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電子課本與朗讀丨第 9 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021-02-28 語文學習精選

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學習目標

1.    學習默讀,整體感知,學會一氣呵成讀文章。

2.    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

3.    精讀語段,品味語言,學習人物描寫的手法。

4.    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學習生活的樂趣。

自主學習

1.作家作品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和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三味書屋名稱的由來:據說宋朝有一位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鄲書目》中寫過以下的話:「詩書,味之太羹(ɡēnɡ);史為折俎(zǔ);子為醯醢(xīhǎi);是為書三味。」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醬。綜合起來的意思是說:讀詩書、史書和名家經典這些書就像品嘗用肉做成的佳餚一樣。如果從字面上說,那「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醬的味道。另外「三味」也指「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三味書屋有一副對聯就是基於上面的意思寫的:上聯是「至樂無聲唯孝悌」,下聯是「太羹有味是詩書」。  

2.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

確鑿(    )  菜畦(    )宿儒(    )  倜儻(    )

斂  (    )  腦髓(    )桑葚(    )  斑蟊(    )

拗  (    )  盔甲(    )秕谷(    )  錫箔(  )

攢在一起(    ) 人聲鼎沸(  )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

⑴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 (  )

⑵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        (   )

⑶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  )

4.先選詞填空,再說說這些動詞的表達效果。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_______(A.現 B.晾 C.露)出地面,用一隻短棒_______(A.架 B.支 C.撐)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_______(A.灑 B.放 C.撒)些秕谷,棒上_______(A.栓 B.系 C.扎)一條長繩,人遠遠地_______(A.牽 B.拉 C.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_______(A.收 B.拉 C.抽),便_______(A.捉 B.逮  C.罩)住了。

 

5.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合作探究

一、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各是哪裡?哪一段是中間的過渡段。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麼?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二、精讀語段,品讀細節

1.體會下列文字所體現出的「樂園」式的趣味。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2.下面兩句話中加紅的字能否換為括號內的字,為什麼?

 (1)肥胖的黃蜂伏(停)在菜花上。
(2)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飛)向雲霄裡去了。

 

 

3.請概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第10-24自然段的內容。

 

 

4.從先生的態度、行為、外貌和人們對他的評價看,這是個怎樣的老師?

 

 

三、思考主旨,感悟情感

你認為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有趣味嗎?從作者的記敘和描寫中,你覺得作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感情?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課堂小結

合作探究答案

自主學習

2. záo   qí  sù  tì tǎng   liǎn  suǐ  shèn  máo  ǎo   kuī   bǐ  bó  cuán  dǐng   

3. ⑴擬人 ⑵比喻 ⑶排比

4. C B C B A B C  

效果:這一系列動詞,不僅準確地描繪出了捕鳥的全過程,而且

寫出了兒童捕鳥時那種興奮歡樂的心情。

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討論並歸納:

 (1)百草園:從開頭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2)三味書屋:從「出門向東」到完。    

 (3)過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

2.第一段是總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後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麼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精讀語段,品讀細節

1.「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一句式將兒童眼中百草園的無限趣味全都包含其中了。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

   (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

  (2)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讓學生分別找出相關內容)

形:肥胖、高大、臃腫、小球

聲:長吟、彈琴

色:碧綠、紫紅、菜花和蜂的「黃」。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鳴蟬。

秋景:蟋蟀的叫

(3)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由低到高寫靜物,再由高到地寫動物;整體是從植物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到植物。

    (4)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和特殊的感受。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有聲、有色、有趣、有味,確是兒童的樂園。

2.(1)不能換。「伏」字準確地表現出黃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態,「停」字就無法表現這種情態。

(2)不能換。因為「竄」字既寫出了鳥兒的機靈輕捷,又表現了「我」對叫天子的羨慕之情,而「飛」就不具備這一效果。

3.三味書屋的位置、陳設、禮節;提問「怪哉」;後園尋趣;師生讀書;做戲描繡像。

4.態度謙和、容易接近,文雅,方正、質樸、博學。

思考主旨,感悟情感

全文主要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表現了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樂的生活。

