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丨納米級零價鐵與根際微生物協同降解PCP

2021-02-21 美吉生物

近期,美吉客戶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林道輝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發表了題為「A new strategy using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to simultaneously promote remediation and safe crop production in contaminated soil」的論文,該研究闡明了納米零價鐵(nZVI)用於有機物汙染土壤邊生產邊修復的效果與機制,為治理土壤汙染及保障農產品安全提供了一種新技術。

文章題目:A new strategy using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to simultaneously promote remediation and safe crop production in contaminated soil

發表時間:2020  

發表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

影響因子:31.538

樣品來源:水稻根際土

研究手段:微生物多樣性

據統計,中國19%的農業土壤屬於汙染土壤,每年造成1200萬噸穀物的浪費。此外,預計到2050年,全球糧食需求和維持糧食安全困難將至少增加50%。這將增加種植農作物的壓力,因此需要同時進行土壤修復和安全的農業生產。

納米材料由於其高吸附能力和反應性以及減少和降解汙染物的能力而被認為是具有巨大潛力的環境修復技術。

研究表明納米級零價鐵(nZVI)在去除汙染物特別是有機氯方面具有獨特的潛力。nZVI還可以作為有前景的肥料,因為它具有促進鐵吸收和植物光合作用的潛力。但是需要對nZ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系統性的評估。

與mZVI和Fe2+處理相比,三種nZVIs的PCP去除率最高(83.9-89.0%),顯示出納米級特異效果。三種nZVI處理的PCP去除率,水稻產量和水稻PCP含量均無顯著差異。因此考慮到功效和成本,nZVI100被選為最佳修復材料,並被用於進一步研究。


圖1 不同粒徑鐵對土壤修復和作物生產的影響


納米對照(0mgkg-1nZVI100)中PCP的去除率為55.5%,10mgkg-1nZVI100處理的去除率為62.8%,與納米對照無顯著差異,但100和1000mgk-1 nZVI100處理的去除率顯著提高(P<0.05),分別為82.7和88.6%。

重要的是,0mgkg-1nZVI100處理組和10mgkg-1 nZVI100處理組收穫水稻中PCP的累積量分別為2.68mgkg-1和2.52mgkg-1,與100mgkg -1和1000 mgkg-1處理相比,PCP的累積量顯著下降(P<0.05),分別下降85.1和86.2%。100mgkg-1nZVI100(6.90克/株)的產量顯著高於1000mgkg-1nZVI100(5.84克/株)的產量。

每公斤土壤100 mg nZVI100的水稻產量也顯著高於每公斤土壤0mgnZVI100和10mg nZVI100組以及對照組。

為研究nZVI100對水稻生產影響的潛在機制,測定了種植後30、70和140天的鐵分布、生物量和葉綠素a含量。同時研究了添加100和1000mgkg-1nZVI100通過誘導鐵膜的形成改變根的形態。氯酚(CP)對鐵斑的分析,顯示了PCP及其降解中間體的存在。


圖2 添加100和1000mgkg-1nZVI100通過誘導鐵膜形成改變的根形態

圖3 nZVI100對PCP降解和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微生物群落的研究由美吉生物完成)


除了自然衰減之外,植物納米材料修復還有三種可能的途徑,即納米誘導去除、植物提取和微生物降解。

為了闡明這些過程的潛在貢獻,系統地研究了在nZVI100改良後的水稻栽培和不栽培的汙染土壤140天的修復性能(每公斤土壤100mg PCP)。在未添加nZVI100的未耕作土壤中,PCP的去除率最低(47.8%) ,這是自然衰減的結果。

在這些去除條件下,唯一檢測到的脫氯產物是2,3,4,5-四氯苯酚(2,3,4,5- TeCP)。10mgkg-1nZVI100和1000mgkg-1nZVI100分別增加了8.16% (P>0.05)、17.0% (P<0.05)和26.0% (P<0.05)的PCP去除率,檢測到脫氯產物包括2,3,4,6- TeCP、2,3,4,5-TeCP、2,4,6-三氯苯酚(2,4,6- TCP)和3,4,5- TCP。

