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型高手是啥煉成的呢?告訴你兩個技巧!表徵及心理表徵!

2020-12-17 認知框架

每個人的大腦裡都裝上了無數的模型,只是你未曾覺察而已,每個人天生都是模型高手,只是大部分模型你都不曾留意自己是啥塑造出來的。反正就在自己的大腦裡,就在那裡,我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我甚至不清楚它們是不是模型呢。這大抵是日用而不知。

我們對很多東西的學習,是無意識中就學會了,大腦對所學的東西構建了心理表徵,但這個構建過程,是無意識的。

對所學習的東西,構建了心理表徵,這其實是模型了。心理表徵是針對所學東西的模型了,我們可以每天利用心理表徵去思考,其實也是在應用無意識形成的模型去思考,但我們卻意識不到心理表徵是怎麼構建的,但我們卻意識不到大腦裡啥時形成的模型,我們甚至也不關心這個心理表徵是不是模型。不管你意不意識到,人人卻可用表徵來思考,人人卻可用模型來思考!

外部的模型=結構*信息心理表徵=心理結構*信息

我們無意識學習的東西,留下的心理痕跡就構成了心理結構,通過這個心理結構把相關的信息聯繫起來就是一個無意識的思維模型。

相關焦點

  • 啥是思維模型呢?思維模型採取結構來表徵,從外部表徵到心理表徵
    思維模型是一個很熱的話題,搜索指數很高,每個人都想掌握很多很多的思維模型,今天不談任何具體的一個思維模型,專注講一下啥是思維模型呢?那到底什麼是思維模型呢?因為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看法會不一樣,也沒有標準的定義,今天談一下個人對思維模型的一些理解與認知吧。什麼是思維模型?個人的闡述是這樣的:模型,首先要明白為啥樣的對象去設計一個模型,瞄準你的對象,它是一個理論,還是一個概念或者是一個具體的東西等等,一句話模型瞄準的對象是啥呢?這個對象可以統稱為事物。
  • 心理表徵:高手與普通人的區別,在於他們擁有更好的心理表徵
    所有的學習方法都被我再次迭代了一遍,以後我都會以思維模型的形式寫在文章裡,這次先講「心理表徵」。什麼是心理表徵要理解什麼是心理表徵,我們需要先了解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主要是研究人類如何對信息進行加工的學科,即人類是如何學習的學科。所以,如果你要研究學習的底層規律,巨人就在認知心理學這門學科裡。
  • 要設計一個模型,有兩個概念是避不開的,那就是表徵及心理表徵!
    要徹底的掌握模型,有兩個概念是避不開的,那就是表徵及心理表徵。表徵可以指採取符號來代表物。即使物你看不見,但這個符號就足以代表了物。物用符號來指代,符號就是對物的表徵。有人叫你的名字時,你就會應一聲。因為名字就代表了你這個人。你構建了對自己名字的心理表徵。啥是心理表徵呢?刻意練習這本書裡邊有一個定義: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這個結構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 用構建心理表徵的方法,學習心理表徵
    在任何一個領域或行業,技能與心理表徵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良性循環:你的技能越嫻熟,創建的心裡表徵就越好,而心理表徵越好,就越能有效的提升技能
  • 刻意練習(三)心理表徵
    用認知科學的話來說,相比於那些年輕人,經驗豐富的高手們擁有更加高階的認知模型,而這些高階的認知模型完全囊括、超越了低階的認知模型。 刻意練習在精神層面的功勞就是練就了人及其發達的心理表徵,在刻意練習的領域裡強大的心裡表徵能讓人看得更深,更大,更抽象,更長遠。
  • 心理表徵|從模糊到清晰,從陌生到熟悉
    比如,一說起費爾蒙酒店,有些人腦海裡就會浮現一個個經典的地標建築、真誠體貼的服務畫面、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等等,這些形象就是他們對於費爾蒙酒店所形成的心理表徵。再比如更深層一點的心理表徵:西洋棋大師可以同時與幾十位高手進行盲棋對戰,並獲得最終大部分的勝利。
  • 知識百寶箱:孩子的思維表徵是怎麼發展的?
    思維表徵是個發展心理學裡很重要的概念,也叫做心理表徵,簡單地說就是在頭腦中產生對具體的事物或者事件的認識,當孩子看不到物體也能在頭腦中想起來時,思維表徵就形成了,這也是以後人的思維發展的基礎,讓我們人可以脫離具體的實物進行思考。
  • 心理表徵:那個讓你"萬事開頭難"的罪魁禍首
    再進一步深挖,為什麼會存在"萬事開頭難"這樣的現象呢?《刻意練習》一書中,提到了一個"心理表徵"的概念,能夠很好地解釋個中緣由。一、什麼是心理表徵?《刻意練習》提到,技能與心理表徵之間的關係是一個良性循環,也就是:你的技能越嫻熟,創建的心理表徵就越好;而心理表徵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練習。所以心理表徵越好,就越有助於我們學習技能,也更容易成長和進步。
  • 心理表徵
    所謂心理表徵,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個符號,或一個單詞,或一個個人的標記,來完整描述一段情景、概念、邏輯推導等等。書中舉例說如果提到「貓」這個單詞(英文cat),大多數人都會立即產生一個與這種動物相關聯的所有信息,體型大小、外觀、性情等等,但是這受限於你見過貓,或見過很多種貓。
  • 心理表徵:你和牛人的區別!
