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五月的蘇北鄉村,我這裡找到了濃鬱的鄉愁鄉情!

2020-12-12 愚伯的自留地

圖文:崔仰深

作為蘇北豐縣的村莊之一,在我的眼裡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五月的陽光下,微風漫捲白雲,大地莽莽的綠,田野充滿了希望;藍天下的小鄉村,綠樹環繞,一戶戶人家在蔥綠中點綴。

青青的小草,悠閒的鋪滿自家屋後的小土坡上,小草扭動著纖細腰肢盡情的長著,草叢中夾雜著莫名的野花,白的、紅的、藍的,引得蝴蝶翩翩;村旁的小溪歡快的流淌,樹枝上的麻雀高興地嘰嘰喳喳,池中的青蛙歡樂的上蹦下跳,蜻蜓上下翻飛,風把楊柳枝輕輕地拂動......

村莊裡的空地上,鄉鄰們種植的南瓜,已經快拖秧了……

五月的麥田已有初夏的情懷,微風掠過,斑斕的波濤在歲月深處綢繆……

一盆很不起眼的植物,在老家的鄉村,看起來也是頗具韻味……

房屋的門前,早已雜草叢生,而當年,這裡卻是村裡孩子們經常玩耍的地方。日子,一天天在記憶裡,被翻閱過去,真的好懷念兒時的那些小夥伴們。

好心疼這個在門口蜷縮著看家的小狗,它哀怨的眼神裡,似乎寫著無盡的委屈和思念。

村邊的池塘,靜止的猶如一潭死水,在水的表面,是厚厚的一層楊棉。

勤勞的大姐,抱著一捆樹幹,那是為了夾園子用的。

在遠處看村莊,她是那樣的靜謐,那樣的安然。

大門緊鎖,鎖著我們未曾遺忘的童年故事……

前方不遠處,一位村裡人,不緊不慢的朝著家的方向。

我在這樣的畫面裡,找到了久違的濃鬱鄉情。

村裡的路修好了,只是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村莊裡,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小菜園。

鄉村的寧靜,也會如凋零的花瓣一樣,隨風飄落在池塘的水面,有時,也會被微微地打擾,散播出一層層的漣漪。

時光在這裡悄悄地流淌,歲月在這裡慢慢地變老,年邁的大爺爺,或到田間地頭「巡邏」,看看自家莊稼的長勢,或坐在家門口靜靜地守望,守望著過去的歲月,也守望著對生活的期望。

故鄉的老房子,留給我的一切都已經刻在我心裡,它不是高樓大廈,它只有破磚爛瓦,可是在我心裡,它就像風雨過後淡淡的花開,美麗不妖豔,清香不迷人,恰到好處的存在!

誠然,故鄉的老屋不是風景名點,沒有承載歷史之厚重,遲早會湮滅在時光裡。於是,這一次回老家時,我便存下心思帶著相機站在前院,鄭重其事的給老屋照了個相。或許,當我老時再坐在夕陽裡拿出照片看看,便可品讀一番歲月的流走、慢慢與時間一起變老的滋味。

兩位老人在樹蔭下,無所顧忌的拉著家常,我已經很久沒看到如此溫馨的場景了。

棉花的營養缽,也到了栽種的時候了,它們靜靜的躺在三輪車上,還是當年我們熟悉的樣子。

這條小河,向遠方延伸著,一直延伸到季節的深處……

老屋,在時光和風雨的侵蝕中,已經斑駁不堪,在微紅的磚頭,是我們童年的顏色。

住在城市鋼筋水泥裡的我們,還會想起曾經在我們的童年、少年直至青年生活過的鄉村歲月嗎?我想對於曾在鄉村生活的人來講,無論你的腳步邁向何方?這一生都不會忘記,都不會忘記鄉村的簡單、樸實的生活。夏天已經來了,當思緒隨著綠色蔓延開來,我的眼前慢慢的清晰了。那一幅幅畫面又出現在眼前......

我們曾經生活過的早立莊。這裡,處處彰顯的和諧與寧靜,這不就是我們心靈的棲息之地嗎?

