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閱讀習慣導致孩子成績下降

2021-02-18 我在小學教語文

我們常常提到這樣一個話題——孩子的閱讀能力決定學習成績。我們提倡兒童要多閱讀,也推送過一些關於兒童閱讀的建議。現在的老師、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可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不少老師、家長也發現關於孩子閱讀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為什麼我的孩子讀了那麼多書,成績卻並沒有提升?」 

「多閱讀、多積累」確實有助於孩子成績的提升,但有一個前提是—— 正確的閱讀方式和習慣。

在很多閱讀活動,以及家長、老師對孩子的閱讀反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有一部分孩子,很喜歡閱讀,也花了大量時間來閱讀,但是閱讀效果不佳。

深入了解後,我們發現,原來,他們養成了錯誤的閱讀習慣。

我們經常用「一目十行」形容一個人的閱讀速度非常快,但這是在長期閱讀中訓練出來的閱讀能力。如果你發現低幼年段的孩子讀書「一目十行」,那你反而需要更注意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的在「閱讀」了。

很多孩子閱讀的時候,眼睛會不自覺地往下走,也就是說,上一行的內容還沒有看完,眼睛就已經移動到下一行內容上了。這就是——跳躍式閱讀。

這樣的閱讀,書好像是「讀」完了,但卻不是真正的閱讀,因為文字只是在視覺上一帶而過,文字表達的內容卻沒有傳到大腦裡,這種現象是孩子們出聲朗讀轉化到默讀時期經常出現的症狀,然而,一部分父母或老師卻很難發現這個問題。

小技巧:

1. 與孩子一起讀幾頁他們正在閱讀的書;

2. 測定孩子讀書的速度;

3. 讓孩子回想閱讀的內容;

4. 通過提問的方式來確認孩子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在閱讀」就會感到很滿足,他們認為,孩子只要閱讀了,就一定有收穫。

當真如此嗎?

家長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當孩子讀完一本書,你問他,這本書講了什麼呀?他說不知道。

當孩子讀完一本書後說太難了,讀不懂。你問他,哪裡讀不懂呢?他說,哪裡都讀不懂。

……

如果出現了這些問題,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孩子讀的這本書確實太難了,不適合他的年齡段,對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換成符合孩子年齡段閱讀的書就好了;二是孩子患有閱讀的「機器人症候群」。

什麼是「機器人症候群」呢?

像一個充了電的機器人一樣機械地閱讀,不能掌握書的內容,卻能一直讀下去。

其實患有機器人症候群的孩子,在閱讀時頭腦裡幾乎是一片空白,不知道書裡的內容,只是木訥而機械地向後翻書頁,把書翻完後,就說自己已經「讀完」這本書了。

可想而知,這是一種多麼「可怕」的閱讀習慣的呀!

小技巧:

1. 讀書時,沒有任何想法,獨自發呆;

2. 雖然在不停地翻書,但是連前一頁的內容也記不住;

3. 明明是針對書中的內容提問,他們卻想不出書中出現過此內容。

上面我們講了兩種常見的錯誤閱讀習慣,但大部分孩子是不能自己發現問題的,所以,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家長和老師來通過仔細觀察孩子的閱讀情況並對孩子提問來進行診斷。

如果家長、老師能夠及時發現孩子在閱讀上的問題,只要針對問題加以解決就可以了。現在家長老師們需要做的就是,多多留心觀察孩子的閱讀情況,看一下他在讀什麼書、是否能夠理解書中的內容、是否存在閱讀困難……

在孩子的學習成長中,家長、老師最關心的除了孩子的生命健康安全,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了。家長、老師們也發現了,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都非常好,到了三年級成績就開始變化,甚至與同班級其他同學的成績差異很大。那這個時候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其實是閱讀能力在「從中作梗」呢?

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提高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高低則會直接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

可以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閱讀習慣

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堅持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拋開「閱讀」談「閱讀習慣」都是徒勞的,如果沒有「閱讀」又怎麼「培養習慣」呢?

