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有種民間曲藝,叫數白欖。數白欖的時候,演唱人會拿住用繩連住的兩塊細木板做拍板,一路拍出節奏一路唱出想講的內容。它節奏明快,語調詼諧,聲韻短促有力,形式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說唱。
最為人熟悉的數白欖就是在《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周星馳那段讓人的聽覺感受一浪高過一浪的了數白欖了。
白欖是什麼呢?按《粵志木語》注:「橄欖有青欖、烏欖兩種,福建人叫青欖為青果,廣東就叫做白欖」。這其中的白欖,就是橄欖了。
一說起橄欖,就肯定想起那首耳熟能詳的《橄欖樹》,三毛夢中的橄欖樹就在荷西的故鄉西班牙,但在我國南方也是青橄欖樹原產地,一般有10~25米那麼高,最高能長到35米,它成熟的果子是黃綠色。
湊巧前幾天爬新會圭峰山的時候,在山道上就發現了幾顆橄欖,青青綠綠的,用腳一踩,立刻就散發出橄欖青澀的香氣。
難道圭峰山上有橄欖樹?我們立刻把目光投向了山道的四周,雖然山道上雜七雜八的樹木和小灌木都有,黃泥土上也有蕨類生長,但這些樹木除了山指甲,水蒲桃之外的種類,也沒有什麼特別像橄欖樹的樹。
不過,也不能因此就說這裡沒有橄欖樹,畢竟橄欖樹高,我們又只會憑果認樹。只是,我還是偏向於這幾顆橄欖只是遊人在不經意間掉下來的幾顆醃製過的涼果罷了。
新鮮橄欖入口又苦又酸又澀,只有橄欖經歷醃製又或者九蒸九曬,在被消滅了苦澀後,帶著香氣和甜蜜歸來,才會為大多數世人所接受。
舊時的橄欖,用糖和甘草醃製,曬乾後用紙包好,被小販沿街叫賣。如果有住在二三樓的人家購買,紙包好的橄欖就會被小販隨手扔上二三樓,準確無誤,於是被稱為「飛機欖」。不過現在的樓高,有飛機欖都飛不上高樓了。
新鮮的橄欖,加上新鮮的排骨,在廣東某些地區被用來煲湯。廣東人認為橄欖排骨湯對喉嚨好,還可以幫助消化,四季適宜。奢侈的人家還會可以放入鮮鮑魚燉湯,就連鮑魚殼也一同放入,因為鮑魚殼的藥名叫石決明,能夠有益健康當然不能錯過。
橄欖排骨湯
一、材料:
青橄欖100克,排骨500克、食用鹽
二、步驟:
1、排骨清先乾淨,砍塊,瀝水。
2、青橄欖洗乾淨,放在案板上用刀背拍裂。
4、排骨焯水後,冷水衝洗乾淨後,瀝水備用。
3、把壓碎的青橄欖和排骨一同放進湯鍋,放入適量的水,水的分量以浸過材料為可。
4、大火待湯滾,讓湯持續沸騰30分鐘,再改慢火再煲30分鐘,下鹽調味即可。
三、注意事項:
鹽一定要最後下,否則就會影響湯的顏色。
青橄欖排骨湯香甜滋潤,入口甘潤,飲完後橄欖香在口腔裡久久纏繞揮散不去,餘情未了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吧?只不過我依舊覺得青橄欖生吃是最好吃的。
把青橄欖壓扁,加入醬油辣椒的調味,就變成異常美味爽口的小吃。雖然生橄欖入口苦澀,但放在嘴裡越嚼越有味,到最後還有清甜的回味,讓人有苦盡甘來的感覺。
嘗試一下吧,苦盡會甘來,希望我們的人生也會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