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遲遲不退,國際局勢變化莫測,留學政策改了又改……2020年,對於準備赴海外留學的中國學生和家長顯得特別不友好。有人悲觀地提出,海外留學最黃金的時期已經結束了。真的如此嗎?疫情之下,健康和學業該選哪一個?留學之路該何去何從?近日,2020中國留學論壇上,駐華大使和國內外高校校長在交流中探討了「後疫情時代」開展國際教育的路徑。這些觀點或許可以為左右為難的學子和家長提供一些參考借鑑。
01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全球事務副教務長史蒂芬•馬爾:
教育是中美關係不可動搖的壓艙石
數據顯示,每年中國約有30多萬學生在美學習,這佔美國國際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2019年在美學生和研究者數量達到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歷史最高點的40萬名。以維吉尼亞大學為例,十年之間,中國學生從不到600名到現在的13000名,也達到了歷史最高點。這說明中美教育往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是持續向好的。
從歷史看來,中國學生、學者在生命科學、商業、計算機科學、環境可續、工程建築、社會科學方面都是佼佼者。我們堅定致力於與中國的合作。然而疫情之下,中美交流面臨諸多困境。我們也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為了確保學生的健康安全,我們與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密切合作,保持溝通與交流。鑑於疫情管控措施,許多中國學生目前無法回到美國複課。我們與我們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復旦大學協商研究決定,今年秋季學期,復旦大學將承接我們的80名留學生作為交換生,在國內在線學習維吉尼亞大學課程,就近留學,繼續攻讀學位。明年春季學期,他們將返回位於美國夏洛茨維爾的分校學校學習。
如何在疫情限制下有效開展教育合作。除了上述經驗外,我們認為「全球課堂」的模式很有潛力。即通過網際網路把全球各國學生聚集在一起,在線上一起接受教育。比如,去年冬季,我們與清華大學工程系合作,中美學生同上一堂工程倫理課,為兩國學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機會,互相探討作為工程師如何更好服務社區,做出貢獻。未來幾年,我們希望能夠擴大這種合作模式。此外,我們還希望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通過打造在線實習的虛擬平臺,聯通職場,進一步提升國際學生留學體驗。
02
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公使包邁岫:
國際教育一定會復甦
毫無疑問,中國是對英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國家。中英關係中,教育扮演重要角色。英國是中國學生首選留學目的地。近13萬名中國學生選擇在英國讀大學,還有很多人到英國參加短期培訓課。2018年-2019年,中國大陸學生獲得學習籤證的數量增加了20%。
大學關閉、城市封鎖、旅行限制……當前,國際教育面臨著歷史上最嚴重挑戰:如何更好通過協同合作實現跨國教育。我們發現,疫情下,市場對於國際教育的需求仍然很高,學生們也很有熱情。國際教育領域為此推出了很多創新性的想法和行動。比如在線教育已經被廣泛普及,還有很多學校採取了線上+面授的混合教育模式,此外還有合作辦學等,這都是有益的探索。
未來幾年,疫情的持續一定會對國際教育產生影響。這尤其需要各國繼續保持合作,讓不同國家的年輕人有機會彼此建立信任與跨文化交流。我相信,國際教育行業一定會復甦,出國留學是一個可以改變人生的經歷,儘管目前尚有挫折。
03
紐西蘭梅西大學副校長特雷•麥克戈納格爾-戴利:
重視國際夥伴
梅西大學與世界很多大學都有合作,包括中國的北京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大學等。當前,國際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疫情下,我們迅速與世界多地的教育機構取得聯繫。比如在中國,我們與教育部留學生服務中心合作,通過交流溝通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比如近期我們將和華中農業大學開設一門動物科學的短期課程。同時我們還將增強面授課程,推進混合教學計劃,通過線上+線下提升教育效果。
此次論壇上,還有中國多個省份教育部門和高校提出了創新開展國際教育合作的想法和舉措,探索「後疫情時代」教育開放的新模式。比如海南省建設的國際教育創新島項目,向國外知名大學開放,並提供公共課程給學生,讓學生實現不出國門留學深造;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澳大利亞多所高校合作開設線上教學平臺、周末訓練營等,幫助學生完成線上教育;此外,我國還提出了「平安留學」教育教學活動,指導留學生在海外科學採取公共安全防護措施,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疫情有風險,留學需謹慎。專家還對廣大考慮赴海外留學的學生和家長提出了建議。
04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王永利:
這四點要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