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安排的志願,VS!自己想報的志願,and,白白浪費的分數

2020-08-28 談談教育大小事兒

高考除了成績還有什麼,大家肯定會不約而同的說是填報志願。每一年的填報志願父母和孩子都會展開一場「拉鋸戰」,誰也不相讓。

到最後誰勝誰負我們先不做討論,我們先來看看父母安排的志願VS自己想報的志願。

筆者有一個朋友當初報志願的時候就出現了「拉鋸戰」問題。她呢想報新聞專業,因為這是她的一個興趣。但是她的父母想讓她報師範類專業,因為這個比較穩定。然後還動員了她的各種親戚來勸說,就這樣持續了幾天,最後以父母的勝利告終,上了師範,雖然當時不情不願,但是現在工資不少,工作穩定還是很讓人羨慕的。所以有時候父母的建議也還是要聽的。

但是,有時候可能也會因為家長的原因導致考生白白浪費了很高的分數。算是一個學弟吧,在學校裡成績很好,這次高考也不出所料成績高出了一本線35分。這應該是一個令人很滿意的成績了。在報考的時候考生自己已經選擇了一個比較喜歡的專業和學校,因為這個學校往年的分數都挺高的,所以父母就認為可能比較冒險,堅決不同意這位考生報考他自己心儀的學校和專業。然後父母幫他選了一個分數稍微低點的學校。

現在錄取分數出爐,發現現在報考的學校只比一本線高十分,而他自己看好的則要比一本線高出二十多分,而且這所學校無論是知名度還是自身條件都比較好,沒辦法,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只能白白浪費了高出本科線三十多分的好成績。

但是像報考志願這樣的大事兒父母又豈會袖手旁觀呢?

有人說因為父母過度的參與,導致自己去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去之後發現都不喜歡。但是也有的考生因為父母的幹預,學著學著,覺得還不錯,畢業後也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就像讀者開頭說的那個朋友那樣。

父母幹預孩子填報志願這也是不可避免的。有的父母他是真的很了解 這些報考問題,而有的家長則不然。

看看下面一些考生的經歷,你就知道家長了解志願報考與不了解的區別了。

10年高考我是理科生想報漢語言文學專業,當時不懂就感覺比較高大上,然後父母讓我選擇了電子科技專業,現在工資很高。

我報考的時候想選電子計算機專業,但是父母看物流專業剛剛興起應該找工作比較容易。但是結果是我選電子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工資五六千而我兩三千。現在很後悔也於事無補。

我一個朋友高考600分左右,本來可以去一個好大學,但是父母非讓她去師範說是好找工作。

看了這上面種種,有好也有壞,但是不可否認父母都是為了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人生,能夠上一個好的大學。

對於志願填報,父母安排的志願VS自己想報的志願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來一起討論討論吧。

