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
回首網絡文學發展歷程,如果把網絡文學看成一盆水。有一個有點「燒腦」的問題:如何在眾目睽睽下,端走一盆水?
前提是,每個旁觀者都想從中分走一點,在大多數情況下,沒等出屋門,盆中已變得空空如也。
於是,就有了「毛巾理論」——先找一條毛巾,放在盆中,吸走所有的水,然後請在場的每個人都確認一下:你看,盆裡沒有水,只有一條毛巾。
然後,坦然將毛巾與臉盆一起端走,走到沒人的地方,再將毛巾中的水擰出。於是,你就做成了一件似乎不可能做成的事。
「毛巾理論」本屬低智遊戲,偏偏在現實中,它常常被重複,且常常取得成功。只是入局者很少去想:水從哪來?誰是毛巾?該怎麼擰?以及,誰是擰毛巾的人?
通過所謂的「五五斷更節」,「毛巾理論」再度得以顯揚。
中國大陸最早的網絡文學網站,榕樹下
水從哪裡來:還記得網絡文學當年的慘狀嗎
記得是2010年,上海辦過一次高峰論壇,主題似乎是「數字網絡環境下的版權保護」。時任盛大文學總裁的吳文輝說,中國網絡文學盜版軟體的數量約有50萬家,盜版市場每年產生的利潤已超50億元,而同期正版市場的規模僅有1個多億。
當時沒有多少人對「50億元」感興趣,而是被「1個多億」驚掉了下巴——原來,寫寫網絡小說還能掙這麼多錢!
從2008年底到2011年,能進盛大文學當編輯,算是件很風光的事,無數作者會私下聯繫編輯,主動塞錢,幾乎所有欄位都有「定價」。後來有了投票機制,卻催生出「刷手」產業——在技術上,網絡文學網站更易刷流量,以致普通網站一個點擊的收費是3至5釐,而網絡文學網站刷10萬次只需30元至50元。
那時也沒人認真去想:一則網絡新聞的點擊量才上萬,為何一部網絡小說的點擊量動輒上百萬。
榕樹下文學網站創始人朱威廉
一位「刷手」說,在一次全國級別的網絡文學大賽中,他幫30多名網絡作家刷過點擊量,最多時,單日給其中一人刷了6萬多,把買點擊量的人都嚇了一跳,好在網管沒發現。
網絡作家買點擊量,是為了成為網站的籤約作家,擁有「穩定收入」。但直到2013年,就算作品被評為A級,拿到所謂的「A籤」,每月也只有300元的獎金,前提是日更5000字以上(每月15萬字以上),這意味著,千字僅2元錢。剩下的,只能從讀者訂閱欄目費中抽成。而從零到「A籤」,必須先由25萬—30萬字規模後,才有籤約的可能,換言之,要先白寫1個月以上。
人是很容易遺忘的,有興趣者可以翻閱一下當年各網絡文學網站提供的制式合同,就會發現,那實在已無法用「霸王合同」來形容——網絡小說的一切衍生品收益皆歸網站所有,作家連抽成的權利都沒有。
即使如此,當時中國網絡文學每日創作數量卻高達4億字。
朱威廉在記錄榕樹下20年座談會現場
沒有水的時候:大家為什麼會堅持
沒有水,大家忙個什麼勁呢?
