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
本書為茅盾文學獎得主張煒新作,是一部透視中國富豪發家史和心靈史的長篇小說。小說通過一個私營企業巨頭吞併風光旖旎的海濱沙岸的典型現代事件,聚焦當今中國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既高度依賴又相互糾結的尖銳現實,直指工業化城市化和資本膨脹過程中的公平與正義問題。
《百年風雅》劉宜慶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
本書選取陳寅恪、黃炎培、張君勱、費孝通、錢玄同、鄧稼先、朱希祖、胡適等八個江南名門望族,講述百年中國的家國變遷。
《彼得堡》[俄]安德列·別雷著,靳戈譯,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
在西方,安德列·別雷被看作20世紀俄國小說家中最傑出的天才,著名小說家納博科夫更是將別雷最重要的作品《彼得堡》與西方的另外三部劃時代作品——《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變形記》一起,列為他最欣賞的20世紀西方四大名著。《彼得堡》憑藉豐盈的想像和跳躍的意識流描寫,再現了1905年俄國革命期間彼得堡十天裡所發生的故事;也通過「彼得堡」這個聯結著俄國的歷史與未來、東方與西方的概念,繪織出一幅20世紀初俄羅斯帝國末期的多重奏圖景。
《大唐狄公探案全譯(高羅佩繡像本)》[荷蘭]高羅佩著,黃祿善等譯,北嶽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
《狄公案》是中國眾多公案小說之一種,但是,隨著著名荷蘭漢學家高羅佩20世紀40年代對《武則天四大奇案》的譯介以及之後「狄公探案小說系列」的成功出版,「狄公」這一形象不僅風靡西方世界,也使中國讀者看到「中國古代犯罪小說中蘊含著大量可供發展為偵探小說和神秘故事的原始素材」,認識到「神探狄仁傑」,「雖未有指紋攝影以及其他新學之技,其訪案之細、破案之神,卻不亞於福爾摩斯也」。
《看見鯨魚座的人》糖匪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
這是一部幻想類短篇作品集,收錄了《看見鯨魚座的人》、《博物館之心》等十六篇小說,作者用豐沛的想像力和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個存在於當下、過去、未來的奇妙故事。著名華裔「雨果獎」「星雲獎」得主劉宇昆譯介了其中的主要作品,並為本書寫了序。
《六代之民:張中行別傳》孫鬱著,北方文藝出版社2018年2月
作者孫鬱從自己與張中行先生的交往中的感性印象出發,勾勒出這位有故事的老人的豐富一生。其間既有時間脈絡,也有生命體驗的線索,不僅敘其事,更畫其魂。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著,逢珍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年1月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是納博科夫的短篇小說作品在國內首次完整結集。68則風格各異的短篇小說,由納博科夫之子德米特裡按照年代順序編輯而成。在這些幽暗而充滿魔力的故事中,納博科夫完美展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小說技法,天馬行空的想像和智力遊戲,以及對生命中無從躲避的曖昧和失落的迷人洞察,被稱為「英語文學的奇蹟」。
《培爾·金特》[挪威]易卜生著,蕭乾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
《培爾·金特》是挪威著名的文學家易卜生創作的一部最具文學內涵和哲學底蘊的作品,也是一部中庸、利己主義者的諷刺戲劇。譯者是著名翻譯家蕭乾。該書通過紈絝子弟培爾·金特放浪、歷險、輾轉的生命歷程,探索了人生是為了什麼,人應該怎樣生活的重大哲學命題。
《青藏光芒》馬麗華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
《青藏光芒》是一部全景式呈現青藏高原科考研究歷程的紀實之作。重點敘寫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以中國科學院為主導的青藏科考各階段,特別是1973—1992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首次進行較大規模考察的經歷和成果,以及其後至今二十多年間,青藏研究事業在參與國家重大基礎科研計劃、參與國際科學界全球變化研究中,在地球系統科學各領域取得的一系列優異成績,在推助高原各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十二怒漢》[美]雷金納德·羅斯著,何帆譯,譯林出版社2018年1月
