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理表徵
據說,心理表徵是認知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信息或知識在心理活動中的表現和記載的特殊方式。
安德斯·艾利克森認為,「將高手和普通人區分開來的主要因素是他們經過年復一年的練習改變了大腦中的神經迴路,並創建了高度專業化的心理表徵。」
如果我們對某件事物創建了心理表徵,那麼,我們首先會對它建立整體性的認知或印象,它就以符號化的形式儲存在大腦裡。然後,心理表徵也包括我們對某個事物的種種規律和秩序的內在把握。我們一般說的套路就是典型的心理表徵。
下面,我來舉一個例子介紹心理表徵到底是什麼。
我上高中的時候,是那種特別不愛學習的學生,大家根本不相信我能上大學。我玩了整整兩年半,直到高三下學期,才突然發覺到不能繼續這樣玩下去了。於是,我花幾天時間製作了一個「知識點地圖」。比如化學,我在一張A2紙上,把高中化學的所有知識點全部寫出來,也就是說,像畫一張地圖,把每個知識點零散地寫在這張紙上的不同位置,然後用連接線把各個知識點一個個地連在一起。
剛開始,看著這張知識地圖是亂糟糟的感覺,根本沒有什麼規律,後來,慢慢感覺整個「地圖」看起來不再那麼凌亂,反而發覺裡面有很多規律,於是,腦海裡的整幅地圖越來越清晰了,最後到了隨便指出一個知識點都可以立刻聯想到跟它有關的所有知識的那種地步。
就這樣,我的高考成績超出平時成績一百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