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源遠流長,你真的做到孝順了嗎?是孝順還是媽寶男?

2020-12-18 劍儒墨涵談修身養性

百善孝為先,人倫最首要的就是孝道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從小到大就被不斷地灌輸這樣的觀念,人倫最重視的也是孝文化。

可是即便再如何的三令五申,社會上總是有不孝子,他們的所作所為,傷透了父母的心,而且還讓自己被知道的人在背後戳脊梁骨。

孝文化

孝文化,是中國的文化之根。二十四孝的故事,都已經在各大小區和學校的宣傳欄上出現,而且似乎每個孩子都耳熟能詳了,他們知道舜,知道王祥,知道老蔡子等等。

二十四孝僅僅是我們孝文化長河中的一滴水,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一個縮影,它的存在是中華文化的根。

如果真的要刨根問底的話,還是要從人文始祖伏羲說起。很多人僅僅知道伏羲通過河圖洛書創造了先天八卦,卻不知道孝文化起源於伏羲,今天我就通過這篇文章,簡單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伏羲女媧

伏羲的母親叫華胥,父親叫雷神,據說華胥在雷澤,踩在了雷神的腳印上,有感而孕。這個是出自神話故事,即使正史也是無法考證的事情了。

華胥生下伏羲之後,後來又生下了女媧,但是華胥自從生下兩個孩子之後,就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後來因病去世了,可是禍不單行,一場洪水突如其來,華胥國除了這兩個孩子活了下來,其他的所有的人都在這場洪水中淹死了。

從此二人相依為命,某天二人不約而同做了同一個夢,夢見天神指引二人結為夫婦。二人醒來之後都欲言又止的,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不過後來還是開口了,猶豫了很久,作為哥哥的伏羲先開口了,跟妹妹女媧說起了這個事情,結果女媧也很驚訝,但是二人還是決定看看是不是天意如此,二人分別各跑上一個山頭,分別點了一把火,看煙是否匯成一股,又把磨盤從山頂往下滾,看能否撞在一起,最後女媧讓伏羲圍著一棵大樹追她,結果總差著那麼一點追上,伏羲乾脆來了個守株待兔,讓女媧撞進了他的懷中。

伏羲女媧

後來二人根據天意,結為了夫婦。結婚之後,根據上天的指示,女媧開始造人,用泥土分別捏了男人和女人,然後這些人馬上就活了,分別喊伏羲和女媧為父親母親,以後伏羲通過觀察天象做了八卦,後來有教導這些最初的人類漁獵、馴養提高生產力,教他們文字記事,取代了結繩記事。

人類的繁衍也算順利,可是由此出現了欺負女人的現象,懵懂的男人不懂女子心意,往往用自己的蠻力欺負女子,甚至好幾個男子同時看上同一個女子,大打出手,導致了彼此傷了和氣,更有男子欺負女子之後,發現她可能是自己的母親或者女兒,這樣的事情最終驚怒了伏羲。

伏羲女媧

伏羲馬上召開了會議,制定了人倫,說道,「人類和野獸不同,不可以隨著自己的性子來,而且我們比野獸有著更豐富的感情,通過這件事,我必須制定一些大家共同遵守的規矩了,有了規矩才能定方圓。第一,以後如果男子喜歡女子,必須要尊重女子,女子若不喜歡可以拒絕,男子不可以動粗;第二,同氏族的男女不可結合,畢竟有著血親關係,若是結合,則有亂倫嫌疑;第三,要制定嫁娶的禮儀,男子若喜歡女子,女子也同意,必須給女方氏族送上禮物,以表達真誠;第四,若是已經結合的男女,就不要和大家一起共同居住,自行挖洞穴居住;第五,一男子只可與一個女子想結合,應當忠貞與彼此,不可始亂終棄」。

伏羲訂人倫

最初的規矩就這樣訂了下來,這樣才有了最初的人倫,也有了所謂的「洞房」。

有的人突然好奇,為什麼講孝文化,突然提到了伏羲訂人倫呢?

