調查一年床位4月已約完來自市衛計委的調研數據顯示,單獨兩孩生育政策調整後,預計本市每年分娩量將增加4至5萬。今年至2016年,北京市每年可容納分娩量分別約為29萬、31萬、33萬人次。
  • 助產護士8小時接生11個寶寶 昏倒在產婦旁(圖)
    1月25日凌晨,浙江溫嶺一家醫院,8位產婦自然分娩寶寶,3位產婦做剖宮產,一位失血嚴重的產婦要搶救……大出血的產婦順利搶救過來了,寶寶們都順利娩出了,而一位助產士卻累得暈倒在產婦身旁……這是25日凌晨發生在市一院產科病房的驚險而感人的一幕。
  • 圖集|產科護士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2日訊(通訊員 周敏)5月12日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記者走進汨羅市人民醫院產科,記錄一個迎接擁抱新生命的特殊群體——助產士。今年41歲的黃莉,1997年到市人民醫院工作,從事助產士工作已有23個年頭,如今是產科護士長。每年在市人民醫院出生的新生兒有2200多名,平均下來,黃莉和40名同事每天接生7個孩子,最多的一天要接生了15個。助產士的工作看起來似乎輕鬆,但其實有著嚴格的要求。
  • 人民醫院接生最多婦幼搶救強
    雖然和醫院共同成長的產科有120年歷史,但土生土長的東莞人黃素然記得,以前被東莞人稱為「紅樓」的人民醫院,在他們看來是重症病人才去的地方,所以有「生仔不去『紅樓』」的說法。  但是現在的產科不僅分娩量最大,還是綜合醫院中專科規模最大、專業設備最齊全、技術力量最雄厚的科室。
  • 誰是你心目中的「上海好護士」?快來為27號投票!
    由市衛生健康委、市文明辦聯合開展的「上海好護士」尋找推選活動,開啟網上點讚評議。 我院產兒部總護士長兼產房助產士長張錚「入選上海好護士」推薦對象,編號27。快來為她投票吧。
  • 感謝你們 護佑生命的天使——2020年「上海好護士」揭曉
    有的15年紮根產房,帶領助產士團隊用心呵護「世上最痛的人」,迎來一個個「人生最喜悅的相逢」;有的25年精研認知症照護,讓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活得體面;有的30多年在燒傷臨床第一線,在重度燒傷病人搶救、燒傷抗休克、氣道護理、創面護理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知識及技能;還有的紮根基層21年,積極探索社區糖尿病護理新模式。
  • 產科醫生自己給自己「接生」?看鄭州專家咋說
    聲嘶力竭,渾身溼透,那是電視裡常見的鏡頭。 可這幾天,一則發生在廣東佛山的新聞讓不少人吃了一驚:一位產科醫生自己給自己「接生」。 這讓廣大婦女同胞坐不住了,產科醫生生孩兒這麼輕鬆?聽聽鄭州產科醫生怎麼說。
  • 產科醫生自己接生引關注 講述「自己接生」全過程(圖)
    ­  講述「自己接生」全過程­  助產士一旁「守護」 年輕媽媽「手動」分娩­  「看到寶寶頭部由自己親自託著出來的那一刻,百感交集!」在18日晚上,記者聯繫上這位自己給自己接生的「勇敢媽媽」小陸。­  記者了解到,今年28歲的小陸,來自廣西,是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原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的產科醫生,從事產科工作已經兩年多,幫助很多產婦順利分娩了寶寶,但是給自己接生還是首次。小陸說,懷孕後,就在自己工作的醫院中建檔,準備入院生產。­  小陸向記者講述了生產的過程。在18日上午8點多的時候,已經懷孕了41周的她發現開始有宮縮。
  • 紹興網丨產科「呱呱落地」立誕四名寶寶
    「哇……」27日14時21分,隨著一陣響亮的啼哭聲,一名重3820克的寶寶順利出生。截至昨天記者採訪時,在紹興市人民醫院剛剛設立的產科新生兒科病房內,4名小寶寶陸續出生。這意味著,今後這家全市唯一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也可以收治孕產婦和接生寶寶了,紹興的孕產婦們又多了一種生產選擇。首位新生兒的媽媽章女士是上虞人。
  • 親手給自己老婆接生!杭州小夥抱著寶寶感嘆:我可太牛了!
    吳林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室的一名助產士,也是為數不多親手接生自己孩子的男人。這樣的男助產士,浙大婦院分娩室一共有11個,約佔了總數的1/6。早上7點多,吳林從家裡出發前往醫院上早班,在另一家醫院當護士的妻子通常早半個小時出門,兩人白天幾乎見不上一面,半歲的寶寶還跟著奶奶熟睡。此時,浙大婦院分娩室的待產房裡已經躺著5個產婦,她們正感受著規律的宮縮,等待宮口的開大。
  • 婦產科來了男護士
    這讓20歲的小尹難以接受,因為男護士常見的崗位是需要力氣的手術室或精神科,很少去「伺候」婦孺的兒科或婦產科。就連遠在赤峰的父親也都支招說:「幹不了咱就請假。」 &nbsp &nbsp同樣難以接受的還有護士長。她不得已安排一名40多歲的助產士帶他實習。隔著門,小尹聽到她倆壓低了聲音的對話:「人分給了我,我教他什麼?」「哎,你儘量教吧!」
  • 為何產科男護士越來越「吃香」?幾大先天優勢,女護士真比不上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懷胎十月,到了預產期後,寶媽們就該做好心理準備,時刻準備著進入產房,而產房裡的靈魂人物就是接生的醫生。隨著大眾的思想日益開放,如今男醫生接生的事情已經不再是什麼稀奇事,更有些寶媽們認為男醫生接生更得心應手。
  • 疫情期間省婦保31天平安降生1692名寶寶
    記者在產科看到,10餘名挺著大肚子的孕婦正排著隊等待就診。為了防止人員聚集,大廳預檢分診處的分診員引導大家排隊時要保持前後2米以上的安全距離,現場秩序井然。走進門診室,產科副主任周小飛正在給一位孕婦做產檢。「不要緊張,放鬆,胎心比較穩定,放心……」周小飛說,該孕婦預產期是2020年3月29日,產檢一般隔2周一次,但對方已隔了5周才來做產檢。
  • 產婦急產在即,搶救室立變產房
    昨天晚上,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經歷了一場緊張而激動的急產場面。搶救室護士曹衛紅見此情景,立刻從搶救室推出平車將孕婦扶上去躺好,拉好護欄。別看她個子小小又黑又瘦體重不滿80斤,推起平車卻是又快又穩。搶救室內醫護人員一邊給孕婦測量生命體徵,開通靜脈抽血備查,一邊快速詢問病史;季萍萍護士長立即撥通了產科、兒科的電話,得知她懷孕38周,是第二胎,預產期是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