    什麼是心理表徵,當你嘗試去想起某個事物或者是觀點的時候,你會發現,在你大腦當中會產生關於這個事物的形象,或者具體,或者抽象。而這種與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心理表徵。比如說,我今天晚上約你去吃火鍋,那麼在你腦海當中,或許就浮現出了一個正冒著熱氣騰騰堆滿了食物的鴛鴦火鍋,這個視覺形象就是你對火鍋產生的心理表徵。
  • 【結構化教學】多元表徵:內涵要素、心理機制、教育價值和實踐策略
    關鍵詞: 多元表徵 內涵要素 心理機制 教育價值 實踐策略社會建構主義的情境認知理論認為, 學習是個體與環境的持續互動中創生知識意義和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而多元表徵正是學生進行知識意義建構和問題解決的重要思維載體和技術工具。 [1]因此,有必要對多元表徵的內涵要素、認知心理機制、教育價值和實踐策略作系統思考。
  • 刻意練習中的心理表徵,是什麼?
    4,心理表徵據說,心理表徵是認知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信息或知識在心理活動中的表現和記載的特殊方式。安德斯·艾利克森認為,「將高手和普通人區分開來的主要因素是他們經過年復一年的練習改變了大腦中的神經迴路,並創建了高度專業化的心理表徵。」如果我們對某件事物創建了心理表徵,那麼,我們首先會對它建立整體性的認知或印象,它就以符號化的形式儲存在大腦裡。然後,心理表徵也包括我們對某個事物的種種規律和秩序的內在把握。
  • 學習的終點是啥呢?是心理表徵!通過學習背後的學習方法抵達終點
    有一天自己問自己,學習的終點在哪呢。如果知道終點在哪裡,那麼我就可以根據相應的終點,反過來去思考自己要什麼去學習才能抵達那個終點。學習有沒有終點呢?以終為始來思考,學習想要的成果是什麼,它們在哪裡?在構思元學習-表徵專題的時候,在想這個元學習領域的知識應用於學習,也就是學習背後的一些學習的方法與工具,這些學習的方法、工具,要幫助自己抵達的終點在哪裡呢?突然自己的答案就湧現出來了!自己的答案:心理表徵。所有的學習目的地就是要去一個終點:構建有效的心理表徵!而學習背後的那些學習的方法與工具,會幫助自己更快地抵達終點!
  • 探索思考的技術:在感覺-知覺-記憶-表象-心理表徵-思維之中穿梭
    思考的技術,個人的切入點,就是表徵、心理表徵,而談表徵,個人喜歡列一系關鍵的詞語,個人列題綱的方式就是」詞語清單「了,思考的技術所涉及的詞語清單如下:題目-感官通道-感覺-知覺-記憶-表象-表徵-思維-思維複式框架題目-
  • 建構事物模型採取的方法:想像、具象、抽象、模型、表徵!
    今天來探討一下模型,談起模型之時,要想清楚該模型所指向的事物是啥。我們先是用模型來指代事物,然後再用模型來思考事物。談模型之時,當然要意識到模型背後的事物,今天要探討的是構建模型之時,所採取的一些認知,比如想像、抽象、表象、模型、表徵、符號、認知模擬、複雜、簡單!
  • 精讀《好好學習》11:用心理表徵的方式閱讀第三章
    只是,如果共讀的目的本身就不是要通過一起讀書的方式去讓大家步調一致的話,那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便成為了一種優勢。你可以問道於先行者,你可以通過解答別人的疑問去篤定自己讀書時的觀念,同樣,你可以從別人關注的領域中汲取能量,至少,可以增長見識。而共讀的最妙之處,並非在於切磋交流,而是在於領讀者易仁永澄老師提出的心理表徵學習方法。我對心理表徵的認知什麼是心理表徵?
  • 科學認知需要適應性表徵—新聞—科學網
    圖像論是19世紀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和赫茲建立的科學模型觀,認為模型是物理學的支柱,是世界圖像的本質,科學理論就是心理圖像,與物理實在具有相似性。這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相似和同構表徵觀的混合,也是最受詬病的觀點,因為它依據心理圖像將目標客體確定為建構外在世界的圖像,外在世界完全內在地存在。這導致了後來的科學實在論與結構實在論的爭論。
  • 從「心理表徵」看《阿基拉和拼字比賽》,探究個人成長的奧秘
    在學習上,能夠堅持做很重要,可思考這件事怎麼有目的的練習,進而創建心理表徵,做到刻意練習更加重要。那麼什麼是」天真練習「?它和」有目的的練習「、」刻意練習「有何不同? 天真練習,是指基本上只是反覆地做同一件事情,並指望只靠這種反覆就能提高表現和效果。這種練習,只是你以為你在練習,實際上只不過是在原地踏步。
  • 知識的表徵:總結
    以上結果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我們需要知道一段信息的意義,無論是文字信息、聲音信息還是圖像信息。如果我們不知道它們的意義,我們就很難記住它們。而又告訴我們,記憶術的基本原理,就是讓要記住的材料變得有意義。我們偶爾在電視上能看到一些人表演記憶撲克牌或者無意義數字。將一副撲克牌洗亂,然後讓那個人看一遍。然後,這個人就能準確地記住每張牌的順序。
  • 適應性表徵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
    然而,人工智慧特別是它的應用領域機器人學的發展卻遇到了極大挑戰,即智慧機器人如何能夠像人那樣思維和行動。這個棘手的問題實際上有兩個層次:一個是認知層次,另一個是運動層次。關於第一個層次的認知問題,認知科學、計算機科學包括人工智慧及其哲學討論得非常多了,具體說就是計算機能否像人那樣思維或認知,或者說計算機是否有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