因為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站著就把錢掙了」的理想。當作家名利雙收,還擁有一定的自由度。此外,在基礎教育普及、人人都認識三千以上漢字的時代,寫作的門檻似乎最低。
網絡文學的妙處在於,它既有「文學」的神聖光環,又有「網絡」的平易近人,從而給人們以錯覺,以為它能把夢想與現實連接起來。
大學就成為網絡作家的路金波,後來加入了榕樹下
於是,漂泊海外多年,自認為沒混出來的油膩中年;在外企當過高管,因生孩子而職場前景黯淡的怨女;蝸居在故鄉小鎮,想掙脫熟悉環境又怕踩空的多夢青年;困守在格子間裡,渴望機會的職場人;懼怕投入生活、自怨自艾的宅男宅女……
一夜之間,都成了網絡作家。與其說他們熱愛寫作,不如說是轉運的機會太稀缺。所以,網絡文學網站們只用很少的投入,便撬起一片巨大的潛在資源。
然而,市場不成熟,潛在資源是無法兌現成真實資源的。
直到2013年,網絡文學的收入分配情況依然是:頂尖幾位「大神」的年收入達到千萬級,不到5%的網絡作家月收入5千—1萬元,20%的網絡作家月收入1千—2千元,剩下70%以上的網絡作家收入不足1千元。
為了夢想,可以忍受暫時的貧窮,但出乎很多網絡作家意料,他們還要付出尊嚴的代價——隨著低端競爭日趨激烈,一些文學網站編輯會明確要求網絡作家「加料」,否則就不再推薦。事實證明,絕大多數人是經不起壓力考驗的,隨著寫作技術的比拼變成「加料」的競爭,一位編輯曾抱怨道:「看一天稿,我都能當性學博士了。」
起點最早的網絡文學大神:唐家三少,最早加入中國作協的網絡作家
直到此時,人們才發現:中國竟然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型網絡文學市場,不論是歐美,還是日韓,都找不出如此多的閒人,去閱讀和寫作這種口水文章。越來越多的人提出質疑:網絡文學真能成為一個大市場嗎?它是不是一口枯井,不論多少人參與,也永遠打不出水來?
起點創始人吳文輝推出的收費閱讀計費模式,成為了網絡文學的運營模式
水真的來了:IP改變了一切
2015年,被稱為網絡文學的IP年。
此前IP的定義是「網際互連協議」,是一個只有理科生才懂的技術名詞。幾乎一夜之間,IP突然變成了全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意思是:網絡小說不賺錢,但拍成電影、電視劇,做成漫畫,改成遊戲,就能賺大錢。
世界上最早的IP操作出現在1913年,法國導演路易·費雅德將Marcel Allain和Pierre Souvestre創作的小說《方託馬斯》搬上銀幕,此後連續推出4部續集。方託馬斯擅長易容術,同時擁有大亨和強盜兩種身份,準確地擊中了現代人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引發持續的轟動效應。
陳天橋的盛大文學收購了起點中文網,成立了盛大文學
方託馬斯式的生產方式得到推廣。在美國,這被稱為Media Franchise(媒體專營),比如漫威影業,它推出了美國隊長、蜘蛛俠、神奇女俠、變形金剛等IP,這些IP先以漫畫形式出現,獲取影響力,然後再拍成電影「割韭菜」,最後再靠小說、玩具、遊戲等,以「一魚多吃」的方式,從用戶身上獲取更多利益。
在國外的IP運營中,有兩點值得注意:
首先,一般情況下,總是以電影為核心,因為電影的利潤高、影響大。
其次,有較好的版權環境。
陳天橋聘請新浪網副總編輯侯小強加入盛大文學,開始把網絡文學IP化,立體產業化發展
早在2000年,國內也曾試水網絡文學的IP劇,即電影版《第一次親密接觸》,結果出乎意料,不僅票房慘敗,影片質量也遭網友吐槽。這次嘗試的後果是,從2002年到2005年,國內再沒出一部網絡文學的IP電影。「網絡文學不適合拍電影」甚至成為業界共識。
南派三叔,最早收穫文學IP產業化發展,被反覆改編的電影、電視劇、遊戲的網絡文學作家
據不完全統計,直到2015年之前,全國網絡文學IP轉化的電影、電視劇加起來,也才60部。然而,2015年以後,網絡文學IP突然成了熱詞,《琅琊榜》《花千骨》《羋月傳》《何以笙簫默》《盜墓筆記》《如懿傳》《武神趙子龍》《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幾乎所有影視公司都在四處打聽:「有好的IP嗎?」
曾經每千字2元錢的網絡小說,突然可以籤到上百萬元。一夜之間,數百名網絡作家跨入「新富階層」。
吳文輝團隊出走盛大,加盟騰訊,推出了騰訊文學
水是咋來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面對劇變,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釋。
網絡作家更願意相信:這是多年堅持創作的結果,市場終於「自動成熟」了,苦盡甘來是當然的回饋。
