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準備留學的孩子,都被迫見證了一次歷史。往年大家都在想「出國留學是投資,這些錢,工作後能賺回來嗎?「今年大家都在想:疫情之後,還留學嗎?
知乎上的「疫情之後,還留學嗎」的答案,正在準備留學孩子們紛紛寫答案,孩子的分析比中介們「海外文憑有溢價「的答案,深刻得多。不吹不黑的地跟大家分享:
1
放棄:選擇站隊
同21屆畢業生,原計劃申請出國,現在已經決定國內升學。
考慮到這個疫情對於世界經濟的損失有可能超過一場中規模戰爭,而經濟方面的危機會引發學術行業的危機,體現在項目被砍、funding減少、申請人數暴增、門檻變高。
況且疫情之後國內國際形勢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是國外排華情緒高漲,另一方面是國內入關呼聲高漲。
既然根據自身條件,申請不到頂級學校或者頂級老師,不如放棄留學計劃,國內保研或直博。目前的打算是先讀三年學碩,以待其變。如果遇到方向合適、三觀相契合而且願意帶我的老師,那就跟著他認真讀五年博士。雖然我不在乎升學的學校,但是國內做我喜歡方向的老師可能只有清交浙南及中科院的幾個人。
別的我也不懂,我的一點愚見是,現在的世界已經和之前的世界不一樣了,很有可能會回到冷戰那個時代。因此現在不僅僅是在選擇學業,也是在站隊。
2
抄底派:低谷留學去抄底
2020Fall的錄取都發完了,影響個啥。真要說的話就是,拿到錄取的由於沒籤證而最長一年的被動 gap。實在不行就申請延遲入學唄。
我前前老闆申請那年正好 911,美國各大學直接砍國際生名額;第二年恢復正常之後,就申到 top10 PhD,接著 top5 一輪 postdoc 後青千回國了。如果當年選擇留校的話,現在可能就不是青千而是千老了…
雖然東亞內卷下的線性思維讓人覺得 gap/復讀導致「落後」就會「人生無望」,但其實沉澱個一年半年並不會影響多少東西,你終歸會得到你 deserve 的。
不建議。
我老妹開學大四,最近給我說想來美學computer vision。但她那個高不成低不就的成績又很尷尬,最好的那幾個去不了,差一點的又看不上。
我當然想她去個好點的,所以我建議大家幫幫她。怎麼幫招我都想好了:
1.加大宣傳外國人見了中國人就打的力度。
2.多上傳槍枝準備的照片,告訴大家說某國失業率已達75%,人們開始天天槍戰。
3.出國留學已學不到更多的東西。
這樣的話就能讓大家都不來了,但北美的教授們還對博士生的需求量沒變啊,說不定她抄底成功還能去個斯坦福啥的...
而且留學競爭者少了,到畢業年的時候也少了,到時候她豈不是輕輕鬆鬆的拿個幾個350k package 的大廠offer,哇,我都在幫她YY了.....
謝謝大家幫忙,老妹的前途全靠你們了,我在此替她三鞠躬!
3
加拿大學校:這個秋天有點冷
這個秋天,加拿大大學已經準備迎接寒冬。
多家大學宣布,9月仍以網課為主。麥吉爾、UBC、渥太華大學發布了下一步的網課計劃,但讓人發愁的是:一些大學是「大班網課」,「小班實體課」,雖說學籤和工籤都不受影響,但只能讓舉棋不定的學生,更加舉棋不定。
往年留學考慮性價比
今年留學,感覺全家要化身世界局勢分析專家....
文.圖 知乎/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