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沒和孩子建立起依戀關係,將他推向同伴是危險的

2020-07-25 慢羊說育兒

文/慢羊

孩子的成長無疑是離不開同伴和朋友的!然而,如果孩子沒能和父母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而是將依戀情感交付給了夥伴,那麼這個孩子很可能會陷入麻煩或危險!

心理學家戈登·諾伊費爾德認為:當孩子用同伴代替父母、把朋友看得比家人還重要的時候,他們會產生一種自我滿足感。很多家長誤以為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會想盡辦法確保孩子有「朋友」,這無形中把孩子和家人的關係放在了危險之中。當同伴代替了父母,孩子就很可能會闖禍並讓自己陷入困境。

這讓我想起了影片《隱秘的角落》裡的三個孩子。他們都失去了依戀監護人的條件,所以彼此依靠,將同伴當成了依戀對象。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在遇到重大事件時,不僅沒有產生求助成年人的想法,反而是千方百計地瞞著大人。他們唯一想到的是要設法和夥伴一起解決問題。於是,才有了後面他們那一系列不成熟的行為。

《隱秘的角落》∣沒和孩子建立起依戀關係,將他推向同伴是危險的

同伴不該成為孩子的「航標」

在原生家庭中依戀關係破裂的情況下,孩子們可能會急於去填補這個情感空缺。而作為替代品的依戀關係,往往是隨意產生的,就如同朱朝陽與嚴良和普普相遇的偶然。事實上,三個孩子即便沒有遇到張東升事件,他們相遇後的命運可能也是無法預測的。

最「幸運」的嚴良:與其他兩個孩子相比,嚴良應該是幸運的。他的爸爸雖然有過不良行為,但想必對兒子是極好的。所以嚴良的心中始終對父親抱有很大的依戀和信任。他一直覺得只要能找到爸爸,難題就能夠解決。而他的爸爸也正如我們所猜測的,儘管精神上出現了極大障礙,甚至是處於失智狀態,但他還是會不顧危險地去爬樹摘梨,因為他記得兒子最愛吃梨。

嚴良還有另外一份幸運,他遇到了警察老陳。老陳一直無私地關愛和保護他,更重要的是,他從未放棄過對嚴良的信任。他始終認為嚴良不是個壞孩子,只不過是有些叛逆而已。要知道他的這份信任和關懷對一個沒有雙親照顧的孩子有多重要!

所以,嚴良雖然有行為失當的時候,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內心的那根底線,他還能勇於去面對自己的過錯。按照他自己的計劃,他是打算等一切結束之後,要去承擔自己過失行為該有的懲戒性後果的。

《隱秘的角落》∣沒和孩子建立起依戀關係,將他推向同伴是危險的

心存溫暖的普普:女孩普普的父母意外去世了,但生前應該跟孩子有很好的親子關係。普普心裡始終記得父母的那些好,記掛著弟弟的病,關心嚴良,心疼朱朝陽,甚至能體諒張東升。她還是個內心溫暖的孩子。但遺憾的是,她畢竟失去了父母,她的依戀無處寄託,只能放在了夥伴身上。所以她會想要用嚇唬警告朱晶晶的方式去保護朱朝陽也就不難理解了。

《隱秘的角落》∣沒和孩子建立起依戀關係,將他推向同伴是危險的

最讓人心疼的朱朝陽:三個孩子中,讓人最心疼也最讓人遺憾的就是朱朝陽了。他雙親皆在,而且應該都是愛著他的,但卻沒能和他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他的父親重新組建了家庭,平時對他疏於關心;母親因為工作的關係,幾天才能回家一次,不自覺地用控制性行為代替了關愛和照顧。朱朝陽是個對父母缺乏信念的孩子,所以他在見到嚴良和普普後相當依戀。如果那會兒朱朝陽的父母與他有很健康的親子關係,他應該不會瞞著父母和另外兩個孩子產生那麼多交集。他內心是相當寂寞空虛的,所以他將兩個意外出現的夥伴當作了情感寄託的對象,有夥伴陪伴的生日,他覺得是最開心的生日。

