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的「蛋糕」是怎樣做大的?靠的是作者與平臺的合作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唐山

回首網絡文學發展歷程,如果把網絡文學看成一盆水。有一個有點「燒腦」的問題:如何在眾目睽睽下,端走一盆水?

前提是,每個旁觀者都想從中分走一點,在大多數情況下,沒等出屋門,盆中已變得空空如也。

於是,就有了「毛巾理論」——先找一條毛巾,放在盆中,吸走所有的水,然後請在場的每個人都確認一下:你看,盆裡沒有水,只有一條毛巾。

然後,坦然將毛巾與臉盆一起端走,走到沒人的地方,再將毛巾中的水擰出。於是,你就做成了一件似乎不可能做成的事。

「毛巾理論」本屬低智遊戲,偏偏在現實中,它常常被重複,且常常取得成功。只是入局者很少去想:水從哪來?誰是毛巾?該怎麼擰?以及,誰是擰毛巾的人?

通過所謂的「五五斷更節」,「毛巾理論」再度得以顯揚。

中國大陸最早的網絡文學網站,榕樹下

水從哪裡來:還記得網絡文學當年的慘狀嗎

記得是2010年,上海辦過一次高峰論壇,主題似乎是「數字網絡環境下的版權保護」。時任盛大文學總裁的吳文輝說,中國網絡文學盜版軟體的數量約有50萬家,盜版市場每年產生的利潤已超50億元,而同期正版市場的規模僅有1個多億。

當時沒有多少人對「50億元」感興趣,而是被「1個多億」驚掉了下巴——原來,寫寫網絡小說還能掙這麼多錢!

從2008年底到2011年,能進盛大文學當編輯,算是件很風光的事,無數作者會私下聯繫編輯,主動塞錢,幾乎所有欄位都有「定價」。後來有了投票機制,卻催生出「刷手」產業——在技術上,網絡文學網站更易刷流量,以致普通網站一個點擊的收費是3至5釐,而網絡文學網站刷10萬次只需30元至50元。

那時也沒人認真去想:一則網絡新聞的點擊量才上萬,為何一部網絡小說的點擊量動輒上百萬。

榕樹下文學網站創始人朱威廉

一位「刷手」說,在一次全國級別的網絡文學大賽中,他幫30多名網絡作家刷過點擊量,最多時,單日給其中一人刷了6萬多,把買點擊量的人都嚇了一跳,好在網管沒發現。

網絡作家買點擊量,是為了成為網站的籤約作家,擁有「穩定收入」。但直到2013年,就算作品被評為A級,拿到所謂的「A籤」,每月也只有300元的獎金,前提是日更5000字以上(每月15萬字以上),這意味著,千字僅2元錢。剩下的,只能從讀者訂閱欄目費中抽成。而從零到「A籤」,必須先由25萬—30萬字規模後,才有籤約的可能,換言之,要先白寫1個月以上。

人是很容易遺忘的,有興趣者可以翻閱一下當年各網絡文學網站提供的制式合同,就會發現,那實在已無法用「霸王合同」來形容——網絡小說的一切衍生品收益皆歸網站所有,作家連抽成的權利都沒有。

即使如此,當時中國網絡文學每日創作數量卻高達4億字。

朱威廉在記錄榕樹下20年座談會現場

沒有水的時候:大家為什麼會堅持

沒有水,大家忙個什麼勁呢?

因為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站著就把錢掙了」的理想。當作家名利雙收,還擁有一定的自由度。此外,在基礎教育普及、人人都認識三千以上漢字的時代,寫作的門檻似乎最低。

網絡文學的妙處在於,它既有「文學」的神聖光環,又有「網絡」的平易近人,從而給人們以錯覺,以為它能把夢想與現實連接起來。

大學就成為網絡作家的路金波,後來加入了榕樹下

於是,漂泊海外多年,自認為沒混出來的油膩中年;在外企當過高管,因生孩子而職場前景黯淡的怨女;蝸居在故鄉小鎮,想掙脫熟悉環境又怕踩空的多夢青年;困守在格子間裡,渴望機會的職場人;懼怕投入生活、自怨自艾的宅男宅女……

