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博士後,也「擴招」了

2020-12-17 小姐姐說教育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如何解讀博士後擴容》,是這樣寫的:「博士後數量今年將擴容。據報導,日前,科技部發文要求各地高校和科研機構擴大博士後招收數量。滬上各高校博士後工作站目前已陸續推出博士後招聘計劃,今年一些高校的博士後招聘人數較之往年最多的擴容40%以上,而且不少高校通過打通博士後進入教職的通道,提升博士後崗位的吸引力,並為未來儲備優質師資和研究力量。

對於博士後「擴招」,有輿論擔心會影響其培養質量,這就走入了把崗位擴招理解為學位擴招的誤區了。博士後的培養質量,取決於崗位設計以及崗位要求。從某種程度說,在博士後制度實施30多年後,中國的博士後制度將真正與世界接軌。」

這意味著國內博士後真的走進擴招的行列,不僅和當年本科擴招有直接的關係,也跟今年特殊的行情有關。

今年情況太過於特殊,誰都預料不到,國外很多大學也會暫時關閉線下授課的渠道,導致大量國內大學畢業的博士,發了郵件聯繫國外的博士後導師,卻杳無音訊,這批博士有很大概無法像往年一樣,正常到國外做幾年博士後鍍金了。

筆者一個師妹就是如此,今年論文送審回來,成績還算不錯,兩個審稿人給優秀,一個審稿人給良好,答辯基本上就是走個形式,按照往年的條件,優秀博士畢業已經可以確定。可是即使如此,還是很難找到滿意理想的「另外一半」。於是,其導師便讓她去申請一下德國高校的博士後基金。本以為如果申請到了,就可以順利出國鍍金幾年,就很容易回到本校找個坑了。

沒成想遇到這個特殊行情,德國那邊遲遲沒有回應。博士也是人,也要吃飯和養家餬口,現在只能退而求其次,她聽了其導師的話,願意從國內博士後去找找看有沒有合適的,留在國內做博士後也是她最近唯一的選擇了。但,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恰好今年國內博士後擴招,她很快就聯繫到了一家國內頂尖高校的博士後職位,據說如果博士後期間成果好的話,年薪可以達到50萬元人民幣,比目前普通大學的教授工資還高一倍多,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至於將來博士後畢業要找什麼單位,估計也是不容易。既然博士後擴招了,將來滿大街博士後,就不再是像今天這樣,博士後選擇高校,而是高校選擇博士後。而且即使被高校選擇了,還要繼續去做師資博士後,成果足夠優秀才能留校。

