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留學之路還走得通嗎?各國專家如是說

2020-08-13 知社學術圈

新冠肺炎疫情遲遲不退,國際局勢變化莫測,留學政策改了又改……2020年,對於準備赴海外留學的中國學生和家長顯得特別不友好。有人悲觀地提出,海外留學最黃金的時期已經結束了。真的如此嗎?疫情之下,健康和學業該選哪一個?留學之路該何去何從?近日,2020中國留學論壇上,駐華大使和國內外高校校長在交流中探討了「後疫情時代」開展國際教育的路徑。這些觀點或許可以為左右為難的學子和家長提供一些參考借鑑。


01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全球事務副教務長史蒂芬•馬爾:


教育是中美關係不可動搖的壓艙石


數據顯示,每年中國約有30多萬學生在美學習,這佔美國國際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2019年在美學生和研究者數量達到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歷史最高點的40萬名。以維吉尼亞大學為例,十年之間,中國學生從不到600名到現在的13000名,也達到了歷史最高點。這說明中美教育往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是持續向好的。


從歷史看來,中國學生、學者在生命科學、商業、計算機科學、環境可續、工程建築、社會科學方面都是佼佼者。我們堅定致力於與中國的合作。然而疫情之下,中美交流面臨諸多困境。我們也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為了確保學生的健康安全,我們與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密切合作,保持溝通與交流。鑑於疫情管控措施,許多中國學生目前無法回到美國複課。我們與我們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復旦大學協商研究決定,今年秋季學期,復旦大學將承接我們的80名留學生作為交換生,在國內在線學習維吉尼亞大學課程,就近留學,繼續攻讀學位。明年春季學期,他們將返回位於美國夏洛茨維爾的分校學校學習。


如何在疫情限制下有效開展教育合作。除了上述經驗外,我們認為「全球課堂」的模式很有潛力。即通過網際網路把全球各國學生聚集在一起,在線上一起接受教育。比如,去年冬季,我們與清華大學工程系合作,中美學生同上一堂工程倫理課,為兩國學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機會,互相探討作為工程師如何更好服務社區,做出貢獻。未來幾年,我們希望能夠擴大這種合作模式。此外,我們還希望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通過打造在線實習的虛擬平臺,聯通職場,進一步提升國際學生留學體驗。


02


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公使包邁岫:


國際教育一定會復甦


毫無疑問,中國是對英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國家。中英關係中,教育扮演重要角色。英國是中國學生首選留學目的地。近13萬名中國學生選擇在英國讀大學,還有很多人到英國參加短期培訓課。2018年-2019年,中國大陸學生獲得學習籤證的數量增加了20%。


大學關閉、城市封鎖、旅行限制……當前,國際教育面臨著歷史上最嚴重挑戰:如何更好通過協同合作實現跨國教育。我們發現,疫情下,市場對於國際教育的需求仍然很高,學生們也很有熱情。國際教育領域為此推出了很多創新性的想法和行動。比如在線教育已經被廣泛普及,還有很多學校採取了線上+面授的混合教育模式,此外還有合作辦學等,這都是有益的探索。


未來幾年,疫情的持續一定會對國際教育產生影響。這尤其需要各國繼續保持合作,讓不同國家的年輕人有機會彼此建立信任與跨文化交流。我相信,國際教育行業一定會復甦,出國留學是一個可以改變人生的經歷,儘管目前尚有挫折。



03


紐西蘭梅西大學副校長特雷•麥克戈納格爾-戴利:


重視國際夥伴


梅西大學與世界很多大學都有合作,包括中國的北京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大學等。當前,國際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疫情下,我們迅速與世界多地的教育機構取得聯繫。比如在中國,我們與教育部留學生服務中心合作,通過交流溝通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比如近期我們將和華中農業大學開設一門動物科學的短期課程。同時我們還將增強面授課程,推進混合教學計劃,通過線上+線下提升教育效果。


此次論壇上,還有中國多個省份教育部門和高校提出了創新開展國際教育合作的想法和舉措,探索「後疫情時代」教育開放的新模式。比如海南省建設的國際教育創新島項目,向國外知名大學開放,並提供公共課程給學生,讓學生實現不出國門留學深造;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澳大利亞多所高校合作開設線上教學平臺、周末訓練營等,幫助學生完成線上教育;此外,我國還提出了「平安留學」教育教學活動,指導留學生在海外科學採取公共安全防護措施,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疫情有風險,留學需謹慎。專家還對廣大考慮赴海外留學的學生和家長提出了建議。


04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王永利:


這四點要想好


  1. 是否出去留學要綜合評估自身情況和相關影響因素,特別需要考慮自身是否能夠承受疫情所帶來的困難。未來兩三年時間內,疫情很有可能持續。出國留學需要學生擁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強大的內心。疫情爆發後,很多家長過分恐慌和焦慮,要求儘快包機送孩子回家。所以,家長的心理抗壓能力也是需要考慮的內容之一。
  2. 密切關注申請學校網站政策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學業計劃。
  3. 遇到困難時保持樂觀心態、積極行動。留學不僅是為取得學歷文憑,更重要的是開闊視野,提升能力。要注意與當地學生多交往,多參加集體活動,接受當地文化。
  4. 對祖國保持信心,遵守留學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留學生應與大使館保持聯繫,當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尋求大使館的幫助。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留學大趨勢是否會發生變化?
    在高等教育領域,受此次疫情影響和衝擊最大的,應該算是留學教育了。,當前,我國在海外有大量留學生,還有許多學子準備踏上留學之路。未來,留學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不久前,以 「疫情後的留學教育」為主題的全球名校長論壇舉行線上專題論壇。多位專家、學者就「留學」相關話題進行了分享。從他們的分享內容中,我們也可以對於後疫情時代我國留學教育的某些問題,找到一些答案。
  • 疫情下的準留學生何去何從?後疫情時代的升學之路如何走?
    ……面對每個留學家庭所關心的一系列問題,我們邀請到了升學指導中心主任Cindy老師進行一個詳細全面的解答,幫助您理清思路,找到方向,走出留學困局,實現升學目標。說到疫情對中國學生升學的影響,不得不說的是2020秋季入學的準留學生和即將申請2021秋季入學的準高三學生。
  • 後疫情時代:逃離「內捲化」的留學及國際學校
    在疫情全球肆虐的特殊時期,加之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讓各國迅速變成一個個隔離的「村」,出國留學面臨多重挑戰。 「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出國留學變化,有輿論認為出國留學將由此降溫,原來打算出國留學者將轉而選擇國內高校,也有輿論認為,基於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格局,出國留學需求在短期內不會有根本的變化,只是出國留學目的國會受目的國的籤證政策、移民政策而發生變化。目前看來,出國留學的變化趨勢符合後一種輿論的判斷。」教育行業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 疫情之後 還想出國留學嗎?孩子想得比中介深得多
    今年準備留學的孩子,都被迫見證了一次歷史。往年大家都在想「出國留學是投資,這些錢,工作後能賺回來嗎?「今年大家都在想:疫情之後,還留學嗎? 知乎上的「疫情之後,還留學嗎」的答案,正在準備留學孩子們紛紛寫答案,孩子的分析比中介們「海外文憑有溢價「的答案,深刻得多。
  • 蘋果造車之路究竟走不走得通?
    蘋果造車之路究竟走不走得通? 電科技 發表於 2020-12-24 16:35:19 雖然解散了公關部,但馬斯克和特斯拉的熱搜體質依然逆天。
  • 後疫情時代:準留學生有哪些困境與機遇?
    隨著各國疫情的蔓延,留學生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回國機票搶不到,留在國外,未來又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不少留學生紛紛祈求,2020,請對我們好點!疫情的影響,可不止今年。各國疫情發展的速度和反覆,都將2020甚至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推向了未知。留學生們,在命運的岔路口,遇到了如此大的風浪——準備好乘風破浪了嗎?
  • U+國際教育留學專家於村牧淺談高考之後升學之路該如何選擇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介紹各地開學複課及校園疫情防控、高校考試招生及畢業生就業等工作進展情況》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其中提到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人;2020年全國藝考報名人數達到117萬。發布會的記者提問環節我們留意到其中有記者提到:近期有老師反應,由於較長時間的居家學習,複課後有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發言減少,甚至有人出現厭學等情況。
  • 在變幻莫測的後疫情時代,還要出國留學嗎?耶魯北京中心李恩祐首談其成長之路(附視頻)
    共同的是我們都身處在不確定的時代「某種程度上,當時的他們和如今的我們都面臨著一樣的困難時期。」談起後疫情時代的中美教育,畢業於耶魯和斯坦福、曾在美國學習生活16年之久的李恩祐,最先講述的是一個有關她家族的小故事。
  • 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
    疫情衝擊下,安全、健康成為留學首要考量因素  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  本報記者王迪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大四學生張歆悅,已在成都的家中上了9個月網課。每周,除了10個小時左右的錄播課,還要熬夜參加三個半小時的直播課。
  • 大變革時代•優秀學子說 ——「後疫情時代」中國海外學子的挑戰與使命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學教育國際交流分會聯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護航計劃和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共同舉辦「大變革時代•優秀學子說」之「後疫情時代」中國海外學子的挑戰與使命主題活動。郝思嘉8.國人本分-單嗣平駱珺(主持)、徐曉光、孫愛東、王紅軍、汪抒、盧巍點評互動,分析後疫情時代青年人的行動指南、發展道路,探討出國留學和國際教育的意義。