相關焦點

  • 高考成功了,填志願卻失敗了:父母安排的志願,白白浪費兩萬多名
    結果出來後,這名考生被錄取的高校僅僅高出一本線10分左右,而之前自己心儀的大學高出一本線30分左右,該校也比前者更有名氣,但事已至此,這名考試只能哀嘆白白浪費了差不多2萬的名次。高考成功了,填志願失敗了,全部是父母安排的,勸其他同學一句,志願一定要自己看,我白瞎了兩萬多名。但話又說回來,填志願這樣的大事,父母豈會袖手旁觀?
  • 成在高考,敗在志願!服從父母的志願安排,錯失心儀學校
    每一年高考不只是考生非常重視,考生的父母同樣非常關注。雖然說考生十幾年辛苦讀書,但是在這十幾年裡,父母也付出了同樣的心血。在高考成績出來之前,很多考生就已經選好自己想報哪所學校了,但是成績出來之後,父母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這個時候應該聽誰的呢?畢竟高考志願決定未來的大學在哪裡?
  • 高考成績不錯,被父母搞砸?報志願究竟該聽自己,還是聽父母的?
    不少考生在填報志願時,父母都會參與進來,提供很多建議,甚至有不少強勢的父母要求孩子必須聽他們的。而不幸的是,父母提供的建議往往與考生自己的興趣和初衷相悖。一、報志願聽從父母的建議,卻釀成悲劇?近日,就有一位考生在網上感嘆,自己高考考得很不錯,卻被父母建議的志願搞砸了。據學生自己介紹,其高考分數比一本線高了40多分,按照自己的意願,本來已經選好了心儀的大學和專業。
  • 報志願的高考生
    最近幾年,不知為何總有親友找我幫助報志願,雖然我不是老師,但他們給足了我信任。當然,來找我的都是在報志願時父母和考生均手足無措、抓耳撓腮、六神無主的,不知從何下手。其中只有兩例家長都是大學畢業的,其他都是家長學歷為初中以下的。前年還有一位是父親不準復讀、不讓上大學、逼著嫁人的農村女孩,我幫她報了志願,也幫她出了一些主意,最終還是由她伯父出資幫助她上了大專的女孩。
  • 高考出分後,報志願分哪三步,為什麼說浪費分是個偽概念?
    作為一名高中家長,你有沒有聽過報志願的講座,主辦機構會不會把志願填報說的高深無比,晦澀難懂?會不會告訴你,如果你自己來填報,很有可能浪費很多分數,導致追悔莫及?別著急,看看這篇價值過萬的文章:報志願分幾步走?什麼叫浪費分?①報志願分幾步走?
  • 高考成功,填志願卻失敗了!4招教踩線生怎樣報志願,才不留遺憾
    但是,事到如今,肯定是有遺憾的,只是志願已填報,再無悔改的可能,這名考生帶著對自己白白浪費了2萬左右名次的不甘,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必須得上父母推薦的學校,二是選擇復讀。這樣看來,確實令人惋惜。對孩子志願填報這樣的大事,做父母的當然不會袖手旁觀,所以這名考生,也不能抱怨父母對自己填報志願的幹預。
  • 度過高考不是塵埃落定,報志願是一場硬仗,這些注意事項提前了解
    今年高考分數已經出來多日,這兩天正是報志願的火熱時期,但是很多同學不了解報志願時的注意事項,報志願的重要性跟高考有得一拼,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大難關。 報志願前一定要估測好自己的分數能匹配什麼樣的大學,一定要通過各方資料,細查細選,志願報錯,最可惜的就是三種情況,一是報了超過自己分數或在自己分數線左右的大學通通滑線,卻被隨便報的二流保底大學錄取了,好分數,上二流大學不甘心,復讀一年虧得慌;第二類是不敢高估自己的分數,凡是大學通通服從調劑,原本可以上其他大學的擅長專業,卻因為服從調劑而被前一所大學調到冷門專業
  • 填報志願是關鍵,注意填報志願的5個誤區,進行三步走
    高考之後挑大學選專業很重要,當分數成為既定事實後,家長學生們就開始為學校、專業的選擇犯難了,過去讀書12年,一些家長和學生並沒有想過高中之後的專業選擇,突然間面臨關乎未來4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關鍵選擇,臨時惡補未必能選到滿意的學校和專業。根據2007年廈門大學的一份調查,在面向全國31個省市區175所普通高校大一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對所讀院校和專業不滿意的情況普遍。
  • 超一本30分,填志願卻失敗了:父母的安排,浪費了2萬多名次
    在知乎上看一個人吐槽:考生高考超出一本分數線35分,並有了自己所喜歡的學校以及專業。可沒想父母並不認可,生怕會滑檔,需要按他們的建議報考志願,這個考生只能選擇順從。只能感慨自己浪費2萬名次。確實,很多人高考成績出色,填志願時卻不盡人意,父母的思想比較保守,他們總會求穩,結果才釀成大錯。可話說回來,父母又怎麼放心孩子填志願呢?有網友感謝父母指點,讓自己就讀心儀大學,讀了所喜歡的專業;也有網友抱怨父母強行幹涉,以至於自己被不喜歡的學校或專業錄取。
  • 關於報志願,自己踩過的雷給大家排掉