未來10年的大學想進去老師,難度可想而知。這種無窮無盡的博士後生涯,也必然成為壓在未來年輕博士頭上的「三座大山」。

相關焦點

  • 官宣「擴招」,要不要去做博士後?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來源:青塔人才(gh_35ddc3c47ee3)近日,科技部發文提出要擴大博士後崗位規模,與提出研究生擴招時的一片叫好聲(主要是考研er)相比,大家對於博士後「擴招」則是看法不一。 01、國內博後有點「坑」?
  • 碩士/博士後擴招,高學歷真的越來越不值錢了嗎?
    這不禁讓很多人感慨:2020最大的目標,是活著……在如此嚴峻的外部環境之下,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就業市場都顯得萎靡不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在暴風雨中,是不是應該先找一個屋簷躲雨,而不是不知天高地厚地莽撞前行。畢竟,誰也不敢預言未來我們還將面臨怎樣的光景。
  • 繼碩士研究生擴招之後,科技部提出擴大博士後崗位規模
    繼2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之後,科技部又在官方文件中透露擴大博士後崗位規模的消息。科技部3月21日在官網公布了《關於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方面,文件提到:在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項目中,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設立科研助理或輔助人員崗位,擴大博士後崗位規模,其勞務費用和有關社保補助按規定從項目經費中列支,支持高校畢業生短期就業。依託國家高新區設立大學生就業實訓基地,開展創業培訓,建立見習崗位等,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 博士後擴招是延遲就業的招數,還是人才培養?博士找不到工作嗎?
    2月23日,湖南省發布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十條措施,措施指出: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博士後流動站擴大博士後招收培養規模。支持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協作研發中心、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招收博士後。在通知中明確:擴大應屆高校畢業生升學深造規模,其中鼓勵高校、研究院所等博士後流動站擴大博士後招收培養規模。支持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協作研發中心、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招收博士後。從上述文件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今年從科技部到各個省相繼出臺了擴大博士後招收規模?難道疫情影響就業從本科、研究生擴散到了博士?
  • 在國內做博士後到底值不值,待遇如何?
    問:博士將畢業,導師讓繼續做他的博後,校友卻說在國內做博士後不值得。想問一下:在國內做博士後到底值不值,現在國內博士後待遇如何?博士後博士後(Postdoctoral),是指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學科研究的工作職務,一般是在博士後流動站或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進行研究的人員。
  • 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到底有什麼區別?你都清楚了嗎?
    大學有本科和專科之分,近些年來,高考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新的學校都設立了起來,所以才會出現擴招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人都感覺到處是大學生,本科生遍地走的錯覺。其實從建國以來,我國高校擴招也沒擴招多少,那是對於本科高校來說,現在本科生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本科生人數比例是基本持平的,但為什麼每年高校招那麼多的學生,而且大學生的數量在一直的往上增加呢?
  • 博士後擴大40%,碩士就業難讀博士,博士就業難讀博士後?
    今年博士後人數將會增加。 據報導,近日,科技部向高校和科研機構提出了擴大博士後人數的要求。 在上海啟動了博士後招聘項目。 今年,一些高校的博士後招聘人數比往年增加了40%以上。 許多高校開設了博士後進入渠道,提高博士後崗位的吸引力,為未來儲備高素質的教師和研究力量。
  • 蘇州大學發布2020年博士後招收公告
    科技部發文提出要擴大博士後崗位規模,與提出研究生擴招時的一片叫好聲(主要是考研er)相比,大家對於博士後「擴招」則是看法不一。 現在博士後,基本成為所欲211,985高校教師的必備條件, 近年來,國內教職的標準水漲船高,一些211、985高校甚至已經把擁有博士後經歷作為招聘青年教師的前提條件之一
  • 國內在職人申請去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審批辦法
    1、國內在職人申請去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或實習的審批辦法  (1)由申請人向所在單位提出申請報告,說明擬從事「博士後」研究或實習的理由、內容和期限。  (2)所在單位組織專家、教授對所提「博士後」的研究方向或實習的業務範圍進行評議並籤署意見,由該單位領導批准後,按隸屬關係報部委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管部門辦理出國審批手續。  (3)去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或實習所需經費,一般由派出單位解決。  (4)獲準者,其在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或實習期間,國內工資照發。