《十二怒漢》通過一場陪審團審判,生動演繹了美國的法律制度與文化。書中探討的「合理懷疑」、「疑罪從無」等法律理念也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該書是美國宣傳法律和法律制度的「銀法槌獎」的首部獲獎作品,同名電影也是經典之作。
《四大名著(珍藏版)》曹雪芹等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12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四大名著」整理本,經過馮其庸、張友鸞、顧學頡、黃肅秋等專業學者認真研究,採納各本的優點整理而成,經過60餘年的歷史與多次修訂、完善,已成為風行海內的經典版本。此「珍藏版」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四大名著」的升級版,增加81幅著名畫家戴敦邦先生的插圖作品,針對作品中龐雜的人物結構層次與地理時空,還根據每部名著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編制附贈了6大實用圖表。
《天問》丁伯剛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
該書把筆觸指向生活逼仄之中的卑微個體,關注他們在小事件中的心理走向,觀照社會形態各異的精神癥結,既體察生活不可承受之沉重,也描摹人性難以捉摸之駁雜。
《往事茁壯》馬金萍著,時代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
上世紀60年代初中期,松花江邊的一個小縣城裡,有一個日本人修建的老戲園子,老戲園子胡同裡有個叫狗剩子的小男孩兒。小說講的是狗剩子和他身邊這群同伴在戲園子胡同的成長,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上世紀末三十多年間,他們用少年和青年時期的故事,給讀者展示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劉慶邦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12月
作家劉慶邦的首部長篇非虛構作品。當得知辛苦操勞一生的母親病倒入院,作家從京城趕赴床前守護,一百多個日夜,點點滴滴的記錄,寫下這部日記,記錄了這段特殊的心路歷程與生命體驗。
《我牙齒的故事》[墨西哥]瓦萊裡婭·路易塞利著,鄭楠譯,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
《紐約時報》、《衛報》年度選書。本書的起因是作者受一家果汁廠贊助的藝術機構委託,撰寫一份藝術展覽的說明,作者想了巧妙的辦法將藝術與果汁廠,通過「文學」銜接起來。這實質是一部為工人所寫、有架橋意義的作品,作者期望拉近藝術和普羅大眾的距離。小說講述了世上最好的拍賣師古斯塔沃和他牙齒的故事。
《洗澡課》楊小濱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11月
這本詩集匯集了楊小濱近年來詩歌創作的四個系列:「女世界」、「多談點主義」、「指南錄」和「自修課」,共百餘首作品。
《現代文學名著原版珍藏(第一輯)》魯迅、蕭紅等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
《現代文學名著原版珍藏(第一輯)》遴選《彷徨》《吶喊》《朝花夕拾》《呼蘭河傳》《商市街》《死水》《背影》《沉淪》《望舒詩稿》《志摩的詩》的善本進行影印,充分保留民國出版物的原始風貌,既富有文學研究意義,又兼具收藏價值。叢書還延請多位金話筒獎得主錄製有聲版本,一同引領愛書人重回中國現代文學的流金歲月。
《斜面》[墨]阿爾豐索·雷耶斯著,趙德明譯,灕江出版社2017年12月
《斜面》收集了阿爾豐索·雷耶斯寫於1912年至1914年間的作品。小說具有浪漫激越的氣息與重視細節描寫的現實主義特點;題材來源豐富,有對古希臘、羅馬故事的闡述,也有對墨西哥本土社會生活的關注。雷耶斯的寫作意圖在於主張精神自由和獨立思考。在藝術上,他努力發掘歐洲和墨西哥的古典精華,堅持在人文科學領域要掀起一場新的文藝復興運動。
《尋愛記》王松著,花城出版社2018年1月
中醫名門的齊家,衣缽無人繼承。齊建國的兒子齊三旗又出走了,這一次不是被拐,而是跟著路邊修家具的細木匠走了。齊三旗因受傷回家後,並沒有像父親希望的那樣,潛心醫術。為了心中的愛,他再次出走,奔赴洪遠。齊三旗的兒子齊落瓦也出走了,這一走,便不知能否找回來了。《雙驢記》作者王松全新作品。
《中華國學歌》尤靜波編著,安徽文藝出版社2018年1月
這是一套音樂與古詩詞相結合的「中華國學歌」系列叢書,共三卷,每一首古詩詞和蒙學均配有樂譜和錄音範唱。
《主角》陳彥著,作家出版社2018年1月
作者敘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及其與秦腔及大歷史的起起落落之間的複雜關聯。其間各色人等於轉型時代的命運遭際無不躍然紙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