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思維模型呢?思維模型採取結構來表徵,從外部表徵到心理表徵

2020-12-17 認知框架

思維模型是一個很熱的話題,搜索指數很高,每個人都想掌握很多很多的思維模型,今天不談任何具體的一個思維模型,專注講一下啥是思維模型呢?

那到底什麼是思維模型呢?因為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看法會不一樣,也沒有標準的定義,今天談一下個人對思維模型的一些理解與認知吧。

什麼是思維模型?個人的闡述是這樣的:

模型,首先要明白為啥樣的對象去設計一個模型,瞄準你的對象,它是一個理論,還是一個概念或者是一個具體的東西等等,一句話模型瞄準的對象是啥呢?這個對象可以統稱為事物。設計一個結構去表述事物。下面統一用事物來泛指對象,此時針對事物設計一個結構來組織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就構成了一個事物的思維模型。思維模型的重點在於結構,通過結構組織事物的各個部分。用結構來表徵事物這就是構建模型的根本思路,結構是對事物的外部表徵,外部表徵要做到顯性化、可視化、形象化。這個外部的結構要映射到內在的心理結構,其實就是內在的心理表徵了,這需要一個過程。

對事物理解得越深入,深入主要是指聯繫而言,深入到事物的各個部分,並發現它們彼此之間的聯繫,事物的各個部分彼此之間的聯繫就構建了一個結構,用這個結構去指代事物。

所謂結構,結構=要素*關係。

相關焦點

  • 思維模型高手是啥煉成的呢?告訴你兩個技巧!表徵及心理表徵!
    每個人的大腦裡都裝上了無數的模型,只是你未曾覺察而已,每個人天生都是模型高手,只是大部分模型你都不曾留意自己是啥塑造出來的。反正就在自己的大腦裡,就在那裡,我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我甚至不清楚它們是不是模型呢。這大抵是日用而不知。
  • 心理表徵:高手與普通人的區別,在於他們擁有更好的心理表徵
    但是科學家們覺得用信息來形容這一切太過籠統,於是找了一個詞「表徵」來形容。臥槽,把信息換成表徵,立馬高大上了好多。什麼是表徵?表徵一詞的英文原名叫「Representation」,意思是代表、象徵。即以一物作為另一物的代表,或者用一種信號代表一種事物。在認知心理學裡面,表徵有兩個方面的理解:一方面, 表徵是獨立於學習主體的外部信息結構形式;另一方面, 表徵是指反映外部信息的學習主體的認知結構。
  • 要設計一個模型,有兩個概念是避不開的,那就是表徵及心理表徵!
    要徹底的掌握模型,有兩個概念是避不開的,那就是表徵及心理表徵。表徵可以指採取符號來代表物。即使物你看不見,但這個符號就足以代表了物。物用符號來指代,符號就是對物的表徵。有人叫你的名字時,你就會應一聲。你構建了對自己名字的心理表徵。啥是心理表徵呢?刻意練習這本書裡邊有一個定義: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這個結構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 建構事物模型採取的方法:想像、具象、抽象、模型、表徵!
    今天來探討一下模型,談起模型之時,要想清楚該模型所指向的事物是啥。我們先是用模型來指代事物,然後再用模型來思考事物。談模型之時,當然要意識到模型背後的事物,今天要探討的是構建模型之時,所採取的一些認知,比如想像、抽象、表象、模型、表徵、符號、認知模擬、複雜、簡單!
  • 知識百寶箱:孩子的思維表徵是怎麼發展的?
    思維表徵是個發展心理學裡很重要的概念,也叫做心理表徵,簡單地說就是在頭腦中產生對具體的事物或者事件的認識,當孩子看不到物體也能在頭腦中想起來時,思維表徵就形成了,這也是以後人的思維發展的基礎,讓我們人可以脫離具體的實物進行思考。
  • 探索思考的技術:在感覺-知覺-記憶-表象-心理表徵-思維之中穿梭
    思考的技術,個人的切入點,就是表徵、心理表徵,而談表徵,個人喜歡列一系關鍵的詞語,個人列題綱的方式就是」詞語清單「了,思考的技術所涉及的詞語清單如下:題目-感官通道-感覺-知覺-記憶-表象-表徵-思維-思維複式框架題目-
  • 【結構化教學】多元表徵:內涵要素、心理機制、教育價值和實踐策略
    研究表明,學生核心素養尤其是理解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學生心理表徵的複雜性、抽象性和結構性。學科知識結構形態的多元表徵, 或者說教材形態的多元表徵一般表現為情境表徵、圖像表徵、文字表徵、符號表徵和模型表徵。
  • 科學認知需要適應性表徵—新聞—科學網
    假設存在最佳表徵,就意味著我們要做選擇。這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也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例如,對於一棵樹的表徵,畫像和照片哪個更好?對於天氣現象,語言描述與模型呈現哪個更好?定性描述與定量表達哪個更好?這的確不好選擇。選擇哪種表徵方式,要根據表徵主體要實現的目的和表徵對象的特點來確定。
  • 刻意練習(三)心理表徵