倘若沒有伏羲訂人倫,現在人倫大亂,誰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呢?又哪裡來的孝文化呢?又哪裡來的這二十四孝的故事呢?

至於三皇五帝時期的記載很少,大家知道的也只有大舜的故事,而且是二十四孝中的一個故事,說舜的母親死了,他的父親又給他娶了一個繼母,後來有了同父異母的弟弟象,後來這個繼母待舜不好,甚至總是給舜的父親吹枕邊風,讓舜失去父愛。

大舜

後來舜實在是忍受不了,便離家出走了,來到渭水附近的一個山腳下。當人們了解到他的情況後,都對他深表同情,一致勸他留下來,並幫他蓋了兩間房子。舜在這裡十分勤勞,自行開荒種植。秋天,他收了一批瓜果,挑出好的、大的,給父母送去。

人都說虎毒不食子,可是舜的父親、繼母和弟弟象,居然想要殺死他,可是即便這樣,舜屢次化險為夷。

雖然舜被父母和弟弟多次謀殺不成,可是卻並不記仇,然而舜卻一如既往,對父母兄弟毫無怨言,始終把孝敬父母、關心弟妹,當做自己的義務。他平時省吃儉用,勤勞耕作,源源不斷地把積累下的財富全部送回家去,自己卻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別人勸他說:「他們既然把你拋棄,你為啥還想著他們呢?」舜說:「做兒子的到什麼時候都是父母的兒子,不論走到哪裡,都不能忘記父母!」

舜帝

後來當時的國君唐堯知道了舜的孝名,就讓他到了朝廷當官,後來更是把皇位禪讓給了舜。

由此可見,有了人倫和孝道,才有了中華文化的根。

孝文化與當今社會發展節奏是否矛盾

在古代社會背景下孕育出來的孝文化,在現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快節奏社會中,應該何去何從呢,尤其是最近刷抖音,刷到了這麼一個小視頻。

具體內容我記不清了,大體意思就是,我們的父母真的很了不起,他們結婚,生了我們,自己買了房子,還能給我們買房子。可是我們現在生活壓力這麼大,養活自己都真的很不容易,有的更甚至啃老,又何來的孝順呢?

啃老

不過這個並不適用於我,為什麼呢,因為當初我父母想給我買房子的時候,我沒要,雖然那個時候,房價還算便宜,而且我父親退休後,工資也算不低。但是我也沒打算回老家,畢竟在外面上了大專,感覺眼界開闊了,而且從小父母就否定我,自尊心很強的我,就總想著在外地發展,想著混出個人樣來,衣錦還鄉的。結果不曾想,2010年,父親胃癌晚期,手術切到哪了,癌細胞就擴散到哪裡,當時的主治醫生都嚇懵了,只能緊急停止手術,又採取了保守治療,可惜,治療期間又有了多種併發症,期間還進了一段時間ICU,每天都得在個7000-10000元的花銷。

當時呢,很多醫生都勸我母親和我,讓我們放棄治療,用他們的話來說,「考慮到這種情況,咱們實在不行,就和病號回家吧,要不然孩子還沒結婚,家裡條件再雪上加霜,那可是得不償失」。但是我和我母親的意思就是,盡最大努力,盡人事聽天命。

正好當時,教委弄了一批房源,挺便宜的,我表姐就借著探望我父親這個機會,跟我媽說起了這個事,我媽商量我的時候,我拒絕了,跟我媽說:「金山銀山換不回一個爹,先不買房了。」

ICU重症監護室

結果這事就一直耽擱下來,這正好趕上2019年我們村拆遷,才有了房子。

現在很多人不啃老,已經就很不錯了,除非那種走上社會很早的年輕人,他們會有積蓄,每個月都能給父母一些錢,那些走上社會晚的,尤其是高不著低不就的那種。

過去的時候,老一輩常說養兒防老,現在看來真的養兒不一定防老。

其實吧,以前孟子說過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對現代這個社會養老很有啟發意義。

孟子

大力發展社會養老事業,通過社會渠道解決一部分老人的養老問題。

現在住樓房的多,在同一個小區的,可以成立一些養老委員會之類的,可以一起關照同一個小區裡的老人,即使兒女不在身邊的話。

聽話是否就是孝順?

