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一本集結當代中國優秀女性作家年度優秀文學作品、聚焦當代女性豐富鮮活創作樣貌的年度文選,集中展現中國新世紀以來女性寫作所取得的成就,女性生活所發生的重要變化。這本年度文學選,以小說為主要文體,遴選過去一年中國女性作家的文學作品,以多角度進行遴選,力求涵蓋不同年齡、區域和民族的女性作家作品。
《白雪公主的簡歷》陳丹燕著,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
作家陳丹燕潛心10年構思完成的最新長篇作品。作為中國作家中率先走出國門的背包客,陳丹燕以這部作品作為一個小說家中年故事的總結和行旅影像記錄。小說獨特的多線敘事結構和圖像的巧妙融入,讓虛構的書寫在可觸可感的空間氛圍裡擁有了真實的溫度。一個木偶表演者,一個雲愛好者,一個月季培植家,在三段如洋蔥般層層剝開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愛情、衰老、青春、疾病等人生永恆的命題。
《不知有花》徐文治著,灕江出版社
何謂「不知有花」?人生匆匆流逝,能安心賞花的時光難得,能有心賞花之人也難得,懂得賞花之人更少——這是「不知有花」的境地之一。「苔花米樣大,亦學牡丹開。」苔花非牡丹,難入世人青眼,但其若被正視,也有驚人美態;繁花褪去,擇一枝一果投瓶,亦有況味——這是「不知有花」的境地之二。不知有花,以「寫生折枝之妙」為旨歸,故是瓶花之一支,不作他求。
本書是瓶花名家徐文治精心打造瓶花的小品集,賞瓶花作品圖,讀瓶花創作手記,作者用各具況味的瓶花作品,和簡潔質樸的創作手記,帶領讀者在美圖美文中,體味「不知有花」之境。
《穿心蓮》潘向黎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小說的主人公深藍是一位情感專欄作家,曾為迷失在愛情和婚姻裡的人們解疑答惑,而她自己卻因過往的經歷早已不相信愛情。生活平淡持續往前,直到一天,一位向她發出求救信的女讀者完全不接受她的建議,傷心之下殉情而死,才震動了深藍的蓮子空心。她開始重新思考人類情感的深幽,追求屬於自己的愛與自由……
《刀客》曹保明著,時代文藝出版社
本書收錄了文化學者、民俗專家曹保明先生的九部記憶故事。二十世紀上半葉,寒冷的東北大地上生活著一群熱血的人民:他們中有割葦打草、深入土匪窩點的豪邁刀客,有甘冒生命危險、迎難而上放排的堅韌木幫,有繼承並發展著東北民間珍貴傳統技藝的皮匠、棺材匠……
《俄國文學史》[俄]德·斯·米爾斯基著,劉文飛譯,商務印書館成都分館
《俄國文學史》是文學史家德·斯·米爾斯基以英文寫就的,被譽為追溯俄國文學最好的一本通史。其涵蓋內容自古代俄國文學(11—17世紀)始,經古典主義時期、現實主義時代、美學新思潮、象徵派興起,至1921年小說復興的歷程。這部俄國文學通史自面世後便成為關於俄國文學的經典之作,長期被選為歐美各名校的文學專業課本,影響、培育了數代研究俄國文學的英語學者。
《灰衣簡史》李宏偉著,長江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一部以「出賣影子的人」寓言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具有濃厚的象徵意味與哲學思辨色彩。作品主要講述了王河為自己的戲劇尋找投資人,影視界大佬馮進馬主動要求投資,卻有一個要求:王河需要用身上的一部分交換資金。王河反覆權衡,決定與馮進馬交易。至此,小說忽然宕開,與他議價的不是馮進馬,而是灰衣人。馮進馬意欲將王河的影子作為誘餌,向灰衣人交換回自己的影子,而灰衣人也的確被王河密實的影子吸引……
《魂殤》葉辛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作家葉辛歷經數年精心創作的最新長篇,它以一位著名畫家的猝死為線索,以知青一代人半個世紀的命運為焦點,重返時間的河流,回味了逝去的青春與愛情,追溯了一代人跨越半個世紀的命運悲歡。
《火苗》顧堅著,安徽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一部弘揚主旋律的抗日題材小說。小說以江南水鄉為背景,講述了共產黨員、新四軍營長張正負傷在鄉下養傷期間,積極發動人民群眾,發展共產黨員,組織抗日鬥爭的故事。
《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美]詹姆斯·岡恩著,姜倩譯,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阿西莫夫、劉慈欣作序,近五百幅經典科幻雜誌及小說封面全彩呈現,獨家收錄華語科幻百年發展歷程、世界兩大科幻獎項「雨果」與「星雲」歷年獲獎名單。