但事實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市場只相信投入與回報,從沒有「自動成熟」的市場,它的每一個進步都是投入的結果。
從1998年網絡文學誕生,到2013年,整整15年間,網絡文學一直沒能改變粗放型生產、藝術水準低、互相抄襲、版權環境差等問題,全行業的年總收入僅46.3億元。而從網絡文學轉向影視、遊戲等,需要驚人的製作成本、機會成本和市場教育成本,文學網站無力承擔。
雲起書院、qq閱讀、騰訊文化頻道的讀書板塊和創世中文網一起構成了騰訊文學
不否認,在2011年—2014年,網絡文學的IP轉型中,確實也有一些成功案例,但由此帶來很多問題:
首先,版權歸屬混亂,比如《盜墓筆記》《花千骨》等,均引發了法律糾紛。
其次,因影視創作有保底,稿費高(千字500元以上),且結帳快(大多有預付),導致網絡文學作者紛紛轉向影視創作,網絡文學佳作銳減。越轉型,網絡文學的局面越艱難。
HP公司有一句名言:世界上99%的產品不在其應有的位置上。換言之,好產品很多,但把好產品轉化成好商品,需要投入和專業能力。
盛大文學上世不成,騰訊文學收購了盛大文學,合併成立了閱文集團,上市成功
顯然,2015年閱文公司成立,給網絡文學帶來了質的改變。這次併購,給網絡文學業帶來了世界第一遊戲公司、亞洲最大網際網路公司、中國最權威的正版動漫網站、中國領先的在線視頻媒體平臺等資源,加上巨額資金注入,為轉型提供了條件。
從日更5千—1萬字的重體力勞動,到精品創作,IP化讓網絡文學在短時期內三成了產業升級,也給網絡作家們帶來巨大回報。據媒體報導,2018年,網絡作家唐家三少收入已達1.3億元。
以文學IP為源頭,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閱文成為了騰訊新文創內容板塊的源頭
誰是毛巾:「大神們」收割了最大紅利
網絡文學這個盆裡終於有水了,自然也就有了想端走它的人,「毛巾理論」因此登場,可誰是那個毛巾呢?
顯然,是「大神們」。閱文與騰訊新文創的合作,為閱文作家帶去了騰訊平臺豐富的流量資源,推進IP跨領域開發放大文學源頭價值。
寫作改變了很多人命運,唐家三少、貓膩、南派三叔等人發家致富
隨著網絡文學向IP躍遷,文字作品變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動漫和遊戲,許多網絡作家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利益,但一切創造力行業的共同特點是:存在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出自《新約》中的一段話:「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用它來代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閱文集團現在最火的網絡文學作家,貓膩,《擇天記》、《慶餘年》作者
人們很容易看到最富的那一批網絡作家,卻忽略了,網絡作家作為職業,平均收入遠低於其他職業的平均收入。中國作家網在2015年曾有一份調查,約有10萬人通過網絡寫作獲得收入,其中只有3—4萬能從事職業、半職業寫作,絕大多數網絡作家的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即使在IP化後,真正享受到改編福利的網絡作家不到萬分之一,餘下99.99%的網絡作家中,僅有1%的網絡作家在粉絲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後成為籤約作家。
創造力產業更容易出現馬太效應,因創造力並非累積而成,很難有效管理。在創造力行業,經常出現「信息流瀑」現象。就像一堆沙子,挪走其中一粒,不會對它造成太大影響,但不斷挪下去,總有一粒會讓它整體崩塌,因為這一粒「關鍵的」沙子會引發別的沙子移動,別的沙子移動又會帶動更多沙子移動。
在香港上市的閱文集團,擁有830萬個籤約作家,打通了文學與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的通道
其實,這「關鍵的」一粒沙與其他的沙並無區別,只因無數「不關鍵的」沙子試錯,概率最終選擇了它。以人類的理性,目前無法控制「信息流瀑」,更無法主動挑選出關鍵的那一粒沙。
換言之,所有「大神」都是市場的幸運兒,他們曾成功引爆「信息流瀑」,靠著打動人心的故事,作品變成了電影電視劇和遊戲、動漫,因此獲得相應回報。
在「大神們」身上,凝聚著巨額投入所取得的最大成果,他們人數不多,卻都是萬中擇一。浸潤了資本的成果後,端走他們,就意味著端走整盆水。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與作家貓膩,他們合作了電視劇《慶餘年》