一夜之間,都成了網絡作家。與其說他們熱愛寫作,不如說是轉運的機會太稀缺。所以,網絡文學網站們只用很少的投入,便撬起一片巨大的潛在資源。

然而,市場不成熟,潛在資源是無法兌現成真實資源的。

直到2013年,網絡文學的收入分配情況依然是:頂尖幾位「大神」的年收入達到千萬級,不到5%的網絡作家月收入5千—1萬元,20%的網絡作家月收入1千—2千元,剩下70%以上的網絡作家收入不足1千元。

為了夢想,可以忍受暫時的貧窮,但出乎很多網絡作家意料,他們還要付出尊嚴的代價——隨著低端競爭日趨激烈,一些文學網站編輯會明確要求網絡作家「加料」,否則就不再推薦。事實證明,絕大多數人是經不起壓力考驗的,隨著寫作技術的比拼變成「加料」的競爭,一位編輯曾抱怨道:「看一天稿,我都能當性學博士了。」

起點最早的網絡文學大神:唐家三少,最早加入中國作協的網絡作家

直到此時,人們才發現:中國竟然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型網絡文學市場,不論是歐美,還是日韓,都找不出如此多的閒人,去閱讀和寫作這種口水文章。越來越多的人提出質疑:網絡文學真能成為一個大市場嗎?它是不是一口枯井,不論多少人參與,也永遠打不出水來?

起點創始人吳文輝推出的收費閱讀計費模式,成為了網絡文學的運營模式

水真的來了:IP改變了一切

2015年,被稱為網絡文學的IP年。

此前IP的定義是「網際互連協議」,是一個只有理科生才懂的技術名詞。幾乎一夜之間,IP突然變成了全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意思是:網絡小說不賺錢,但拍成電影、電視劇,做成漫畫,改成遊戲,就能賺大錢。

世界上最早的IP操作出現在1913年,法國導演路易·費雅德將Marcel Allain和Pierre Souvestre創作的小說《方託馬斯》搬上銀幕,此後連續推出4部續集。方託馬斯擅長易容術,同時擁有大亨和強盜兩種身份,準確地擊中了現代人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引發持續的轟動效應。

陳天橋的盛大文學收購了起點中文網,成立了盛大文學

方託馬斯式的生產方式得到推廣。在美國,這被稱為Media Franchise(媒體專營),比如漫威影業,它推出了美國隊長、蜘蛛俠、神奇女俠、變形金剛等IP,這些IP先以漫畫形式出現,獲取影響力,然後再拍成電影「割韭菜」,最後再靠小說、玩具、遊戲等,以「一魚多吃」的方式,從用戶身上獲取更多利益。

在國外的IP運營中,有兩點值得注意:

首先,一般情況下,總是以電影為核心,因為電影的利潤高、影響大。

其次,有較好的版權環境。

陳天橋聘請新浪網副總編輯侯小強加入盛大文學,開始把網絡文學IP化,立體產業化發展

早在2000年,國內也曾試水網絡文學的IP劇,即電影版《第一次親密接觸》,結果出乎意料,不僅票房慘敗,影片質量也遭網友吐槽。這次嘗試的後果是,從2002年到2005年,國內再沒出一部網絡文學的IP電影。「網絡文學不適合拍電影」甚至成為業界共識。

南派三叔,最早收穫文學IP產業化發展,被反覆改編的電影、電視劇、遊戲的網絡文學作家

據不完全統計,直到2015年之前,全國網絡文學IP轉化的電影、電視劇加起來,也才60部。然而,2015年以後,網絡文學IP突然成了熱詞,《琅琊榜》《花千骨》《羋月傳》《何以笙簫默》《盜墓筆記》《如懿傳》《武神趙子龍》《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幾乎所有影視公司都在四處打聽:「有好的IP嗎?」

曾經每千字2元錢的網絡小說,突然可以籤到上百萬元。一夜之間,數百名網絡作家跨入「新富階層」。

吳文輝團隊出走盛大,加盟騰訊,推出了騰訊文學

水是咋來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面對劇變,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釋。

網絡作家更願意相信:這是多年堅持創作的結果,市場終於「自動成熟」了,苦盡甘來是當然的回饋。

但事實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市場只相信投入與回報,從沒有「自動成熟」的市場,它的每一個進步都是投入的結果。

從1998年網絡文學誕生,到2013年,整整15年間,網絡文學一直沒能改變粗放型生產、藝術水準低、互相抄襲、版權環境差等問題,全行業的年總收入僅46.3億元。而從網絡文學轉向影視、遊戲等,需要驚人的製作成本、機會成本和市場教育成本,文學網站無力承擔。