如何做到堅持閱讀?一是需要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二是要給孩子買合適的書籍。有了閱讀興趣後再讀到自己喜歡的書,再一次被書籍激起更高的閱讀興趣。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也是讓孩子一直堅持閱讀的關鍵所在。

怎麼才能讓孩子的閱讀發揮到最大效果呢?答案是:有目的的閱讀。

家長、老師們會發現,當我們有目的地的時候,走路會走得更快,可以少走一些彎路,閱讀亦是如此(某些書籍閱讀除外)。

例如:

如果孩子想要從某本書/某篇文章中去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那他閱讀到一些人物描寫的句段時就會下意識的去關注、記憶,這樣一本書/一篇文章讀下來,那些人物描寫的句段、方法會深深留在他們腦海中。

如此一來,在孩子閱讀前,就需要孩子明確自己閱讀的目的。是需要從閱讀中學到什麼呢?還是只休閒的閱讀?若是想要從閱讀中學到某類知識、技能、習作技巧,那麼孩子就要帶著自己的這些目的去閱讀。

「堅持閱讀」和「有目的的閱讀」是家長、老師們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之前需要注意的事,那麼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應該怎麼培養閱讀習慣、培養哪些閱讀習慣呢?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如果只是閱讀而不思考,只是死記硬背而不去理解閱讀內容,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成績也不會太好。所以,孩子在閱讀時還應該多多思考,可以帶著問題閱讀。

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需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

家長、老師要提醒孩子在閱讀時注意圈點批註,這樣做一是可以保持孩子閱讀時的注意力,不會讀著讀著就走神;二是把重點、難點圈畫出來後,孩子再次讀到有同樣困惑的地方時,能更好、更快地回憶起之前他們之前的看法和體會,引起閱讀重視。

我們在閱讀時候,總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地方。孩子的閱讀積累、知識儲備有限,他們在閱讀時遇到的難題可能會更多。

那怎麼辦呢?每次都需要家長、老師來幫助解決閱讀困惑嗎?

不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老師們與其每次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還不如教會他們解決難題的方法。

要讓孩子意識到,當自己閱讀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時,可以藉助工具進行查詢、理解,如使用工具書、網絡等。孩子自己查閱資料時,可以看到更多的文本材料,這也是一個閱讀的過程、一個學習的過程。

有時候「堅持」很重要,有時候「放棄」更重要。

在孩子的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讀不下去的書」,可能是書籍太難了,不適合孩子現在的年齡,也有可能是孩子對這本書沒有任何閱讀興趣,是被父母強制要求閱讀的。

這個時候,家長、老師們需要理解孩子,對他們寬容一點。

我們任何人都有不想做的事情、不想吃的食物……

將心比心,如果讓你讀一本你不喜歡的書,你被迫讀起來肯定也很痛苦對不對?所以,我們應該允許孩子放棄閱讀,甚至鼓勵他們放棄閱讀。可以把這本「生澀難懂」「毫無樂趣」的書暫時先放一放,先讓孩子讀他能讀懂、有興趣讀的書。而那本暫時被放棄的書,也許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就願意去讀而且能夠讀下去了。

和你去銀行存錢一樣,孩子的閱讀也需要存儲。

雖然你一次又一次地去銀行存錢,但最後你只需要看一眼「帳戶餘額」你就會知道自己有多少存款。閱讀是一樣的,也需要有一個像銀行系統一樣的「閱讀記錄」。

每次孩子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讓他學著記錄下來:讀的書籍/文章名字、閱讀字數(頁數)、閱讀體會等等。

這有什麼用呢?成就感!

孩子到了某個年齡,翻開自己的「閱讀存摺」會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讀了那麼多書,會非常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驅使他去讀更多的書、會讓他一直堅持閱讀。除此之外,他還可以在自己的「閱讀存摺」中分析自己的閱讀數據,了解自己看的哪一類書籍較多/較少,從而調整自己的閱讀結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嘗試,也需要家長、老師們的助力。所以呢,大家先不要著急,慢慢來,參天大樹都是一年一個年輪長出來。

孩子在閱讀、在學習,我們家長、老師也要學著去等待,等待孩子慢慢成長、慢慢變得更優秀。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愛讀書、多讀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本號為學術研究和傳播,不涉及商業,如有侵權請告知

文章來源:小學語文名師

                                                      