進行了單獨的植物研究,以評估單獨的水稻在汙染物修復中的作用。相對於自然衰減,單獨水稻栽培增加了7.7%的PCP去除率(P<0.05)。通過植物對汙染物的直接吸收或根際微生物降解,植被可以加強汙染土壤的修復。

利用水稻組織中累積CPs計算植物修復的貢獻。總生物累積CPs為3.74mol /株,約佔土壤中PCP總去除量的0.50%。

值得注意的是,nZVI100和種植水稻對汙染物去除水平明顯高於單獨種植,100mgkg-1nZVI100和1000mgkg-1nZVI100分別為17.0+7.7=24.7%和26.0+7.7=33.7%,顯示出協同效應。考慮到植物修復可能的最小貢獻,得出結論PCP的去除主要是由土壤降解介導的。

nZVI100共處理下,PCP除降解為2,3,4,6- TeCP、2,3,4,5 - TeCP、2,4,6- TCp和3,4,5- TCP外,還降解為3,5-二氯苯酚(3,5- DCP)。進一步的脫氯(即氯酚和苯酚)或礦化(即CO2)產物未被檢測到,可能是由於它們的濃度相對較低和開放的栽培體系。然而,考慮到土壤中檢測到的CP含量下降,PCP很可能在共處理土壤中進一步降解甚至礦化。

這些數據表明,nZVI100和水稻栽培的協同作用提供了更廣泛的PCP降解途徑。nZVI與水稻栽培的協同處理可能整合了兩種不同的去滷途徑,從而實現進一步的去滷。

分析140天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果,以確定nZVI 100和水稻栽培對去除PCP的作用。各組中檢測到的主要門是Firmicutes,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 ,Acidobacteria,Planctomycetes和Armatimonadetes。在PCP汙染的土壤中,Bacteroidetes的相對豐度從3.20增加到10.4% (P<0.05)。

主坐標PCoA分析表明,從種植水稻和不種植水稻的PCP汙染土壤樣品分離,表明種植水稻可能通過改變微生物群落結構,以達到對汙染物降解有積極作用。

Bacteroidetes_ vadin HA17是豐度最高的擬桿菌,nZVI100處理在水稻栽培中顯著增加;在每公斤土壤中添加100mg nZVI100後,其相對豐度從8.02%(不添加nZVI100)增加到11.3% (P<0.05)。

Bacteroidetes_vadin HA17是一種重要的還原有機汙染物和產生甲烷的細菌類群,可參與複雜的碳降解,特別是對難降解有機物的降解。

因此,認為在這些條件下,土壤微生物對PCP的降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nZVI100和水稻栽培共同處理促進了降解過程。為了驗證這一假設,對滅菌和未滅菌的土壤提取物進行了分析。

從土壤提取物實驗中得到的結果表明,滅菌後的提取物中PCP降解很少,無論是添加nZVI 100還是不添加nZVI 100。但在非無菌提取液中,PCP的殘留量在15天的過程中逐漸顯著下降,說明土壤微生物對PCP的降解起著重要作用。


圖4 nZVI對土壤提取物中PCP生物還原過程的影響


圖5 用nZVI同時進行土壤修復和作物安全生產策略

該研究證明了土壤修復策略與使用100mgkg-1nZVI的安全水稻生產相結合的功效。在受PCP汙染的土壤中添加100mgkg-1nZVI可以誘導根鐵膜的形成,從而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通過添加nZVI和水稻種植的共同處理將nZVI和根際微生物的脫滷能力協同整合,以實現土壤修復。

美吉生物提供微生物多樣性測序、宏基因組、qPCR、雲分析一站式服務,實驗設計更完整,paper發表更輕鬆!幫您搞定數據在線自主分析!

歡迎登錄美吉生物雲,免費註冊雲帳號,體驗雲分析

登錄方式:美吉生物官網www.majorbio.com,點擊美吉生物雲

Liu Y, Wu T, White JC, Lin D. A new strategy using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to simultaneously promote remediation and safe crop production in contaminated soil. Nat Nanotechnol. 2020 Nov 30. doi: 10.1038/s41565-020-00803-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257897.