雲起書院、qq閱讀、騰訊文化頻道的讀書板塊和創世中文網一起構成了騰訊文學

不否認,在2011年—2014年,網絡文學的IP轉型中,確實也有一些成功案例,但由此帶來很多問題:

首先,版權歸屬混亂,比如《盜墓筆記》《花千骨》等,均引發了法律糾紛。

其次,因影視創作有保底,稿費高(千字500元以上),且結帳快(大多有預付),導致網絡文學作者紛紛轉向影視創作,網絡文學佳作銳減。越轉型,網絡文學的局面越艱難。

HP公司有一句名言:世界上99%的產品不在其應有的位置上。換言之,好產品很多,但把好產品轉化成好商品,需要投入和專業能力。

盛大文學上世不成,騰訊文學收購了盛大文學,合併成立了閱文集團,上市成功

顯然,2015年閱文公司成立,給網絡文學帶來了質的改變。這次併購,給網絡文學業帶來了世界第一遊戲公司、亞洲最大網際網路公司、中國最權威的正版動漫網站、中國領先的在線視頻媒體平臺等資源,加上巨額資金注入,為轉型提供了條件。

從日更5千—1萬字的重體力勞動,到精品創作,IP化讓網絡文學在短時期內三成了產業升級,也給網絡作家們帶來巨大回報。據媒體報導,2018年,網絡作家唐家三少收入已達1.3億元。

以文學IP為源頭,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閱文成為了騰訊新文創內容板塊的源頭

誰是毛巾:「大神們」收割了最大紅利

網絡文學這個盆裡終於有水了,自然也就有了想端走它的人,「毛巾理論」因此登場,可誰是那個毛巾呢?

顯然,是「大神們」。閱文與騰訊新文創的合作,為閱文作家帶去了騰訊平臺豐富的流量資源,推進IP跨領域開發放大文學源頭價值。

寫作改變了很多人命運,唐家三少、貓膩、南派三叔等人發家致富

隨著網絡文學向IP躍遷,文字作品變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動漫和遊戲,許多網絡作家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利益,但一切創造力行業的共同特點是:存在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出自《新約》中的一段話:「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用它來代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閱文集團現在最火的網絡文學作家,貓膩,《擇天記》、《慶餘年》作者

人們很容易看到最富的那一批網絡作家,卻忽略了,網絡作家作為職業,平均收入遠低於其他職業的平均收入。中國作家網在2015年曾有一份調查,約有10萬人通過網絡寫作獲得收入,其中只有3—4萬能從事職業、半職業寫作,絕大多數網絡作家的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即使在IP化後,真正享受到改編福利的網絡作家不到萬分之一,餘下99.99%的網絡作家中,僅有1%的網絡作家在粉絲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後成為籤約作家。

創造力產業更容易出現馬太效應,因創造力並非累積而成,很難有效管理。在創造力行業,經常出現「信息流瀑」現象。就像一堆沙子,挪走其中一粒,不會對它造成太大影響,但不斷挪下去,總有一粒會讓它整體崩塌,因為這一粒「關鍵的」沙子會引發別的沙子移動,別的沙子移動又會帶動更多沙子移動。

在香港上市的閱文集團,擁有830萬個籤約作家,打通了文學與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的通道

其實,這「關鍵的」一粒沙與其他的沙並無區別,只因無數「不關鍵的」沙子試錯,概率最終選擇了它。以人類的理性,目前無法控制「信息流瀑」,更無法主動挑選出關鍵的那一粒沙。

換言之,所有「大神」都是市場的幸運兒,他們曾成功引爆「信息流瀑」,靠著打動人心的故事,作品變成了電影電視劇和遊戲、動漫,因此獲得相應回報。

在「大神們」身上,凝聚著巨額投入所取得的最大成果,他們人數不多,卻都是萬中擇一。浸潤了資本的成果後,端走他們,就意味著端走整盆水。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與作家貓膩,他們合作了電視劇《慶餘年》

別忘了,還有擰毛巾的那一天

人與毛巾不太相同:毛巾不會反抗,而人有思想,會質疑,會有獨立見解。

但在閱文作者合同引發的這場爭論裡,因為閱文集團要取消收費閱讀模式、全面實施免費閱讀模式的虛假流言,從而激發起了基層作者的憤怒,導致了作者「斷更」的現象的出現。

由於時值閱文集團高管變動,外界很容易認為新合同是新管理層上臺後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但事實並非如此。

