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右為尊,所以官員被貶謫又被稱為左遷,左遷對於一個充滿政治理想和抱負的人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從某種程度上預示著自己政治之路的階段性失敗。唐代的劉禹錫,柳宗元,宋代的蘇軾都有著被貶謫的經歷,有些人重新走了出來,有些人則永遠地留在了遠離家鄉的窮鄉僻壤中。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想,被貶官,也往往意味著一段新生活的開始,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身份,遇見不同的人。因為京官被貶謫,大部分是貶謫到地方去,不再在中央任職,對於他們來說,就可以接觸到一種新鮮的文化風貌地方特色,可以充實自己的人生履歷和寫作素材。當然,獲得這種好處的前提,是你能夠經受住貶謫的打擊,堅持自己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盛唐有一位很著名的邊塞詩人,經歷了一次很著名的貶謫。著名不是因為他自己,而是因為詩仙李白為此寫了一首詩送給他。詩的名字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最後一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一直被人稱道,連帶的王昌齡左遷龍標這件事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也非常高。
王昌齡貶謫的原因,史書上記載比較模糊,大概是因為詩人的不拘小節,不顧細謹。而他被貶謫的地方,也正如李白所說「聞道龍標過五溪」,五溪也是個地方名,居住此地的少數民族被當時稱為「蠻族」。王昌齡被派去龍標,其職務也就是管理這些「未開化」的蠻族人。
出乎意料的是,王昌齡不僅是個好詩人,還是一位好的父母官,自從他到了龍標之後,漢蠻之間的爭鬥消失殆盡,沒有了日常的爭吵,更沒有了大動幹戈。在充分了解當地民情的基礎上,王昌齡秉持著無為而治的作風,絲毫不為自己出風頭,默默地守護著龍標的安定和平。
然而有一天,在王昌齡的府衙之中卻發生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一位漂亮得出奇的蠻族少女長跪遮道,擋住了王昌齡的路。王昌齡在位多年,對於當地的民風民俗已經是瞭然在胸,卻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禮節規矩。於是走上前去,想要問清究竟,原來,這位少女跪在這裡是為了索要一首詩。
為什麼要索要這首詩,在這裡先賣個關子,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詩的內容。
《初日》初日淨金閨,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羅幕,稍稍親絲管。雲發不能梳,楊花更吹滿。
還沒有給大家透露具體的創作背景,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猜出這首詩寫的是什麼。
詩的內容其實是在描述初生的太陽照進一位女子的閨房這樣一個場景。
太陽照進閨閣,給其中的一切染上了金色,最引人注意的,自然是被曬得明豔而暖和的大床。斜斜的光線照進落幕,映射在房間中的樂器上,愈發顯露出主人的文藝與高貴。清晨起來整理頭髮,還沒有理齊呢,一陣風吹進來,帶來了滿房的楊花。
就是這樣一首即興之作,是王昌齡參觀蠻族公主閨房之後的即興作品,也是這位少女此時此刻跪在這裡的原因。
與阿朵交談之後,王昌齡知道阿朵是索要自己的這首詩稿,是出於對王昌齡的欣賞愛慕,還是女兒家的害羞之情,這就不得而知了。我的私心裡自然是想要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然而青史無情,這些微妙的情愫都被掩埋在了歷史的煙塵之中。
前日之因導致了今日之果,王昌齡欣然地將詩稿交給了公主,一個故事就此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