相關焦點

  • 福建漳平:一個濃鬱的鄉愁情結在古厝裡凝聚
    已被歷史淘汰的生產用具犁等走進鄉愁記憶館,能讓你找到時光的線索,能讓你想起過去的歲月,能讓你見證時代的變遷。鄉愁記憶館收藏展出的大都是具有上世紀鮮明特徵的農耕器具與生活用品。這裡的一犁一機,一石一磨,一桌一椅,一瓶一罐……都濃縮了本地鄉親生產和生活的印跡,都承載著鄉親們的汗水、情感與智慧,喚起參觀者的鄉愁記憶。一件件歷經歲月洗禮的農具、家具、日用品,收藏在鄉愁記憶館裡,記錄著鄉村春華秋實的故事,喚醒鄉愁記憶。望著一件件老物件,曾經的鄉村生產生活境相,如同一抹抹鄉愁,讓人思緒如潮,無限感慨!
  • 豐縣華山鎮中胡樓村:濃鬱的鄉情,遊子們的鄉愁!
    這裡原為中胡樓小學的操場,我們的許多足跡留在這裡。凝神諦聽,我們做操的聲音隱隱而來。村委會就設在這裡。村衛生所,設在村委會院子裡。明媚的陽光下,老家神採奕奕。也許在外人的眼中,這裡顯得雲淡風輕不值得一提,但在我的眼裡,卻是世上最美的風景。中胡樓小學撤併後,此處改為幼兒園。這裡是村落揚帆起航的碼頭!翠竹林裡,開滿紅花,令人振奮。
  • 張守剛新作:鄉村的閏五月愁腸百結
    那個我迫不及待用第一聲嘹亮的哭啼進入自己 多年以後的上午我還記得接生婆的樣子額上有深深的皺紋流淌著生活的甘苦她血糊糊的手裡我是一團剛剛醒來的肉  閏五月> 據說那天陽光很好母親剛剛從地裡回來來不及放下背篼我就迫不及待地出生嘹亮的啼哭把山村的閏年喊醒 鄉村的閏五月愁腸百結潮溼的泥土經受不了隔三差五的暴雨我用幼年的眼睛打望看不清那一年是什麼模樣
  • 豐縣鄉村集市上,簸箕葦席、木梳篦子、小雞小鴨都有,像回到童年
    各位親,趕緊隨著我的鏡頭一起去逛逛吧·······來賀堌集趕會的百姓,大多是周圍十裡八村的村民搭伴結夥,穿過村舍、田埂的羊腸土道向集市湧著。賀堌會,一直很生動,帶著極濃的鄉情味,沾著農家青草的靈氣。這種賣葦席的場面,真的很難看到了。
  • 蘇北鄉村的淳樸、愜意和厚重,我通過這些畫面來表達!
    圖文:愚伯的自留地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想,究竟該如何來形容「心曠神怡」這四個字,但今天,我是蘇北鄉村之行,我終於找到了想要的答案,我相信,只要是鄉村長大的人,看到以下的內容,便會感同身受那個成語所能表達的內涵。
  • 幼兒園成了留住鄉愁的「名片」
    翔安教育集團創辦近三年來,堅持用活本地田園與民俗資源,讓孩子們親近自然、感知鄉土、體驗鄉情,也讓幼兒園留住鄉愁,找到正確的辦園方向。用活田園資源,讓孩子在自然中成長許厝幼兒園是翔安教育集團首批開辦的幼兒園之一。幼兒園周圍是成片的西瓜地、紅薯地。
  • 信陽市第三小學:走進美麗村落 感受鄉土鄉情
    「走進大別山,流連在新縣,記住鄉愁留住夢,美在九鎮十八灣……」八百裡大別山,橫亙在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這裡既有北國江南的風光旖旎,也有江南北國的豫風楚韻,伴隨著美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大別山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 儒風鄉情丨臺灣遠東科技大學校長王元仁的「鄉愁」:相見更會想念
    敘鄉情、話發展、報桑梓,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儒風鄉情」系列報導,講述有理想、有作為的天下儒商走進山東、融入山東、助力山東的故事。本期推出《儒風鄉情丨臺灣遠東科技大學校長王元仁的「鄉愁」:相見更會想念》。
  • 文化復興,為鄉村振興找到靈魂
    鄉村文化是鄉民在生產生活中經人文教化而成的道德情感、社會心理、風俗習慣、是非標準、行為方式、理想追求等,是鄉民的處事原則、人生理想以及對社會的認知模式,是鄉民賴以生存的精神依託。鄉村文化是與城市文化相對而存在的。相對於城市文化的繁華狂躁、複雜多變,鄉村文化則是簡樸與溫情,它承載著鄉音、鄉土、鄉情以及古樸的生活、恆久的價值和傳統。
  • 蘇北鄉村裡,那炊煙纏繞的童年和鄉愁
    文:鄧聯歡圖:來自網絡隨著鄉村的城鎮化,生活的潮起潮落,讓我們感到遺憾和惦念的東西越來越多了。譬如:炊煙。提起炊煙,我相信它曾經纏繞著很多人的童年,含蘊著童心、童趣、童年那些幼稚的想法與期盼,時至今日,在歲月深處依然貯存著我們人生初年的憧憬和夢幻。