《交錯的世界》從最早充滿想像力的口述故事開始,通過一代代作者創作的各種鮮活故事追溯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以及不同時代的科學和技術創新如何改變人類對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的認識,並改變科幻小說。作者詹姆斯·岡恩作為當代世界科幻界公認的權威,如數家珍地討論了影響整個科幻小說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說發展道路上發揮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為不斷變化的科幻小說勾勒出清晰的脈絡。原書出版於1975年,岡恩教授補充了新的章節,將時間線提至21世紀並充實了亞洲部分,使新版本成為世界範圍內最新、最權威的世界科幻小說史。
《李佩甫文集(全15卷)》李佩甫著,河南文藝出版社
本書集作家李佩甫40餘年創作之大成,共15卷,490萬字,其中長篇小說12卷,包括《河洛圖》、《生命冊》、《平原客》、《羊的門》、《等等靈魂》《城的燈》等;中篇小說卷收入作家的代表作《無邊無際的早晨》《學習微笑》等;短篇小說卷收入《紅螞蚱,綠螞蚱》《畫匠王》等;散文卷收入李佩甫的首部散文集《寫給北中原的情書》,時間跨度30餘年。最新整理的李佩甫創作年表也附錄書中。
《馬志明評傳》啟賀著,百花文藝出版社
作者從相聲名家馬志明少年時對曲藝藝術耳濡目染說起,對其在戲校學習、入職曲藝團、下放南郊、重返舞臺等人生經歷進行了詳盡的展現,並對馬志明的代表作《太平歌詞》《糾紛》《五味俱全》等相聲段子的創作和表演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摘錄了許多馬志明本人的心得感受。
《瑪麗安·摩爾詩全集》[美]瑪麗安·摩爾著,陳東飈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瑪麗安·摩爾是20世紀美國詩人、評論家和翻譯家,囊獲日晷獎、博林根獎、美國國家圖書獎、普立茲獎等重要文學獎項。她的詩歌以其獨創性、諷刺性幽默、鮮明的形象和嚴謹的形式而著名。本書收錄了瑪麗安·摩爾希望保留的全部詩歌作品,涵蓋超過六十年的寫作,並納入了她對文本的最終修訂。這些詩篇呈現了瑪麗安·摩爾的廣泛興趣,從諧趣的動物意象、體育賽事和社會構成到有關人性的深思冥想。
《女工繪》劉慶邦著,作家出版社
她們結束了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走進煤礦的工人階級隊伍,當上了礦場女工。青春的光華到哪裡都會閃亮,她們的到來,使古老沉寂的礦山一下子變得生機勃發,春風蕩漾。青春總是伴隨著愛情,她們的愛情是頑強的,一如向上的生命不可遏止。
《世間始終你好》王璐琪著,山東文藝出版社
一心撲在工作上的衛晟南收到一封神秘的空白婚禮請柬後,竟在職業生涯的關鍵轉折點匆忙請假,回到越城,尋找這封請柬背後的真相。只要是關於顏科的事情,她就會亂了陣腳。尋找中,她回憶起自己與朋友們在感情與家庭中糾纏的那段青春時光。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或許都有一個高大的白襯衣男孩或讓你內心悸動的女孩。只是成長路上有時我們不得不獨自走過。歷經時光磨拭後,願世間還是你好。
《我從山中來》謝玉光著,湖南文藝出版社
謝道難出生在曾國藩的故鄉,家境極為貧寒,個人極為聰穎,童年從落難知識分子那裡受到傳統文化薰陶,學業優異,本可升入縣內最好中學,因父親意外去世,只能就讀於一個鄉村中學。謝道難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飢餓中,在極為困難與痛苦的境況下,堅持學習,參加高考,並在復讀後成為文科狀元,考入中山大學。
《我的喬治亞》西西著,譯林出版社
西西,繼王安憶、陳映真之後的「世界華文文學獎」得主。作為香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小說家,她其實是一個專心於「遊戲」的說夢人。《我的喬治亞》是一部於遊戲中生發的作品。小說以作家西西親手搭建一座十八世紀英國喬治亞時代的「娃娃屋」為線索,探索彼時英國的建築、家具、擺設,展現那時的人物會話、家居日常,並擴及當年的風土人情、歷史故事;同時,將自己的日常生活交織其間。
《我們的師傅》凡一平著,廣西師大出版社文藝分社
本書為凡一平最新小說結集,收錄凡一平2019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五篇,其中《我們的師傅》入選2019年《收穫》文學排行榜和《揚子江文學評論》文學排行榜,獲《十月》文學獎,作品由一場葬禮引發回憶,講述童年時期走過彎路的幾個孩子的人生遭際。