  • 那些畢業後選擇在國內做博士後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截至 2010 年,中國的博士後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2009 年至 2013 年間,具有中國博士後經歷的科研人員作為項目主要參與者共獲得國家級科技獎 470 項。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博士後隊伍成為我國學術研究領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那麼,在國內做博士後的人如今過得怎麼樣呢?
  • 國內多所高校明年有望實現碩士研究生千人擴招
    近年來研究生規模逐步擴大,2020年已擴招了18.9萬人,這一數字2021年有望繼續擴大。澎湃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國內至少有7所高校明年有望實現碩士研究生擴招千人以上。例如,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新疆大學研究生院官網今年9月21日公布了《新疆大學2021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章程、專業目錄及參考書目》。
  • 最難就業季,博士畢業出國變難,國內高校50萬年薪挽留優秀博士後
    ,就連南京大學都需要求助校友來幫忙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然而對於大部分名校的博士畢業生來說,其實就業並不是難題,主要是如何獲得更好的職業規劃,相對於海外博士後機會,很少有博士畢業生會願意留在國內做博士後,畢竟海外經歷不僅會為自己未來就業創造優勢條件,而且比留在國內更容易出成果。
  • 博士後壓力大自殺:揭開了這個職業比996打工人還要殘酷的真相!
    今天康康我就跟大家聊一下博士後這個大家耳朵熟悉卻眼睛陌生的職業,帶你們看看他們背後那不為人知的一面。在國內,博士後是工作,但是是一個更像學歷的工作。學術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博士後是一種工作,並不是一種學歷。然而在大眾的眼中,更容易誤解成是比博士還高的一種學歷。但是不得不說,博士後這個起源於國外的職業在國內被搞得越來越像一種學歷。為什麼這麼說呢?
  • 海外留學涼涼,這批國內大學應急擴招
    學業不能中止,教育部日前決定,允許19省市約90個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臨時擴招,一批「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國內院校成為救火隊長。中外合作辦學在教學語言、培養模式等方面,與出國留學相對契合、互相貫通,以此為渠道解決留學困境,是疫情期間的特殊安排。
  • 博士和博士後,哪個學歷更高?原來這麼多年都搞錯了
    導讀:博士後是什麼概念?博士和博士後哪個學歷更高?其實這麼多年我們都搞錯了……隨著大學的擴招,現在擁有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本科生到處都是,碩士、博士也是不計其數,以前說起碩士博士,那都是了不得的存在,十裡八鄉都不一定會有一個,而現在經常可以聽到身邊哪個親戚朋友家的孩子考上了碩士博士,甚至還有的考上了博士後!
  • 這所最年輕的985大學,堪稱國內的「麻省理工」,從未改名擴招
    辦學至今從未改名擴招,也未曾合併其​它​院校。如今實力堪稱國內的「麻省理工」,這所學校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匯集了一批國內著名科學家指導辦學。並在建校第二年,就被命名全國重點大學。但在建校沒幾年,學校就經歷各種挫折,甚至一度被迫停止招生。對於一所新學校來說,打擊真的非常的大。
  • 國內博士要擴招,最高學歷也難逃「白菜化」?你怎麼看? | 周四話題
    博士生擴招是基於培養高精尖急缺人才的迫切之舉。在2017年,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林光彬曾刊發過文章表達對博士擴招的看法,其中指出:我國本科院校設置、院校評估中對師資的要求還很低,合格標準只要求研究生達到30%;博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高端市場,對國內博士數量管制的後果只能是被發達國家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建議擴大博士教育的候選人數量,通過寬進嚴出
  • 國內借讀、中外合作辦學擴招 教育部多措並舉
    國內借讀、中外合作辦學擴招 教育部多措並舉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入境、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部分我國學生赴境外國家和地區留學的計劃被迫改變、延遲甚至取消,不少留學生面臨就學困難。9月16日,教育部官網發布系列舉措,切實解決這類學生的現實困難。
  • 中國博士後的春天終於到來了
    有些教授甚至開玩笑說要辭職去做博士後。也有專家認為師資博士後=Paper Producer。我認為博士後的待遇早就應該提高了,現在調整雖然幅度較大,也算是對以前博士後待遇過低的一種補償。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博士後制度: 1984年5月21日,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向鄧小平同志建議,借鑑國外的博士後制度,在中國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實行博士後制度。小平同志當即表示贊成。
  • 鍛造高質量發展的「博士後力量」——中國博士後制度實施35周年記
    截至目前,具有博士後經歷的院士達125人,其成為院士的平均年齡較其他院士年輕3歲左右,近年來每次新當選院士中有國內博士後經歷的人員比例均在18%以上。數據顯示,大部分院士在博士後期間發表論文的研究方向與其後來成長為院士的研究方向完全一致。博士後階段對科研人員科研生涯的起步和未來學術成就的獲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