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喚醒一代人——讀楊慶祥《80後,怎麼辦?》

2021-01-09 鳳凰網


《80後,怎麼辦?》是楊慶祥獻給同時代人的書,這是一本逆向而行之作,從2011年開始寫作到2015年完成全篇,他的身份也在發生轉變,從剛畢業的博士成長為青年教師。慶幸的是,這些成功和光環並沒有使他患上「自我麻醉症」,反而花費如此多的知識、經驗、勞力和時間來完成這樣一本書。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共通經驗,也就會有偕同言說的可能。在書中,楊慶祥從自我經驗談起,作為「奮鬥者」如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失敗實感」,從小資產階級的夢中驚醒之後,發現社會階層的固化和先驗資本的存在,使得個人努力在現實面前更加脆弱和蒼白。「80後,怎麼辦?」當它作為一個問題被提出時,值得我們深思。

在「小時代」接續的「80後」如此炫目浮華豔麗之外,是否有著另外的「80後」——如書中所關注的出身於一般家庭、並不光鮮亮麗的大多數。楊慶祥將目光投向底層,在「我本來就是他們中的一個」的意識中切入很多「80後」底層的故事。底層的「80後」女孩明知地下室住久了會生病,依然面帶微笑默默承受;群租的小情侶做愛卻能長久保持沒有聲音;農民工來到城市多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但只能為生存所困,在神婆算命和豔情小說中滿足閱讀需求;在現代化城市裡,面對強權者的下跪要求只能拋卻尊嚴……其實,這不也是一個個催人落淚的悲傷故事嗎?

這些人和故事發生在我們身邊,為什麼這些「奮鬥者」會被視而不見,長期處於被遮蔽狀態,他們該怎麼辦?我們中的大多數不也正屬於這樣的「底層」嗎?從被編織的「小資產階級夢中驚醒」後,我們不也是面臨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困頓嗎?這恐怕是楊慶祥試圖帶領大家討論的問題。

楊慶祥從文本出發,分析了《人生》《平凡的世界》《塗自強的個人悲傷》,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奮鬥者的故事已然成為個體悲傷?高加林和塗自強是屬於不同時代的奮鬥「失敗者」代表,不同在於,高加林能給我們精神的力量,塗自強卻只能揭開現實的無力蓋子,帶給我們唏噓和感傷。儘管這和作者的敘事風格有關,但奮鬥者自身是不是也出了什麼問題,高加林在賣饃的路上遇到光鮮的老同學會自尊受挫,塗自強被同學在賓館淋浴間戲弄時卻沒有任何心理不適。「我們用钁頭在大地上寫下了無數的詩行」,和高加林戰天鬥地的狠勁和強烈的意念相比,塗自強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承受者,「不同的路,是給不同的腳走的,不同的腳,走的是不同的人生,從此我們就是,各自路上的行者,不必責怪命運,這只是我的個人悲傷。」

塗自強只是我們這一代中的一個,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為什麼「80後」會成為一個個「套中人」,退回去、再退回去,「不必責怪」,自我矮化。是社會出了錯,還是個體出了錯?

從《塗自強的個人悲傷》,到文珍的《錄音筆記》,一個個文學故事中的「80後」形象早已說明問題。「80後」的「自我」是封閉的自我,也是自我調適能力最為強大的自我,因而很少去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知識建構。時間久了,甚至連「我是誰」都不關心了。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曾經寫出清新脫俗的《幻城》的郭敬明會如此醉心於名牌包包、華麗妝容;志於作家、曾被寄予厚望的韓寒會在賽車手和作家的身份間自由騰挪。雖然無意比較,但楊慶祥還是意識到這兩人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隨著「反叛英雄」韓寒的日益消沉、郭敬明沉浸在華美的《小時代》裡津津樂道,「80後」的面目也變得曖昧、消沉、浮華、墮落。楊慶祥顯然不滿意這種狀況,「80後」如何與歷史接續,如何進行自我精神建構,恐怕是他思考的問題。

在書中,楊慶祥通過大量訪談,放入了多種身份與姿態的「80後」:「富二代」、創業者、尋夢者、漂泊者。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因自己的身份而脫離他們,而是從最為大眾的生存經驗和生活經驗來討論一代人的物質和精神狀況。雖然書中討論了房子、車子,但這是一本和獨立、自由、尊嚴有關,和精神建構有關的書。「80後」和飢餓記憶無關,和市場經濟轉型無關,在重大歷史面前一直是不在場者,因而找不到存在、找不到事件,也找不到歷史和自我的坐標,恐怕這也是「80後」很少考慮自身和社會問題的一個原因。「再不思考,我們就老了。」楊慶祥的焦灼不應該僅僅屬於他自己。

在壓抑的敘事背後,《80後,怎麼辦?》還是留有光明的尾巴,一位「80後」國企員工道出心聲:「我們是比『50後』、『60後』、『70後』更幸福的一代人」。按照亞里斯多德的幸福觀,幸福和至善有關,也和思辨有關。在老之將至的路上,也許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發出自我詰問。

