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糖尿病協會之前指出,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會導致糖友血糖升高。因此所有的糖友開始將碳水化合物視為敵人,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很多醫生也會叮囑患者飲食上要適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王阿姨是一位患有糖尿病30多年的老糖人,前幾天王阿姨很氣憤的跟黃醫生說:「這麼多年都被醫生騙了,都不叫吃碳水化合物,明明碳水化合物對糖尿病有益,反而低碳水才不好!」王阿姨平時總會關注一些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幾天前,王阿姨在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推文,這才引起了王阿姨的質疑。
文章源自於美國責任醫師協會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糖尿病與代謝雜誌》上的一篇研究,黃醫生總結了一下文章的重點:富含全碳水化合物的植物性飲食可以改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和其他健康指標。
研究分析了兩例Ⅰ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案例,兩位患者都採用了富含全碳水的植物性飲食,包括水果,蔬菜,全穀物和豆類,通過跟蹤他們的血糖控制、心臟病風險以及其他健康指標,發現均有所改善。
糖尿病有Ⅰ型、Ⅱ型之分,研究是針對Ⅰ型糖尿病患者而提出的,但是黃醫生想說的是,無論是Ⅰ型還是Ⅱ型,碳水化合物都不是「敵人」,糖友需要合理攝入。
碳水化合物對人體的重要性。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是植物性食物,以植物的種子、果實或組織部分為原料,直接或加工後食用的食品,主要有穀物、薯類、豆類及其製品等。碳水化合物經過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當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過多時,就會轉化成脂肪貯存於身體內,使人過於肥胖而導致各類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我國的糖尿病患者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攝入的55.87%,蛋白質佔總能量的16.41%,脂肪佔27.72%。基於這樣的一個前提,我們才經常會要求糖友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但是並不是說糖友要嚴格戒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類獲取能量的最主要來源,是構成機體組織的重要物質,是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還參與細胞活動、調節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等。
長期低碳水飲食,會引起營養失衡、營養不良等問題,甚至會引起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攝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怎麼吃?
碳水化合物有好壞之分,好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少,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在體內消化吸收緩慢,升糖慢,飽腹感強,更適合糖尿病患者。
好的碳水化合物:完整的新鮮水果(草莓、蘋果等)、蔬菜、全穀物或全穀物粗加工的食物(全麥、糙米、燕麥、玉米等)、豆類(紅豆、黑豆等);
壞的碳水化合物:精加工穀物(麵包、米飯、義大利麵等)、精加工食物(蛋糕、糖果、薯片、餅乾等)。
當然,即使全碳水化合物植物性飲食對於糖友有一定的益處,也不能敞開了吃,仍舊需要遵循基本的飲食原則,控制每天的攝入量,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入碳水化合物45~75 g,對於女性,推薦3~4份碳水化合物,每份15 g,對於男性,建議攝入量稍高一些,每天4~5份。另外,也不能只吃植物性食物,還是要注意營養的均衡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