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情感#樹洞。點擊上方「關注」,你的故事,你說,我聽
禾田飛歌 |原創文章
1、
昨天刷到一條演員楊迪下跪感謝父母的視頻,讓我很受觸動。
這條視頻來自浙江衛視的綜藝節目《青春環遊記》。這一期節目來到了楊迪的家鄉四川汶川縣,他的父母也被邀請來參與節目。
視頻中,楊迪對父母說:「你們從來沒有阻礙我追逐我自己想做的所有事情,而且從來都是鼓勵式的教育,讓我覺得我真的很優秀。我不管幹什麼,我媽都說『好』『棒』,然後我就越發地找我想做的事情去幹,他們從來沒有說過一句不是,我非常感謝你們。」說完,就對著父母跪了下去。
在場的嘉賓周深、賈玲、鞠婧禕全都紅了眼睛,流下了眼淚,周圍掌聲一片,大家都被楊迪父母對他無條件的信任和鼓勵而深深地感動了。
楊迪母親說:「這是我們做父母應該做的事情。兒子,沒事,只要你喜歡,我們都支持。」
從小,楊迪就是那種在普通父母眼裡不務正業的孩子。他特別喜歡演戲,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排練,對學習卻不怎麼上心。要是一般家長,可能早就苦口婆心,甚至舉起了鞭子,讓孩子回歸學習的正途。
但楊迪父母卻沒有打過他一次,相反,他們盡全力為他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支持他實現自己的夢想。母親還對他說:有夢想就去實現,去報班去訓練,父母都支持。不想去,父母也不會作硬性要求,只要你快快樂樂的就好。
楊迪母親在接受雜誌採訪時說:我覺得,做母親,就要給孩子一個足夠快樂的氛圍。
禾田飛歌作為一位母親覺得,其實,給孩子快樂與自由,心中有夢想就去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既然是夢想,那就與現實有距離,是飛揚在現實之上的美好願望,那是孩子的星星之夢。容不得被輕易打碎。但是父母,從現實中走過,他們經歷的風雨比孩子要多,他們心知肚明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生存有多難,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和才能,怎麼做才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有利。
這是父母一邊想讓孩子放飛去追夢,另一邊卻又不得不屈從於現實,希望他們不至於生活得太累。
既然是追夢,那就有可能實現,也有可能不成功。如果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卻不能如願,而正常的學習之路又被阻斷,孩子該怎麼辦?
在一切都還未知的情況下,就要放手讓孩子循著自己的夢想奮力一搏,對父母來說,是一個很難下的決定。
因為成功總是少數,萬一不成功,父母該如何為孩子兜底。
所以,放飛孩子去追逐夢想,為難的還是父母。所以楊迪父母真是令人敬佩,喜歡演戲你就演,不想考試也沒關係,既然你喜歡就隨你,你做什麼都很好很棒,無論結果怎樣,父母永遠是你的後盾。
2、
說實話,現實中,很多父母是不敢這樣做的。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進入社會找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
至於理想夢想,真的是做夢的東西,想想就好,不能當成主業去追逐,那是養不活自己的。
曾經看過湖南衛視《少年說》的一期節目。
初一女生塗思睿講述了她的故事,她說自己從三年級開始寫小說,用小說來記錄自己的生活。一直到上初一,她已經寫了56本,字數達到了30多萬字。
因為喜歡寫作,她的語文成績很好。相比之下,數學就成了她的偏科項,尤其是上了初中開始,只要上數學課,她就頭昏腦漲,好像中了魔咒一樣,特別想睡覺,數學成績直線下降。
一次偶然的機會,父親幫自己拿書包,發現了書包裡的小說,還衝到她的臥室,把整整56本小說全部撕毀,還把她的課外書全部用膠帶纏上。
塗思睿說,那一刻,父親好像把自己的靈魂都撕碎了。
聽到這裡,樓下的父親有了一絲愧疚,但是對塗思睿花很多時間寫小說,卻不在數學上努力的行為不贊同。
父親說:你偏科已經很嚴重了。我的出發點是希望你在初中階段,把學習狀態轉變為一個初中生應有的狀態,好好學習。但你竟然寫了這麼多小說,證明你沒有好好聽課,把上課、午休時間,都用來寫小說。我擔心這樣下去,以後沒有好的高中,也就沒有好的大學可以給你選擇。你能不能先把小說放在一邊,等我們數學成績上去了,我們再商定?