    各省高考已經陸陸續續落下帷幕,今年家裡剛好有兩個小朋友剛高考完,兩個人分數剛出來家人都感覺心裡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了,考的都算超預期,但最近到了報志願的時候,家長又萬分焦慮,面對數以百計的學校專業,不知從何選擇,我自己是15年高考的,當時超了一本線20分,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位置,選學校就選不了專業,選了專業就不能選學校,爸爸為了能給我選出最不浪費分數的志願,在高三一年幾乎要把報志願的書背的滾瓜爛熟了
  • 高考分數將至,也來聊聊志願的填報
    但,其實,說實話,志願的填報也沒有想像中的難度那麼大。首先,填報志願時應客觀理智地看待自己的考分,要懂得「看菜吃飯」。現在,人們對於平行志願的填報也越來越了解。平行志願可以說是給了考生更大的選擇空間,也給了考生更公平的競爭平臺。只要我們運用得好,填報好志願也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 AI時代,高考志願怎麼填,就這樣簡單,高考分數不浪費
    第二步、線差選:什麼是線差,就是學校當年的錄取分數與本檔次學校的分數線(比如一本、二本不一樣)。在以上選擇的基礎上,將初選出來的學校的近幾年的高考線差計算出來,再計算自己的今年的成績與今年的高考分數線之差,看你的實際線差與初步選擇學校的線差相近的學校作為候選,這樣又淘汰一批。
  • 大家分數都這麼高,志願怎麼報?
    這幾天各省的高考成績都出來了,面對今年普遍「虛高」的分數,在盡情吐槽完各省考生的不易後,大家還是得面對現實,要填報志願了。 收到兩個遠房親戚的詢問,兩個孩子分數都挺高的,甲同學是城市裡的,父母和自己顯然是懂一些的,問上985(西交華科)還是財經類211(上財央財);乙同學農村的,直接就讓給建議報哪個學校學什麼專業。
  • 如何報志願更有機會上名校?聽聽這些「過來人」怎麼說
    別鬆懈,要想順利進入目標大學,報好志願才算通過最後關卡。不同分數的考生,如何填報符合自己情況的志願?個人愛好和未來職業發展,能否找到最佳平衡點?怎樣才能不浪費分數,進入理想的大學?來聽聽名校學長學姐的志願填報方法。清華還是北大?
  • 每年幫高考生報志願可掙百萬,報高考志願真的非「專家」不可嗎?
    很多學生上了高中之後都卯足了勁衝刺高考都以為只要考完試自己就徹底解放了,但是考完之後才明白:原來還有一種噩夢叫做報志願。高考完兩周,馬上就要開始報志願了,考生的家長就開始忙碌起來了,他們四處打聽志願填報規則,哪些專業比較好,有哪些一本,有哪些名校,感覺自己馬上就要高考了一樣。
  • 高考志願填報的訣竅與策略,好大學十拿九穩一分都不浪費
    訣竅一,可填盡填,能報盡報提前批志願,包括:軍事院校,公安航海,定向與非定向委培,免費公費師範生等國家專項志願本科一批志願,包括自主招生,,高低搭配,檔次分明如果你今年考600分,10個平行志願可以分5個檔次來報,每個檔次拉開至少20-30分,第1-2志願可以報660分以上的學校,第3-4志願,可以報630-660分的學校,第5-6志願可以報600-630分的學校,第7-8志願可以報570-600分的學校,第9-10志願可以報540-570分的學校。
  • 解析平行志願VS.順序志願
    一、平行志願VS.順序志願在解釋平行志願之前,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順序志願。平行順序以前特別常見,現在已經不多了,因為順序志願相對於平行志願而言,不人道。講一下為什麼不人道?平行志願的定義,去查招生簡章就有,我就用例子解釋下。比方說,某省採用平行志願報志願的方式,可報9所學校,每個學校可報6個專業志願。
  • 高考分數超一本線38分,志願填報被父母毀了,浪費1.5萬多名
    每年高考結束之後,考生們最關心的就是報考志願了,考生和家長們也都抓緊一切時間開始為報考志願做準備。考生們也都在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和學校,但是有部分家長態度很堅決,什麼事情都要幫孩子出主意,要求孩子們聽自己的,他們認為自己是過來人,有經驗選擇的一定沒有問題。
  • 考生如何填報志願?
    二、報高考志願,孩子做決策,家長做參謀 每年都有許多考生,自己非常想走某一個學校,或者想學某一個專業,可是家長卻千方百計地阻攔,因為家長或者認為那個專業沒前途,或者認為那個專業沒有人脈,將來找工作的時候不能幫孩子找關係。或者家長本身不喜歡這個專業。總之,孩子不能填報自己理想的專業,而只能服從家長的安排。還有家長偷偷改孩子報好的專業的。
  • 高考報志願怎麼報不吃虧?超全志願填報攻略,家長會感謝你的
    報志願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浪費自己的分數,不管學什麼專業,不管到哪裡去上學,能上一本不上二本,能上重點不去一般高校。很多專家講報考志願的技巧,基本指導思想說白了就是————保證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絕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