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託孤,劉備對李嚴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2020-12-24 不沉的經遠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戰敗以後退回永安。劉備年事已高,又連遭挫折,備受打擊,因此一病不起。劉備自知時日無多,此時蜀漢外有曹魏、東吳兩個強敵,自身又因為幾次敗仗損失慘重,還時有叛亂發生,可謂內憂外患。而太子劉禪年紀還小,顯然無法應付如此複雜的局面,必須找可靠的人託孤輔政,才能度過危機。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召丞相諸葛亮來到永安,託孤於他,並任命此前就在永安的尚書令李嚴為中都護,管理內外軍事,擔任諸葛亮的副手。

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如果單從這個任命來看,李嚴雖然是副手,不過管理著內外軍事。理論上諸葛亮只能管政務,李嚴的權力也是非常大。不過我們仔細分析劉備這個任命,就可以發現其實李嚴的權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劉備的遺命中,李嚴雖然是「統內外軍事」,但是卻被留在了永安。永安是蜀漢東面的門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然而再重要,永安也只是一個邊境重鎮而已。而蜀漢的政治中心在成都,李嚴留在了永安,就無法對朝政發揮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勢必逐步邊緣化。

而且李嚴留在永安以後,因為地理位置所限,對於其他地區的蜀軍實際也無法進行管理。最後就造成了他真正能統轄的,也就是永安一帶的駐軍而已。像諸葛亮後來徵南蠻、北伐,都根本沒有通過李嚴,而是自己調動部隊,就是典型的例子。

此外李嚴被任命為中都護的同時,劉備還任命趙云為中護軍。中都護和中護軍的職責有一定的重疊,這麼一來也無形中降低了李嚴的權力。

所以在蜀漢後期,朝中重臣大多是諸葛亮提拔,完全控制了朝堂,李嚴幾乎沒發揮什麼作用。最後李嚴更是因為工作失誤,直接被諸葛亮免職。而劉備在做出這個決定時,雖然不能預見到李嚴最後被免職,但是肯定可以預想到他被邊緣化。所以很明顯,從一開始劉備真正託孤的對象,其實是諸葛亮。

至於李嚴的真正作用,一個可能是用來制約諸葛亮。

政治是殘酷的,劉備儘管和諸葛亮相知多年,也相信諸葛亮的為人。但是在主君幼小的情況下,他還是要採用一定的手段避免權力過於集中。李嚴率軍在外,又有統內外軍事的權力,可以有效的制約諸葛亮。

而李嚴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步被邊緣化這個也不是問題,因為隨著劉禪年紀漸長,那麼對朝堂也有了一定的控制力,此時李嚴的作用就會下降,並不那麼重要了。

此外劉備任命李嚴輔政,也有安撫東州系士人的用意在內。

蜀漢集團內部主要有跟隨劉備起家的元老、在荊州招攬荊州士人和奪取益州以後的歸順的益州士人三大派系,其中益州系又分跟隨劉焉入益州的東州系和益州本土系兩派。

劉備奪取益州,靠的是元老系和荊州系。但是元老系是他早年在各地招攬的人才,到劉備臨終前不少人也已經去世,人才凋零。荊州系是蜀漢集團的中堅力量,但是在失去荊州以後也沒了補充來源。

而東漢以後地方豪族勢力很強,作為一個外來政權,劉備對益州本土系一直是控制使用。相比之下,和劉備一樣是外來戶的東州系就是可以借重的力量了。而李嚴是東州系的重要人物之一,任命他為託孤大臣,自然也有幾分拉攏東州系的意思在內。

