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壟斷內幕:誰是反壟斷的「大老虎」?

2020-12-23 搜狐網

  近日,發改委進行汽車反壟斷調查後,一些廠商已主動在整車售價或者零配件價格上做出較大程度的調整。這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無疑是福音。今後,消費者無論是買車,還是保養、維修車,都將花更少的錢。

  近日,汽車行業反壟斷調查在上海、湖北等地相繼打響後,一時間,車界可謂沸沸揚揚、人心惶惶,關於汽車行業壟斷的話題開始紛紛見諸各大媒體,而相關車企也開始了應對反壟斷調查的措施。

  汽車行業究竟存在哪些明裡暗裡的壟斷行為?誰是汽車壟斷的「大老虎」?全國反壟斷浪潮席捲下,成都車市又將掀起怎樣的波瀾?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走訪各大廠商及4S店,實地調查壟斷內幕,為你深入解析未來汽車廠家、經銷商、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重構。

  降價落差大只是做個樣子

  針對已宣布整車和零部件降價的品牌,記者進行了實地暗訪。調查結果是「廠家雷聲大,車商雨點小」。

  「我們這款車的確降了20萬,可是這款車型一年就一兩臺的銷量,現在早都沒得貨了。」金恆德汽車集團總經理李凱奇透露,「實際降價的車型很多是頂配,性價比不高,一年銷量很少。」

  記者再次暗訪多家豪車品牌4S店,發現店內都沒有張貼零配件降價的公告。某品牌的一位市場經理告訴記者:「保養價格6、7月份就有下調,但是沒有得到總公司零售價降價的通知。」而更多的4S店則直接拒絕向記者透露廠家的降價信息,並稱只會執行廠家的通知。對此,李凱奇表示,廠家試探性的降價,實際上暴利現狀沒有「傷筋動骨」。

  廠家過於強勢強制消費萬象叢生

  在主機廠掌控價格的時代裡,經銷商有著五花八門的壟斷手段來攫取利潤。其中4S門店裝修是重要一環。豪車品牌大多對門店裝修有著極為細緻的要求,甚至廁所裡每一塊瓷磚的品牌都有著統一的標準。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裝修某品牌4S店門頭標識本來最多需要1000元,可是在廠家要求下硬生生花了5倍的價格。「按照某豪車廠家要求一個燈兩萬多,結果大廳裡的燈就花了幾百萬。

  成都城市車輛董事長趙宏告訴記者:「這種強制消費對於廠家管理人員無疑會有尋租空間。外國成熟市場廠家沒有這樣強勢地位。經銷商退出時廠家會回購4S店場地成本,這可以制約廠家不敢什麼都選最好的。」

  零配件壟斷最嚴重佔經銷商利潤60%-70%

  今年4月份,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維修協會發布了一份常見車型「零整比」係數研究報告。豪車零整比之高令人咋舌,其中最高的達1273.31%,最少的也在600%、700%,而外國正常的零整比一般在200%至300%。

  據成都某汽車經銷店銷售部負責人透露,行內一般廠家指導的經銷商零配件加價率在20%—30%左右,隨之而來的是高利潤,零配件利潤通常佔經銷商利潤的60%到70%。「廠家限制供應商的零配件不能供應市場,只能供應配套。」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某豪華品牌市場部葉女士告訴記者:「成都沒有經過廠家認證的維修點非常多,可能有幾百家,但因為零配件質量沒有廠家配備的好,很多不差錢的顧客還是比較願意在4S店內買。」業內聲音品信集團董事長鍾南:

  反壟斷早該查了,這是好事兒,能夠促進市場公平。城市車輛董事長趙宏:

  反壟斷把品牌的優勢打破了,品牌帶來的是保護性福利。但放開零配件的管制可能導致市場上假貨泛濫。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反壟斷法專家李毅:

  中國整個汽車銷售渠道是封閉的,行業內地域限制、零配件壟斷渠道一直存在。自從8月1日工商總局發布停止實施經銷備案授權的公告,廠商的「最後晚餐」也隨之結束。但這樣還不夠,我們要讓廠家知道到底哪些行為是壟斷,這就需要行業法規的健全。

  資源配置由市場決定

  中國汽車行業長期以來廠家可以說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無論地域分區、整車底價、售後維修都給經銷商「劃出道來」。造成市場的結果就是,經銷商為了經營資質百般遷就,而消費者對這海外的同款車價「望洋興嘆」。工商部此次大刀 一揮,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但此舉卻正暗合這樣一句話: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打破壟斷,為的是讓市場更健康地運轉。所以,這次可謂開了個好頭,市場雖然可能暫時存在亂象,但汽車產業的未來,實在讓人期待。