其實現在社會,普遍的認為,子女聽話就是孝順,但是根據我成長的經歷,聽話的孩子,雖然小的時候,很懂事,甚至都沒有叛逆期,即使和父母意見相左,最後也是因為自己的妥協,換取了父母的開心。被父母誇獎孝順,但是真的長大了,能力是很平庸的,而且絕大部門都沒什麼主見,反而又會被父母各種不看好,各種的指責。

媽寶男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個媽寶男。我個人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我在去年之前還是沒有主見的,不論工作還是生活,都被我母親幹涉,用我自己的話來說,簡直就是「垂簾聽政」,如果今年沒有疫情的話,我真的現在房子已經開始裝修了,因為我不想和媽媽一起住,我想要點獨立的空間,也不想自己的生活被人幹涉,從小被管的特嚴,我又不是什麼壞孩子,要點獨立空間,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喜歡的事還不行嗎?

因為怕老媽生氣,本來她血壓就高,照顧母親的心情,我去給親戚幹了五年,這五年工作很憋屈,而且效益不好,工資也不高。反正感覺看到母親就是有種壓力,什麼都不自在,感覺沒有自己的空間。

媽寶男現象如何杜絕

我個人感覺,如果已經長大了,這種媽寶男的話,已經成型了,再去糾正很難,而且他們往往態度都很好,虛心聽取卻堅決不改,或許改的話,因為思維定勢或者習慣原因,很難改。

這種情況,我個人感覺,或許經歷一些事,他們自己會成長吧。

媽寶男

但是這種情況最好從小杜絕,作為父母和原生家庭,真的有不可推讓的責任。畢竟過去的時候,國家普遍經濟不好,父母那輩都為了改善家庭,努力掙錢,所以忽略了孩子,父母認為,能讓孩子吃飽穿暖就算是愛孩子了。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成為媽寶男,主要是那種太聽話的,太玻璃心的,就容易成為媽寶男,所以這種的一定要多給予關心,要多鼓勵,才能讓他們有自信。

至少吧,他們以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有主見的,自信心也會很強吧。

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人來講,自己經歷的事,肯定不想讓孩子們再經歷,

什麼是真正的孝順

我個人認為吧,孝順不一定非得就一定什麼事都得對父母百依百順。古代的時候,孔子有個學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在田裡刨地,結果把父親的秧苗給刨斷了,父親當時就惱了,用鋤頭把曾子給打暈了過去,當曾子醒來的時候,他不斷地去安撫父親,甚至去隔壁彈琴來證明自己身體無恙。

這事被孔子知道之後,孔子不僅沒有表揚曾子,甚至還批評了曾子。孔子對曾子說道:「你跟我也學習很久了,你不知道嗎?我們的古聖王舜在侍奉自己的父親瞽瞍的時候,瞽瞍每次想叫舜幫他做事,舜都在身邊,但是瞽瞍想要殺害舜的時候,卻從來找不到他。犯了小錯,父親輕輕打你,你當然可以受著,但是要是父親來真的,你應該馬上就逃走!所以瞽瞍才不會犯下父親不應該犯的罪,而舜也不失自己對父親的孝順。而你呢,侍奉自己的父親,父親有可能要殺你的時候你都不躲避,如果真的被打死了,那是陷父親於不義,這才是最大的不孝啊!你也是天下百姓中的一員,如果讓自己的父親殺了一般民眾,那是多大的罪?」

曾子被父親打暈

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想起了九歲那年,一個周六,我寫作業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去問當教師的爸爸,當時正好是夏天,我忘記了爸爸在公路上曬麥子還是曬豆子了,當時他給我買了一本字典,就讓我去查字典,我說字典往學校裡了,結果爸爸當時就抄起一根打場的棍子要打我,我沒來得及跑,棍子就那麼結結實實的打在了我的腿彎上。當時媽媽和姥姥都在,如果不是她們拉著我爸爸的話,估計我還得挨幾下。

