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如何解讀博士後擴容》,是這樣寫的:「博士後數量今年將擴容。據報導,日前,科技部發文要求各地高校和科研機構擴大博士後招收數量。滬上各高校博士後工作站目前已陸續推出博士後招聘計劃,今年一些高校的博士後招聘人數較之往年最多的擴容40%以上,而且不少高校通過打通博士後進入教職的通道,提升博士後崗位的吸引力,並為未來儲備優質師資和研究力量。
對於博士後「擴招」,有輿論擔心會影響其培養質量,這就走入了把崗位擴招理解為學位擴招的誤區了。博士後的培養質量,取決於崗位設計以及崗位要求。從某種程度說,在博士後制度實施30多年後,中國的博士後制度將真正與世界接軌。」
這意味著國內博士後真的走進擴招的行列,不僅和當年本科擴招有直接的關係,也跟今年特殊的行情有關。
今年情況太過於特殊,誰都預料不到,國外很多大學也會暫時關閉線下授課的渠道,導致大量國內大學畢業的博士,發了郵件聯繫國外的博士後導師,卻杳無音訊,這批博士有很大概無法像往年一樣,正常到國外做幾年博士後鍍金了。
筆者一個師妹就是如此,今年論文送審回來,成績還算不錯,兩個審稿人給優秀,一個審稿人給良好,答辯基本上就是走個形式,按照往年的條件,優秀博士畢業已經可以確定。可是即使如此,還是很難找到滿意理想的「另外一半」。於是,其導師便讓她去申請一下德國高校的博士後基金。本以為如果申請到了,就可以順利出國鍍金幾年,就很容易回到本校找個坑了。
沒成想遇到這個特殊行情,德國那邊遲遲沒有回應。博士也是人,也要吃飯和養家餬口,現在只能退而求其次,她聽了其導師的話,願意從國內博士後去找找看有沒有合適的,留在國內做博士後也是她最近唯一的選擇了。但,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恰好今年國內博士後擴招,她很快就聯繫到了一家國內頂尖高校的博士後職位,據說如果博士後期間成果好的話,年薪可以達到50萬元人民幣,比目前普通大學的教授工資還高一倍多,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至於將來博士後畢業要找什麼單位,估計也是不容易。既然博士後擴招了,將來滿大街博士後,就不再是像今天這樣,博士後選擇高校,而是高校選擇博士後。而且即使被高校選擇了,還要繼續去做師資博士後,成果足夠優秀才能留校。
未來10年的大學想進去老師,難度可想而知。這種無窮無盡的博士後生涯,也必然成為壓在未來年輕博士頭上的「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