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的悠悠人如其名,做什麼事情都是慢悠悠的。比如,在幼兒園裡下樓梯,當大家都爭先恐後搶著下樓的時候,他卻因為還不會用雙腳交替著下樓梯而動作特別慢,甚至經常被推搡著摔倒。媽媽為此很著急,生怕他受傷,後來,在老師的建議下來到動漫火車,而我們的感統測評結果顯示:悠悠屬於「大肌肉動作反應不足」!
什麼叫「大肌肉動作反應」?大肌肉動作反應發展遲緩的原因是什麼?除了像悠悠這樣動作遲緩笨拙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表現呢?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回答這些問題。
人體的600條肌肉互相合作,協助著我們度過每一天,讓我們能走路、蹦跳,甚至爬上陡峭的巖石。相同或鄰近部位的肌肉組成功能統一的群體,被稱為肌肉群,肌肉群可以分為大肌肉群以及小肌肉群,由大肌肉群執行的動作就叫做【大肌肉動作】,也叫粗大動作,主要包括孩子的頸部用力,翻身,坐,爬,站,走和跳等動作(與之相對的是【小肌肉動作】:使用手部小肌肉的力量,靈巧性和手眼協調的能力。主要體現的是手部的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
大肌肉動作的發展裡程碑如下:
大肌肉動作發展裡程碑年齡發展進程4個月頸部已相當有力6個月可用手撐地而坐7個月可坐得很穩8個月會爬1歲會走1.5歲能走得很穩而不會跌倒2歲能雙腳跳躍
導致兒童大肌肉動作反應遲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點:
1.因為家長太忙無暇照顧,或者保姆缺乏正確的育兒知識,使得嬰兒在清醒時很少有機會被抱起來或斜躺或坐著,缺乏肌肉活動;
2.因為嬰兒期缺乏俯臥經驗和長時間缺乏肌肉關節運動覺的刺激,導致軀幹動作發展緩慢,肌肉張力不足;
3.因為觸覺敏感,導致孩子很少活動;
4.因為孩子的前庭,觸覺,視覺,動覺等感覺系統反應遲鈍,或各個神經系統之間統合不良,導致動作協調不好;
5.因為孩子的神經反應遲鈍或過於敏感,致使信息產生不足或不正確;
6.因為孩子身體雙側統合不良,空間概念不好,動作技巧不佳或動作順序沒有組織。
兒童大肌肉動作反應遲緩的常見表現有:
1.嬰兒時期大部分時間平躺著;
2.頸部很遲才有力量將頭抬起;
3.很遲才會翻身(應在2-5個月)、坐和爬(應在5-8個月);
4.爬行階段很短或未經爬行即會走;
5.爬行階段很長,很遲才會站立(應在9-13個月),很遲才會走路(應在10-14個月);
6.不會雙腳齊跳和騎三輪車(應在20-36個月);
7.不會雙腳交替上下樓梯(應在14-42個月);
8.不會單腳站立5秒以上(應在30-42個月);
9.很遲才會單腳跳躍(應在48-60個月);
10.動作緩慢,步伐拖曳;
11.動作笨拙,容易絆倒;
12.特別怕黑,在暗處會緊張,哭鬧;
13.聽口令學動作有困難,需他人示範才會做;
14.很遲才會蕩鞦韆;
15.經常碰撞淤血或碰傷;
16.不喜歡體育,球類運動;
17.過分好動或過分安靜。
很多家長看到剛出生的嬰兒,軟弱無力,懵懂無知,所以就不敢碰觸,長時間把他放在小床上讓他睡覺,以為只要吃好睡好就夠了,殊不知,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需要在清醒的時候時常交替著仰臥與俯臥,甚至斜躺或倚靠在大人身上鍛鍊頸部肌肉,並且在頸部逐漸有力之後,還要繼續多多練習坐爬站走等動作,才能鍛鍊好全身的肌肉張力。否則,父母保護過度限制過多,無法滿足孩子主動嘗試動作的欲望,就容易出現以上一系列的行為動作障礙。
因此,小編最後再次提醒各位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以滿足他進行大量運動的成長環境,讓他的大肌肉動作得到發展,只有這樣,他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才能更加得心應「身」!