然而,朱朝陽始終是缺乏安全感和信任能力的,所以,在很多事上,他做了與夥伴不一樣的選擇。

試想:如果這三個孩子沒有機緣巧合地湊在一起,甚至他們只是獨自一人遇到了張東升事件,或許也不會有後續的那些行為。

《隱秘的角落》∣沒和孩子建立起依戀關係,將他推向同伴是危險的

健康的親子關係是讓孩子走向夥伴的前提

觀看《隱秘的角落》後,我不由得想起影片《契克》中的那兩個青春期男孩,他們同樣缺乏與看護人的穩定依戀關係,所以在沒有多加考慮的情況下,便憑著一腔衝動和彼此給予對方的勇氣和依靠感,結伴駕駛著一輛偷來的汽車,四處閒逛,一路闖禍……

這都是些在尋找和建立自我的孩子,原本這種肯定應該來自於父母,然而,他們卻不得不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去尋找。一群不成熟的孩子湊在一起,往往很難做出理智而正確的決定。

《隱秘的角落》∣沒和孩子建立起依戀關係,將他推向同伴是危險的

美國的一項研究對比了更喜歡和同伴在一起的孩子與更喜歡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在這些六年級的學生中,喜歡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表現出了很多積極社交的特點,而那些大部分時間都跟同伴待在一起的孩子,則更容易陷入麻煩。

心理學家戈登·諾伊費爾德這樣解釋上述現象:在沒有成年人作為主要依戀對象的情況下,不加以區分地讓孩子過早融入同齡人,會引發衝突,因為每個孩子要麼追求主導別人,要麼被別人主導。此外還會導致模仿現象,因為孩子會為了得到別人的接納,而壓抑自己的個性。

《隱秘的角落》∣沒和孩子建立起依戀關係,將他推向同伴是危險的

我們身邊其實不乏這樣的例子,尤其是我們小的時候,父母一方面不大習慣和孩子有情感交流,所以孩子有時候並不知道父母是愛著自己的;另一方面,那會兒許多父母都疏於對孩子的管教。總之,孩子們一到假期全都奔向了夥伴,多半都是沒少淘氣,而最終惹下禍事的也不罕見。

而在當下,父母由於工作繁忙精力有限而忽略了鞏固親子關係的情況也很普遍。而數字設備又給孩子們隔空交流提供了方面,所以許多孩子除了在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依賴父母之外,在其他方面與父母的交集越來越少。而與之相反的,他們對同伴的依戀卻越來越深。而這對孩子們來說是相當危險的。

戈登·諾伊費爾德認為,同伴導向不僅會阻礙孩子的成熟過程,導致孩子逃避脆弱,還會妨礙孩子形成好奇和自我意識。所以在孩子和自己建立自我關係之前,不適合和其他孩子建立關係。而只有和看護人的穩固關係,才能幫助孩子形成真正的獨立和個性。人也只有在這種環境下,才能尊重自己,並尊重他人。

總之,家長在沒有和孩子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之前,就隨意地將孩子推向同伴,這是相當輕率的行為。