I統編版I新教師I 聽讀課I聽讀課案例I聽讀課實錄I作文指導I 作文指導1I班主任I情緒管理I讀書I電影I

相關焦點

  • 這種錯誤的閱讀習慣可能會使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
    錯誤的閱讀習慣會導致孩子成績下降!「多閱讀、多積累」確實有助於孩子成績的提升,但有一個前提是——正確的閱讀方式和習慣。錯誤閱讀習慣——機器人症候群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在閱讀」就會感到很滿足,他們認為,孩子只要閱讀了,就一定有收穫。當真如此嗎?
  • 三年級孩子成績突然下降,家長幫他養成這些習慣,成為學霸更簡單
    他通過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孩子的大腦發育會在9歲左右提升到另一個階段。如何理解呢?其實就是孩子的大腦在9歲左右會更具抽象能力,而死記硬背的能力會逐漸下降。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小學課程都是最基本的。不管是數學還是語文,內容大多都是在打基礎。所以這個時候,孩子只需要將那些基礎的內容背熟就可以了,成績自然不會差。
  • 孩子成績下降的四大原因,太準了
    多少孩子成績止不住的下滑,家長努力給孩子報班輔導,卻束手無策……其實是家長沒有發現孩子成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找到癥結對症下藥,藥效自然神奇!下面我們來看看80%的孩子都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學習成績下滑的吧:第一、總覺得時間充裕,想著明天再學
  • 為啥孩子成績變差,越來越「笨」?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犯了4種錯誤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的孩子以前學習很好,現在成績卻越來越差?」「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很聰明,現在越來越笨了?」以前挺聰明的孩子,現在越來越「笨」了。人的智商可以降低嗎?哈佛大學已經做了75年的研究。通過大量的跟蹤調查,發現孩子的智商與家庭環境密切相關。有些父母的不正確行為會導致孩子的智商在某些方面下降!
  • 究竟是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還是父母總在「拆東牆補西牆」
    最近家長在朋友圈裡面都在討論一個事情,就是為什麼要給孩子手機,手機好像是導致孩子一切不好的罪魁禍首,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會怨孩子玩手機,孩子身體不好的時候會怨孩子玩手機,孩子辦錯了任何事情,手機就是最好的替罪羊。然而最近有一個朋友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給了我們一個非常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手機反而是孩子的救世主,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 小升初,孩子成績下降,應該怎麼辦?
    一、小升初銜接問題小學和初中是兩個分水嶺,由小學的初等教育轉變成為中等教育,孩子的年齡由於6-12歲到12-18歲,孩子的年齡增大也伴隨著青春期,眾多原因導致的成績下降的煩惱就來了。,孩子可能一開始的是好奇、開心等等,可以見到自己的小姐妹、好兄弟等等,但是隨之而來的帶來的也是一部分困擾,自己的學習成績由原先的前幾名到現在的甚至好幾十名,對學習有巨大的心理落差,這個心理落差,要是不好好補救好,容易讓孩子對學習心理失望,失去信心。
  • 《不管教的勇氣》:孩子成績下降
    媛媛這次再次突破紅線,拿下57分,五年級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家長們憂心忡忡,為此,媛媛的媽媽也很苦惱,孩子過去的成績仍然可以高於平均水平。然而由於我去年忙於工作,我的孩子的成績開始是「放飛自我」,看到從80多分一路下來,媛媛的媽媽就知道,這樣下去是不可能的,之前的疏忽和管教不得不再次處理。
  • 【閱讀習慣】孩子閱讀的重要性,現在明白還不晚!
    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後第一重要的習慣,並將一直持續下去!作為父母,也許我們無法給孩子足夠優越的生活環境,但卻可以幫助孩子們培養閱讀的能力。另有大量研究顯示,在進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之前,具有早期閱讀經驗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詞彙量、識字量、理解力、專注力、知識面、思維能力、社交能力、作文水平、學業能力、學習習慣、學業成績等方面,比沒有早期閱讀經歷的孩子,均具有明顯的優勢。
  • 看著孩子也很認真學習了,為何成績還是逐漸下降了
    經常有家長談起自己的孩子,感覺很是不明白,看著自己的孩子已經非常努力了,上課很認真地聽課,筆記記得滿滿的,課後作業也是每天都做到很晚,每天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對待學習可以說是非常刻苦努力了,可就是每次考試成績逐漸下滑,名次越來越落後。