相關焦點

  • 【圖】汽車反壟斷追蹤:東風日產壟斷被罰1.2億_汽車之家
    1.233億  日前,汽車領域反壟斷開出了年內第二大罰單。記者9月10日從反壟斷部門了解到,近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依法對東風日產汽車壟斷案作出行政處罰,對東風日產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日產」)罰款1.233億元,對廣州地區17家經銷商罰款1912萬元。
  • 誰最後打破了壟斷,結果很意外!反壟斷,我們反的究竟是什麼
    反壟斷最有代表性的國家——美國,正是以此為依據展開長達100年的反壟斷實踐。 不過,即便如此,壟斷理論的演繹也呈現出了分化態勢,新古典經濟學關於「壟斷」的學說面臨著其他學派的巨大挑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約瑟夫·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理論與奧地利學派市場競爭過程理論。
  • 馬雲談反壟斷:BAT不是壟斷,是暫時領先,誰都沒有辦法壟斷未來
    最近,有博主翻出了2015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發表的一段關於反壟斷的演講。 有觀眾提問馬雲:在當今這種創業環境下,年輕人還有沒有機會?年輕人創業會遇到巨頭壟斷流量的問題,這種情況長期以往對網際網路的創新是否會起到扼殺作用? 馬雲回答稱,BAT不是壟斷,是暫時領先。
  • 反壟斷司法解釋將實施 自然人可直接起訴壟斷企業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都可以提出反壟斷訴訟反壟斷法出臺後,狀告壟斷企業是否需要行政機關認定這一前置程序,一直是爭議焦點。這次出臺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原告既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也可以在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構成壟斷行為的處理決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受理條件,人民法院均應當受理。
  • 壟斷危害到底有多大?吳軍: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擁有財富!
    01有些老百姓,還沒意識到壟斷的危害我在《信息傳》中談到,誰能掌握信息,誰就能掌握未來、擁有財富。可以看到,對人類影響最大的那些發明創造,一大半都和信息有關,包括電報、電話、電影、無線電、大眾傳媒、計算機、移動通信、衛星技術、網際網路等。
  • 反壟斷來了!水泥行業是否涉嫌價格壟斷!
    且大有深意:「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需求側改革」……  更重要的是,這次工作會議,直接與很多人的權益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高層是如何定調的?首提反壟斷,又釋放什麼了信號?這次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到「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 深陷壟斷訴訟 日本反壟斷調查 蘋果這回怎麼說
    去年,日本監管機構曾發現該公司在日本銷售iphone的方式涉嫌違反反壟斷法規。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對多家企業的調查顯示,蘋果已籤署合同,迫使這些日本企業向蘋果方面提供免費的零部件製造專業技術。正因為有這樣的設定,所以幾年前你經常能聽到一個論調說,蘋果 App Store 其實是在變相壟斷 iPhone 的應用安裝市場。2011 年一位身處芝加哥的 iPhone 用戶 Robert Pepper 希望尋求集體訴訟,以控告蘋果壟斷了 iPhone 內應用程式的銷售,並強迫開發商僅能通過 App Store 獲取應用,最終導致應用價格過高的情況。
  • 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已結束,巴菲特:我一生在追求消費壟斷型企業
    然而,1970年代開始,美國聯邦司法部將「反壟斷」大棒由傳統行業轉向興起的科技行業,並率先對AT&T提起訴訟。理由是包括該公司存在利用從電子設備獲得的壟斷利潤補貼其網絡;阻止MCI或者其他運營商連結到本地製造商,並通過拒絕購買非貝爾供應商的設備,從而壟斷了電信設備市場。
  • 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已結束,巴菲特說:我一生在追求消費壟斷型企業
    今年以來,全球科技反壟斷風潮不斷,11 月 9 日,印度反壟斷機構開始對谷歌應用商店進行反壟斷調查,隨後在 11 月 10 日,歐盟正式對亞馬遜提起反壟斷指控。 訴訟一直持續至1984年,最終,這家電信巨頭AT&T在經歷12年訴訟後分拆成八家子公司,包括一家長途電話公司和七家地區電話公司,電信巨無霸退出舞臺,現在美國兩大運營商Verizon和AT&T都是此前貝爾系的成員 。 回顧過去,AT&T是真正意義上因「反壟斷」而被拆分肢解的第一家美國科技巨頭。
  • 壟斷與反壟斷背後:平臺型網際網路公司內捲化,市場規則將重置