相關焦點

  • 【根際微生物】植物荷爾蒙對根際微生物的誘惑
    根際微生物擴展了植物適應各種環境條件和變化的能力,是植物的第二功能庫。與上表對比發現,在間作花生單株產量高的情況下並未引起根際土壤養分的降低,反而對土壤理化性質有所改善。然而根際土壤是根際微生物存在的主要環境,微生物在養分釋放和轉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不同系統中花生根際養分的供應差異,有可能意味著兩個系統中微生物群落的變化。2.鄰株氰化物誘發花生根際產生乙烯
  • 浙江工業大學何鋒團隊ES&T:單質硫在水溶液中直接硫化零價鐵的效率、機理和硫化材料降解TCE的性能研究
    本文介紹了一種單質硫(S0)在水溶液中硫化微米級零價鐵(mZVI)的硫化方法,研究了該方法中S0的利用效率及硫化材料對三氯乙烯(TCE)的脫氯性能。此外,本文還揭示了S0和mZVI在水溶液中反應的機理。引言零價鐵(ZVI)作為一種廉價、有效的還原劑被廣泛地應用於水體中汙染物的去除。
  • NC推薦|柑橘根際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功能分析
    在屬水平上,根際土壤中含量豐富的微生物有142種(主要集中在變形菌門和擬桿菌門),然而,比非根際微生物豐度低的有160種(主要是藍藻、厚壁菌門、放線菌門和古菌門)。圖2 柑橘根際/非根際微生物分類學特徵和多樣性比較分析2.
  • 南京土壤所在根際微生物與植物互作研究中取得進展
    植物生長過程中將分泌高達21%的光合產物進入根際微域,它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營養來源,影響植物根際的組裝過程。幾十年來,很多研究揭示了根際微生物中的典型功能類群,如共生根瘤菌、菌根真菌以及致病菌作用植物生長、健康的機制,而根際微生物群落水平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發育過程鮮有報導,其主要難點在於根際微生物組成複雜、多樣,且與植物生長和健康密切相關,往往不是單個微生物種群。
  • [2020-11004]馬鈴薯栽培過程中根際微生物多樣性與群落動態
    根際是植物根系與土壤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獨特區域,根際微生物是影響土壤肥力和植物養分狀況的底物和能量轉化的重要調節者。它們對植物、土壤和氣候的綜合影響作出反應。根際微生物群落的聚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初始根際微生物群落與散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相似。隨著植物的生長,根際微生物變得更加特異,根際微生物群落隨著植物發育階段的不同而變化。
  • 功能納米材料在重金屬汙染水體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納米零價鐵為零價,易被氧化,活性較高,是很好的還原劑;納米零價鐵為納米級尺寸,比表面積很大;納米零價鐵有磁性,容易分離,因此被廣泛應用於水中重金屬的去除研究。Kanel等研究發現納米級的零價鐵能快速高效地去除水中As(V),其反應速率常數是普通零價鐵的1000倍左右,因此,納米零價鐵是一種高效去除地下水中As(V)的納米材料。
  • 腐根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長健康有何影響 | 微生物專題
    結果發現與植物類型相比,腐爛根系土壤微生物組對根際微生物組組成和功能的調節作用更大,小麥和鷹嘴豆在根系腐爛系統(DR)存在時,根際微生物組是同質的(65-87%相似),但在DR系統被耕作破壞時,根際微生物組是異質性的(3-24%相似)。在DR存在的情況下,當根際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顆粒相互作用時,根際微生物群落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降解作用顯著,與膜轉運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胺基酸代謝相關的基因富集。
  • [2020-10003]施肥後根際土壤養分比例與微生物群落的關係
    有五種處理:1)不施肥的對照(CK);2)氮肥(NF), 150 kg ha−1N;3)磷肥(PF), 100 kg ha−1P2O5;4)氮磷肥(NP),150 kg ha−1N and 100 kg ha−1P2O5;和5)有機肥料(OF),15,000 kg ha−1由40.0%的有機物和5,000萬有效微生物組成的有機肥料。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Reilley等研究了酥油草、苜蓿、蘇丹草和三葉草對石油汙染土壤中PAHs的降解,發現在種植植物時蒽和芘的降解率有顯著提高,他們認為一方面是由於根際效應增加了根際微生物的數量,另一方面是因為根系分泌的有機物為微生物提供了共代謝底物。