本文為@慢羊說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和轉發,歡迎留言交流分享關於育兒的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既要分離,又不能分離過早,但也不能分離過晚,如何把我度:有一個孩子3歲多,上幼兒園扔東西打人,媽媽覺得孩子有問題,但是實際上是媽媽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可是別人不管怎麼說她,她都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一直在指責孩子和別人,所以沒辦法青春期之前的十餘年中,缺少充足的涵容或保護屏障被嚴重損毀的孩子,通常會在未來發展出焦慮、人格障礙等心理病症。
  • 在聆聽中建立信任,帶孩子走出《隱秘的角落》
    文/睿姐這個夏天,刷爆網絡的熱劇《隱秘的角落》講述了三個孩子在爬山路上意外拍攝到兇手張東升殺人的視頻。與兇手周旋過程中,孩子們陷入到一連串殺人事件中的故事。《隱秘的角落》不僅是一部燒腦懸疑劇,也從三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折射出孩子的心理健康與決策行為的關係。劇中三個孩子都出生在不完整的家庭,遇到罪案時,他們沒有找大人求助而選擇獨自面對問題。
  •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通過對孩子們行為模式的觀察、記錄、分析,安斯沃斯將嬰幼兒的依戀分成三種類型:安全型依戀、反抗型依戀、迴避型依戀。雖然這三種親子依戀關係的核心都是依戀,但是反映出孩子的人格特點、行為表現卻有相當大的區別。
  • 養育路上必須知道的「依戀理論」,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2 安全港灣——孩子在遭遇害怕和危險時,想回到依戀對象身邊,獲得安全感和舒適感。3 安全奠基——靠著依戀對象給予的足夠安全感,孩子敢於漸漸探索、接觸更外在的世界。4 分離焦慮——當依戀對象離開時,孩子會感到焦慮不安。
  • 《隱秘的角落》學霸朱朝陽黑化|離孩子最近的人,影響孩子的人生
    火爆朋友圈的熱播劇《隱秘的角落》,據說豆瓣評分曾一度高達9.1分。媽媽穩定的情緒是孩子一生的底氣英國的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了依戀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個人在早期和母親的關係形態,決定了Ta的依戀模型。
  • 建立健康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從孩子出生開始
    那就是寶寶太過於依戀她,已經到了轉頭看不到她就無法接受的地步。前些天,她狠下心起了大早,在寶寶醒之前離開家去上班。沒想到下午接到奶奶的電話,說寶寶在家一直哭鬧,哭了一天,奶和飯一口都不吃,讓她趕緊回去。同事說,你是不是經常不辭而別?小娟點點頭。同事又說,這就對了,你老是騙孩子,她當然不信任你了。
  • 親子關係: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依戀是寶寶開始對經常照顧者產生的一種依賴。這種親子依戀關係分為兩種類型: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依戀。一旦媽媽離開了,他會時不時的用眼神去尋找媽媽,等待媽媽出現,以媽媽作為他的安全港灣。這種類型的孩子在媽媽離開後,就會大哭大叫,極力反抗。等到媽媽回到他的身邊,他表現出很矛盾,一面想讓媽媽安撫他,另一面又拒絕和媽媽接觸,但會時不時地瞅媽媽一眼。這類小朋友剛上幼兒園時就會哭很長時間。
  • 「依戀」關係的建立,對寶寶有多重要?
    依戀是指嬰兒與母親之間的一種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聯繫,它是母親與嬰兒之間充滿深情的、積極的相互關係。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情感呢?濟南市婦幼保健院高危兒門診副主任醫師、兒童康復中心主任韓炳娟給您支招。  嬰兒喜歡同他所依戀的對象接近,是最為明顯的依戀情感的表現形式。
  • 你家孩子,有自己「隱秘的角落」嗎?
    我們想談的,是一個中國大多數家長都忽視的問題: 你的孩子,能在城市裡,找到那個讓他們開心的那個「隱秘的角落」嗎? 〈以下是他的口述〉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其實城市裡的一些「隱秘的角落」,對你孩子成長的影響巨大。 大家都知道我是日本人,2005年,我定居北京,在這裡做建築設計。剛到北京的幾年裡,北京城的很多公共空間還很有意思。
  • 看見沒?《隱秘的角落》裡藏著《少年的你》
    歡迎轉發和分享,碼字不易,請聯繫作者,註明出處。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以9.2分高開,豆瓣8.9分的好成績收尾。你都看到了啥?我又看到《少年的你》。所以,就是這些不被大人重視的:朱朝陽杯子裡的「橡皮渣」,陳念板凳上面的「紅墨水」類似的「玩笑」,把被欺凌的孩子推向了「隱秘的角落」。關於欺凌,除開學校這個特定地點,我們應該關注和反思劇中孩子性格背後家庭因素的影響,為什麼「被欺凌者」很少尋求幫助?