  • 孩子小學三年級成績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二年級時,從分數來看,絕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都很好的。因為平均分都是96,97分,可以想像,很多考100分的。在家長看來,也覺得孩子的成績很好。這裡面有部分孩子的成績真的很好。那些平時上課認真聽講,回答問題積極,作業完成認真,書寫工整,平時檢測也是98、99,甚至100的孩子,是真的好成績。有部分孩子經過期末的突擊、複習,期末考試成績也能達到98、99分。這部分孩子不能算是好成績,只能算一般成績。這部分孩子最容易在三年級掉下來,因為他們的好成績是期末「催」出來的,比較虛。為什麼這樣說呢?
  • 「三年級滑坡」:成績下降、叛逆頂嘴,學習習慣和方法是關鍵
    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需先「探清敵情」,那麼,三年級孩子到底是怎麼了呢?01關於「三年級滑坡」的重重疑雲研究者認為:孩子們到三年級出現成績的直線下滑是正常現象,是大部分孩子都逃不開的「魔咒」。但關於孩子到底為何會經歷這樣一個「坎」,各路專家的看法都有所不同。▼眾說紛紜的誘因①超前教育是萬惡之源,導致孩子對課業日久生厭,達到了精神麻木的狀態,從而導致了「三年級」的滑坡現象。
  • 中考在即,家長面對孩子成績下降,如何幫助解壓
    由於疫情的原因,我們這裡的中考推遲到7月中旬,一部分孩子由於平時踏踏實實的積累,心理承受能力較強,課程跟得還是不錯的;還有一部分孩子平時積累程度不夠,但有時考試發揮的還行,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複習的後期成績下降;最後一部分就是平時沒養成學習好習慣的孩子,不願意學習,能會多少就會多少,心理壓力也不大。
  • 有這4個問題的孩子,一二年級學習好,三年級就會成績下降
    「孩子讀一二年級時,成績每次都是98分以上,可是到了三年級,成績開始直線下線,每次都只有80幾分。」這就是很多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三年級現象」。一些孩子讀一二年級時成績優秀,而在三年級這個重要轉折期,沒有成功過渡,多是因為存在以下4個問題,家長必須加以重視: 一、寫字速度慢寫字速度慢,直接影響有兩個:一是導致作業寫得慢;二是導致考試時答題慢。
  • 看電視影響孩子成長發育,導致視力和智力下降,家長注意以下2點
    這也表明了視網膜高度集中,一直在高速運轉,導致孩子的視力開始下降了。許多父母平時工作比較忙,下班還要做飯還要打掃衛生。家長平時照顧不來的時候,就會選擇讓自己看電視,甚至父母和孩子一起看電視休息,家長認為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只要稍微坐遠一點就好,能夠避免視力下降。
  • 孩子越長越笨?可能是這些習慣導致的,很多家長還不自知
    ,大部分都與孩子生活中的習慣息息相關。由於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家長和孩子早上起的太晚,第二天家長忙著上班,沒有充足的時間給孩子準備早餐,孩子也著急上學,從而導致孩子沒時間吃早餐,有一項研究表明,長期不吃早餐的孩子身體發育會比正常的孩子更遲緩,大腦的營養不能及時供應,從而導致孩子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大腦的活躍度也會隨之下降,從而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笨。
  • 孩子很粗心,改掉粗心的習慣,關鍵在於「認知到自己的錯誤」
    德德這次參加了他們補習班的一個摸底考試,成績考的其實還可以,就是有些不該失分的全部都丟了分數導致孩子成績就下落了幾名。回家把成績拿給媽媽看的時候,媽媽一開口就說「怎麼還是沒有改掉粗心的這個毛病,平時就和你說要你多多注意,考完後檢查檢查。」
  • 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習慣的超實用攻略
    對於孩子而言,即使他成績平平,但有良好習慣,將來仍是潛力巨大。:要每天固定有閱讀時間,而不可以喜歡就讀讀,不喜歡就不讀了,這樣不會有好習慣的養成。,升入初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小學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 孩子閱讀能力總是「原地踏步」?習慣培養不到位,影響知識的積累
    我覺得閱讀能力一直以來都是被低估的能力,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在考試中獲得高分,還可以讓孩子以各種書籍為「老師」,從廣泛的閱讀中積累知識、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所以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很多孩子的閱讀能力卻並不強,導致語文成績也不好,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孩子。
  • 別讓錯誤的坐姿習慣,毀了孩子的一生
    PART 1 :錯誤的坐姿習慣都有哪些?這樣的坐姿看似帥氣,實則殺傷力很大,尤其是對骨骼還沒有完全發育健全的孩子而言。二郎腿坐的方式除了可能會使腿變形之外,還有可能導致腿部麻木、水腫,甚至造成駝背等嚴重問題。
  • 初中生成績下降原因自查
    有的孩子成績差,總是很困惑:自己也不比其他人笨呀!怎麼就不如別人的成績好呢?其實個人成績不理想,歸根結底還是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心態出了問題。 6 作業抄襲嚴重 平時的作業就是針對當天所講的知識點留的,學生應該自己獨立完成,可有的學生自己不動腦筋,抄襲別人現成的答案,省時省力,時間長了,成績準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