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人造太陽」 體驗「翻譯神器」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探訪「人造太陽」 體驗「翻譯神器」
  ——本報記者合肥採風,領略創新之都的魅力

  ▲在科大訊飛的展廳,工作人員帶領記者體驗了智能語音合成系統、語音翻譯系統等一系列智能產品。

  ▲科學島上一個高11米、直徑4米、重達400噸的龐然大物赫然矗立,這就是鼎鼎大名的「人造太陽」東方超環(EAST)。  均為長沙晚報記者  黃清輝 攝

  崔崗藝術村曾經是一個偏僻貧瘠的「半空心村」,有合肥的「西伯利亞 」之稱。六年前,因為一批藝術家的入住而成為安徽省首個 「文化創意村」。圖為崔崗藝術村一景。

  長沙晚報記者 黃清輝

  由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主辦,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合肥晚報、合肥報業傳媒有限公司策劃承辦的「全國晚報看合肥」活動近日舉行。在滿滿兩天的行程中,本報記者隨全國50餘家媒體的社長、總編輯一起,踏足合肥高新區、走進科學島、漫步三十崗……用手中之筆,捕捉不一樣的合肥。

  登上科學島,探訪「人造太陽」

  合肥西郊蜀山湖畔的董鋪島,風景秀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在該島。對於大多數合肥人來說,科學島是神秘的。三面環水,讓它與城市之間保留著恰到好處的距離。

  島上一個高11米、直徑4米、重達400噸的龐然大物赫然矗立,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造太陽」東方超環(EAST)。「它是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也是我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它的科學目標是讓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溫條件下,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專家向記者介紹,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跟太陽類似,所以也叫「人造太陽」。就在不久前,「人造太陽」實現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攝氏度等多項重大突破,轟動世界。

  在科學島上,另一個國之重器是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該裝置由多臺世界排名前列的強磁體組成,場強可以達到40T級。目前世界上場強最高的是美國的同類裝置,合肥強磁場裝置是世界上第二臺達到這一級別的裝置。據介紹,強磁場是科學家的研究利器,在強磁場極端環境下,物質內部會展開一個個奇妙的未知故事,科學家就可以探尋大自然隱藏至深的秘密故事了。

  科學島上兩個大科學裝置何以能引領世界?強磁場科學中心試驗牆上的科技工作人員名單表給出了答案。記者注意到,這張名單表上,不是博士就是博士生導師,「哈佛八劍客」的名字也逐一可見,海外學子因為對科學的執著、對祖國的熱愛,陸續來到科學島築夢。

  走馬高新區,體驗智能語音

  量子計算、機器人「佳佳」、「訊飛翻譯機」、「智能滑鼠」……這些時常出現在新聞報導中的科技產品,如今真實地出現在眼前,讓記者實實在在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在科大訊飛的展廳,工作人員帶領記者體驗了語音識別手機APP、智能語音合成系統、科大訊飛語音輸入法、語音翻譯系統等一系列智能產品。

  據介紹,科大訊飛語音輸入法不僅可以識別漢語普通話,還能識別湖南、廣東、浙江等地方言。記者用長沙話說了一句「科技改變生活」,系統立即識別出來,並將漢字轉寫到手機屏幕上,一字不差。

  而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翻譯系統除翻譯方言外,還可進行中文與51種語言的實時互譯,無愧為「翻譯神器」。記者拿著話筒說出一句話,翻譯系統實時翻譯為英文。「以後出國可以大膽說中文了」,現場有人高興地說。

  離科大訊飛不遠之處是「中國聲谷」所在地,這裡聚集著眾多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企業,目前在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超過400個,能聽話會打字的滑鼠、自帶糾錯評分的智能鋼琴、讓學生「身臨其境」學英語的VR眼鏡……一款款智能產品讓記者目不暇接。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今天天氣有點冷,大家記得穿暖和一點。」在智能滑鼠「咪鼠」展臺,工作人員對著滑鼠說了上面這一句話,在電腦屏幕上立即出現文字,而且還能即時進行中文和英文、日文等外國語的轉換。

  漫遊三十崗,感受文化創意

  藝術家工作室、書店、咖啡館、畫廊……步入崔崗藝術村,各種文化創意元素鑲嵌其中,使原本寂寥的村莊熠熠生輝。

  崔崗藝術村位於合肥市廬陽區的三十崗鄉,南瀕碧波蕩漾的董鋪水庫。據說,這裡曾經是一個偏僻貧瘠的「半空心村」。六年前,因為一批藝術家的入住而成為安徽省首個 「文化創意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六年前的1.05萬元提升到3萬多元。