    壟斷與反壟斷隨著內捲化的愈演愈烈,壟斷自然形成。就像一個上了無數興趣輔導班的孩子,最終掌握了十八般武藝,不可否認,對於孩子而言,其結果是好的。於企業而言,其結果則是覆蓋的領域越來越多,比如做社交起家的騰訊已經覆蓋了金融、出行、遊戲、音樂、視頻、文學、餐飲、電商等等領域,已經成為很多行業的基礎設施。
  • 巨頭接連挨反壟斷大錘,5分鐘細數壟斷巨頭的七宗罪!
    一開始還是程式設計師嫌活多錢少,控訴996,小鎮做題家高呼「內卷」,甚至還不如「傷害實體經濟論」聲量大,畢竟圈子小,悲歡並不相通。緊接著就是大洋彼岸屢屢傳來的反壟斷聲音,渲染了破股萬人吹,不是,破鼓萬人錘的悲慘氛圍。氣氛一直烘到美國大選:新王高舉反壟斷大旗,要加強監管,拆分科技巨頭。
  • 國新辦就反壟斷執法工作情況舉行吹風會
    按照《反壟斷法》和國務院的職責分工,國家工商總局負責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方面的反壟斷執法工作(價格壟斷行為除外)。根據執法需要,對於區域性壟斷案件, 國家工商總局採取個案授權的方式,授權省級工商局開展反壟斷執法工作。
  •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壟斷案件經營者承諾指南丨全文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壟斷案件經營者承諾指南(2019年1月4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印發) 第一條 指南的目的和依據  為了指導在壟斷案件調查過程中適用經營者承諾及中止調查、終止調查程序(以下統稱「經營者承諾制度」),提高反壟斷執法工作透明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下稱《反壟斷法》),制定本指南。
  • 研究推動監管機構對谷歌和Facebook發起的反壟斷訴訟
    前數字廣告行業高管蒂娜·斯裡尼瓦桑(Dina Srinivasan)的研究工作推動了監管機構對谷歌和Facebook發起的反壟斷訴訟。三年前,斯裡尼瓦桑還是一位數字廣告高管,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厭倦,並為行業的黯淡前景感到擔憂。三年後,蒂娜成為一名反壟斷學者,其工作為新一輪針對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壟斷訴訟奠定了基礎。
  • 反壟斷案例中真實的囚徒困境
    在發改委通報的具體情況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那就是在汽車零部件反壟斷案中和軸承反壟斷案中,各有一家企業因為率先出來充當「汙點證人」而被免除了處罰,坦白越晚的企業遭受的處罰也就越重。  這讓人想起了經濟學博弈論中經典的「囚徒困境」模型:囚徒們如果彼此合作,堅決不配合執法者的調查,則可以為全體帶來利益最大化,即無罪釋放。
  • 從「強生案」看我國現行反壟斷
    從年初對韓國三星、LG,中國臺灣地區奇美、友達等6家大型面板生產商開出的巨額反壟斷罰單,到對茅臺和五糧液兩大酒業巨頭所作出的反壟斷處罰;從對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雀巢、雅培等多家知名外資奶粉企業的反壟斷調查,到對包裝業巨頭利樂和上海黃金飾品行業的反壟斷調查……《反壟斷法》四面出擊,風頭正勁。「縱向壟斷」這一名詞一再進入公眾視野,不得不引發我們對這一壟斷形式的審視和思考。
  • 歐盟反壟斷組織批准PSA/FCA合併 打造第四大汽車集團_易車網
    當地時間12月21日,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FCA)和標緻雪鐵龍集團(PSA)獲得歐盟反壟斷機構批准,雙方將以380億美元(約2486億人民幣)合併,打造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集團。
  • 反壟斷執法年報出爐,一年罰沒3.2億!哪些領域是高發區?
    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的壟斷案件涉及醫藥、公用事業、建築和房地產、石油化工、汽車、航空、信息通信和港口等行業領域。2019年共罰沒3.2億元,立案數量同比增長19.4%執法是反壟斷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中國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承擔反壟斷統一執法職責,開啟了中國反壟斷事業新的歷史篇章。
  • 澎湃社論:反壟斷不僅必要,而且迫切
    在執行層面,在對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採取反壟斷監管措施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今天發布了反壟斷執法十大典型案例和《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報告披露,2019年共立案調查壟斷案件103件,結案46件,罰沒金額3.2億元。市場監管總局制定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已進入修訂環節。
  •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發布五部反壟斷指南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發布五部反壟斷指南 2020-09-25 1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