我爸爸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很孝順的人,但是他的孝順,我不贊同,我記得他曾經跟我媽說過一句話,說他跟我媽結婚,是為了老家的爺爺奶奶和兄弟姊妹,寧肯要父母兄弟也不要老婆孩子。這件事是我爸爸去世了之後,我媽回憶他的時候,我才知道的。我感覺他的孝順,是在犧牲了自己家庭幸福的基礎上,給我媽和我帶來痛苦的前提下進行的。

而且我爸對我學習特別沒耐心,字寫不好只會撕作業本重新寫,也沒有告訴我正確的寫字方法,學習不好,只會說,「你自己找找方法」,很多同學都嘲笑我,「你爸爸還當老師呢,學習這個水平啊」?甚至老師也找我,總認為我有個當老師的爸爸學習就應該很好。而且我爸爸從來不給我參加家長會,他嫌丟人,認為我不給他長臉。從小我就沒感覺到多少的父愛,雖然在醫院伺候生病的爸爸,有時候,我就感覺像是怕人笑話才這麼做的,摸著良心說的話,我真的感覺不到自己對他有多少的愛。

我覺得我爸爸這並不是真的孝順,而且自從我爸爸走了之後,我的叔叔們也不看好我們孤兒寡母的。而且我們也不指著誰可憐,這一路過來,雖然確實不容易,但是還好吧,畢竟我這個人心態還不是很不好。

孝順吧,畢竟社會進步了,這個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我自己來說的話,就是把自己父母和嶽父母那邊一碗水端平吧,畢竟父母生了自己,而嶽父母生了媳婦,又經過這麼多年的計劃生育,我們這代普遍的獨生子女挺多的,如果媳婦恰好不是獨生子女的話,也是要一碗水端平的吧,但凡我能給我媽的,我就都準備兩份,另一份給嶽父母那邊。