  沿著鄉村公路進入崔崗藝術村,一幕幕文化創意元素將一排排閒置農房裝扮得生機勃發,佔地2800平方米的崔崗藝術綜合體拔地而起,清水混凝土和清水紅磚結合的鄉村「穀倉」LOFT風格,讓舊時的青磚老牆與藝術館的玻璃幕牆相交錯,搭配著老木料的柱子與排架,給人格外通透和別致的韻味。

  繼崔崗藝術村後,嘗到甜頭的三十崗鄉,去年又在離崔崗藝術村幾百米遠的地方,建起了王大郢音樂小鎮。這個地中海「聖託裡尼式」的建築群,以音樂為主題,集多種藝術創意業態於一體,和崔崗藝術村相呼應,成為合肥市新的文化地標。

  不僅如此,目前合肥綜合性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也落戶三十崗鄉。這個經過藝術修飾的皖中貧瘠村莊,又插上了「科學之翼」,正在喚回生機。

  鄉村要想走遠,絕不能大拆大建,要激活其發展的內生動力。三十崗鄉給「留住鄉愁、創新發展」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相關焦點

  • 太陽和月亮是外星人造的?中國人造太陽裝置放電成功意味著什麼!
    近日,我國的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造成功並完成了首次的發電,所以現在的很多人在驚訝中國人的高科技的同時也是深深的產生了濃厚的疑問。既然人類能夠在短短幾千年的時間就製造出類似的人造太陽,那麼在歲月的長河之中,是否會有其他的高等生命體製造過真正的太陽,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太陽和月亮都有可能是被外星人所構造的。雖然這個假設十分的不合理,但是在很多人看來也是十分合理的,畢竟人類的文明歷史才多少年,都能夠製造模擬太陽了,這還了得,所以現在的很多人都對天上的太陽和月亮都產生的懷疑的態度。
  • 內部構造細節曝光 揭秘中國「人造太陽」核心部件「圖」
    中國「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四川成都建成,並順利完成首次核聚變發電試驗。近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揭秘了HL-2M的內部構造。綜合媒體12月11報導,中國「人造太陽」內部構造中的真空室是最為核心的關鍵部件,這個巨大的環形空間全由金屬焊接而成。據《經濟半小時》節目探訪視頻介紹,真空室更是安裝過程難度最大的一個環節。真空室重達15噸,要從8米高的地方,垂直落到線圈筒體的外徑上去。真空室的內腔和線圈的外壁之間只有幾毫米的間隙。
  • 中國人造太陽:聚變能源和核能的區別
    中國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四川成都建成,並順利展開首次發電試驗。人造太陽是人類研究和嘗試掌握核聚變能源(聚變能)的裝置,聚變能比傳統核能更為強大,卻沒有核能的壞處,有望一舉解決人類今後多年能源需求。那麼聚變能與核能有何分別?聚變能又有否引發類似氫彈爆炸的風險?
  • 美媒:中國簡直「反人類」,人造太陽不滿足,現在又開始人造月亮
    並且在前段時間,中國還有一項能源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它就是人造太陽,它模擬太陽內部核聚變的原理,能夠用最少的燃料,釋放出最大的能量,如果技術成功,勢必成為造福全人類的一項技術,不過我們並不滿足於人造太陽,美媒:中國簡直「反人類」,人造太陽不滿足,現在又開始人造月亮。
  • 中國人造太陽是太陽溫度10倍,是怎麼做到的,不怕裝置融化了
    人造太陽如果成功商用或許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像以後石油,煤炭的地位重要性也就沒有那麼高了,順便還可以解決美國的石油霸權問題。中國最新一代的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那你知道說的放電是什麼意思嗎?
  • 同為核聚變反應,為什麼中國「人造太陽」成不了另一個太陽?
    為什麼大家對剛在成都建成的「中國人造太陽」這麼感興趣?相信一定是因為中國和太陽這幾個字,一方面想了解這個東西是不是領先全球的尖端科技,另一方面也想知道,它是不是和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會對所有人造成影響。那麼,這個在本月初實現首次放電的大型裝置到底是何物?真的可以拿來升溫嗎?
  • 揭秘中國「人造太陽」內部!過去曾被拒之門外,如今卻成一枝獨秀
    中國「人造太陽」項目 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開始展開了「人造太陽」的研究,人們口中所謂的「人造太陽」則是一種以核聚變為基礎的新能源,
  • 「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啟運 - 中國電力新聞網
    能源丨「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啟運 來源: 時間:2020-09-16 09:48 「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啟運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
  • 迷你世界:玩家自製人造太陽,附帶教程,建議收藏!
    相信大家都知道迷你世界是一款3D類沙盒遊戲,這遊戲是通過玩家破壞與創造方塊來打造屬於自己的方塊世界,玩法和我的世界差不多,不知道大家有沒試過在夜晚被野人攻擊的經歷,小帝是十分討厭迷你世界的黑夜,因為一到夜晚野怪的數量就會變得很多,這時候必須睡覺等待白天的到來,但是如果周圍沒有床的話這個夜晚將會十分煎熬,還有網友表示他們出門基本都會把床帶上以防萬一,最近有一名迷你世界玩家自製出人工太陽,附帶教程,建議收藏
  • 《太陽的後裔》熱播   隨百度地圖探訪韓國影視基地!
    最近《奶酪陷阱》、《太陽的後裔》等掀起了新一輪的韓劇熱潮,預計在三月韓國櫻花季來臨之際,赴韓自由行遊客數將迎來小高峰。目前國人赴韓自由行的最大痛點之一就在於語言不通,遊客們急需一個完善的支持中文搜索的旅行工具。據了解,百度地圖已在春節前夕上線了韓國版地圖服務,小編決定趁此次首爾之行,替諸位旅遊達人搶先體驗一番。