閱文管理團隊明確解釋稱,當前討論的這份合同是閱文於2019年9月推出的合同,並非如外界謠傳所言在2020年4月28日推出的新合同。團隊也表示,「已經著手重新審視,將會與作家們進行廣泛的溝通,對於不合理的條款,將在溝通調研後會做出相應的修改」。

作為收費閱讀的鼻祖,閱文在保留收費閱讀+IP開發的同時,也在嘗試免費閱讀流量和廣告分成新模式

網傳的新合同中還有一條較受關注的條款,平臺不排除以類似「點擊瀏覽廣告/瀏覽指定頁面/完成互動任務等形式代替付費購買作品章節」,這被認為閱文有可能推行免費服務而影響作者收益。對此,團隊在回應也強調,不會推行「全部免費閱讀」模式,必須要鞏固和保持付費模式,並對創新模式進行探索。

遺憾的是,我們都生活在後真相時代,人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即使它非常荒謬。想把人變成毛巾,遠沒想像得那麼困難:

其一,告訴你,你被剝削了。這樣你就會覺得他是「自己人」,忘掉他可能在說謊,忘掉他曾更狠地剝削過你。

其二,對你說,別人都起來抗議了。很少有人願意做單獨的自己,只有用「我們」來替代「我」,才會感到安心,雖然分帳時,都只願放在「我」的口袋中,而不是「我們」的口袋中。

閱文集團新任CEO程武,身兼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影業CEO表示,要打通閱文集團和騰訊新文創合作

其三,承諾更多利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勞動成果最大化,但是私人交情更可靠呢,還是產業升級更可靠?一到此時,「寧為雞首,毋為牛後」便成了難以走出的魔咒。

其四,汙名化。拉媒體介入,將商業糾紛炒作成社會事件,通過搶佔道德制高點,將所有持不同意見者,統統貼上別有用心的標籤。

騰訊公司副總裁程武提出了「新文創」,以IP為源頭,轉換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重新塑造文化產業

在《萬曆十五年》中,黃仁宇先生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概念——數目字管理,即今天人們常說的數位化管理。後人難免好奇:為什麼幾千年下來,我們始終沒能實現數目字管理呢?數目字對大家都有好處,為什麼不接受呢?

問題在於,傳統社會運轉依賴的是神聖法則,凡事必須歸因為傳統、信仰、道德等很難把握的概念上。許多錯誤的事,僅僅因為它是傳統的、有道德的、合乎信仰的,就絕不能改。過去500年,人類社會的全部努力,就是用世俗法則來替代神聖法則,用理性替代盲信,用科學替代情懷。所謂走出中世紀,就是不再動輒激情充沛、聲振屋瓦,而是就事論事、回歸理性,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大火的電視劇《慶餘年》,閱文版權騰訊影業出品,收費閱讀保持,免費閱讀嘗試,加強文學IP全產業開發

然而,總有人會綁架毛巾,總有人會主動採用動員技術,他們知道,以義憤為掩蓋,非理性才能登堂入室。「五五斷更節」雖稱新事,實質上卻是一出老戲,大結局都不用猜:早晚會有擰毛巾的那一天。

平臺和作者從來都是魚與水的關係,脫離了作者的平臺,永不可能有未來,而脫離了平臺的作者,也是孤掌難鳴。中國的網絡文學走到現在,越發繁花似錦,這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樣的默契,不應該一場這場「口水仗」而遭到破壞。

閱文明天更美好,騰訊「新文創」從文學IP到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文旅,前景更美好

正如閱文集團的CEO程武所說,「繼續穩固和深化付費閱讀粉絲生態將會是我們的發展進化的基礎,我們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建立更強的文學內容生態,更大的支持和投入帶來的是發展、進化,而不是推倒。接下來閱文會繼續基於現有的商業模式尋求創新,更好地推動新文創生態發展。」