畢竟孝順這是一個沒有什麼標準答案的問題,如果我像以前那樣搬《弟子規》,搬聖人的話,覺得真的沒有寫這篇文章的意義的。

雖然我喜歡傳統文化,但是社會在進步,咱們要辯證的吸收傳統文化中,對於現代生活有指導意義的東西,那些不適合社會節奏的,就儘量的不接受了。

相關焦點

  • 男友是真孝順還是媽寶男?
    本期家果情感主題:「媽寶男」可謂說是讓現下眾多女孩知難而退。我經常聽到身邊的男孩子找對象會孝順放到第一位。孝順和媽寶男的區別是什麼呢?阿雅最近十分煩惱,因為她在糾結要不要分手?原來,阿雅最近要男友鬧彆扭了,她認為自己遇上了一個媽寶男。其實阿雅的男友身高1米8,高大威猛的樣子,看起來不像是會在媽媽在懷裡撒嬌的柔弱的媽寶男。但阿雅有次看到男友給他媽打電話時就顛覆了看法,因為他在電話裡說話膩歪,還撒嬌,這種男友高大的形象形成太大的反差。導致阿雅萌生了分手的想法。大多數人對媽寶男的定義,就是單純的吃的媽媽的話,對媽寶男聞風就撤。
  • 怎樣辨別男朋友是不是媽寶男?媽寶男和孝順有什麼區別?
    有個學員說我男朋友總是很聽他媽媽的話,他是不是媽寶男啊?確實很多女生都會被媽寶男所困擾。其實媽寶男不僅僅是聽媽媽的話就被貼上媽寶男的標籤,有的男生可能從小和媽媽比較親近或者是小時候媽媽對自己照顧的比較多,作為回報,不想讓媽媽太辛苦,對媽媽關懷備至。
  • 男人孝順不一定對老婆好,那種媽寶男都孝順。這是什麼道理?
    但是我們的部分女性的看法讓人堪憂,認為孝順家庭的男孩子是媽寶男,覺得孝順家庭的男人比對媳婦重要,還得求媳婦向他一樣對他的家人。自古以來,孝敬父母,關愛老人,這個優良的傳承更是貫徹到每一個人的腦海中。為人妻作為家庭的一員,拋棄自己的家庭責任,結婚還是將自己與家庭分割開來,認為男性的家庭成員跟自己關係不大。離婚70%由女性提出,我想離婚率居高不下跟女性的價值觀有密切關係。
  • 孝順 ,孝了你就順了!
    作者:燕歸來來源:了凡四訓(lfsx188)古今皆有「人人皆可為堯舜」的說法,猶如佛陀所言「一切眾生,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在人世間,所有的智慧、道德都是可以相互轉化,變化的。這一生,命裡的福報,氣運,也會隨著你的轉變,緣起緣來。
  • 結婚前女生應懂得一個道理:男人沒原則的孝順,就是「媽寶男」
    因為,婚姻與愛情不一樣,愛情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就算你不介意「媽寶男」沒能力,那麼,你又能夠承受「媽寶男」因為沒原則的孝順,而在婚後的生活中,讓你在婆媳相處時受盡委屈嗎?02.紫玉就愛上了一個「媽寶男」陳明。
  • 佛說:孝順 ,孝了你就順了!
    一路成長,一路依靠。所謂養兒方知父母恩,也許為人父母后,自己如何操勞,如何不易。唯有經歷過後,才知其中艱辛吧。這世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感同身受,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深解其味。【微信公號:國學生活】很多事情,都是擁有的時候,不痛不癢,毫不在乎。失去了以後才知道珍惜,追悔莫及。當白髮換走青絲,當皺紋刻於臉頰,才突然驚覺,原來自己的父母已然老去。幸好,已經發現,一切還算來得及。
  • 你們認為的寶媽男就真的是寶媽男嗎?
    他的配文這樣寫道:我把老婆攆走了,因為老婆容不下我老媽,寧可離開老婆,也不能扔了媽,媽只有一個,老婆可以再娶,我做的對嗎?刷到這個視頻的時候,我也產生了好奇之心,於是就看了下評論區,看看抖友們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 「你嫁給我,就該伺候我媽」妻子反問三句,媽寶男丈夫啞口無言
    Chapter 01很多女人,談「媽寶男」而色變,她們說嫁人絕對不嫁媽寶男,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一個人的討厭媽寶男可能沒有理由,但是一群人的討厭,是絕對有原因的。很多女人擇偶的條件之一,就是孝順,但有些女人卻分不清孝順與媽寶男的區別。孝順的重點,在於孝而不是順,知道對父母好,懂得孝敬父母叫做孝。而一昧的只知道順從父母,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是媽寶男的做法。
  • 【色難 孝順的故事】孝而順之
    孝而順之孝順,孝而順也,有些人並非不孝,只是不知如何表達對父母的愛
  • 孝順不能等待,應當時刻持守終身力行,你做到了嗎?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在我國,原本就是「百善孝為先」,「二十四孝」歷來為國人所傳誦,孝順的人多被人們所讚揚。人心是桿秤,那定盤星是「孝順」。天下最不能等的事,我個人認為應當是孝順。有些人並非不贊同孝順,但認為孝順可以等一等,緩一緩。
  • 「孝順婆婆的老公竟然是個媽寶男」愚孝到底有多可怕?
    我相信很多人對媽寶男這類人,也有過一些接觸和了解。媽寶男對於妻子來說,就是一場生活的噩夢,他從來都是犧牲妻子的利益,來維護母親,說白了,這就是愚孝。說起「愚孝」這個詞,大家是什麼感受呢?是不是好像,一下子就能理解它,也能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這樣的事例,卻好像不太能用語言表述出?心理諮詢師作家武志紅是這樣描述的:「什麼是愚孝?
