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刻意練習》,看到心理表徵這一段頗有感觸。如果想把任何事做的精進,實際上了解其原理是非常有助於進步的。
所謂心理表徵,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個符號,或一個單詞,或一個個人的標記,來完整描述一段情景、概念、邏輯推導等等。書中舉例說如果提到「貓」這個單詞(英文cat),大多數人都會立即產生一個與這種動物相關聯的所有信息,體型大小、外觀、性情等等,但是這受限於你見過貓,或見過很多種貓。如果一個沒有見過貓的人,你向他描述「貓」,它的體型像一個小的板凳大小,毛茸茸的,通常是黃色或白色,平時很懶散,聽的人也不會有太深刻的印象。這就好像我們學習任何新知識一樣,我們很難把它對應到我們已知的某個符號上。學過計算機的人,可以這麼理解,關於某個事物的知識是值(value),而心理表徵則是它的索引(index)。
家裡孩子慢慢長大了,ta也會咿咿呀呀的說話,為什麼家長能聽懂自己孩子說的話,但是聽不懂其他孩子的話?這就是因為在某種特定的場景下,你自己小孩發出的語言符號經過長期的磨合,在你的腦海裡創建了心理表徵,當ta發出同樣的聲音時,你會想到所有關於這一聲音的場景,你便知道ta要做什麼了。
實際上在學習投資知識的過程中,想要不斷進步,也需要對自己進行刻意練習,並創建心理表徵。我時常會覺得自己對市場不敏感,對信息把握不住,而實際上對於一個沒有對應心理表徵的現象或信號,你是接收不到的。用福爾摩斯的話來說:「你只是看到了,而我是在觀察。」,當你沒有創建一個關於倫敦近期天氣,周邊道路狀況等情報的心理表徵,你就不能判斷這個坐著馬車來的人是從哪個方向來的,有什麼樣的謎題來找你了。這之間的不同就是你接收到的視覺信號是否能在你的心裡映射出相關的所有知識和信息。就好像在4g發達前,計程車司機全是要靠自己對地形的熟悉來拉客人的,因為沒有手機導航,只能憑藉自己。當我說出一個地標建築物的時候,一個厲害的計程車司機會在腦海裡立即浮現出這個地點的大概方位,迅速找出多條能夠通往此地的路徑,並結合當時的時間推算出哪條路會比較堵,而哪條路會比較順暢且繞遠,然後帶你走這條路。在日常中比如聽到了央行要加息,是否能立即反應出債券市場可能下行?經歷了這次新冠,是否能在最初判斷醫療股會大漲?貿易戰美國對中國禁售的時候能不能想到利好晶片股?而且這些反應不應該是一個簡單的1對1的條件反射,而是包含了其中的推導過程,對其它影響因素的綜合考量,對狀況發生轉變時的不同應對,都應該打包成一個心理表徵,這樣才能在面對撲面而來的信息時,泰然自若。而刻意練習,就是創建這一系列的心理表徵的過程,而反過來,心理表徵又強化了你刻意練習的程度,因此在某一方面成為專家的人,大多數是在這個過程中循序漸進的。
最後螞蟻集團今天申購,祝大家都能中籤哈~~
覺得有用就鼓勵一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