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可視化的四類模型

2021-02-16 我的翻轉課堂

如果對錄課板感興趣,可以加入翻轉課堂草根聯盟QQ群:315302185或者微信號:fzkt021諮詢

...

導讀:人的思考過程,是一個奇妙的過程,思維在腦海裡流竄,橫衝直撞又反覆糾纏,最後扭成一團麻。所以常常會有人抱怨,腦袋裡很亂,想不出頭緒。這是因為,大部分人的思考過程都是雜亂無序的,沒有邏輯的,最後也沒法形成有效的沉澱,更無法找到清晰的結論。那麼本文要講述的,就是怎樣把思維進行可視化的規整,最終系統化的沉澱下來,找到其中有價值的方向。其實這種可視化的規則,不止可以用於工作中,用在生活中也一樣。

大部分人腦力最活躍的時候,往往是睡覺前、蹲廁所時,這時候你的腦袋裡就像紀錄片一樣閃回各種生活片段,也會自我探討很多人生問題,但是當別人問你,剛才你都想了些什麼?你會發現你突然腦袋一片空白,我剛才在想什麼?好像想了很多,卻又都不記得了。除非在這漫無目的的腦力激蕩中,你產生了讓自己信服的idea,否則你很難記住自己都想了什麼,所以大部分人這種碎片化的時間,都是毫無價值的浪費了。

邏輯好的人,往往善於歸納總結,把複雜包裹起來,把整理後的閃光點暴露出來,就像集線器,把各種線索都收納到盒子裡,把重要的插頭暴露出來。

領導講話,都喜歡講3點。這並不是信手拈來那麼簡單,這需要提前做好充沛的準備。很多說3點的人,都是提前思考過的,有備而來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天賦秉異,可以在極端的時間內,快速的思考並總結,提練出有價值的3點來。這是很難的事情,我也極少這麼做,但是為了體現我自己很有邏輯,有時候我會這麼說,這件事情,可以總結成如下幾點,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能說幾點說幾點,但是隨時可以見好就收。

我這裡有一個面試的時候,我會問的比較有代表性的邏輯問題,請說出你的三個優點,每個優點說三個例子,每個例子不超過一句話。這要求應聘者在極短的時間內總結並提煉,是非常考驗邏輯的。

設計中的思維可視化,是從無序到有序的思考過程。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天生就有很好的邏輯的,但是好在,邏輯是可以訓練的,只要你懂的把自己的思維進行可視化的展示、分析和整理。

漫思維模型是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的思維模型,從一個想法漫入進來,思緒進過各種遊弋,然後再散漫的發散,如果有幸從中間找到一些價值點,那也只能說是幸運。不過像頭腦風暴(Branstorming)這種依賴腦力激蕩的思考方式,倒是也適用於這種漫思維模型,因為頭腦風暴確實是需要從無限可能性中去尋找方向。所以這種思維模型也不是一無是處,只是適用的場景不同,也不需要可視化出來。

聚思維模型是少量善於邏輯分析的人的思維模型,他們善於先自我發散,再篩選可能,然後聚合成靠譜方向,再具體細化。思維是一個漏鬥,最後沉澱下來的想法,是經層層篩選的。而能控制自己從發散中提煉的人,是善於控制思維的人,這種人完全可以不依賴思維可視化,就想清楚很多事情。但是事實是大部分是無法做到發散後合理提煉和歸納的,所以這種情況下,還是依賴於方法來進行思維可視化,可視化之後,就方便歸納、整理、提煉、細化了。

下面是思維可視化的4類模型——1.放射狀規整(思維導圖、魚骨圖) 2.層次化規則(架構圖、組織結構圖) 3.線性化規整(路徑圖、時間線) 4.矩陣式規則(SWOT分析、商業模式畫布)


1、放射狀規整


讓思維從一個點出發,形成放射狀的發散。這種規則方式,主要是用來整理多種可能性,便於發散思維,並可以對每種可能性進行深入挖掘。

思維導圖(MindMap)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是最簡單又最有效的思維整理方式,也是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的思維工具。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香氣、食物、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並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