相關焦點

  •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白帝」到底是什麼來歷?
    白帝城,可謂巴蜀地區聞名遐邇的一處人文勝地。 論歷史,這裡有三國劉備臨終託孤的佳話;論文學,這裡有李白流芳千古的名篇《早發白帝城》;論風光,三峽風光享譽世界,白帝城正位於瞿塘峽口的重要地標,今天屬於重慶市奉節縣。
  • 劉備託孤時埋伏了500刀斧手?清華大學教授用一句話怒批!
    其中一個很有名的臆測就是——白帝城託孤。《三國志》中記載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個君可自取,給了後人多少臆想:劉備白帝城託孤是一種試探,早就埋伏了刀斧手,諸葛亮一說錯,立馬就會被咔嚓。這些論調,還真的很多人信,不知道是想黑劉備,還是想黑諸葛亮。筆者認為,這純屬無稽之談。諸葛亮不稀罕,劉備也沒有必要。正如易中天所說:劉備建國,基礎不牢,夷陵之敗,地動山搖。
  • 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李嚴:我才是真正的南陽臥龍
    【李嚴:我才是真正的南陽臥龍】已經不是第一次看李嚴了。 所以就不從頭到尾細細介紹這個人。 今天看一些李嚴之謎: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李嚴沒有什麼在內政上的表現,大概就是編了蜀科,但軍事記錄算是相當多。 甚至有著「可敵陸遜」的後世評價。
  • 白帝城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的一番話,嚇得諸葛亮不敢再覬覦皇位
    劉備夷陵大敗,被陸遜一把火燒了連營七百裡,最中落了個悽慘的下場。劉備逃回白帝城時,生命已奄奄一息,無法再繼續前行,否則必死於途中。為了能囑託自己的身後事,劉備在白帝城修整。又派人八百裡加急,召來了一些能左右蜀國局勢的大臣們,其中就有諸葛亮。
  • 倒說《三國演義》 第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裡 劉禪託孤白帝城
    劉禪 後來劉禪為了散心,決定去白帝城抓蛐蛐兒,沒成想,遇到了一隻超級大的蛐蛐兒,在抓捕過程中,一下子撲到劉禪身上,劉禪當場被嚇得昏迷在地,之後便生了一場大病,急忙派人去成都請丞相諸葛亮與太子劉禪前來
  • 歷史解說:劉備託孤諸葛亮的原因是什麼?
    這件事被在成都的劉備知道以後,發誓要找孫權報仇,便開始發動了夷陵之戰。在夷陵之戰剛開始的前夕,蜀軍佔據優勢,攻下了吳國的好幾處城池,可是到了中後期,蜀軍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為陸遜死傷重大。沒辦法,劉備只好率軍退回白帝城,這場戰敗對劉備的打擊很大,很快他病死在白帝城。劉備臨終之際,在白帝城上演託孤的感人一面。這便是白帝城託孤。千百年來,人們讚美劉備和諸葛亮的相知相遇。
  • 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兵敗,為何滯留白帝城卻未返回成都?
    第二年,劉備成都稱帝,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苦苦相勸,毅然決然的興兵討伐東吳。劉備是知人善任、寬厚仁愛的明君,但不是一個會打仗的統帥,夷陵之戰中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慘敗逃回白帝城,直到一年後病逝,託孤諸葛亮。蜀漢國都是成都,劉備兵敗以後為何駐守白帝城卻從沒有返回成都呢?
  • 該成語源自曹操,說了一堆瑣碎事兒,卻令劉備自嘆不如
    在這道遺令中,曹操專門就自己的身後事做了安排,不但包括自己死後文武百官要哭多少聲、什麼時候可以脫掉喪服,甚至還包括了「分香賣履」的這樣的家事,其瑣碎程度令人咋舌。曹操的這道遺令與眾不同,這一點可以用劉備的白帝城託孤來進行比較。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可謂絞盡腦汁。不但提拔了益州系的李嚴成為諸葛亮的副手,又親口告訴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 三峽大壩蓄水,白帝城變成一座孤島,坐滑竿真的好安逸的哦
    驢也來了三峽大壩蓄水,白帝城變成一座孤島,所以修了一座廊橋供遊客登城,一路上都是不斷叫賣黃楊木梳的小販,從十塊錢五把到八把甚至於十塊錢十把的都有,定睛一看,做工粗糙,回想起來,自己好像就收到過別人送的類似的禮物,原來這麼便宜,怪不得梳頭時掉下來頭髮都沒篦頭多。橋上的彩旗獵獵,都寫著一個劉字,暗示你這是劉備的地盤。
  • 劉備留下遺言,「君可自取」,真的是要諸葛亮取劉禪而代之嗎?