  • 養育孩子,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最近剛讀完《依戀的修復:喚醒創傷兒童的愛》,這本書是美國心理醫生丹尼爾.A休斯以依戀理論為基礎寫得關於依戀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養育者如何與兒童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這本書我在一年前開始接觸,開始讀起來很困難,無法進入,只能停下來,等一段時間再回來。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第三步,媽媽離開,寶寶產生分離焦慮,陌生人努力安慰和引導寶寶繼續玩兒。第四步,媽媽重新回到寶寶身邊。通過對眾多孩子行為的觀察、記錄、分析,安斯沃斯將嬰幼兒的依戀分成三種類型:安全型依戀、反抗型依戀與迴避型依戀。
  • 從依戀到幼兒安全感的建立
    在我們的作為保護者的作用裡,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往往是提供食物,保暖,和保護我們的孩子免受疾病和危險。 但是,如果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安全會怎麼樣呢? 對於一個孩子,一個真正的危險意識是那些對成年人無害的情況。
  • 你家孩子,有自己「隱秘的角落」嗎?
    我們想談的,是一個中國大多數家長都忽視的問題:你的孩子,能在城市裡,找到那個讓他們開心的那個「隱秘的角落」嗎?〈以下是他的口述〉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其實城市裡的一些「隱秘的角落」,對你孩子成長的影響巨大。大家都知道我是日本人,2005年,我定居北京,在這裡做建築設計。剛到北京的幾年裡,北京城的很多公共空間還很有意思。比如很多孩子,會去一些老建築之間的小巷子裡「探險」,或者在不同的胡同之間「打仗」。
  • 隱秘的角落隱秘的究竟是什麼
    隱秘的角落 隱秘的究竟是什麼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完這部劇了這部網劇短短12集劇情十分的婉轉曲折首先讓我們先來品一品作者起名的藝術,但朝陽也可以東升這就看內心的選擇了隱秘的角落中,隱秘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困難和細節朱朝陽的父母離異,父親組建了新的家庭同父異母的妹妹,對於他很是排斥,甚至搶奪了他的父親造成朱朝陽父愛一部分的缺失
  • 0-3歲是建立「安全依戀模式」的關鍵期,關係孩子的成長和幸福
    不得不說,現在很多父母都忙,既要面對工作生活等現實壓力,還得把孩子撫養、教育好,培養他們長大成才。雖然這麼忙碌,但還是有很多過來人建議,孩子能自己帶就自己帶,這是為什麼?其實,幼兒時期是孩子建立&34;的關鍵期,無論是生活環境的頻繁變動,還是看護人的忽視,都可能導致孩子性格壓抑,關係到成長和幸福。
  • 隱秘的角落,學霸朱朝陽變殺人犯,毀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引以為戒
    圖為網劇《隱秘的角落》網劇《隱秘的角落》豆瓣評分高達9.6分,隨著熱播,引發網友熱議不斷。好孩子朱朝陽考試成績年級第一,品學兼優,最後怎麼就成了殺人犯?還有很多網友說,張東升就是長大後的朱朝陽……好孩子是如何變壞的?如果將人生比喻成蓋樓房,最重要的地基要先打好。
  •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嬰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尤其是形成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對一個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至關重要。怎樣的嬰幼兒親子關係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如何才能培養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有什麼表現?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 《隱秘的角落》被說亂了,我們請劇本策劃胡坤捋了捋
    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劇本中的人物落地。尤其當去除了原著小說的「惡」之後,劇中三個孩子該如何塑造。三個小孩目睹了一起兇殺案,他們為什麼沒有報警?原著是為了錢,《隱秘的角落》又該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關於愛和選擇的故事。因此,必須基於『愛』來梳理人物動機和行為。」
  • 《隱秘的角落》與《還珠格格》關係被扒出
    《隱秘的角落》與《還珠格格》關係被扒出 時間:2020.06.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