  • 「『在家留學』猶如花巨款上函授」後疫情時代留學教育走向何方?
    中國在海外有大量留學生,還有許多學子準備踏上留學之路。後疫情時代,留學教育之路要走向何方?據李麟介紹,過去十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3.9%,2018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到66.21萬人,2019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近71萬。英國文化教育協會British Council疫情期間對國際學生的調查顯示,在中國大陸地區的9000份調研報告中,只有1%的中國大陸準留學生表示選擇推遲或取消他們的出國留學計劃。
  • 疫情之下陷入兩難境地,留學之路還能繼續嗎?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不少原本已做好留學規劃的中國學生,尤其是計劃今年出國留學的中國學子正陷入兩難境地——能否繼續留學之路?在未來的留學之路上,橫亙在學子面前的不僅有家長及學子對留學目的國疫情的擔憂,還有即使拿到學校的錄取通知但能否順利抵達留學目的國的不確定等。
  • 疫情之下,留學之路能否繼續?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不少原本已做好留學規劃的中國學生,尤其是計劃今年出國留學的中國學子正陷入兩難境地——能否繼續留學之路?在未來的留學之路上,橫亙在學子面前的不僅有家長及學子對留學目的國疫情的擔憂,還有即使拿到學校的錄取通知但能否順利抵達留學目的國的不確定等。疫情波及下的困境「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確會對今年以及未來一兩年擬出國留學的人群造成影響,我們對這一兩年的留學形勢持謹慎樂觀態度。」
  • 後疫情時代,2020年留學市場前景解析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9月伊始,國內各階段學校陸續開學,學生們也結束了有史以來最長的假期。在國內學生順利進入校園的同時,留學生群體仍面臨的開學難的境地。隨著國際疫情的蔓延,中國留學生的留學計劃均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全球的留學市場進行著洗牌。雖然在疫情爆發初期,國際疫情迅速蔓延。
  • 後疫情時代 出國留學正在重啟
    對於留學形勢,有人樂觀地分析,放棄留學計劃的人只有10%;也有人悲觀地認為,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可怕的75%。目前業內還沒有流出一份完整到令人信服的數據,既不能統觀全球,也揣摩不透人心。不得不說,2020是留學最寬鬆的一年,而明年可能是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年。有時候,考驗就是機遇。從市場反饋看,觀望是主流,留學仍是剛需。
  • 疫情下的留學教育將走向何方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教育行業尤其是留學教育帶來巨大衝擊,人們再次審視和思考留學教育問題。當前我國在海外有不少留學生,還有許多學子準備踏上留學之路,未來留學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前不久舉行的全球名校長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和一線留學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討論。
  • 加拿大被評為後疫情時代「最具吸引力」的留學國家!
    中國認為教育必須面向世界,與各國共同發展,將始終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不斷加強同世界各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打造「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升級版,著力鼓勵出國留學
  • 7位專家學者線上分享:疫情後的留學教育將走向何方?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以及接踵而至的政治局面和社會環境變化對教育現狀產生了巨大影響,促使人們重新思考許多教育問題。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留學教育受到的衝擊尤其大。中國在海外有大量留學生,還有許多學子準備踏上留學之路。未來,留學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7月31日, 全球名校長論壇舉行線上專題論壇,主題為「疫情後的留學教育」。
  • 7位專家學者線上分享:疫情後的留學教育將走向何方?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以及接踵而至的政治局面和社會環境變化對教育現狀產生了巨大影響,促使人們重新思考許多教育問題。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留學教育受到的衝擊尤其大。中國在海外有大量留學生,還有許多學子準備踏上留學之路。未來,留學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7月31日, 全球名校長論壇舉行線上專題論壇,主題為「疫情後的留學教育」。
  • 疫情後要不要留學,對許多家長來說將成為一個很難的問題
    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留學生家長打全場。這上半場還沒結束,來不及中場休息一下,留學生家長就被迫開始了下半場。 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場疫情的拉鋸戰,讓很多想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父母打了退堂鼓,覺得把孩子留在身邊、看著TA平安長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