來源:騰訊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專訪《羋月傳》作者蔣勝男:網絡文學火,不靠類型靠情感共鳴
    環球時報:中國網絡文學近年受到東南亞及英語國家的追捧。有人認為,網絡文學將成為繼金庸武俠小說、瓊瑤言情小說之後,中國文學帶給世界的第三波浪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以前主流傳播媒介是報紙、期刊等出版物,作者會更多把作品發表在這類傳播媒介上。正如從前人們喜歡在戲臺前看戲,傳統經典作品也會更多在戲臺上演出。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得網絡成為文學的主要傳播媒介。
  • 超過10萬海外作者原創作品16萬多部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日前,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在上海舉辦。這一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兼具的網絡文學盛會,展現了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來自各國的網絡文學作家、編輯、譯者和產業合作夥伴等與會,就網絡文學出海成果、IP生態發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主題,展開探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來自海外的網絡文學原創作家們。
  • 網絡文學集團瘋狂搶人「造神」 網站給作者漲薪
    同時,作者的分成也增加了,可以得到50%訂閱收入分成。  記者從其他網際網路文學集團獲悉,今年以來,籤約作者的收入確實有明顯提高。在移動閱讀應用市場份額最大的掌閱科技今年4月底剛成立掌閱文學集團,宣布今年籤約入駐客戶端的作者拿到的分成比例由50%提高到70%。百度文學方面告訴記者,作者的激勵將從以前的單一平臺銷售,變成現在「全平臺+第三方」推廣。
  • 免費VS付費,站在岔路口的網絡文學如何抉擇?
    金字塔頂部的「大神」和月入百萬的「碼字工」,處在岔路口的網文寫作者如何抉擇? 網絡文學網站的初期發展,全靠寫作者不計稿酬用愛發電的寫作和閱讀者慷慨解囊共渡難關的捐款維繫。直到2004年,起點中文網率先建立了VIP付費訂閱模式,讀者通過付費閱讀網文章節。此後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IP化系列運作,都建立在這套模式之上。
  • 付費精品還是免費流量 網絡文學的未來何在?
    此後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IP化系列運作,都建立在這套模式之上。但在2019年,以「流量變現」為盈利機制的免費閱讀模式橫空出世。作者與平臺從讀者瀏覽、點擊廣告產生的盈利中分成。作者的收入,不再由訂閱讀者、忠實粉絲的數量決定,而由用戶的有效閱讀時長決定。免費閱讀模式會對原本已盡穩定的網絡文學市場造成怎樣的衝擊?
  • 香港書展︱開幕講座談網絡文學和大數據:大IP靠「概率」
    今年的論壇以網絡文學和大數據挖掘作為切入點,來探討如何重新定義閱讀以及傳統出版業應該如何利用大數據來尋求出路的問題。此次邀請的嘉賓是起點中文網的創始人之一、閱文集團副總裁羅立和雲圖科學計算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數據科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周庭銳。
  • 吸取東方經典元素 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日前,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在上海舉辦。這一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兼具的網絡文學盛會,展現了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來自各國的網絡文學作家、編輯、譯者和產業合作夥伴等與會,就網絡文學出海成果、IP生態發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主題,展開探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來自海外的網絡文學原創作家們。
  • 創投早報|百度投資七貓旗下女頻網絡文學作者綜合服務平臺
    最值得關注消息A輪-綜合服務平臺梧桐中文網獲得融資據悉,綜合服務平臺梧桐中文網獲得A輪融資,投資方為百度風投。梧桐中文網創立於2017年5月,是七貓品牌旗下重點面向網絡文學作者的綜合服務平臺,主要專注於精品原創女頻網絡文學IP的挖掘、孵化與輸出運營。
  • 以法律保護之劍,為網絡文學護航|網絡文學+「版權」論壇
    以網絡文學為主,當下文字版權保護遇到了怎樣的難題?創作者、平臺方各自有怎樣的困惑?如何才能建立起更良性的文字版權保護機制?,法院代表,專家學者,網文企業,頭部作者,律師代表匯聚一堂,一起探討如何建立正版內容保護機制。
  • 中國網絡文學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近2000萬寫作者都是誰?