相關焦點

  • 讀書會NO.205:80後,怎麼辦?——一代人的困境與出路
    作為80後的我如期長大了,畢業,工作,而我再也說不出「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這樣狂妄的話,甚至想起來都會紅著臉躲避。我的自信短暫、羸弱、凋謝而去,對弱者的慈悲,對權威的反抗,對智慧的尊重,這些本應是成為現代人條件的東西被丟在一邊。
  • 青年文學批評家楊慶祥:現在是寫作的大時代
    A 90後比80後視野更高更廣闊  羊城晚報: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文學創作的「小時代」,在創作裡會更注重個人的經驗表達,可能更少去關心公共的東西。  楊慶祥:我不贊同創作小時代的看法。我覺得現在是寫作的大時代。
  • 楊慶祥:看「爽文」讓我們放棄自我和放棄思考
    1月5日下午,作家費瀅攜新書《東課樓經變》做客單向空間(大悅城店),與當代青年批評家楊慶祥和十點讀書副總裁姚文壇暢談青年、寫作與時代。從左到右依次為姚文壇、費瀅、楊慶祥。時間凝滯在這個地方,變得不動了,而裡邊的少年在不停地走,不停地找出路,希望可以找到一個時光機器,更好的安置自己,在楊慶祥看來,這是少年時代最強大也最強烈的一種欲望。楊慶祥說,在費瀅的書中,很難找到其中的譜系。在費瀅的作品中有一種變形,可以理解為一點點現實,加上一點點虛構。在楊慶祥看來,這是非常好的小說配方。
  • 「80後」的失敗者之歌
    一楊慶祥《80後,怎麼辦》一書的第一節題目是「失敗的實感」。生於1980年代的文學博士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了一個梳理自己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關鍵詞———失敗,「個人失敗的『實感』是如此強烈,如此有切膚之痛。
  • 西安懷舊主題餐廳營業 喚醒80後共有的記憶
    談及主題餐廳的創意時,1982年出生的陳浩騰向記者表示,從外地大學畢業後回到西安,與中學同學聊天時,繞不開的還是上學期間的事。2010年底終於下決心開這樣一個主題餐廳,為同齡人特別是80後這一代人營造一個敘舊的地方和平臺。在去年9月底店面開業。「讓我們共同想起喝冰峰、玩超級瑪麗、看小龍人……喚起屬於我們80後的記憶。」這是寫在餐廳黑板上的話。
  • 90後到底是什麼樣的一代人
    有沒有發現,90後很少罵00後。倒是80後,70後,當年把90後又是「腦殘」又是「病態」罵得一無是處,迫不及待地給貼標籤。我個人是很反感「貼標籤」這種行為的。人和人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人和人的差距,有時候比人和狗還打,所以,我不會給任何一代人貼上統一的標籤。在十年前吧,很多人都在說90後因為大多數是獨身子女,所以自私,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團結友愛。但是現在看來,這一代人並不是這樣。每個人都有缺點,每代人中也有我們不喜歡的人,當然,也有喜歡的。很幸運地,90後整體上好像還不錯的。
  • 華誼新樂隊DISH新歌首發 喚醒80後的童年記憶
    DISH樂隊華誼兄弟音樂旗下新晉樂隊DISH於今日曝光了首支單曲《春天在哪裡》,將每個人都能耳熟能詳的兒歌《春天在哪裡》重新作曲填詞,並以樂隊化的編曲方式賦予了這個名字更新鮮的涵義,希望喚醒眾多80後的童年記憶。
  • 那一場80後一代人永生不忘的考試......
    直到,我回校後,學校發布了一個通知,放假兩個星期。我們因為是高三備考的學生,將被隔離在學校學習,隔離期間,不允許回家,不允許離校。走讀的學生,學校發放特別通行證,每日進校要例行測體溫和消毒。我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我是住校生,我將兩個星期見不到爸媽了,怎麼辦?那時沒有手機。我會不會餓死在學校?我不知道爸媽的情況,爸媽也不知道我的情況,萬一出現狀況怎麼辦?
  • 讀「小靈通」長大的「70後」「80後」們,這波「回憶殺」笑裡帶著淚
    面對孩子這樣的提問,許多「70後」「80後」的父母也許不知該從何答起,畢竟這個問題勾連起的,是屬於上個世紀的一連串回憶。他是幾乎每個「70後」「80後」小時候的書架上都有的那套《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數學、物理、天文、氣象、自然地理……這套書是很多人讀過的第一套科普啟蒙書籍,開啟了一代人對科學的初體驗。
  • 女兒李嫣還讀80萬的瑞士學校
    #李亞鵬#48歲的李亞鵬買千萬豪車卻沒資金,女兒李嫣還在讀80據悉,這輛豪車頂級配置後價格要達到1000萬左右。雖然價值千萬,但是對於明星來說也是小意思!可惜的是,現在李亞鵬在演藝圈的存在感越來越低,差不多淪為了三線明星,而且收入也不如當年那般高了。前幾年還準備轉型做生意,最後血本無歸,還和別人鬧上法庭!