    用認知科學的話來說,相比於那些年輕人,經驗豐富的高手們擁有更加高階的認知模型,而這些高階的認知模型完全囊括、超越了低階的認知模型。 刻意練習在精神層面的功勞就是練就了人及其發達的心理表徵,在刻意練習的領域裡強大的心裡表徵能讓人看得更深,更大,更抽象,更長遠。
  • 用構建心理表徵的方法,學習心理表徵
    ----《刻意練習》得益於易仁永澄老師的講座,我知道了這個可以秒殺一切學習方法的構建心理表徵為導向的學習方法。今天讀到刻意練習的第三章「心理表徵」,我們一起用心理表徵的方法,再學一下這個概念 心理表徵是什麼?
  • 適應性表徵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
    這就是機器人與人類在適應性表徵方面的差距。然而,問題來了。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如何才能擁有適應性表徵能力呢?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個極其棘手的問題。目前,人工智慧在技術實踐上還沒有太大突破,理論或哲學上僅限於假設和思辨。
  • 心理表徵
    所謂心理表徵,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個符號,或一個單詞,或一個個人的標記,來完整描述一段情景、概念、邏輯推導等等。書中舉例說如果提到「貓」這個單詞(英文cat),大多數人都會立即產生一個與這種動物相關聯的所有信息,體型大小、外觀、性情等等,但是這受限於你見過貓,或見過很多種貓。
  • 知識的表徵:總結
    我們是在用身體來理解各自意義,如「小明傷透了小紅的心」。我們不是將其看作抽象的命題,可以用不同自然語言來表徵,而是用肉體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比如我們的鏡像神經元會啟動,讓我們同情小紅的遭遇。我們的表情會變化,肢體動作也會變化。這些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的活動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我們對於各自意義的理解。那麼,問題來了,這兩種理論,究竟哪種更合理呢?是「具身認知」,還是「抽象認知」?
  • 心理表徵|從模糊到清晰,從陌生到熟悉
    雅高學院線上小課堂第十三期,我們邀請陽澄湖費爾蒙酒店的高級學習與發展經理、雅高集團大中華區學習與發展大使Michael Guo,和我們分享《心理表徵|從模糊到清晰,從陌生到熟悉》。Hello,大家好,我是來自陽澄湖費爾蒙酒店的Michael Guo。今天和大家聊聊認知心理學方面的話題——心理表徵。
  • 高效的學習,必須掉頭轉向認知的底層,掌握知識的表徵
    比如你看到一個雞蛋,你心裡用一個【圓形符號】來代表雞蛋,這是初級表徵,初級表徵跟現實聯繫得比較緊。次級表徵呢,你可以先複製一個圓形符號,然後呢再把它修改成其它可能,這樣就脫離了初級表徵,【這就是去耦合】,然後再用新的表徵符號去扮演模擬這個世界。
  • 拆解XLNet模型設計,回顧語言表徵學習的思想演進 - 機器之心Pro
    去噪自編碼模型/掩碼語言模型 加入 Transformer 後,我們的軍火庫多了建模雙向語境的武器。但是如前所述,自注意力算子構建的是第 i 個詞基於語境的表徵,使用這個表徵來預測第 i 個詞會帶來標籤洩露。這就好比在給你出題的時候順便直白地告訴了你答案。
  • 關於句子表徵的學習筆記
    為每個詞的詞向量模型將不同 p 值得到的不同的句子向量拼接起來作為句子表徵,保留了不同 p 值得到的不同的信息。和 Skip-gram 類似,通過文檔來預測文檔內的詞。訓練時隨機採樣一些文本片段,然後再從這個片段中採樣一個詞令 PV-DBOW 模型來預測這個詞,藉助這一分類任務作為訓練方法。
  • 深度學習+符號表徵=強大的多任務通用表徵,DeepMind新論文可能開啟...
    而且,越是新的、具有良好表現的模型,我們在為模型表現感到開心的同時,對模型數學原理、對學習到的表徵的理解也越來越進入到了放棄治療的心態;畢竟,深度學習具有超出經典 AI 的學習能力,正是因為能夠學習到新的、人類目前還無法理解的表徵。
  • 學習的終點是啥呢?是心理表徵!通過學習背後的學習方法抵達終點
    有一天自己問自己,學習的終點在哪呢。如果知道終點在哪裡,那麼我就可以根據相應的終點,反過來去思考自己要什麼去學習才能抵達那個終點。學習有沒有終點呢?以終為始來思考,學習想要的成果是什麼,它們在哪裡?在構思元學習-表徵專題的時候,在想這個元學習領域的知識應用於學習,也就是學習背後的一些學習的方法與工具,這些學習的方法、工具,要幫助自己抵達的終點在哪裡呢?突然自己的答案就湧現出來了!自己的答案:心理表徵。所有的學習目的地就是要去一個終點:構建有效的心理表徵!而學習背後的那些學習的方法與工具,會幫助自己更快地抵達終點!
  • 用表徵來欣賞文章和寫文章
    形式表徵,也即結構表徵,形式之美,結構之美。五言詩,用一種形式來表徵【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但一些思想性的文章,雖然深刻,但卻極其難讀,用於表徵之物之詞彙,大都是脫離現實的次級表徵,極其抽象。比如: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