《我們騎鯨而去》孫頻著,上海文藝出版社
三個為了躲避人世嘈雜的人來到偏孤的小島,日日朝夕相處,卻在看不到盡頭的孤寂中動搖了上島的初心。不久,老周莫名從小島上消失不知所蹤,來島上守礦的「我」也違背了合同,提前回大陸,只留下王文蘭還在堅守著要在島上開發所謂旅遊項目的「理想」。孫頻的小說幾乎都關涉記憶和遺忘,傷痕和痛感,以及對這些的反思和追責。
《我這樣的機器》[英]伊恩·麥克尤恩著,周小進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2年,平行世界的英國倫敦,32歲的「科技宅」查理購買了一款先進的人形機器人「亞當」。在伴侶米蘭達的幫助下,查理重塑了「亞當」的性格,一組人與機器之前奇怪的三角關係形成,事情也逐漸脫離查理的控制……
麥克尤恩在小說中探討了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區別,究竟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我們外在的行為還是內在的生命?機器人能夠明白人類的心嗎?對於那些人類無法掌控的技術,這部小說將帶給讀者深入的思考。
《夏天還很遠:柏樺抒情詩集1981—2019》柏樺著,北嶽文藝出版社
本書收錄了柏樺創作的抒情詩歌200餘首,時間從1981年至2019年,跨度四十年,分為《夏天還很遠》《麥子:紀念海子》《禮物》《生活,真好》《年少是一種幸運》《祖國或前世今生》《江南來信》《今夕是何夕》等八輯。
《現代性的追尋:論1919年以來的中國新詩》張棗著,亞思明譯,四川文藝出版社
張棗留德博士論文《現代性的追尋》首次翻譯出版,這是一位內行人的新詩史,一個供我們反觀張棗詩學理念的重要文本。作者從一個當代詩人的寫作經驗出發,構造了一種個人的新詩史邏輯,梳理1919年以來的中國新詩發展史。從嚴格的學術規範來看,這部專著多少會有些「偏頗」,但它的光芒恰恰在這種「偏頗」裡。張棗對高度提煉的詩人(魯迅、聞一多、梁宗岱、卞之琳、馮至、食指、北島)、作品的評析解讀,精妙見解層出不窮,顯示詩人對審美現代性的卓異洞察,既拓寬我們對張棗詩學認識的邊界,也為常規文學史補充了一種視角。
《郵輪碎片》劉心武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劉心武最新長篇小說。一次地中海的郵輪之行,八個家庭的紅塵翻覆,四百個片段的跳蕩,四代人的昔日今生。作品顛覆了傳統小說的形式,繼承了《紅樓夢》寫人物的精髓,在封閉空間中敞開記憶,在智力拼圖中尋求完整。它捕捉草蛇灰線,在隱於不言,細入無間中,牽一髮動全身;它把時代發展和人性隱秘做成「秘密濃縮丸」,緩解愛之痛、情之傷。它遊移、奇異、充滿暗示;它捕捉碎片的邏輯,呈現新與舊交叉、人與人互文的格局。
《中國現代美學思潮史》楊春時主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中國現代美學思潮史》是一部美學理論著作,運用現代性理論劃定中國現代美學思潮範圍,並且以美學思潮為單位來建構中國現代美學史。具體寫作中,該書在中國現代美學史上出現的思潮中,選取了有代表性的美學家進行了考察,並且以美學思潮的更替展現了中國現代美學的歷史演變規律。
《仲夏髮廊:二十世紀末的小鎮風情錄》張秋寒著,花城出版社
本書是一部系列小說,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蘇皖交界處一個名為白螺小鎮的仲夏髮廊,它由溫柔而世故的阿夏媽、年輕善良的兒子——理髮師仲夏和敏感內斂的外甥女桑枝一起經營。他們互相陪伴,在鎮上度過了許多個夏天。全書由十一段發生在夏天的小故事組成,講述小鎮髮廊裡形形色色的顧客,有婚姻被脅迫的紡織女工,備受流言困擾的名伶,對東家懷著深切同情的保姆,隱居至此的老畫家,為了追逐幸福自毀前程的護士,招贅後忍受各種難堪的上門女婿等。這些故事大多圍繞愛情展開,十一個故事其實是同一個故事——那個年代猝不及防又戛然而止的愛情。
《最後的霧·穿裹屍衣的女人》[智利]瑪麗亞·路易莎·邦巴爾著,段若川、卜珊譯,後浪出版公司
聶魯達在阿根廷當大使時,邦巴爾曾寄住在他家,他們在廚房的同一張大理石餐桌上寫作,就是在這張餐桌上,誕生了聶魯達的名篇《大地上的居所》,也誕生了邦巴爾的驚世之作《最後的霧》。後來聶魯達說:「能與之正經談論文學的女性朋友只有一個,那就是路易莎·邦巴爾。」本書是邦巴爾的兩篇中篇小說合集,其融合神秘主義、女性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捕捉女性情感世界中最為本色的欲望與心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