    此外,在2019網絡文學平臺年度點擊量Top10的作品中,現實類題材佔比53.8%,都市職場類別點擊量是27.4%,較其他題材品類佔比第一。 新的變化 相較於往年,網絡文學行業的收入結構則出現變化。
  • 湯圓創作:為行動網路文學作者打造「安心土壤」
    為此,國內知名行動網路文學平臺湯圓創作特別攜手旗下20萬作者的加入了「聲援」團,推出了#抵制抄襲,支持原創#網上聲討活動,希望通過集體的吶喊聲來震懾侵權者的「魂魄」。對於這件事的整個過程,湯圓創作CEO周瑋公開表達支持作者到底的維權態度。
  • 網絡文學孵化交易服務平臺首亮相中國網絡作家村
    網絡作家們的福利來了3月20日網絡文學孵化交易服務平臺迎來首秀為更好地服務網絡作家,中國網絡作家村全力打造的新推介模式——網絡文學孵化交易服務平臺正式亮相了!此平臺擬打造一個集網絡文學作品創作、項目孵化、版權交易、作品改編、互動交流、影視動漫遊戲衍生開發等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生態鏈,讓更多優秀網絡作品落地生花。3月20日下午,網絡文學孵化交易服務平臺第一期活動——"文思集創"推介會在中國網絡作家村·天馬苑舉辦,吸引了眾多網絡作家以及影視公司前來參加。
  • 海外網文作者喜歡寫哪些題材?一圖讀懂《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 海外網絡文學作者喜歡寫哪些題材?哪個地區的作者最多?讀者又喜歡讀哪些題材?11月16日,《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在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上發布。
  • 網絡文學發家史
    然而在網際網路在中國遍地開花之後,出版文學的傳統模式被打破,網絡發行除了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其他成本,當然這個時候讀者也無需像購買紙質書那樣網絡閱讀基本免費,網絡作者本身這個時候大都也是出於興趣和表達欲來創造作品,用當下的話來說就是'用愛發電'。
  • 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啟動,《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 發布
    原因在於,創作和閱讀故事始終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追求;網際網路「人人可創作」的模式使每個人都有實現創作夢想的可能;而移動網際網路,讓網絡文學作品能第一時間觸達全球讀者。基於以上特點成長的海外網絡文學原創,既承襲了中國網絡文學的特色,也有各國家、地區的本土特點,能夠進一步吸引各地本土作者和讀者。
  • 網絡文學怎樣走出去:三大支柱,三大問題
    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多項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大政策扶持,爭取各級財政對網絡文學發展的扶持,完善相關出版基金和專項資金的支持方式,推動網絡文學出版等環節增值稅優惠政策的落實,並具體印發了《關於開展2015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的通知》,將通過評審、遴選,向社會集中宣傳推介一批追求真善美、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讓這些優秀作品在影視、遊戲等不同領域滲透,擴大原創網絡文學網站、作家、作品的影響力。
  • 閱文集團和迪士尼合作推出首部「星球大戰」中文網絡文學
    10月16日,閱文集團和迪士尼中國宣布將共同創作推出首部「星球大戰」中文網絡文學。供圖中新網上海10月16日電 (王笈)閱文集團和迪士尼中國16日在上海宣布,雙方將就迪士尼公司旗下「星球大戰」品牌(以下簡稱「星戰」)開啟內容合作,共同創作推出首部星戰中文網絡文學,為中國的星戰粉和讀者帶來更多元、更本土的星戰體驗。
  • 2018年網絡文學行業報告
    本報告從當前的時代特徵出發,對網絡文學行業的發展歷程做了全面的梳理,對網絡文學產業鏈特徵進行了全面解讀,對網絡文學市場的規模態勢及未來趨勢進行了分析和預測,並對國內外網絡文學行業企業進行整體畫像分析,對典型企業的商業模式和核心競爭優勢進行了深度剖析,最後提出了行業的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
  • 新人作者發表網絡小說,哪個平臺比較靠譜?
    想從事這個行業,連這種最基本的資料收集都不願意去做咩?筆者這裡只談點自己的感受,只做拋磚引玉,還是老話,信則靈。選擇平臺,應該分階段分層次來考慮。新人對於剛入行,寫作經驗不足,創作能力較為一般的純萌新,建議什麼都不要多想,隨便找個大一點的平臺就能開寫。注意,這裡一定要大平臺!大——!跟著我念,大!!!!!!!
  • 路金波:網絡文學免費閱讀潮流不可阻擋,新的商業模式已經形成
    因為它就是一個商業合同,然後甲方是一個大公司,出了一個格式合同,然後乙方作者有一些人不滿意,不滿意的就是以「斷更」這種方式去對抗。同時我們要注意到,因為騰訊、閱文有這麼多年的服務中國市場、在這個行業的經驗,我覺得他們的經驗是足夠豐富的,不存在欺負作者的利益,否則它也做不到盡頭這麼大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