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兩天前的4月9日,布克國際獎短名單公布,此前入圍的中國作家殘雪出局一天後,以同一部作品《新世紀愛情故事》入圍美國最佳翻譯文學獎,這也是她第二次入圍該獎項,並且殘雪曾於2015年憑藉《最後的情人》一書奪魁。
《新世紀愛情故事》譯本封面。
4月10日,第十二屆美國最佳翻譯文學獎長名單公布,包括殘雪在內,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9位作家的作品入圍,短名單將於美國時間5月15日公布。
美國最佳翻譯文學獎由紐約州羅切斯特大學文化機構「百分之三」(Three Percent)設立於2008年,獎金5000美元,旨在表彰前一年度翻譯成英語的最佳原創文學作品,共設詩歌和長篇小說兩大類。
縱觀2008年來歷屆入圍名單,不難發現中國小說家和詩人的身影。比如,詩人于堅曾憑《便條集》(Flash Cards)進入2011年度詩歌類決選名單,西川則以詩集《蚊子志》(Notes on the Mosquito)進入2013年度詩歌類決選名單,臺灣詩人葉覓覓憑藉《他度日她的如年》(His Days Go By the Way Her Years)進入2014年詩歌類短名單。此外,由葛浩文翻譯的莫言的《檀香刑》也曾進入美國最佳翻譯文學獎小說類長名單。2015年,殘雪憑藉《最後的情人》入圍,並最終獲獎。
根據當年評審團的意見,殘雪的《最後的情人》在進入終審的作品中是最激進最不妥協的,它勇敢地將小說的形式推進到一個新的領域。《最後的情人》中通過夢幻世界的旅行,那種奇特而又令人不安的熟悉感(使人聯想起卡夫卡的《美國》),顯示出殘雪的輝煌的獨創性。如果說東方學專家們所描繪的東方只是存在於西方人的想像中的東方,殘雪則描繪出了西方的幽靈,呈現出一個中國人所想像的西方的令人迷惑的夢境。安納莉絲·芬尼根·瓦斯曼的精巧的譯文讓一位具有非凡的想像力和洞察力的作者成功地發出了強有力的英語聲音。
在給新京報記者的電郵中,殘雪表示:
昨天白天和夜裡我經歷了兩件事,一是國際布克獎出局,一是《新世紀愛情故事》再次入圍美國最佳翻譯圖書(文學)獎。我自己認為後面這個獎很可能再次獲得,因為我在美國的影響比較大。這個獎雖然錢很少,但挑選範圍其實更大——國際布克獎的挑選範圍只有100多本翻譯小說,美國(最佳翻譯文學)獎挑選範圍有500多本翻譯小說與詩歌。所以後者在國際作家當中競爭更激烈。
作者:新京報記者 瀋河西
編輯:西西
校對:薛京寧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