相關焦點

  • 統編版七年級上冊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識點
    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識點一、作者簡介魯迅(1881二、故事背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回憶性散文寫於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慘案以後,魯迅被反動當局列於擬通緝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單上,他難以公開與反動勢力進行鬥爭,被迫於1926年應廈門大學的邀請離開北京。
  •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 來源:zhongkao.com 原創        2014-03-05 15:21:26 [標籤:人教版 七年級語文 電子課本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兩句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19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初一語文上冊第九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筆記,預習專用
    【主題歸納】 這篇散文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了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歡樂的心理特徵。 關注我,每天更新更多更優質的學習資料! 私信獲取七年級語文上冊學習資料!
  • 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者說百草園裡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是否矛盾?為什麼?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內容全解
    【文章分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於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後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自主學習資料
    7.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了。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餵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裡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人都到哪裡去了!」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童的自然
    【魯迅的七堂語文課】第一期讓我們捧起手中的《朝花夕拾》,跟隨著小魯迅的腳步一起走進百草園,重溫小魯迅在三味書屋的求學時光。2020年9月12日【魯迅的七堂語文課】第一期 | 第三講我們有幸邀請到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鄭桂華及其備課團隊(許佳家、王韞豪、張倩芸、張苗)帶來一場精彩的教研活動:魯迅與記憶的承諾(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童的自然。
  •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當年不解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但是長大後,在到社會上,再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卻是感觸頗多。再讀《三味書屋》,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了社會閱歷之後,再回爐品讀先生的文章,感覺是非常好的,就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來說,這本是初中時選入語文課本的文章,那時候學習這篇文章時就覺得非常之平淡。這樣的一篇文章怎麼會當成教材呢?
  • 不惑之年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經典作品,寫於1926年,此時先生已經46歲。而我也已經年過40,過去所讀所學此文的印象確實已經很模糊了,只是隱隱約約記得「百草園」玩樂很開心,「三味書屋」 學習又枯燥乏味又心驚膽戰。
  • 2019部編版七上語文9《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預習與複習資料彙編
    2019部編人教版七上語文第九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資料彙編文學常識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生活的回憶性散文,被收入《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都是「回憶的記事」。其中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間、遊戲和記憶
    ——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詹  丹如同魯迅小說《孔乙己》結尾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中,「大約」「的確」這樣的矛盾表述,激發了魯迅研究者和語文教師討論的持久熱情,敘事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1段,對百草園描述的「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和「確鑿」放一起使用,同樣吸引了不少學者和教師參與討論。
  • 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尋找興奮點,為魯迅喝彩,給作文添彩
    現實情況是,小學生每個學期都學習了很多課本中的課文,但是作文水平卻上不去,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遷移工作沒有做紮實,這是語文老師的責任。我以魯迅的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給大家說說怎樣在上課文時把作文也學了。
  • 鄭桂華老師和你一起備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對談嘉賓:倪文尖(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語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深度參與統編本初中、高中教材編撰等國家語文教育的頂層設計工作)大家好,我是上海民辦華二初級中學語文老師張苗,今天我們的活動主題是魯迅與記憶的承諾(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童的自然,我們將跟隨著鄭桂華老師,圍繞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開展一場備課教研活動。
  • 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課堂小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兒時生活的一段美好回憶。這段生活經歷對魯迅先生的人生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我們要像魯迅先生一樣,保持兒童純真活潑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進取心。今天,時代變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也變了,我們的思想行為也應當為之一變。
  • 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
    這一帶已開發成了一個規模頗大的景區,包括三味書屋、魯迅祖居、魯迅故居等。參觀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在這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一間房子一間房子細看。事實上,很多名人故居,看來看去都差不多,無非是那些修葺如舊的房屋、庭院,以及真假難辨的家用擺設之類。還好,魯迅故裡的情況不大一樣,因為他那篇著名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早已把這裡描繪成了令人神往的天地。
  •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練習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練習 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梓涵    2014-02-12 17:51:36 [標籤:初一語文 電子教材]說兩句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19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在魯迅故裡,感受小時候課文裡的情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小時候在語文課本裡就有讀過魯迅寫的文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阿Q正傳》等等課文,最熟悉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有幸今天就來到 紹興 親臨現場看三味書屋那幾個和課本上一模一樣的字,讓我感嘆萬千。一早就來到了魯迅故裡,這裡已經成為了 紹興 的最著名的景點也是地標了。
  • 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三味是哪三味?
    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因為家裡小朋友讀了魯迅的書《魯迅全集》,而且上學也學了好多魯迅的文章,特別要求去了紹興魯迅故裡。魯迅生活過的祖居到故居,三味書屋、百草園、風情園等魯迅筆下的古宅古蹟,也看到了青石板、粉牆黛瓦、烏篷船,真實的感受了一把當年魯迅生活的場景。
  • 魯迅故裡風景區:再現百草園、三味書屋等兒時課本中的場景
    景區內保留了當年的老建築,恢復了先生筆下的土谷祠、壽家臺門,再現百草園、三味書屋等兒時課本中的場景。在這裡還可參觀魯迅生平事跡的紀念館,藏品很是豐富,有先生用過的家具、衣物,有孩提時的玩具,還有閏土送給他的貝殼。很多遊客在魯迅故裡風景區內,必去的一個地方就是魯迅紀念館。
  • 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一次尋覓記憶的逆行之旅
    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那是中學課本裡的文章,散淡閒適的文筆,記錄快樂又簡單的童年,雖都是極尋常的童年生活,卻在讀者心裡埋下了一份美好的記憶,及至年齡大些,我們便和作者一樣,開始變成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