附
0-3歲幼兒大運動鍛鍊遊戲示例
0-1歲寶寶大運動鍛鍊示例
1.俯趴
抬頭望:在寶寶的前方,叫喚他,或搖晃帶聲響的玩具,誘導他抬頭仰望;
伸手拿:把電動小汽車或會移動的小玩具放到寶寶的前方,引誘他伸手去拿;
抬頭挺胸:在寶寶的上方叫喚他,引誘他抬頭挺胸,呈現出蛙人操的姿勢;
飛呀飛:把寶寶放在光面大龍球上趴好,父母扶住其骨盆處,緩緩推拉移動孩子,讓球也朝著前後左右不同方向微幅卻快速傾斜,誘發寶寶頸背部肌肉張力的構建。
2.仰躺
伸縮手臂:雙手抓住寶寶的手腕,將其手臂伸展到肩的兩側,再彎曲手臂令雙手匯聚胸前;
拍拍小手:雙手抓住寶寶的手腕,將其兩個小手相互碰一碰,拍一拍;
小腳拍小臉:雙手抓住寶寶的踝關節,同時拉直寶寶的雙腿,再彎曲雙腿,令其小腳拍到小臉;
騎單車:雙手抓住寶寶的踝關節,讓他像騎單車一樣,一條腿被拉直的時候,另一條腿被彎曲,如此交替反覆;
慢慢坐起:雙手分別抓住寶寶的小手,慢慢將他拉起成坐姿;
翻翻身:慢慢把寶寶的頭轉向一側,在其肩膀處輕輕推一把,再在其髖關節處輕輕推一下,協助其完成翻身。
3.空中豎直
騰空舉起:雙手放於寶寶腋下將其舉起,進一步舉高,轉圈。
4.地板豎直
小腿蹬踏:將兩手放在寶寶腋下,扶著他保持直立,然後令他的雙腳立於地面,讓他的雙腿支撐全身體重,此時他會作出小腿蹬踏的動作。
1-3歲幼兒大運動鍛鍊示例
搖一搖
讓孩子坐在父母懷中,面朝前,雙腿彎曲,兩膝外張,兩腳掌相對,父母雙手從孩子手臂下穿過,抓住其小腿接近腳踝處,輕輕地對他進行左右搖晃,上下抖動和前後傾斜等。這些動作,不僅能給孩子提供前庭覺和本體覺刺激,對保持孩子身體的柔軟也非常有益。
追一追
在地上橫放一隻紙箱,滾過去一個小皮球,吸引孩子去追逐。因為紙箱空間比較狹窄,孩子會自然採用爬行的方式通過,從而為他們大肌肉動作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走一走
父母牽著孩子的一隻手,讓孩子沿著地板上的某條直線,腳跟接腳尖,一步一步朝前走。
躍一躍
父母和孩子面對面,父母牽著孩子的雙手,讓他從臺階的最後一級跳躍下來,如果孩子跳躍的爆發力弱,父母可以用點力氣把他拉下來,幫助他逐漸形成爆發力。
踮一踮
讓孩子學著媽媽穿高跟鞋的樣子,踮著腳尖走一段路程。這樣他也能學會在安靜的環境中躡手躡腳地走路,而不是用腳板像大象一樣笨重地走路,打擾別人。
跳一跳
讓孩子站在跳床或彈簧床上,父母牽著他的雙手,先帶動他一起雙腳跳,再逐漸放手讓他自己連續跳。
跨一跨
用兩條彩色膠帶在地面貼出一條大概40釐米寬的小河,引導孩子從河岸的這一端跨到另一端。
爬一爬
把毛毯、枕頭、抱枕、棉被等棉製品堆積擺放成「山丘」,「草原」等場景,讓孩子攀爬「山丘」,在「草原」上打滾等。
翻一翻
父母跪坐,讓孩子仰躺在自己的腿上,同時父母用雙手抓住孩子的肩部,接著父母起身變成長跪姿勢,同時順勢幫助孩子腿部朝頭的方向用力,以父母的手臂為軸,讓孩子翻轉270度,最後雙腳著地站好。
推一推
讓孩子推著重重的紙箱,週遊各個房間。這個活動可以增加孩子各個關節的本體覺,同時對家中的空間方位也有初步的認識和概念。
特別提示:1-3歲的孩子對環境中潛在危險的觀察力還不太夠,所以,在進行以上體操運動的過程中,父母務必全程關注細心監督。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