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龠」「篪」怎麼念?籟、尺八是什麼?它們其實都是中國的古樂器,有的距今已有9000多年了。如今,能夠演奏這些古樂器的人已經屈指可數了,南京民族樂團的演奏家於東波就是其中一位。這個夏天,他在劇院裡演奏、走上街頭普及,讓更多人和9000多年前的古代天籟之音邂逅。
他的工作室
就是一間古代樂器博物館
走進於東波的「禮樂春秋」工作室,仿佛進入了一間小型古代樂器博物館。
「這是骨龠(yuè)、這是篪(chí)、這是排簫、這是尺八、這是壎……」於東波指著桌子和架子上的樂器,一一介紹。這些古代樂器,都是他多年來收藏和仿製的。
最吸引人目光的,無疑是曾經在央視《國家寶藏》中亮過相的賈湖骨龠。看似不起眼,纖細的一根管子上沒有吹孔,只有幾個指孔,但它承載的歷史遠遠超過了人們想像。1983年到2001年之間,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分三批一共出土了40餘件用仙鶴等猛禽翅膀的骨頭製作的管狀樂器,英國的自然科學雜誌以封面的形式進行了報導,歐美等各大音樂學院音樂史教材也作了更新,判定它是世界上考古出土中,樂器形制最完備、出土數量最多且至今仍可以演奏的人類史前的傑出吹管樂器。「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吹管樂器,距今有9000多年的歷史。」於東波說,賈湖出土的骨龠多由仙鶴、大鷹等猛禽的翅膀尺骨製成,這些尺骨在川藏線上還能找到,他在偶得原材料後自行1比1進行了仿製。
於東波的個人收藏裡,有兩支彌足珍貴的樂器,分別是紅山文化時期、馬家窯文化時期的骨龠,至今保存完好,並能吹奏。「古代的樂器很有意思,雖然造型相似,但吹出來的聲音完全是兩種風格,反映不同的地域風情和文化內涵。」於東波吹響兩支骨龠,果然,一支聲音清亮高亢,另一支具有典型的高原地區的文化風情。
(文章來源: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