  • 看到第一眼,就讓人心潮澎湃的蘇北鄉村圖片
    圖文:紅豔六月份實拍蘇北老家的鄉村,這些年來次數真的不多。有人說,老家的鄉村現在越來越荒蕪,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現象會愈來愈明顯,作為一介草民,對未來的鄉村局勢我們不做評判,我們所關心的,只是如何能夠把如今的存在,以影像的形式,最大限度的保留下來。
  • 章鎮鎮大勤村:以鄉愁為紐帶託起發展新希望
    初夏時節,走進章鎮鎮大勤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美麗鄉村新風貌。濃鬱的文化氛圍和優美的鄉村環境,讓這裡成為一片希望的熱土,向著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踏出堅實的步伐。「傳承鄉土文化的『人脈』和『文脈』大有裨益,我們就是用鄉景、鄉情、鄉憶,喚醒鄉愁。」
  • 桐鄉鄉村旅遊讓鄉愁觸手可及
    漫步沈家墩庭院感受美麗鄉村,尋回濃濃的鄉愁;在豐子愷故居緣緣堂體驗漫畫文化,感受桐鄉深厚的人文底蘊;走進石門灣四季果園採摘新鮮水果,體驗採摘的樂趣……近日,桐鄉市莊園鮮果採摘節在石門灣四季果園啟動,來自杭州的親子家庭、媒體記者等近百人走進石門,感受桐鄉鄉村旅遊的風採。
  • 上傳一組蘇北鄉村集市照片:淳樸自然,還是原汁原味的鄉土味道!
    圖文:紅豔每次我度量著回家的腳步,迫切想要看到故鄉那熟悉的場景。我知道,故鄉華山的味道是無法複製的,那種親切,那種熟悉,那種久別重逢的感覺,是不可能在遠離故鄉的地方品出來的。漂泊在外的遊子們,都是老家餵養的孩子,家在這裡,愛在這裡,時常思念自己的故鄉的。
  • 南方的物語與食說:既濃鬱瀰漫又漸漸消失的鄉愁
    本文作者從江南水鄉的村鎮走來,看到那些農耕時代的器物和與之相應的美食,就像鄉愁一樣離我們越來越遠,他寫稻、黍、稷、麥、菽,也琴、棋、書、畫式地寫犁、耙、耖……所有的物語與食說既是時光之河的低吟和淺唱,亦是生活情感的敘事與抒情——他把既濃鬱瀰漫又在漸漸消失的江南鄉愁,寫成了一首詩。  金秋的陽光暖暖的,風輕輕地吹,沉甸甸的谷穗搖曳著農耕的詩意。
  • 西彭鎮長石村建村史館記錄鄉愁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實習生 馬羽含 通訊員 黃靖 攝影報導一首余光中的《鄉愁》,寫盡了人們對鄉愁的無盡悵惘。對於遠離家鄉的人來說,也許是故鄉的一幢老屋、一棵大樹、一條小巷。走進西彭鎮的村莊,這裡的鄉愁被裝進「村史館」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 那村那景那鄉情
    鄉村振興新氣象,那村那景那鄉情。2020年12月16日,冬日暖陽,安陽市「光影視覺」導師工作室成員一行13人,驅車20公裡,來到被列為安陽市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的瓦店鄉杜莊村進行採風。這次活動,得到了安陽市新超越教育的大力支持。
  • 金塔縣梧桐壩村農家客棧寄鄉愁
    金塔梧桐壩村農家客棧寄鄉愁每日甘肅網金塔10月30日訊(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盧玉)走進金塔縣中東鎮梧桐壩村,居民點上有一處不顯眼的農家小院,只見窗明几淨,院子裡的水缸、醋缸、扁擔等老物件整齊擺放誰也想不到這樣的農家房屋竟然是一家客棧,客人們可以住土炕,吃秋日裡的南瓜,下地打棗,自己摘菜做飯,享受濃鬱的鄉土生活。每年的金秋十月,金塔胡楊林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金塔縣中東鎮梧桐壩村返鄉青年陶玉梅從中看到了商機。
  • 一碗糯米酒的鄉情
    「這是我自家用高粱釀的,酒香濃鬱……」同事的盛情,令我欲罷不止。  入冬後,釀酒是浙中一帶的習俗。鋪竹篾席曬高粱、自搭爐灶釀酒的景象隨處可見。此時的贛中地區,早已米酒飄香,恰是釀糯米酒的好時節。  喝糯米酒、嘮家常,薰香醉裡洗憂愁;待客人,品家釀,紅暈泛濫見真誠。
  • 我在這裡等著你!
    址山作為魚米之鄉 物產豐饒、美食很多 除了腊味 這些美食都承載著無數址山人濃濃鄉愁 紅色旅遊文化節 在這裡 你還可以感受到鄉村振興帶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