魚骨圖(Cause and Effect Diagrams),又名因果圖,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是由日本管理大師石川馨先生所發明出來的,故又名石川圖。其特點是簡捷實用,深入直觀。它看上去有些象魚骨,問題或缺陷(即後果)標在」魚頭」外。在魚骨上長出魚刺,上面按出現機會多寡列出產生生產問題的可能原因,有助於說明各個原因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2、層次化規整


層次化規則,是用來挖掘結構關係,並層層深入審視事物的狀況。

架構圖(Org Charts)是一個思維可視化工具,它通過樹狀圖的方式對一個事物的結構進行逐層分解,一般是從父級向子集深挖。雖然拓撲的方式與思維導圖類似,但是架構圖不是為了發散思維而存在的,而是為了探討組織結構關係而存在的,所以層級的重要性不容小視,一般都是自上而下去嚴謹的拓撲,不做無價值的拓展。

這種層次結構圖是用來展示清晰的分組信息,表達清晰的組織結構關係的。

3、線性化規整

線性化的規則方式,一般都有一條清晰的主線,這條主線可以串起整個思考過程。比如是時間為軸,比如設定好起點和終點後中間所能發生的所有的事情,比如圍繞某個用戶目標而產生的任務流等。

路徑圖(Roadmap)是一種任務走查方法,設定好用戶目標,起點和終點,排查中間會發聲的所有的事情,為每個重要的關鍵結點進行設計。這種思維可視化方式一般用在目標導向的事情中,確定達成目標的多種可能路徑,並選擇其中最短路徑。

時間線(Timelines)是用來描述在一個時間段裡面,發生的所有裡程碑性質的事情的,也可以用來基於時間線制定項目計劃。過去放在時間線橫軸左邊,未來放在時間線右邊,所有基於時間結點發聲的事情和計劃發生的事情要進行特別標註。這種方式很用來做裡程碑圖或者項目計劃。

4、矩陣式規整


另外一種結構化的思考方式就是矩陣式規則,先想清楚需要思考的事情的幾大緯度,然後把緯度沉澱成矩陣,再往矩陣裡去補充具體內容,這種方式很使用用來做突顯內容的探討。

SWOT分析是一種常用的戰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代表分析企業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s)。因此,SWOT分析實際上是將對企業內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 可以通過分析幫助企業把資源和行動Focus在自己的強項和有最多機會的地方。

商業模式畫布包含9個構成模塊,重要夥伴、關鍵業務、核心資源、價值主張、客戶關係、渠道通路、客戶細分、成本構成、收入來源。按照這9模塊來思考內容,就可以很方便的繪製出你的項目的商業模式,幫助投資人理解你的項目全景。商業模式計劃書也適合用在個人身上,只是9各構成模塊做了一些調整而已,我也在百度MUX內部帶領小夥伴們一起做個個人商業模式的設定,幫助小夥伴們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學習型項目和主導型項目。

最後想說,最高級的思維方式是,所有的發散、總結、沉澱都在腦海內部形成,但是大部分都達不到這種牛逼的程度,所以我們不得不利用可視化的方式,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另外即使你思考方式很牛,如果你不能可視化的給他人呈現出來,也很難保證普通人能很好的理解你。所以不管是思維牛人還是思維普通人,都需要知道怎麼把自己的思維可視化出來。

再總結一下思維可視化的4類模型——1.放射狀規整(思維導圖、魚骨圖) 2.層次化規則(架構圖、組織結構圖) 3.線性化規整(路徑圖、時間線) 4.矩陣式規則(SWOT分析、商業模式畫布)。其實模型還有千千萬,具體情況具體採用不同模型,或者發明創造新的思維模型,全靠悟性了。

...

如果你是「翻轉課堂」教育模式的實踐者或者參與者,敬請加入「翻轉課堂草根聯盟」QQ群組(315302185‍)或加微信號fzkt021,這裡有大量的專家講座PPT和資料、軟體、微課視頻和全國各地誌同道合的教育同仁一起分享。

...

..

..

推薦兩個教育微信公眾號:

【名 稱】家教(歡迎為人父母者關注)

【微信號】jiajiaojiajiao

【名 稱】師說新語(歡迎為人師者關注)

【微信號】shishuoxy

....

