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秉文
說到中國的超級大企業,大家可能會想到馬雲的阿里巴巴、任正非的華為、王健林的萬達、潘石屹的SOHO中國等等。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的企業雖然設在中國,並長期活躍於中國市場,但其實並不能算是百分之百的「中國血統」。比如阿里巴巴,它並不是在中國註冊的,其大股東也不在中國,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阿里巴巴是中國企業的代表。而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四家大企業,不僅都是百分之百的中國企業,還可以說是實力相當雄厚的中國四大財團。它們就是華潤集團、保利集團、中信集團,以及招商局。
這四大財團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都是央企。對於央企,大家一定會覺得它們都是「財大氣粗」的,背景和實力驚人。那麼,在這4家央企中,究竟哪一家最強呢?
華潤集團
華潤集團總部位於香港,是香港四大中資企業之一。其前身為中共在1938年為抗日戰爭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創始人為楊廉安。它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48年,公司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83年,華潤公司又改組,成立了華潤集團,並於2003年開始歸為國資委監督管理。同年,華潤集團成功躋身世界500強第187位,並在此之後不斷攀升。目前,華潤集團擁有華潤電力、華潤水泥、華潤醫藥、華潤燃氣、華潤啤酒、華潤置地六家上市公司,員工多達四十多萬名。截至去年年底,華潤集團的總資產已達1.4萬億元。
在今年的世界五百強榜單中,華潤集團以919億美元的營收和34.74億美元的淨利潤排名第80位。去年,華潤集團實現收入6085億元,而今年上半年,華潤集團的營業收入達到3010億元,同比增長5%,淨利潤367億元,同比增長31%。像大家非常熟悉的華潤萬家超市、怡寶礦泉水、雪花啤酒等就都是華潤集團的品牌,其業務涵蓋消費品、電力、房地產、醫藥、水泥、天然氣、金融等諸多領域。
保利集團
保利集團成立於1993年,前身為保利科技有限公司,是國資委監管的大型央企集團。1984年,由原總參裝備部門和中信公司共同投資成立,其主要業務是軍事設備的進出口。起初,為了與數以百萬計的裁軍合作,保利應運而生。如今,保利集團業務主要涉及國際貿易、房地產開發、文化藝術管理、礦產資源開發等領域,業務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就在上個月,保利集團與中國中絲集團實施重組,中絲集團被保利集團納入。
在今年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名單中,保利集團排名242位,收入為462億美元,淨利潤14.95億美元。去年,保利集團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利潤總額超過400億元。截至去年年底,保利集團總資產超過1萬億元,擁有11家二級子公司、五家上市公司,員工近10萬人。
中信集團
中信集團成立於1979年,由榮毅仁創辦,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主要從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房地產、工程承包、機械製造、能源等領域的業務。其主營業務為金融,隸屬於一家大型金融央企集團。2011年,中信集團改制為一家國有獨資企業。值得一提的是,中信曾斥資六十三億元買下了北京CBD的心臟地帶,並在這裡建造了著名的「中國尊」,而且它也是北京鳥巢的建造商。
在今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中,中信集團以706億美元的收入和45.66億美元的淨利潤排名第137位。截至去年年底,中信集團的總資產達到6萬億元。中信集團旗下擁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華夏基金、中信資產、金石投資、國安建設、中信建設等多家子公司,一級子公司達175家,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企業集團。在中國,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行業都有中信的影子。
招商局
招商局的歷史可追溯到1872年,可以說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企業了,由晚清著名大臣李鴻章創辦。作為中國最早的航運公司,招商局見證並參與了洋務運動,是洋務運動的偉大成就,也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先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招商局成為香港最早的駐港企業。現在,招商局是香港四大中資企業之一,核心業務包括交通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港口、公路等運營服務,金融投資與管理,房地產開發與運營等。2018年,招商局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499億元,同比增長11%,利潤總額1450億元,淨利潤1073億元,同比增長10%。截至去年年底,招商局集團的總資產達到8萬億元。
而在今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中,招商局集團以459億美元的營收和44.68億美元的淨利潤排名第244位。此外,招商局旗下的招商銀行,更是以55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188位,淨利潤超過121億美元。據悉,招商銀行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股份制銀行,堪稱中國金融業的一個裡程碑。招商局集團也因此成為擁有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大型央企集團。
所以,從總資產來看,招商局以8萬億元的總資產排名第一,遠遠超過其他三家央企。而從去年的營業收入規模來看,招商局也以近6500億元的總收入排名第一。因此,招商局的綜合實力應該更強。對於這四大超級財團,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踴躍留言討論哦。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