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煮粥時「加點鹼」,粥會變得黏稠好喝,是真的嗎?別再犯傻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關沒美食技巧的話題,比如很多人說煮粥時「加點鹼」,粥會變得黏稠好喝,甚至很多人都在親身嘗試這樣做,還給自己一點心理安慰。那麼煮粥加鹼真的有效果嗎?別再犯傻了,其實煮粥加鹼並不科學。
人們在煮小米粥和一些豆類粥時,往往會習慣性的加一些鹼,會發現豆類小米等食材確實可以熬得更加哄爛,原因是鹼遇熱會有蓬鬆的作用,豆類、花生、小米等有顆粒的食材利用這個原來可以快速煮爛,但是這樣對粥的口感和營養有利嗎?
答案是非常不利的,我們知道小米豆類等食材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和C族,這些都是對人體非常好的營養元素,而這些物質都是比較怕熱的,而加了鹼以後,這些維生素B族幾乎都遭到了破壞,營養流失很多,所以煮粥時加減是沒有道理的。
至於煮粥怎樣做才能黏稠好喝,我想我們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熬製的火候控制上和時間上,而並非用加鹼的方式來使粥快速煮熟,這樣做豈不是拔苗助長的意思嗎?況且如果我們是用自來水煮粥的話,很多自來水經過消毒也是呈現鹼性的,但是熬出來的粥也並沒有變得好喝。
總結來說,煮粥時加鹼,是很多人的習慣,人們認為蒸饅頭時加點鹼,可以使饅頭更蓬鬆宣軟,於是也用在了煮粥中,其實煮粥加鹼的確有縮短煮粥時間的作用,但是會破壞粥中的營養,得不償失。我們只需在煮粥前把食材浸泡一段時間,煮粥時用小火多熬一會。
這樣既可以縮短煮粥的時間,也可以把粥煮的黏稠好喝了,營養也不會流失,得到最全面的保留,這才是煮粥的正確方法呀。大家平時煮粥時會加鹼嗎?你們平時都是怎麼煮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