相關焦點

  • 思維模型的四個層次
    個人能力提升 思維模型的四個層次494848; --tt-darkmode-color: 494848; --tt-darkmode-color: 494848這四類思維模型是隨思維的深度不斷遞進
  • visreg:帶你玩遍模型可視化
    ## 需要安裝GGally包,沒安裝請運行install.packages('GGally')回歸模型可視化模型估計visreg進行模型可視化需要先對模型進行估計下面我們簡單估計了四個模型,後文會斷斷續續用到。
  • CNN 可視化技術總結(三):類可視化
    前面我們介紹了兩種可視化方法,特徵圖可視化和卷積核可視化,這兩種方法在論文中都比較常見,這兩種更多的是用於分析模型在某一層學習到的東西。在理解這兩種可視化方法,很容易理解圖像是如何經過神經網絡後得到識別分類。    然而,上次我在知乎看到一個通過yolov3做跌倒檢測,希望加上人臉識別進行多任務學習從而提高準確率的提問。
  • 張立:什麼是思維模型
    在教育水平一樣的前提下,規模較小的學校或班級,能實現因材施教,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而優秀學生的比例會更高。對於一個企業,為了避免養「小白兔」,就要多招收一些好員工,從而減少壞員工的比例。我想說,以上這些觀點看起來很正確,但其實本質上都是錯誤的。多做一些開心的事,不能有效提升幸福感;縮小學校或班級規模和提升學生學習水平沒有多大關係;提高好員工的招收人數,並不能保證公司壞員工比例一直比較低。
  • CNN 模型的可視化
    大家都了解卷積神經網絡 CNN,但是對於它在每一層提取到的特徵以及訓練的過程可能還是不太明白,所以這篇主要通過模型的可視化來神經網絡在每一層中是如何訓練的。我們知道,神經網絡本身包含了一系列特徵提取器,理想的 feature map 應該是稀疏的以及包含典型的局部信息。
  • Keras 深度學習模型可視化
    深度學習可視化深度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黑盒子,模型通過大量的權重去學習擬合輸入的數據和學習目標,模型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模型的輸入的數據;深度學習的擬合效果往往出乎我們的的想像,但是模型如何擬合數據和學習目標之間的關係,我們知之甚少。
  • 精準 精練 精進——基於「思維可視化」的深度教研
    思維可視化教學體系創建者劉濯源院長指出:「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是將學科知識的內在結構、學科思維的建構過程,運用結構化的思維組織方式,藉助圖示及圖示組合呈現出來的過程。下面,筆者將從學校教研視角,結合自身實踐,談談「基於思維可視化支持下的深度教研」的路徑探索。
  • 可視化策略: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比較
    本期分析認知地圖、思維導圖、概念地圖的定義和比較。認知地圖、思維導圖和概念地圖是圖解技術,可以在整個UX過程中用於可視化概念之間的知識和表面關係。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是組織、交流和保留知識的三種強有力的視覺映射策略,它們幫助我們規劃出複雜的想法、過程,並認識到模式和關係。認知地圖、思維地圖和概念地圖看起來和感覺相似,這種相似性導致了某些混亂。無論是設計師、研究人員還是用戶,它們是三種不同的思維模型形象化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好處。
  • 思維可視化,幫助孩子加強理解
    為幫助孩子深刻理解知識,在學習中家長不妨踐行「思維可視化」。思維可視化主要是指用「形象」代替「抽象」,用「圖像」代替不可視的「思維」,通過感知遷移掌握更多有用信息。孩子在學「三角形穩定性」、「圓的半徑都相等」、「平移旋轉」、「軸對稱」等知識時,家長均可以讓孩子動手做一做,在能力驅動下自由探索知識,期間孩子可直觀感知所學內容,在探索中讓孩子的思維可視化。與家長先將知識告訴孩子相比,孩子在探索中直觀感知所學內容將記憶的更加深刻。
  • 啥是思維模型呢?思維模型採取結構來表徵,從外部表徵到心理表徵
    思維模型是一個很熱的話題,搜索指數很高,每個人都想掌握很多很多的思維模型,今天不談任何具體的一個思維模型,專注講一下啥是思維模型呢?那到底什麼是思維模型呢?因為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看法會不一樣,也沒有標準的定義,今天談一下個人對思維模型的一些理解與認知吧。什麼是思維模型?個人的闡述是這樣的:模型,首先要明白為啥樣的對象去設計一個模型,瞄準你的對象,它是一個理論,還是一個概念或者是一個具體的東西等等,一句話模型瞄準的對象是啥呢?這個對象可以統稱為事物。
  • 六種思維可視化工具助你成為高效思考達人!!
    思維可視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或圖示組合把本來不可見的思維(思考路徑及思考方法)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這是一種高效工作和學習的策略。答案見蔣鳴泉老師的《結構化思維》課程(學習地址:http://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982001.htm)。為什麼要重視思維可視化?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思維是隱性的,傳遞和學習的難度要遠遠大於純粹的知識。