  • 生育期和施氮對水稻根際沉積碳的微生物利用機制研究獲進展
    根際沉積過程可為土壤微生物提供易於利用的碳源和能源,其在生態系統中調節土壤碳和養分循環中起重要作用,並對碳的固定作用產生強烈影響。水稻根際碳在水稻生長過程中的動態變化過程及其在微生物群落中的分配以及氮肥對該過程的影響機制尚不清楚。研究稻田土壤中水稻根際碳氮循環及其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調節有利於科學指導合理施肥和促進稻田土壤的可持續發展。
  • 根系分泌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的調節媒介
    此外,根系分泌物還可以通過微生物的活動來影響植物對養分的吸收,根系分泌物為根際微生物提供營養和能源,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根際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和數量的增加促進了其產生的酶的活性,從而促進土壤中有機化合物的分解和礦化,提高土壤中有效養分的含量,在此基礎上促進植物對養分的吸收和利用。
  • 新突破 | 生物炭和根際或可治理土壤多環芳烴(PAH)汙染
    與對照相比,土壤酶活性在生物炭(BC),根際(R)及其協同效應(BC-R)中的相對變化,列上不同的字母表示在 LSD post-hoc測試後處理之間的顯著差異性(p<0.05)2、生物炭和植物根系對PAH脅迫土壤中的細菌群落的影響:生物炭和根際的共同作用導致細菌豐富度和多樣性顯著增加,從而增加土壤微生物對PAH的抵抗力
  • 根系分泌物類型決定根際微生物菌群結構和抑病功能
    作者:王震,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在讀,研究資源調控根際微生物互作。一、導讀植物根系分泌物是根際細菌重要的營養來源,尤其一些小分子物質在調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物質還影響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本實驗室前期研究發現,番茄青枯菌的入侵導致番茄根系分泌物中酚類物質的增加,進而導致了根際微生物多樣性降低。
  • 我們培養了一種微生物,它把塑料降解縮短了299年
    這是四氧化三鐵顆粒排成一個針狀結構,可以根據磁場指導細胞去遊動。這個指南針的組成是四氧化三鐵顆粒,是由細菌自己合成的,它是一個大小非常均一,一般在幾納米到十幾納米之間的一個納米物質。迄今為止,我們人類最精細的製造技術也沒有辦法造出形狀這麼規則、大小均一的納米物質,如果我們在納米上想用這個東西,只能在細菌上拿到。最後給大家舉的例子可能有些朋友已經非常了解了,就是固氮。
  • 微生物生態:一句話新文(41-45)
    ,另一方面具有抗生素活性,其在根際的積累可能會選擇耐受性有益菌而抑制潛在的有害菌;文章揭示了特殊植物基因與特殊微生物類群如何適應複雜的自然根系微生物群落,為香豆素類植物激素在調控植物根際菌群結構及菌群定植等方面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 主族元素類比過渡金屬:簡述零價氧化態的主族元素化合物
    自然鍵軌道(NBO)分析表明Si-Si原子間的鍵級為1.73。前線軌道分析(Figure 3)也證明化合物1的最佳電子結構為NHC卡賓以配位鍵的形式和Si原子的空p軌道配位,兩個Si原子上分別具有一對孤電子,Si與Si原子間以雙鍵的形式結合。
  • 你知道微生物菌劑為什麼比有機肥要貴?它的價位高低和作用區別在哪...
    你知道微生物菌劑為什麼比有機肥要貴?   2、巨大芽孢桿菌:解磷(磷細菌),具有很好的降解土壤中有機磷的功效。   3、膠凍樣芽孢桿菌:解鉀,釋放出可溶磷鉀元素及鈣、硫、鎂、鐵、鋅、鉬、錳等中微量元素。   4、地衣芽孢桿菌:抗病、殺滅有害菌,   5、蘇雲金芽孢桿菌:殺蟲(包括根結線蟲),對鱗翅目等節肢動物有特異性的毒殺活性。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叢枝菌根共生與根瘤共生的協同進化機制
    陸生植物根系與微生物建立多種多樣的共生關係,例如,超過80%的陸生植物可以與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形成共生關係,其中豆科植物還可以與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關係。AM共生與根瘤共生可通過提高植物對磷和氮的獲取能力,從而協同促進植物生長。AM真菌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