  • 新技術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攝氏度高溫
    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成都造的「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其等離子體電子溫度達5500萬℃。預計ITER將產生50萬千瓦的聚變功率昨日,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的科學家,在成都實驗用一種新型天線將某種微波導流到「人造太陽」實驗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中,探索讓溫度已達5500萬℃的「人造太陽」達到更高溫度。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這項新技術在高約束模式下開展實驗,未來將應用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中。
  • 「人造太陽」的誕生,會讓我們擁有無限能源?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上是有著很多的資源,但是有一些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些就少一些,一直使用下去的話,未來肯定會消耗光的,像是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等都是屬於不可再生的,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要找到一些新能源來代替它們,隨著我們科技的進步,到中國手握話語權了,「人造太陽」
  • 中國曾被西方拒之門外的「人造太陽」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有何意義
    中國「人造太陽」項目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開始展開了「人造太陽」的研究,人們口中所謂的「人造太陽」則是一種以核聚變為基礎的新能源,由於「人造太陽」的意義非常重大,因此,我國在這一領域中一直在不斷地鑽研,近日,我國的「人造太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
  • 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 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倍
    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 倍!  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而「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新一代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它的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十倍。
  • 中國環流器一號:能束縛「人造太陽」的初代「韁繩」
    國保尋蹤8月30日,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開學,學生入學第一課就是參觀校內的中國核聚變博物館,79歲的嚴東海老人擔任解說,他是「人造太陽」的研發者之一,也是學校第一屆電信系主任,退休後仍居住在肖壩社區585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樂山基地)家屬樓。看新人輩出、後浪奔湧,嚴東海期待能在一號環流器誕生的地方,見證核聚變最終成功。
  • 文言文翻譯「神器」走紅
    把流行語、歌詞翻譯成文言文,又有怎樣的喜感?近日,多款文言文翻譯神器在網絡走紅,成為眾多網友爭相「把玩」的工具。如此「神器」到底好不好用?學生和老師對此又持怎樣的看法?    文言文翻譯器躥紅網友玩瘋了    「誰知道『女漢子』翻譯成文言文咋說?竟然是『安能辨我是雄雌』。」1月6日,鄭州網友「貝蒂」朋友圈裡的微信,瞬間引來數十條回復。
  • 「人造太陽」成功放電!中國核聚變獲重大突破,專家:前景光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此前報導,中國最大規模、最高參數的「人造太陽」,於12月4日在中國成都正式宣告建成,且同時完成了「放電」的目標,這意味著中國再度加快了在未來能源探索方面的步伐。中國正是為了實現該目標,著力於在能源困境問題上的突破,所以才啟動了「人造太陽」的一攬子計劃。據悉,所謂的「人造太陽」其實就是我國最新研發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代號為HL-2M。而之所以將其稱為「人造太陽」,主要是由於該設備的原理是通過核聚變的方式,完成質量向能量的轉換,這與太陽的發光發熱原理相同。
  • 翻譯神器:So easy(很容易)
    翻譯神器:So easy(很容易)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3.10 星期六     近日,諸葛亮《出師表》的英文版成為熱門話題,讓不少人驚豔了一把。
  • 文言文翻譯「神器」走紅 翻譯結果很「喜感」
    把流行語、歌詞翻譯成文言文,又有怎樣的喜感?近日,多款文言文翻譯神器在網絡走紅,成為眾多網友爭相「把玩」的工具。如此「神器」到底好不好用?學生和老師對此又持怎樣的看法?  文言文翻譯器躥紅網友玩瘋了  「誰知道『女漢子』翻譯成文言文咋說?竟然是『安能辨我是雄雌』。」1月6日,鄭州網友「貝蒂」朋友圈裡的微信,瞬間引來數十條回復。
  • 英語翻譯神器
    英語翻譯神器 學習辦公 大小: 23.57MB 版本: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