  • 百川歸海,四類圖統攬統計圖:Seaborn|可視化系列03
    ,需要較多數據處理過程,語句就變得繁瑣,因此seaborn針對這類需求,基於matplotlib提供了更高層的接口,擅長統計數據的可視化。seaborn可視化的寫法和matplotlib基本相同。,•data、x、y:分別對應數據集、x軸對應值、y軸對應值;•x_estimator:是否顯示x的估計量;•ci:回歸的置信區間範圍,在 0~100之間;•x_ci:可選"ci"或"sd";•order:如果大於1,會使用numpy.polyfit來繪製高階回歸;•logx:如果是True,就變成了計算 y~log(x)的回歸關係;•robust:如果是true,會使用統計模型考慮回歸的魯棒性
  • 用好玩的思維可視化,把孩子的思考畫出來
    現在已經有很多重點幼兒園和小學都在實行"將思維可視化"的教學模式,老師用更容易理解的圖像,以圖解的形式給孩子更主觀地呈現和再現知識,不僅能夠增強孩子的記憶能力,還能提高學習質量。通過將思維過程可視化,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 模型思維:思維模型化,變成擅長解決問題的人
    模型思維是人類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這在許多領域都可以看到。比如在棋類的世界,人們可以通過掌握棋譜而成為箇中高手;在數學的世界,人們通過公式學習數學知識;在物理學,牛頓定律以及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是模型思維的結構。
  • 最強NLP模型BERT可視化學習
    2018年是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領域的轉折點,一系列深度學習模型在智能問答及情感分類等NLP任務中均取得了最先進的成果。近期,谷歌提出了BERT模型,在各種任務上表現卓越,有人稱其為「一個解決所有問題的模型」。
  • 谷歌開源NLP模型可視化工具LIT,模型訓練不再「黑箱」
    假如有一款可視化的工具,能夠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模型行為,這應該是件非常棒的事。近日,Google 研究人員發布了一款語言可解釋性工具 (Language Interpretability Tool, LIT),這是一個開源平臺,用於可視化和理解自然語言處理模型。
  • 模型思維: 思維模型化, 變成擅長解決問題的人
    模型思維是人類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這在許多領域都可以看到。比如在棋類的世界,人們可以通過掌握棋譜而成為箇中高手;在數學的世界,人們通過公式學習數學知識;在物理學,牛頓定律以及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是模型思維的結構。掌握複雜知識的最有效途徑就是掌握其中的規律所在,用規律去化解未知和解決問題。
  • 資源| MIT提出Matlab插件mNeuron:實現深度模型神經元的可視化
    機器之心編譯參與:黃小天、Smith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Antonio Torralba 等人發表了一篇題為《mNeuron: A Matlab Plugin to Visualize Neurons from Deep Models》的文章,介紹了一個可視化深度模型神經元的 Matlab 插件 mNeuron,能夠可視化單個神經元和單個神經元模式;並共享了該插件實現的代碼和
  • 手把手教你學會LDA話題模型可視化pyLDAvis庫
    自然語言處理之LDA主題模型致敬褚先生:pyLDAvis可視化不認輸的一生對文本分析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下我的直播間內的課程python文本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pyLDAvis是話題模型交互式可視化庫,最初是在R語言社區的Carson Sievert和Kenny Shirley開發的。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什麼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是你大腦中做決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確的決策」。好的思維模型,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你更好地認識世界。只有不斷升級思維認知,建立思維模型,才能更好更快速的解決複雜問題。那麼如何去構建我們的思維模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