  • 國漫少有的青春題材,關於青春愛情,昨日青空能否收穫一代人的心
    國漫少有的青春題材,關於青春愛情,昨日青空能否收穫一代人的心本文原創作者:「漫畫小欣」未經允許禁止轉載!至於劇情也是非常真實的呈現了80後的青春,中學的校服、為了高考學特長加分、辦黑板報、打遊戲機等,我仿佛回到了高中讀書的時候,只是和動漫不一樣的是,我沒有一個像小意那種喜歡畫畫的朋友,也沒有一個像景軒那樣酷酷的的同學。我們成績並不是很好,沒有勇氣,非常簡單的沒有人能發現。
  • 楊慶祥:為什麼雪漠的小說震驚到我?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楊慶祥先生提到讀雪漠小說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帶來巨大的閱讀快感,「非常驚豔」。下文是楊慶祥發言節選,據現場速記整理,尚未經發言者審定。我自己對雪漠的閱讀是比較晚近的事情,以前我沒有特別關注到這個作家,很抱歉。
  • 大連80後拉郵筒上街喚醒書信記憶(圖)
    感動於「城市情感寄託所」 大連80後拉郵筒上街喚醒書信記憶(圖) 作者:一帆 2017-11-16 07:59   來源:大連晚報  發起方一封信工作室的負責人龍小飛是名80後,他稱之所以做這項公益快閃活動,就是為了重喚人們的書信記憶,重溫純樸的親情。  這群年輕人的快閃活動最先被網友發現,並且拍攝下來,發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不少參與者表示,已經很久沒有寫信了,「我年輕的時候,和妻子兩地,聯繫全靠寫信,那些信現在還存在家裡」,一位老者說,家門口一直掛著郵箱,但除了報紙、對帳單,十多年都沒接到過手寫的信了。
  • 疫情當前國外留學沒畢業怎麼辦,能否去英國讀碩士?
    疫情當前國外留學沒畢業怎麼辦,能否去英國讀碩士?目前情況,國內疫情得到了極其有效的控制,在陸續開學的半個月以來,全國有將近3億的學生開學上課。然後對至少20萬名已被國外高校錄取的留學生來說,他們卻只能在家顛倒時差上網課,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出頭。
  • 「老鷹抓小雞」究竟用什麼喚醒了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喚醒記憶,捕捉童趣最初之時,我們的老師總是扮演著「雞媽媽」的角色,我們不斷地成為溫室裡的小雞,備受保護的對象。而後來啊,我們卻嘗試著用稚嫩的臂膀舉託起隊友的一片天。是「老鷹抓小雞」見證了我們從學遊戲到玩遊戲的歷程,教給了我們責任與擔當。
  • 《國學小名士2》劉洪閩南語讀詩,酈波:方言讀詩喚醒語言感知力
    「百人團」突圍選手劉洪上場就用閩南語讀詩,激起了現場方言讀詩熱,連酈波和胡阿祥老師都上演了南京話讀詩「二重唱」!另外,小名士之間的對戰也越發激烈,劉晉升再上對決臺,對戰鄭冰垠,他能否再次殺入七星團?被司南選中的陶意淏和楊雨青這一次能否守擂「七星」?所有答案,將在今晚揭曉。
  • 一代人的記憶,80年代最經典的六部內地電視劇,都曾風靡一時
    最近一段時間似乎進入了電視劇荒,上映的作品沒有一部能引起觀眾的熱情,當然這和現在娛樂多元化是分不開的,想當年在八九十年代,每一部新劇上映都能引起全民追劇熱,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80年代最經典的六部內地電視劇,每一部都曾風靡一時,是一代人心中的記憶。
  • 電腦讀卡器讀不出內存卡怎麼辦
    不過有時候我們可能遇到讀卡器讀不出內存卡的情況,出現電腦讀卡器讀不出內存卡該怎麼辦呢,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解決該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電腦讀卡器讀不出內存卡怎麼辦1、在電腦上換一個USB接口看看能不能識別出讀卡器,如果可以說明可能是上一個USB接口有問題。
  • 照顧昏迷臥床男友三年多 「80後」女孩期待喚醒愛人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1月13日,只有80多斤的劉寧熟練地將140斤重的彭亞樓搬上輪椅。 韓蘇原 攝中新網合肥1月14日電(記者 吳蘭 韓蘇原)陽光灑進客廳,離客廳窗戶最近的是一張「站床」。彭亞樓躺在這張康復床上曬著日光浴,只是偶爾張嘴、眨眼,並無其他有意識的動作。
  • 80後、90後、00後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擁有的生活品質也是差距很大
    80後大部分都已經家庭穩定,真的是上有來下有小的。過日子的壓力也是真的很大啊!父母要照顧,也要在子女教育上面投入一些精力和財力。而自己家庭的負擔也是越來越大了。太大的80後白髮不知何時已經爬上了自己的頭上。總之,各種煩惱不斷的在圍繞著我們8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