  • 孩子長大孝不孝順,從小就一目了然,這三點特徵但願你家孩子沒有
    文丨櫻桃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傳承孝順的品質,這也是我們國家傳統的文化。為了能夠教育出一個孝順的孩子,父母已經使用了很多方法,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了之後是否會比較孝順還是不得而知的。
  • 女人怒懟「媽寶男」:我看不上眼裡全是媽媽沒有老婆的男人
    太過孝順也會導致男女之間出現矛盾,輕者只是吵一架,重者可能一言不合就會分手。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想法,有一部分人就看不慣這樣「愚」孝的男人,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女人怒懟「媽寶男」:我看不上眼裡全是媽媽沒有老婆的男人。
  •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父母開始的
    事實上,多數自殺身亡的老年人,是不想死的,有哪個老人會心甘情願「自我了斷」?劉燕舞老師還記得2011年冬天去應城農村做訪談的情景。在離他住處不遠的一戶人家,照料著一位癱瘓在床的老人。那年年底,子女們商量,給老人斷水、斷糧,希望他在年前死掉,「免得過年家裡來客人,屋裡臭烘烘的」。然而這個倔強的老人,就想「拼了命地活下去」。
  • 【文化】為什麼英文裡沒有"孝順"這個單詞?
    西方人真的沒有〝孝順〞這樣的概念。就像我們對於古代某些宗教,拿活人去獻祭燒死一樣,真的無法理解。他們覺得華人社會的〝孝親費〞是極其扭曲的事情(連日本都覺得)。但你一年到頭都待在老家,爺奶反而覺得〝麻煩、奇怪〞,老人家或許希望你偶爾關心,但不用整天服侍(華人覺得你不常常服侍長輩就是不孝順)。你問美國人孝順的英文是什麼,他們可能根本答不出來。這輩子大概連這單字是什麼都不曉得,因為根本沒這概念(陌生~)。
  • 傳統道德屬於中華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孝順文化,怎麼認可?
    孝順文化的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為家裡父母著想,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那你餓嗎?」好心人問到。「餓」,孩子有氣無力的回答道。好心的市民二話不說,跑去旁邊的小店買了一碗餛飩給他吃。「謝謝。謝謝!」那孩子連聲說道。「我只是給了你一碗餛飩,而你的父母卻給了你那麼多,你應該謝謝他們啊!」好心的市民說道。「哦,原來是這樣啊!」孩子說完就飛快的往家裡跑去了。孩子回到家對父母說了很多感恩的話,從此發奮讀書,成了一個傑出的人物。想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當代的大詩人——艾青。
  • 「媽寶男」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他們真的沒有主見嗎?其實不是的
    其實他們沒有想過,母親再親,也陪不了你走完這一生。父母是要孝順,但妻子更應該善待,準確來說,兩者是你不同意義上的親人,並不會發生衝突,在你有主見的情況下。畢竟善待妻子,不是對父母不孝的行為,對父母孝順的同時,也不耽誤你善待妻子。
  • 36歲剩男相親,拿出「尊母協議」嚇退女方:這是升級版媽寶男
    但是,總有許多人執迷不悟,他們認為,無論是媽寶還是扶弟都沒有錯,親情至上,這是孝順,是有人情味。總的來說,這就是價值觀不相符,俗稱三觀不合,人是可以有人情味,但是不限於對親人,對自己的另一半也要過得去,而不是一味地讓另一半犧牲,委曲求全,去成全你的孝心或者親情。
  • 「孝順」的意思是「孝則順」,並不是對父母長輩要又孝敬、又順從
    說到和父母相處,大家首先想到的,多是「孝順」二字。一般人認為「孝」是指孝敬、恭敬,而「順」,指的是順從、服從;合起來就是,既要孝敬、又要服從。所以,各位看官,很多年青人心裡都有了這樣的問題:父母的一些想法、看法、做法真的是錯的,我無論如何不能認同、沒有辦法去順從!這該怎麼辦呢?難道我就是不孝嗎?!你要是這麼想,那就錯了。孝順,並不等於對父母百依百順。
  • 情感:精挑細選的學霸男,結婚後我才發現他還是個媽寶男
    那時他對我也很好,沒覺得他有什麼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喜歡的人我家人也看中了,我爸就非常喜歡他,說這個小夥子孝順,是個好孩子,於是,一路綠燈,放心地把女兒嫁給了他。  嫁進婆家的門才知道,老公那是真孝順,只是我對他的孝順要加引號,他的「孝順」體現在:在老婆和老媽鬧意見的時候站在老媽一邊,媽總是對的,媽的話是必須得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