別忘了,還有擰毛巾的那一天
人與毛巾不太相同:毛巾不會反抗,而人有思想,會質疑,會有獨立見解。
但在閱文作者合同引發的這場爭論裡,因為閱文集團要取消收費閱讀模式、全面實施免費閱讀模式的虛假流言,從而激發起了基層作者的憤怒,導致了作者「斷更」的現象的出現。
由於時值閱文集團高管變動,外界很容易認為新合同是新管理層上臺後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但事實並非如此。
閱文管理團隊明確解釋稱,當前討論的這份合同是閱文於2019年9月推出的合同,並非如外界謠傳所言在2020年4月28日推出的新合同。團隊也表示,「已經著手重新審視,將會與作家們進行廣泛的溝通,對於不合理的條款,將在溝通調研後會做出相應的修改」。
作為收費閱讀的鼻祖,閱文在保留收費閱讀+IP開發的同時,也在嘗試免費閱讀流量和廣告分成新模式
網傳的新合同中還有一條較受關注的條款,平臺不排除以類似「點擊瀏覽廣告/瀏覽指定頁面/完成互動任務等形式代替付費購買作品章節」,這被認為閱文有可能推行免費服務而影響作者收益。對此,團隊在回應也強調,不會推行「全部免費閱讀」模式,必須要鞏固和保持付費模式,並對創新模式進行探索。
遺憾的是,我們都生活在後真相時代,人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即使它非常荒謬。想把人變成毛巾,遠沒想像得那麼困難:
其一,告訴你,你被剝削了。這樣你就會覺得他是「自己人」,忘掉他可能在說謊,忘掉他曾更狠地剝削過你。
其二,對你說,別人都起來抗議了。很少有人願意做單獨的自己,只有用「我們」來替代「我」,才會感到安心,雖然分帳時,都只願放在「我」的口袋中,而不是「我們」的口袋中。
閱文集團新任CEO程武,身兼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影業CEO表示,要打通閱文集團和騰訊新文創合作
其三,承諾更多利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勞動成果最大化,但是私人交情更可靠呢,還是產業升級更可靠?一到此時,「寧為雞首,毋為牛後」便成了難以走出的魔咒。
其四,汙名化。拉媒體介入,將商業糾紛炒作成社會事件,通過搶佔道德制高點,將所有持不同意見者,統統貼上別有用心的標籤。
騰訊公司副總裁程武提出了「新文創」,以IP為源頭,轉換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重新塑造文化產業
在《萬曆十五年》中,黃仁宇先生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概念——數目字管理,即今天人們常說的數位化管理。後人難免好奇:為什麼幾千年下來,我們始終沒能實現數目字管理呢?數目字對大家都有好處,為什麼不接受呢?
問題在於,傳統社會運轉依賴的是神聖法則,凡事必須歸因為傳統、信仰、道德等很難把握的概念上。許多錯誤的事,僅僅因為它是傳統的、有道德的、合乎信仰的,就絕不能改。過去500年,人類社會的全部努力,就是用世俗法則來替代神聖法則,用理性替代盲信,用科學替代情懷。所謂走出中世紀,就是不再動輒激情充沛、聲振屋瓦,而是就事論事、回歸理性,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大火的電視劇《慶餘年》,閱文版權騰訊影業出品,收費閱讀保持,免費閱讀嘗試,加強文學IP全產業開發
然而,總有人會綁架毛巾,總有人會主動採用動員技術,他們知道,以義憤為掩蓋,非理性才能登堂入室。「五五斷更節」雖稱新事,實質上卻是一出老戲,大結局都不用猜:早晚會有擰毛巾的那一天。
平臺和作者從來都是魚與水的關係,脫離了作者的平臺,永不可能有未來,而脫離了平臺的作者,也是孤掌難鳴。中國的網絡文學走到現在,越發繁花似錦,這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樣的默契,不應該一場這場「口水仗」而遭到破壞。
閱文明天更美好,騰訊「新文創」從文學IP到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文旅,前景更美好
正如閱文集團的CEO程武所說,「繼續穩固和深化付費閱讀粉絲生態將會是我們的發展進化的基礎,我們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建立更強的文學內容生態,更大的支持和投入帶來的是發展、進化,而不是推倒。接下來閱文會繼續基於現有的商業模式尋求創新,更好地推動新文創生態發展。」
來源:騰訊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