從為孩子長遠計,父親的想法沒有錯,這是每一個普通家長都會有的想法。光靠寫作,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韓寒,何況韓寒也後悔沒有上過大學。
還在初中,普通父母是不敢全力支持女兒偏著科,去追逐自己的作家夢的。他們不敢拿孩子的未來來試錯,他們還不知道該怎麼彌補孩子追夢失敗的後果。
不知道怎麼承擔和彌補失敗,那就不要讓夢想萌芽。誰又敢拍著胸脯肯定地說:你們扼殺了一個未來的知名作家!
在看不到出路的時候,沿著大多數人的足跡走,並沒有錯。
3、
在孩子一切皆有可能的潛能下,誰也不能保證父母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正確的。走這一步和不走這一步,到底哪一個選擇是對的?如果錯了,怎麼辦?
這樣的思量,在父母心裡是比較難的。禾田飛歌深有體會。
我的孩子目前在世界一流的音樂學院學習,而他走上這條路,也是父母艱難抉擇的結果。只是當初,我並沒有預料到他有今天的成績。
孩子從4歲半學習音樂,只是我對他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當他小學6年級的時候,他告訴我,想把愛好變成專業。
而我是從傳統的學業之路一步步走過來的人,始終認為走正常的文化考學之路才是正途。
可看到孩子熱切期盼的眼神,我猶豫了。這是他的理想,是他的夢,我真的能扼殺它嗎?
但另一方面,雖然有熱情,但他的專業基礎並不紮實。有夢想,卻沒有能實現的硬梆梆的技藝,怎麼辦?
我把所有有利和不利條件擺出來,逐一進行論證,凡是不利的條件,我都要有應對的策略和方案。
經過了好多個不眠之夜,我終於下定決心,支持孩子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但是,我需要跟當時11歲的孩子講清利弊,做好最壞的打算。
父母之於孩子,愛之深則為之計深遠。支持他去逐夢,還得有萬全的策略,要有承擔壓力的狠決。當著孩子,鼓勵他支持他;而把一切的負擔和壓力都深藏到心裡,孩子走的每一步,都重重地壓在父母心頭。
好在,我的這一步走對了,孩子也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想到當初的糾結難耐,我始終覺得,孩子只管往前衝,父母才是很難的那一個。
4、
孩子有了夢想,就支持他鼓勵他,如何讓孩子夢想成真的勝率更大呢?
作為父母,一定要有掌控力
美國心理學家艾麗卡.雷斯切爾曾在她的著作《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總結了75條黃金法則,來培養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能力。
其中談到父母要有掌控力, 意思是說隨著孩子的成長,要不斷給予孩子做決定和犯錯誤的機會。但父母要做到的是對孩子關懷,而不是溺愛。
如果把它貫穿到孩子追夢的過程中,那就是父母應該尊重事實,態度堅決並有理有據地把控事情的發展走向,同時還要充滿對孩子的關愛,具有同理心,去體會孩子的每一個心情起伏。
父母要向孩子描述後果
當孩子還沒有能力對自己的決定預測後果時,父母就要做到具有前瞻性地向孩子預測後果。孩子可以有選擇的自由,父母要給予孩子自治的空間,但也要讓他們知曉後果。無論追夢成功或失敗,要讓他們有心理準備。
父母給予孩子做決定的權力
當我把所有的利弊分析講解給孩子聽了之後,他做出的決定,他只管去做,而我就是要極力為他兜底,讓他有底氣一路走過。
所以,當孩子告訴你他有夢想要追時,不要一口回絕,要幫助他分析自己的潛質,討論後果,當孩子做出決定之後,要為他承接好不同的結果,並做出相應的對策。
現在的社會,成才的道路已經多元化。讓孩子走一條更適合他的路,離成功也會近很多,只是父母心裡的壓力會很大。作為父母,你有這個心理準備嗎?
圖|網絡,如侵必刪
END
今日互動話題:
作為父母,你會支持孩子追逐夢想嗎?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