    劉備留下遺言,「君可自取」,真的是要諸葛亮取劉禪而代之嗎?看過三國的都知道在夷陵之戰中,劉備為了要給關羽報仇,幾乎是傾盡蜀國所有精銳部隊,但是結果和付出卻沒有成正比,幾萬的精銳全盡喪於吳國,這對劉備的打擊是相當大的,於是劉備病倒了,所以走了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橋段,劉備留下臨終遺言的時候他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皆大歡喜的冤案:論「李嚴之廢」
    諸葛亮對李嚴嗤之以鼻,回信譏諷,稱「陳到的兵,都是先帝看重的。若嫌陳到的兵馬不精,你可以調動江州的兵馬、為陳到補充兵員」。 兄(即李嚴)嫌白帝兵(永安駐軍)非精練,(陳)到所督則先主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若)嫌其少也,當復部分江州兵(在李嚴轄區),以廣益之。
  • 白帝城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赤裸裸的試探
    接下來,我們一起還原那段歷史,了解劉備為何要在臨終之際試探諸葛亮? 實話實話,劉備憑藉「備乃中山靖王之後」的廣告詞出道,除了騙得關羽和張飛追隨外,仕途混得一塌糊塗。他曾先後投奔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和劉表等人,年屆五十歲依然無兵無地。
  • 劉備之謎:死於何病?死於何時?他的死亡地永安宮又在哪裡?
    古代帝王死了,不能叫死,只能叫「殂」,叫「崩」;同時對得什麼病死的、也不公布。劉備是三國蜀漢的開國皇帝,他到底是得什麼病死的,專為他寫傳的晉代史家陳壽也避而不談。劉備死於何病?近年來,很多網上傳說劉備是因為「鬱悶」而死。
  • 劉備退到白帝城後已經一敗塗地,孫權為何在這個時候選擇求和
    劉備退到白帝城後已經一敗塗地,孫權為何在這個時候選擇求和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由劉備以為關羽復仇為緣由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戰役,目的是揮兵東徵一舉殲滅東吳孫權,但始料不及的是東吳沒被滅反而自己卻慘敗沙場,損失巨大,所帶領的大軍幾乎都喪生在這場戰役中,
  • 巍巍佛圖關,悠悠千古事:李商隱、李嚴與重慶的情緣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究竟想表達什麼,是自傷身世嗎或是其它,一千多年來人們眾說紛紜。後代學習李商隱的這種詩風的詩人很多,被稱之為「西崑體」,但藝術上都沒有達到他的高度。公元222年八月,蜀主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都督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倉惶兵退夔州奉節白帝城。次年四月,劉備病逝於白帝城附近永安宮,臨終前召諸葛亮、李嚴二臣託孤,令亮主政,嚴領軍,是為歷史上有名的「永安託孤」。劉備死後,諸葛亮返成都主持朝政輔佐後主劉禪。李嚴奉命扼守渝州,以作夔州之西後衛,成都之東門戶。
  • 諸葛瑾在東吳的下場,諸葛亮早有預料,這就是他跟隨劉備的原因
    所以當劉備兵敗以後,魯肅北上去找劉備,後來的劉葛亮的勸戰其實是水到渠成,因為多年前魯肅已經為孫權算好帳。 至少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來敏、李嚴只是流放、被貶沒有被殺,反而繼續使用李嚴之子李豐,李嚴謊報軍情,導致北伐終止,罪名坐實,且有眾多大臣聯名彈劾,沒死已是萬幸(李嚴自己相信諸葛亮之後會再次啟用自己,但隨著秋風五丈原,李嚴知道蜀漢不會再有諸葛亮那樣的廣大胸襟,故抑鬱而死),來敏在諸葛亮死後繼續做官,只是管不住嘴亂說話被免官,但還是多次復職。
  • 劉備手下有三大王牌軍,白毦兵最弱!另外兩支才是主力
    一、無當飛軍無當飛軍是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於公元225年招收蠻夷建立的一支強軍,是蜀漢後期的重要主力,其第一任統帥是王平,最後一任統帥是張嶷。無當飛軍中的兵員,皆身披鐵甲,善於翻山越嶺,引弓射箭,因此長於山區作戰,王平曾經正是率領著無當飛軍在岐山與司馬懿對峙。
  • 劉備臨死前想讓諸葛亮繼位?把劉備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一讀,真相...
    大家都知道,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做了三年皇帝,結果夷陵大敗後病死白帝城。長久以來,很多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產生疑問,既然劉備知道劉禪不堪大用,為何不把皇位直接給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